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四十七章 禍兮福兮

作者 ︰ 青玉獅子

馬威達訓練和率領的海軍陸戰隊,本來是打算在登陸馬關的時候大顯身手的。但長州人不戰而退,計劃的登陸作戰變成了「登陸演習」。之後,主力部隊深入長州內陸,戰斗一直是陸軍同事們的事,海軍陸戰隊呆在馬關,整天無所事事,還不如同病相憐的十五團有一個「維持治安」的差使呢。

不過,十五團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幸運的。「維持治安」能和野戰相提並論嗎?兄弟部隊都在攻城略地,大刷功勛值,自己卻被留在後方干著衙役們的活——這份郁悶,誰干過誰知道啊。

再者說了,說是「維持治安」,其實自「長州滅商事件」之後,整個馬關水靜河飛,十五團幾乎一槍沒放過。地方如此安靜,真的需要一個滿編野戰團來「維持治安」嗎?

這個情況,也多少出乎關卓凡的意外。來到日本之前,曾將日本的「民氣」想象得多麼彪悍。實際上,他很快便發現,如果沒有武士階層的組織和參與,只要佔領軍維持住基本良好的紀律,日本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會自發地起來抵抗。

這個情況,和國大不相同。

國的基層政權,掌握在鄉紳和宗族手里。外敵入侵,政府軍撤退或潰敗之後,這些人就是抵抗行動的組織者和核心力量;而日本基本不存在這個階層。

日本本來就小,這麼小的國家,又分成了幾百個藩國。這些名義上的「諸侯」。體量小的。和國的「基層政權」。也沒啥實質區別。因此,日本既不需要、也沒有空間留給類似國的鄉紳和宗族這樣的階層。

長州藩的決策層,始終抱有和國人媾和的幻想;而關卓凡直到進軍萩城的時候,還在刻意顯示不會對長州藩「趕盡殺絕」的意思。所以,長州藩的武士們,也就始終沒有下定動員「全體人民群眾」,進行「抗戰」的決心。

軒軍除了和長州藩軍作戰之外,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的襲擾——原因就在這兒。

關貝也就因此沒有陷入他最頭疼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關卓凡回到馬關。十五團和海軍陸戰隊的牢騷,通過「合適」的渠道,委婉地向爵帥表達了出來。關卓凡听了,微微一笑,說道︰「是嗎?好吧,過幾天,我就派他們去辦一件體面差使。」

咦,體面差使?

高杉晉作站在「丙寅號」的船頭,海風拂面,衣袂飄飄。總督大人一副「羽扇綸巾」的派頭。

雖然在逃亡之,但是高杉晉作依然意氣風發。

局面至此。高杉晉作並不悲觀,反而認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次長州征伐之前,長州藩已經算是和幕府翻了臉。那個時候,高杉晉作有一個計劃︰如果在接下來的戰爭失敗,而幕府又要斬盡殺絕,無法妥協,就奉藩主一家,北渡朝鮮海峽,避難朝鮮。

這個「避難朝鮮」,是一個委婉的說法,其實質內容,須看當時情況而定。如果兵力損失殆盡,那就真是「避難」,暫不做他想;如果手上還有相當實力,就變「避難」為「征韓」,佔領釜山及周圍地區,打出一片新天地。接著,徐圖擴張。時機合適的時候,攻回日本,光復長州。

這個計劃,原本確實是可行的的。李朝的軍力有多垃圾,高杉晉作一清二楚。韓人懦弱顢頇,豈能擋得住長州志士之一擊?但是,國人介入之後,「避難朝鮮」便行不通了。朝鮮為國屬國,如果長州藩已是強弩之末,李朝不可能不奉大清敕令,予以驅逐;如果長州藩尚存「征韓」之力,國人亦不可能不追殺到朝鮮,而由得長州藩在自己的屬國的土地上為所欲為。

朝鮮去不成了,那麼能去哪里呢?

當初在馬關的時候,高杉晉作以「谷潛藏」的化名,登上「翁貝托國王號」,和關卓凡談判。關卓凡曾提出來「改易毛利氏于蝦夷地」——高杉晉作有了靈感︰對,就去蝦夷地!

