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小日子 第218章 出發

作者 ︰ 霧冰藜

ps︰

繼續為阿藜求訂閱,打賞,粉紅什麼的,來者不拒~~~~

二月底的時候,皇上任命大皇子為此次賑災的指揮使,顧照棠為副指揮使,帶著戶部籌措好的二十車糧食、衣物等物資,出發去了河間府,同時,京都城及各地掀起一股救災熱潮。

由戶部主辦,頒布了朝廷的一系列救災方案,在宮里,由皇後率先帶頭裁剪用度一半,並號召嬪妃將不用的金銀首飾折算成銀錢捐給災區。

宮外,由慎親王妃石氏帶頭,號召京都城勛貴世家、官員內眷捐錢捐物,朝廷有命令,捐資排在前十名的家族可以給其一到兩位子弟安排差事,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再說大宗的銀錢沒有,可誰家沒有囤積的糧食、積年的尺頭,還有常年積攢下來不穿的衣物,因此各家都積極響應朝廷的號召,開始在家中搜集舊衣物,努力多捐些,以期望自己家族能夠擠進前十名。

再就是由皇家制造司率先表態,將皇家制造司一年利潤的兩成捐給災區,鼓勵京都城各大商家捐資救助災區,凡是捐資超過銀錢一萬兩的,可減免賦稅一年,超過兩萬兩的,朝廷會頒發義商的榮譽,命令一下,有頭腦的商家就開始盤算,商人重利,但也很清楚良好的聲譽才可以帶來更多的利益,因此商界的救災捐助行動也開展的轟轟烈烈。

除了這些捐資捐物行動,最讓人議論紛紛的就是由工部頒發的招募什麼志願者的行文,但凡在修建房屋、搭建鍋灶、伺候農田或者看病救人等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以自願報名參加志願者,最後由工部篩選定出名單,再由工部官員帶領選出的自願者奔赴各個災區,幫助災區,照顧災民。修建房屋,恢復農田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有志願者在從在災區回來後朝廷可以為其在衙門里安排一份差事,也可以為其子女安排免費進學堂讀書或者一份差事。

同情弱者本就是人的天性,更何況有朝廷許諾的這樣誘人的條件,這樣的條件對于官眷之家自然沒什麼吸引力,但對于下層社會的農民或者商人卻有著很大的誘惑,可以讓子弟免費讀書或者在衙門里領份差事,無論那個條件,對于他們來說都有可能是改變他們命運的轉折點。因此,行文一發出,前來報名參加志願者的人是絡繹不絕。

不止京都城開展了這些救災行動。其余的州府在當地官員的主持下也陸陸續續開展了類似的救援行動,一股全民總動員救助災區的行動轟轟烈烈的開展了起來,當然,這其中最滿意的是皇上,他沒想到顧照棠提出的這樣看似沒什麼技巧的方法卻能帶來這樣的效果。至少國庫的開支可以稍微省下來一些了。

送走了顧照棠,沈清夕壓下心底的惆悵,也在家中號召奴婢將家中積年的尺頭,不穿的衣物收拾出來,清洗晾曬,準備捐出去。又打發沈賀出去采買藥材,以忠郡王府的名義捐了一車藥材,有事情忙碌著。倒沖淡了她對于顧照棠此行的擔憂。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顧照棠這邊,河間府離京都城並不是很遠,大概兩天兩夜的腳程。由于他們帶了大量的救災物資,加上天氣嚴寒。他們走的並不是很快,到了第四天早上才進入河間府境內。

河間府下轄十二縣,他們是從河間府最東邊的博陵縣進入河間府境內的,他們進入博陵縣的時候,天空還飄著零零星星的雪花,路面上還接著一層厚厚的冰,看著眼前所見的情形,他們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

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衣衫襤褸的災民,身上穿著僅剩的能夠裹身的破爛棉衣,哆哆嗦嗦的,三五成群的堆在一起抵擋著寒風的侵襲,沿路甚至還能看到凍死的尸體,大部分是老人或孩子,他們身上只剩最基本的遮羞的布料,所有隨行的人都看的兩眼發紅。

「活著的人都沒有足夠的衣服取暖,哪里還能顧得上死去的人。」前來迎接的官員對這種情況解釋道,他們已經從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現在的面不改色,這中間的經歷不足為外人道。

所有人都沉默了,尤其是大皇子蕭昱,在他之前的生活中,即使是備受皇上冷落的那幾年也依然是錦衣玉食,這里所見到的情形是他從來沒遇見的,甚至是無法想象的,他從一進入河間府就開始變的十分沉默,小小的臉上是一片肅穆之色。

