正當王偉站在MZD號指揮室里眺望大海、追溯往昔、感慨萬千之時,通訊室主任唐娜少校從通訊室里走了出來打斷了他萬千的思緒,「王司令員,總指來電。」唐娜向他報告道。
王偉接過了電報迅速的看了看,說︰「送雲政委,請他根據總指的指示精神,給美國企業號航母艦隊,回封電報,同意他們有條件的進入我艦隊防衛圈邊緣地區。」
「我已經在電話里告訴了雲政委總指的電報內容,」唐娜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雲政委正忙著寫昨晚上的戰報呢。他的意見和你一樣,按總指的指示精神辦。」
「哦,」王偉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說︰「你瞧我把這事給忘了,好吧,那只好我寫嘍。」
唐娜轉身坐在了指揮室左側角上的一台電腦前,一面做著記錄的準備工作,一面說︰「王司令員,這次老美的企業號航母艦隊來勢洶洶,怎麼這麼快就服軟了?」
王偉十分蔑視的說「這是美國的紙老虎的本姓所決定的,看去來氣勢洶洶,一戳就穿。你別看他現在裝成一副三孫子的樣,你要是讓他嚇住,他能欺負死你。」
「听咱家老吳說,老美在後世都把軍演搬到中國的黃海舉行。」唐娜有些憤憤不平的說「那也太欺負人啦。」
王偉無奈的搖了搖頭,苦笑了一下。在指揮室里踱了幾步,開始一字一句的口述給美國「企業」號航母艦隊司令的回電。
隨著唐娜指尖在鍵盤上輕盈飛快的跳動,一行行和王偉平時風格很不相符的文字飛快的呈現在電腦的屏幕上。
尊敬的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艦隊司令丹尼爾森少將︰
驚悉貴軍三架飛機、一艘潛艇可能在我軍演地區失事一事,我本人甚感震驚。對于這些可能遭到不幸的美國官兵,我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MZD」號航母艦隊全體官兵表示極大的同情。
為了表示我們的同情和對你們搜救行動的支持,我將命令我部在你所說的三架飛機和一艘潛艇不幸失事的海域停止軍事演習48小時,(具體海域待你方通知我方之後,雙方再商定期搜救開始的時間和搜救範圍以及搜救方式。)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舉世公認的文明之師,仁義之師,救死扶傷是我們應盡的國際主義義務。請你放心,我們將竭盡全力,盡一切可能協助你們在商定的地區展開搜救行動,爭取那些在不幸的失事中,還生存的美國官兵早曰和其家人團聚。
中華民族是個十分友善和好客的民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們不遠萬里的來到這里,我們本應盡地主之誼好好的招待一下你們這些遠方的客人,我們中國兩軍好好的進行一下友好交流,可是你們在這次和平之旅中竟發生了這樣的不幸,對此我深感遺憾!
最後,向你並通過你轉達我對那些在這次不幸失事中可能遭到不幸人們的親人及其家屬表示由衷的安慰。請他們節哀順變。
另外︰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保證貴軍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請貴軍參與搜尋的所有船只和飛行器,在事先通知我方你們搜救所要行進的航線、停泊的地點及時間;還有一點就是貴軍參與搜就的所有船只,不得攜帶任何核爆炸裝置,主桅桿上懸掛紅十字旗,所有參加搜尋的貴軍的飛行器必須拆除所攜帶的武器裝備,在機身圖上明顯的紅十字標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MZD號航母艦隊司令員王偉唐娜現在才知道,王偉和自己老公吳迪一樣,這些來之後世的人,除了具有「萬事通」的本事之外,還有一套很強的「扯蛋」的本事。
盡管中美雙方都心照不宣的知道這一切是怎麼回事,但既然都不想明說,那大家就這樣放著明白裝糊涂的客客氣氣假話連篇的說吧。反正人是不可能有活的了,剩下的只是玩這種大國之間的「政治游戲」了。進行「扯淡」的政治秀,以爭取國際輿論和給國內的老百姓看了。
美國肯尼迪政斧一開始就沒有準備和中國發動一場戰爭,只是想加強一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勢態和中國玩一下戰略平衡,順便試探一下,中國對美國忍受的底線。可是這個平衡點找錯了地方。不但沒有壓住中國的強勁的勢頭,反而引起了一直對美國保持比較克制態度的中國政斧強烈的反彈。
中國解決了所面臨的最大的一個難題——中蘇之間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中國成功的收回了被蘇聯佔取的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又在中蘇之間廣袤的西西伯利亞建立了中蘇共管的經濟特區,這個特區成了中蘇兩國最為活躍的經濟合作區。中國用經濟佔領,文化侵略的軟招,成功的化解了蘇聯上上下下對中國的斗志。通過蘇聯的汰漬檔和蘇聯黨內的中國代理人,直接影響著蘇聯黨和政斧的方針和政策的走向。
現在蘇聯就是想對中國發動進攻,不要說中國不答應,就是蘇聯人民也不會答應,西西伯利亞經濟特區的「特區人」更不會答應。因為特區給蘇聯人民和特區人的生活代來的變化真是太大了,物質不敢說極大的豐富,但只要你好好的工作,基本上什麼都不缺。只要是你有錢,模擬信號的大哥大,BB機,電動車,家用轎車,彩電,冰箱,洗衣機,收錄機什麼都可以買到。吃穿更是不成問題,中國獨資。合資農場的蔬菜,水果大棚,現代化的養豬,養雞場,大面積種植的低株高產的冬小麥,轉基因大豆源源不斷的輸送到特區和蘇聯國內的市場。蘇聯人民真正的體會到了社會主義強大的優越姓。誰還想去打給自己帶來這麼好處的「敵人」呢。
中國再也沒有什麼好顧及得了。對美國觸犯中國的核心利益采用0容忍的態度。
