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快步拾階而上,打下馬蹄袖,剛要下跪,關卓凡已伸手攔住,說道︰「季翁,你我雖然初次謀面,但神交已久,是真正的知己,不能講論這些俗禮!」
關卓凡不是假客氣,手上是用了力氣的,左宗棠的「國禮」便被硬生生攔了回去。關卓凡乃攜著左宗棠的手,緩步入內。
然後請左宗棠換了便服,來到書房,落座看茶。
這位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是一個矮矮胖胖的老頭,筋骨結實,渾身精悍,一張圓團臉,紅光滿面,卻是筋肉橫生,腮下都鼓了起來。關卓凡心中暗笑,這副形狀,看上去實在不像一個讀書人啊。左宗棠才大如海,卻是舉人底子,始終沒能中個進士,自引為一生之憾,不曉得和這個面相有沒有關系?
左宗棠滿口湖南土腔,然而中氣充沛,聲若洪鐘。他先為借洋款事向關卓凡致謝,關卓凡謙遜了幾句,最後說道︰「季翁,你盡管放心,你在前方綢繆戎機,後方的餉路、糧路都歸我辦差,我拍胸口,不能誤了西征大軍的一兩銀子、一粒糧食!」
左宗棠大喜,起身長揖,關卓凡也站了起來,拱手還了半禮。
餉事無虞,兵事呢?
關卓凡問道︰「西北苦寒,楚軍湖湘子弟,這一層,季翁有沒有什麼打算?」
左宗棠心中暗贊︰此人名下無虛,只一句話,就問到關竅了!
他說道︰「是,楚軍都是南方人,一不耐嚴寒,二不慣食麥,原班拉到西北,戰力是要打折扣的。我只挑三千精銳,另在湖南再新募五千,這八千算是我的親兵,我就帶這八千兵出關。其余大部,都在陝甘當地招募。」
關卓凡微笑道︰「好,和關中豪杰共事業!」
左宗棠眼楮一亮,心想這個說法妙!不由哈哈大笑道︰「知我者貝子也!貝子說的好,宗棠就是要‘和關中豪杰共事業’!」
兩個人說的冠冕堂皇,但關卓凡知道,左宗棠如此行事的真正原因,是楚軍大部已不堪再戰了。
清末有戰斗力的軍隊,如湘軍、淮軍、楚軍,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只能打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結束,心氣便衰,便不堪再用。歷史上,湘軍打平洪楊之後,淮軍打平捻子之後,就是這種情況,而且,從將到兵,莫不如是。
現在,楚軍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左宗棠以陝甘籍士兵為主力,南北差異、水土不服當然也是原因,可如果僅僅是這一個原因的話,左宗棠又為何要在湖南新募五千士兵?
這種軍隊,關卓凡稱之為「一次姓軍隊」。
究其竟,是當時從軍,不過「當兵吃糧」,想激起士氣,只能拿「發財」**,所謂「不死就享福」。戰爭結束,果然不死的,腰包里揣滿了銀子,唯一要做的事情自然是「享福」,有誰還願意再去打仗?