「我們先去縣衙安頓下來,然後出來看看災情再找當地官員商議救災之事吧。」顧照棠提議。

于是一行人安頓下來後,顧照棠便陪著蕭昱出來探查災情,探訪完後,他們的心情都十分的沉重,當地的災情比他們想象的要嚴重的多,博陵縣是河間府最大的縣,也是比較富有的縣城,博陵的災情都如此嚴重,後面的幾個縣他們都不敢想象了。

「那些凍死的災民尸體必須盡快收拾安葬,不能任由他們曝尸荒野,這樣可能會引發瘟疫。」他們一回來,顧照棠就吩咐博陵縣令去安排此事,他對蕭昱解釋著這樣做的必要性,這也是臨行前沈清夕交代過的。

蕭昱也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對此事並沒有異議,「嗯,應當如此,另外,整個博陵縣按照我們剛才所說的劃分為六個區域,下晌就讓我們的人和博陵縣衙的人一起去搭建帳篷安置災民,再按村莊建置公共食堂,公共廁所。」

這些事是出發前兩人就商議好的行程,現在不過是商議下分工和人選的安排。

「後面還有很多縣城,我們不能在博陵待太久,最多停留五日,把救災的物資分發下去,再留守一部分人幫助救災。」顧照棠和蕭昱商議著應該留下的物資和人選,「先留下五車物資給博陵縣令,再將孟魯及戶部的兩個人留下來協管,大皇子意下如何?」

他們帶了二十車的物資,留下五車給博陵縣已經非常多了,後面的縣城誰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值得慶幸的是後面還會有物資不斷的運過來,這點他們離開京都之前就安排好了,後續救災物資的運輸是由戶部和禮部共同負責的,禮部侍郎宋大人是衛國公府二少爺沈青翔的岳父,顧照棠倒不擔心他們會在後方克扣救災物資。

蕭昱想了想,補充道︰「再留下一車藥材吧,分發給全城的藥館,讓博陵縣令動員全城的藥館先救助凍傷凍病的災民,等災難過去後官府來補償他們的損失,你估模著姐姐所提議的志願者隊伍什麼時候能到?」博陵縣殘酷的現狀讓蕭昱一夜之間仿佛更成熟了些,考慮問題也更周全了,在他的心中十分慶幸自己堅持走這一趟。

「估計還得有四五日的功夫,時間上有些來不及,」顧照棠心里盤算了一下,「讓博陵縣令同時在本地征集志願者吧,等京都的志願者來了,留下一隊在博陵,其余的人讓孟魯沿途帶著去追趕我們。」這也是他堅持把孟魯留下的原因,上次大皇子選了建安侯孟家的長孫孟魯,靖國侯宋家的次子宋朝雲,還有長樂侯家的庶長孫朱新磊三人一起參與花草茶的事情,因為賑災暫停了花草茶的事情,大皇子干脆就讓三個人一起跟著來賑災,順便看看此三人的才能如何。

蕭昱點頭同意顧照棠的提議,兩人便開始商議這五日的行程,待定下後,蕭昱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來,「我記得姐姐好似提過讓你找積年的老農問問溫室育苗的事情,這件事有沒有結果?」

蕭昱口中的姐姐自然指的是沈清夕,兩人出發賑災之前,沈清夕雖說確實不懂農事,卻還是絞盡腦汁的想到了二十一世紀常見的溫室育苗,便對顧照棠提了提,描述了大概,讓他去找有經驗的農民去問問。

顧照棠和蕭昱心里都明白,他們帶來的物資再多也只能在眼前救急,卻不能救窮,過了這段寒冷的日子,地里的莊稼如果不能及時補充上,災民的數量就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育苗能否成功是這次救災能否成功的關鍵。

「咱們來之前,時間緊急,臣只是找莊子上的老農問了問,他們都不太清楚,後來臣妻說她來負責找人安排此事,一旦有結果,就快馬加鞭的找人把會育苗的老農送過來,此事怎麼也得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到時我們基本上把河間府的縣都走了一遍,選其中一個縣作為試點來培育秧苗,如果成功了再推廣到其他縣,一定要趕在三月底之前將秧苗全補充上。」

蕭昱並不懂農事,他對沈清夕有種特別的信任,听顧照棠說沈清夕會負責此事,便放下心來,不再提起此事。

接下來的幾日,兩人都穿梭在博陵縣的各個區域,忙著搭建帳篷,建設食堂等事,五日後,他們留下談好的物資,出發去了下一個縣城。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名門小日子最新章節 | 名門小日子全文閱讀 | 名門小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