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街的巡撫衙門,院子外一排高大的槐樹上,蟬兒早早就熱得開始聒噪.
六月的陽光,透過窗欞,照射簽押房中那張寬大的案子上,案旁圍坐著的幾個人,卻依然全套公服,正襟危坐,盯著案子上閃亮的幾個洋錢。
之所以拿出這樣鄭重的態度,是因為今天所談論的事,是鑄幣。
「爵帥請看,這第一個,叫做‘本洋’,是西班牙國所鑄,錢上的這個人,屬下也不知是西班牙國的什麼人,反正民間把這個銀元,叫做‘佛頭’。」藩司衙門的參政錢蘊秋,指著第一個洋錢說道,「稱重的話,等于庫平七錢二分,含銀正正是九成,也就是六錢五分的樣子,不過市面兒上,即使拿一兩銀子,現在也換不到一塊了。」
新任江蘇巡撫,被稱為「爵帥」的關卓凡,坐在案子後面,極認真地點了點頭,心里卻在琢磨著︰我當初要是學理學工,現在發明個空調什麼的,多好呢?
真是熱!不過他把人家幾個召集到這里來,自己不能先露出輕佻的態度。錢蘊秋所說的,他大體知道,可是為了表示尊重,仍舊要問一句︰「怎麼就換不到呢?」
「因為量不多,而且民間都愛用,大家都收藏著,舍不得花出去。」錢蘊秋解釋道,「所以有升水,听說現在歐洲,也都已經搜羅不到這種錢了。」
升水,也就是價格高出了洋錢本身含銀的價值。關卓凡在心里算了算,這種含銀六錢五分的西班牙本洋,現在一兩銀子都換不到,也就是說,升水超過了六成!
這就看出中國原來貨幣體制的一個弊端了——清代幣制是銀、錢的復本位制度,但銀兩銅錢都缺乏一致姓。銀兩則成色不一,重量標準因地而異,交易之時,不惟要驗成色,稱重量,而且還得備有夾剪,用于切割銀塊。而銅錢雖有定制,實際的重量和質量卻是參差不齊,根本做不到整齊劃一。在這樣的情形底下,各種外國錢紛紛涌入,在不同的地區形成流通優勢,讓整個國家的貨幣制度混亂不堪,朝廷亦是束手無策。
「這第二枚,就是咱們現在用得最多的‘鷹洋’了,也叫洋鈿,完全仿照本洋,由墨西哥國開鑄,只是把錢上的圖案,換成了鷹徽。在市面上,鷹洋也有一成到一成半的升水。」
錢蘊秋說完,指著案上另外幾塊洋錢,接著說道︰「這幾個情形也差不多,有美國鑄的,有英商在香港鑄的,都是想進來撿便宜,不過式樣不如本洋和鷹洋精美,重量又跟本洋和鷹洋不一樣,老百姓就不大愛用,听說現在都已經停鑄了。」
新任的江蘇最高軍事長官——江南提督丁世杰,被關卓凡叫來參加這個會議,本來還有些模不著頭腦,此刻卻已經听入了神,等錢蘊秋說完了,忍不住便要插話。
「難怪老百姓愛用洋錢,好處是明擺著的——成色一致,分量一樣,一塊是一塊,多干脆呢?保管和計數也都方便得很,換了是我,我也用洋錢!」
「丁軍門說的不錯!」錢蘊秋贊許地向丁世杰點點頭,「所以爵帥首倡開鑄銀元,真是英明!」
關卓凡微微一笑,對錢蘊秋的吹捧表示領情。這一面,藩司趙景賢卻接過了話頭,興致勃勃地說︰「也還不止于此——只要鼓鑄成功,發行之時則一定會有升水,就算刨掉開鑄的成本,一成利總是有的,如果造它一千萬枚,那就是六十五萬兩的淨利,如果能造兩千萬枚,那就有一百三十萬兩的淨利!」
「如果造上一萬萬枚,那就淨賺六百五十萬兩!」丁世杰激動起來,「如果造上兩萬萬……」
關卓凡被他逗笑了︰「世杰,你有沒有想過,哪里來這許多銀子,讓你去造一萬萬枚,兩萬萬枚?」
丁世杰愣住了——也是啊,造一萬萬枚,按每枚含銀六錢五分算,那就要六千五百萬兩銀子,朝廷一年的歲入,怕也沒有這麼多。
「哈哈,丁軍門,你讓大帥繞進去了。」楊坊笑道,「不管造多少,都不會是一天造出來。只要是分批鼓鑄,前一批發出去,換回來了銀子,就又可以開鑄下一批了。」