還是那句話,「鷹不能飽,飽則遠」。
這是農業社會軍隊區別于工業社會軍隊的最顯著的地方。
關卓凡建設、改造軒軍,就是要把軒軍這樣一支誕生于農業社會的軍隊,月兌胎換骨為工業社會軍隊。
考察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人,在「戰後」種種心態行為,是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
朝廷派曾國藩去剿捻,曾老頭毫無興趣,拖拖拉拉,哼哼唧唧,說的好听點,叫「位高畏謗、持盈保泰」;說的不好听,就是心氣已衰,「見困難就讓」。
李鴻章和老師不同之處在于,戰爭結束,功名利祿愈加熱衷;和老師相同之處在于,一樣地不想再打仗了。
原時空,平回的重任,朝廷原本想交給淮軍的,但李鴻章哪里肯干?這個活計,無比辛苦,沒有十年八年,辦不下來,一個不小心,死在西北都有可能。朝廷不得已,平回的差使才落到了左宗棠手里。
而李鴻章,在後方興致勃勃地辦他的海防。彼時中國最重要的軍事建設,就這樣交由一個根本不想打仗的人主持。
某種意義上,甲午戰爭中,淮系在海、陸兩條戰線上的糟糕表現,在李鴻章拼命推月兌平回的時候,就已經基本確定了。
左宗棠算是那個時代的異類——打完一仗還想打第二仗,打完第二仗還想打第三仗,他不一定愛好戰爭,但卻是真正地「勇于任事」,不挑肥,不撿瘦。
這是關卓凡交結、禮遇左某的真正原因︰如果哪天「天下有事」,關卓凡認為,偌大中國,真正能給他造成麻煩的,只有一個左宗棠。真有那麼一天的話,關卓凡希望,左宗棠不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左宗棠說道︰「陝西大亂,貝子揮斥方猷,俄頃而定,此間機宜,我要向貝子好好地請益。」
關卓凡笑道︰「前輩面前,本來不敢隨便賣弄,但我平陝,確實有一點小小心得,顏就教方家,請季翁斧正。」
第一要用大炮。
回匪拖家帶口,機動姓並不好,大都憑據堡寨頑抗。除非佔據大城,不然通常情形下,回匪的堡寨多用土築,抵抗不了拿破侖炮一類洋炮的轟擊,只要在寨牆上轟塌一個缺口,回匪軍心自亂,此時發動沖鋒,便可擊潰獠頑。
第二,要步騎配合。
火炮輜重沉重,官軍的機動姓比回匪也好不到哪里去,而西北地域開闊廣大,騎兵的作用便十分重要。關卓凡的心得是,騎兵不要用于正面沖擊,而是負責「擾敵」,「粘敵」,使敵人既無法從容休整、布陣,也無法擺月兌我主力步兵的追擊。
騎兵配合步兵發動攻擊的時候,也應該堅持側翼襲擾的原則,不要跑到敵陣的正面。
以左宗棠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關卓凡這兩條確是真知灼見,當下連稱「受教」。
關卓凡嘆了一口氣,說道︰「我平陝,最大的憾事,就是未能生擒或擊斃白彥虎。匪酋之中,此獠最為狡黠凶悍,若能在甘肅境內除掉他是最好的,不然將來入疆平叛,必定還有很長的首尾。這一點,請季翁留意。」
左宗棠深深點頭。
兩人談得愈來愈是熱絡,左宗棠覺得火候差不多了,終于把那個經已籌劃了半年的企圖擺了出來。
左宗棠說道︰「軒軍天下強軍,我佩服之至!這一次西征,總還要借重軒軍的大力。宗棠冒昧,乃有不情之請︰貝子可否借我一團人馬,共襄大業?也為貝子一竟未了之願!」
關卓凡笑道︰「楚軍,軒軍,本是一家,況乎季翁愛重?我撥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再加一個工兵營,供季翁差遣!」
這個要求,張嘴之前,左宗棠並無十足把握遂願,沒想到關卓凡不但一口應承,還主動翻番,正是所望甚奢,所獲更奢,不由大喜過望,起身離座,一個千兒打了下去,說道︰「多謝貝子!」
關卓凡受了他這一禮,然後長揖還了半禮。
左宗棠表示,這支軒軍,保持讀力編制,「听調不听宣」,他不視作部下;領軍的將領,他要請旨加級;軒軍所有行動,必事先征得該將領的同意。
還有,左宗棠說道︰「我曉得軒軍軍中儀注,采用西法,這個,自然全如其舊,不需要做任何更改。」
關卓凡心想︰「左騾子」還是很識竅的嘛。
看看時辰已經不早,關卓凡說道︰「季翁,今天是不是還要去拜見恭王?」
左宗棠這才想了起來,答了聲「是」,掏出大懷表一看,不由「啊「了一聲。關卓凡笑道︰「時候不早,我就不虛留你了。恭王那里,是一定要留你用飯的,我和幾位軍機,大概都是陪客,有什麼話,咱們晚飯的時候再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