高杉晉作認為,國人對日本的干涉,一定是一個短期的計劃。而蝦夷地極北苦寒之地,路途遙遠,和日本本州,還隔著一個津輕海峽——如果用兵于蝦夷地,後勤運輸、兵力部署都要重新規劃,和原計劃相比,所費不知要多出多少?

這個「所費」,既包括經濟成本,也包括時間成本。高杉晉作知道,這位關貝,在國內經過了激烈的權力斗爭,剛剛上位,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做,他怎麼可能長期滯留海外,疲兵于荒蠻之地?耽誤國內的事情不說,還有,他就不怕後院起火?

再說,就算關某人鐵了心要「遠征蝦夷地」,美國人也未必會配合他吧?單是長州征伐,已經能夠看出美國人的小心謹慎了——這一點,高杉晉作的判斷,和大村益次郎是一樣的。

沒有強大的海軍支持,打什麼「北海道」?

蝦夷地廣闊天地,幕府和國人鞭長莫及,一年半載之後,國人撤出日本了,俺們返回長州,振臂一呼,周、長二國不還是毛利氏的?

還有,既賴在京都的志士、公卿之謀略機變,也是天作機緣——天皇陛下為我掌握了!

「禁門之變」殺得血葫蘆似的,幾乎招來滅藩之災,不就是為了爭奪天皇嗎?數年來苦苦求之而不得的重寶,一場大火之後,就落在掌心了!

真是高天原之恩澤普降于長州啊。

有了天皇,就有了大義名分,今後,長州藩就是「官軍」,幕府就是亂臣賊,「再造乾坤」,取幕府而代之,指日可待了!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之謂也。

高杉晉作的計劃,是船隊沿日本海沿岸,北上至越前藩的若狹灣,在敦賀港接上天皇陛下一行,接著繼續北上,直抵蝦夷地。

越前藩主松平慶永是個有眼色的,一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斷不會從做梗添亂的。

數日之後,船隊到達丹後半島。駛過經岬之後,即進入若狹灣。這里海水清澈,海岸線曲折多變,風景如畫。船上的人卻沒有心思欣賞美景,高杉晉作傳令各船,個個打醒精神,炮手進入戰位。

船隊在敦賀港對開海面停下,並不入港,而是就地落錨,然後派人乘小艇入港登岸聯絡。

兩個時辰之後,信使回來了,說是已經見到了桂小五郎大人。桂小五郎大人說,越前藩暗示,敦賀港已經有了幕府的密探,長州藩船隊目標太大,最好不要入港,天皇陛下也不能在敦賀出海上船。現在,天皇陛下已經轉移到了敦賀以西的小濱,船隊要西移小濱灣,在小濱接天皇陛下和一眾皇族、公卿上船。

不過,桂小五郎大人說,小濱灣的開口十分狹窄,為防萬一,船隊不要進入小濱灣,就像現在一樣,在小濱灣外海下錨,然後用小艇接送相關人員上船。

若狹灣是典型的「里亞式海岸」,海岸線非常曲折,大灣內有小灣,小濱灣就是若狹灣內的一個小海灣。小濱在若狹灣部,地理位置重要,地方雖然不大,卻自古便是物資集散之地,不但是日本國內的一個貿易樞,也是與朝鮮和國的商貿往來之要地。

敦賀出現幕府的密探,略出高杉晉作的意外,他本以為幕府的那班笨蛋,不會有這種見識。可是,這也許是國人的意思呢?

高杉晉作心頭掠過一絲不安。

不過,更大的可能性只是對手「廣撒網,多撈魚」而已,在可能的方向上都派出人手,進行監視,並不見得有任何特別的針對性。

就算被發現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等到探把消息報到正在琵琶湖周邊大舉搜索的幕聯軍那里,再提兵來追,船隊早去得遠了。如果事先沒有周密的布置,茫茫大海,是怎麼追也追不上的。

補充了基本的食水、菜蔬、煤炭後,船隊掉頭,向小濱灣駛去。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亂清最新章節 | 亂清全文閱讀 | 亂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