原來是這樣!丁世杰恍然大悟。
「不過,新洋造出來,總要通過錢莊、商號或是洋人的銀行發出去,這中間得讓一些利給人家,因此一成是賺不到的。」楊坊看了利賓一眼,對趙景賢說道。這里面只有他跟利賓對商務上的事情最熟,因此想得也最周全。「大約六到七厘,總是有的。」
「六到七厘,那也很好了,我們到底不是只為了求利。」關卓凡說道,「只不過到時候,須得督促商人,如數發行,不可以囤積居奇。」
「爵帥放心,」新授了江蘇皋司的劉郇膏正色道,「若是有人敢不尊法度,皋司衙門必嚴查糾彈。」
「好。」關卓凡點點頭,「其實只要一開始督促得緊,到後來新洋源源不斷地鑄出來,就是有人想囤積,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利先生,香港那邊,都打听確實了麼?」
這是在問開鑄銀元的整套機器。鑄銀元,用的是「合金」,除了白銀之外,還需要摻銅摻鉛,如果想要做得精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用最好的機器不可。
好在利賓早已經打听好了,因此很沉穩地答道︰「這就是方才錢參政說的,英商亨得利在香港鑄洋錢所用的那一套機器。因為已經停鑄,所以機器亦閑在那里無用。只要我們這里定下來,我即刻就可以派人到香港,把全套機器帶技師一起接過來,若是有圖樣,連模子都可以先在香港開好。」
在任何時候,新錢的圖樣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因此在座的幾個人,一時都動開了腦筋,只有關卓凡搖了搖頭,說道︰「不用費這個心,民間用慣了本洋、鷹洋,那麼新鑄的銀元,就不折不扣按照原來的樣子去做,只把中間的徽記,換成一個‘蘇’字好了,叫做蘇元,老百姓如果愛叫做蘇洋,那也隨他們。至于年號,自然是同治二年。」
這個法子是對的。新洋只求發行順利,尊重老百姓的習慣是最簡便的做法,別的考慮都可以向後擺一擺。
「爵帥,」趙景賢作為藩司,比別的人想得要多一層,「這事不是小事,咱們用不用請旨辦理?」
「我自請陛見的折子已經發出去了。」關卓凡沉靜地說,「你們盡管著手籌辦,待我回京之後,面奏兩宮,必蒙恩準。」
大家一齊答應了,有關洋務的這一件大事,今天就算是議定了。關卓凡起身送客到二門,拱手作別,回到簽押房,把大帽子摘了往案上一扔。
「張順——!」
等到張順伺候他換了一身輕衣小袍,听差又端了一盆涼水來抹扯了一番,才算舒服了,透一口氣,把涼了的茶拿起來一口喝盡。
「爺,再過五天,就是喜曰子了。」張順低眉垂眼地提醒他,「姨太太就要進門了。」
「唔……」關卓凡嘴里嚼著茶葉,翻了翻眼楮,「要我做什麼?」
「小人不知道。」張順仍舊是很恭順地說,「想來是做新郎。」
「……知道了。」關卓凡啼笑皆非,無可奈何地說。等到張順走了,才一坐在太師椅上,取過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薛濤箋,在「鑄幣」那一項上,用筆打了一個勾,長吁了一口氣。
打算用三個月的時間,底定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說出去,誰信?
關卓凡心說,連我自己,都有點含糊,
(新卷開更,跟大家求張月票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