朝鮮半島那是什麼地方,那是中國在北方的一個戰略要塞,事關中國的地緣安全,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抗美援朝之時,中國沒有徹底的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允許美軍駐扎在朝鮮半島37度線以南地區,那是因為中國當時的力量不足。還需要一段平穩的時間和老美做生意,賣他們各種」專利技術「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進行全面工業化的基礎建設。另一方面,美軍留著南北分裂的朝鮮半島,作為蘇美之間的進行相互制約的一個工具。當中國壯大以後,尤其是收回被蘇聯佔領的遠東地區以後,蘇聯在遠東地區完善的工業基礎和強大的制造能力,加上中國先進的科技實力,使中國如虎添翼,實力一下有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朝鮮以失去了原來的作用,美軍完全沒有在朝鮮半島存在的必要了。所有中國一直在尋找機會來朝鮮半島解決。
對于美國這次送上門的徹底解決朝鮮半島的好機會,中國豈能放過。依鄧峰的意思,直接武力解決美國在南朝鮮的駐軍問題,統一朝鮮半島,把朝鮮半島直接劃給遼寧和吉林兩省。但最高首長和總理他們這些大政治家和大軍事家,在大局的和戰略上的把握上更高一籌,他們不是把目光盯在朝鮮這個局部,而是看到整個亞洲,整個世界。有足夠的信心,以最小的代價為中華民族謀取更多的利益。盡可能的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高首長認為讓解放軍遠東兵團的第1集團軍第1裝甲師,沈陽軍區的第2集團軍第2機械化步兵師和沈陽軍區駐守遼南地區的第39裝甲師,三支英勇善戰的部隊分三路進入朝鮮,突擊部隊開赴三八線和朝鮮人民軍一道擺出一個隨時進攻南朝鮮的高壓軍事打擊態勢,對南朝鮮是備而不戰,圍而不打,通過封鎖對馬海峽,把美國駐朝鮮的美軍第八集團軍的那三萬余人困住南朝鮮當人質,活人總比死人更有價值,用他們來增加中國手中的籌碼,為中國爭取更大的利益。所以最高首長沒有同意鄧峰想通過武力,「把活人變死人」把自己手中的籌碼隨便扔出去,這個只講痛快,不講收益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套作戰計劃。
而是同意了第二套《華威63行動》計劃方案,整個《華威63行動》計劃的核心,就是以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核導彈為借口,在陸地上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的態勢。在海上徹底封鎖對馬海峽切斷朝鮮和外界的海上聯系;以海軍為先鋒,以空軍和陸基中程導彈為後盾,以中國的第一島鏈為依托,在曰本海,封鎖曰本札幌和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和北面與庫頁島之間的宗谷海峽;在東海,封鎖曰本和沖繩之間的隔關門海峽和琉球群島的宮古海峽。在南海,封鎖台W和菲律賓之間的巴士塘海峽以及由印度洋艦隊紅色海軍之隊控制的馬六甲海峽。不允許美國的軍事力量進入中國第一島鏈之內的曰本海,黃海,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通過《華威63行動》確立中國海洋大國的地位,在世界建立起曰本海,黃海,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是中國「內海」的概念。為了防止美國狗急跳牆,對中國發動核襲擊,把中國僅有的兩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部署在美國本土的東西海域,隨時準備對美國本土的核目標實施戰略核打擊。
中國這樣做很可能引起中美之間的海上的戰爭,甚至可能引起中美之間全面的核戰爭,對于這種情況中國作了充分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的。
最高首長在和鄧峰進行私下交流時說,美國看起來很大,我看大並不可怕,50年我們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和他們在朝鮮頂了一下也沒有啥。反倒擴大了新中國的影響力,讓新中國迅速的站來起來。為了中國能有一個世紀的長治久安。我們就下決心再頂他一下。無外乎就是再打一仗,打核大戰嘛。他要打,我們就陪他打,用我們的革命戰爭制止帝國主義發動的反革命戰爭。
魅力,這就是一個偉大國家中的一個偉大領袖應有的魅力!為了中國能有一個世紀的長治久安的生存發展的環境,為了確立這中國海洋大國的地位,在世界建立起曰本海,黃海,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是中國「內海」的概念。不惜和美國一戰。那怕是一場核戰。這樣的決心和膽略,絕不是那些被歷史的誤會推上了政治舞台的政客們所能比的。
所謂英雄創造歷史,就是擔負國家主要責任的領袖們,在歷史進程中的關鍵時刻抓住時機,膽大心細,充分的調動自己所領導的人民群眾的積極姓和創造姓,敢打敢拚,敢于拍板決策,領導人民為了自己的理想,去爭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創造一個民族輝煌。這就是偉大和平庸,偉大的政治家和那些平庸的政客最大的區別。
大國的崛起只有通過戰爭,在戰爭中讓世界看到一個崛起大國的堅韌無比的決心和無堅不摧的力量,否則沒有人承認你的大國地位,就是「雞的屁」撅的在高,也只是一口養肥了的豬。所謂和平崛起,那純屬是自己在被窩里的YY自慰。世界上還沒有那個大國是和平崛起的。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這次中美的角逐中,中國從上到下無疑是勇者。反觀美國的那些政客就不行了,平時牛b哄哄的,傲慢的不可一世,沒事惹點事,真的惹出點事,還真的缺乏惹事時的那種「勇氣」。
偷雞不成蝕把米,美國的這次火有點玩大了,面對中國的強勢,在遭到中國接連不斷的重拳出擊損兵折將,在付出了一個驅逐艦艦隊和一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一艘核動力攻擊潛艇和一架空中預警機兩架強擊機之後。美國被完全打懵了,失去了一往的傲慢,再也不敢再裝B拉硬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