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良也不由的慶幸自己沒有放下四書五經,怎麼說他也是陳蘭彬的得意弟子——雖然遠離陳蘭彬數年但兩人一直書信聯系非常密切,詩文經論都受陳蘭彬的悉心指導。這當中自然有他對陳蘭彬緩和留美幼童看法之意,卻也有做科舉出身的打算。作為老資格的翰林,陳蘭彬對他能力的認可多少也就表示他可以嘗試去考科舉,至于能不能弄出什麼名堂這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
「轟!」的一聲巨響,一團的煙霧砰然而起,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火藥味,王伯良連忙上前將一名快要摔倒的士兵扶住——這是他上任親兵營管帶一職後檢查其軍械裝備試射抬槍的場面。李鴻章確實對親衛營舍得投入,全營官兵全部都是裝備步槍沒有大刀長矛,不過他還是被其中三四十桿長達兩米多的巨型步槍給嚇到了。其實王伯良是知道這種步槍的,抗日戰爭中游擊隊作戰的「神器」抬槍甚至可以充當近戰壓制武器,最適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伏擊戰,在後世很多影片中都有它的身影,不過親身感受還是頗為震撼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小口徑火炮發射的場景。
「楚兄,這槍的煙霧太大了,最麻煩的是在戰場上兄弟們這麼開槍沒遮沒擋但吃虧……」王伯良皺了皺眉眉頭對旁邊一個軍官說道。
這位「楚兄」名叫楚雙志,其實這個名字也是後來才起的,楊瑾臣早就把他們這些老鄉的底細都漏給王伯良了,包括楊瑾臣自己大多數人在從軍前都沒有什麼好听的名字,等提升上來的時候也就請人起個好听又吉利的名字,不同的是楊瑾臣這廝順帶連表字也一起解決了。楚雙志是個參將,幾乎和楊瑾臣前後沒差幾天從軍,兩人的家就不過十幾里路,彼此算是知根知底。
楚雙志不以為然的笑著說道︰「這家伙火力夠勁,當年剿捻的時候來上兩排對面就吃不住了,比槍多有誰能夠比得過我們?」
王伯良一看楚雙志那副神情就知道自己問了一個傻帽的問題,其實這段日子與楚雙志等淮軍的小頭目接觸來看,他已經不抱有什麼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了,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任務——首先是如何把親衛營弄得光亮如新,一看就是支威武之師,糊弄老李是第一;其次便是通過親衛營來了解這個時代軍隊的真正面貌,盡管他通過後世的知識對十多年後的甲午戰爭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深知沒有最糟只有更糟道理的他覺得只有親身體驗一把才能明確日後的發展路線。
楚雙志的想法幾乎是所有淮軍的想法,經過太平天國和剿捻,淮軍的作戰武器幾乎隨著時間的變化冷熱武器數量對比也最終定型——正如楚雙志等所有淮軍軍官那樣設想的,淮軍裝備火槍的軍隊就這麼大搖大擺的在野外,各路土豹子也奈何不了他們,對他們而言射擊動作只有跪姿和站姿,臥姿幾乎沒有必要——王伯良也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暗自罵了自己一句「傻帽……」
「遠的就用這種抬槍,近的就抬炮,不過還是抬炮更好使一打一大片……咱們用的都是江南制造局的貨,貨色沒的說基本上不會有炸膛的,不像其他營軍那樣用著還提心吊膽的。」楚雙志繼續興致勃勃的說道,身為淮軍最為精銳的軍隊,他們是戰功最多的,但裝備絕對是最好的,這種優越感王伯良一早就領略過了。
「抬槍裝藥子還是麻煩,開槍不夠快,打得遠的打不準,打一片的又打得太近,若不是看這大家伙用的手熟還能頂點用早就被換下去了……咱們這親衛營用的都是最好的,全是從洋人那里買來的原貨,平時操練的也都是用後裝槍,其他營軍中別說操練用後裝槍了,連見都沒見過,更別說那克虜伯小炮了……」
「都是好槍,這全是相國大人體恤弟兄們……」王伯良裝模作樣的朝上方拱了拱手︰「兄弟我初來乍到,有太多的規矩不懂,到時還需老哥多多幫襯!」
楚雙志大大咧咧的拍了拍王伯良的肩膀笑著說道︰「都是同僚又是同鄉,我不幫你還能幫誰!」
面對楚雙志的大方,王伯良心中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前世他只是個軍工工程師,說白了就是穿了身軍服只接受了初等軍事訓練的知識分子,但是現在的他卻已經完成了成為一名軍人的轉變——這是關系到他項上人頭的根本大事,容不得半點水分的。不過正是因為一個軍人的角度來觀察親衛營,才讓他越看越心涼,指著這樣的軍隊去打勝仗無異于緣木求魚,要是踫上有血氣的將領還好些,要是踫上爛掉的將領就等著崩潰了。
「不過眼下小弟要先過了相國大人那一關,相國大人慧眼如炬,這可就難為小弟我了!」王伯良半真半假的哀嘆道︰「相國大人見多識廣,手下又是人才濟濟,他老人家想要以西法練兵練出一支洋人那樣的強軍,這怕是多有妨礙……」
楚雙志听後皺皺眉頭說道︰「老哥我也見過不少洋人的軍隊,他們都跟洋人的機器是一個模樣出來的,有板有眼……不說親衛營,就是一般的營軍對付地方匪患也是輕而易舉,但要說對上洋人的軍隊,還真是差了這麼一點……」
王伯良听後不禁啞然,他沒想到楚雙志的口吻還真有星爺的風範,只是眼下他卻無心說笑,事關前途問題容不得他玩笑︰「小弟我出洋數年,倒是對洋人的軍隊並不陌生,洋人的軍隊強有很多道理在其中,不過拋去其他輔助吊件,單純的拉出一支軍隊來也有多麼了不起。小弟思量了一番,想要過相國那一關無非有兩種方法……」
戰爭是兩國綜合實力的比拼,軍隊的強弱很難說得清楚,以眼下的大環境而言能夠發揮列強軍隊的戰場無疑是它們的本土,那里有著完備的工業、交通、通信支持,絕對能夠發揮它們軍隊百分百的戰斗力。不過要是遠離本土失去各種優勢條件的話,那戰爭的結果就很難說了,而現在王伯良的任務只是讓這支廢柴軍隊變得「看上去很美」,這個難度也讓人感到絕望。
「哪兩種方法?」
「隊列和槍法!」王伯良答道︰「軍隊強弱不打仗是看不出來什麼的,不過若是像西人那般進行閱兵式,整齊的風貌自然使人心折,是以小弟以為可以由此入手,訓練隊列一個月足矣,相國大人自能看到親衛營的改觀。次者槍法,槍法精準自然強軍第一,小弟出洋只是曾听說英吉利帝國一陸軍約百余人在非洲殖民地進剿匪人,然十余匪人因其槍法精準竟能將之戲弄的團團轉,當然這樣的傳聞是從德意志人嘴中傳出來的,難免有些夸大其詞,不過這也是一條出路……」
王伯良謹慎的答道,他也看出來了,在沒有類似太平天國那樣的強力威脅的武裝環境下,淮軍已經快要墮落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從這幾天和幾個主要軍官的接觸來看他們早就沒有當初豁出一條命搏出一份前程的勇氣了,他現在打著李鴻章的旗號想要練出一支看的過眼的軍隊也是實屬無奈,如果可以選擇他更願意重新訓練一支新式軍隊。
楚雙志听後皺了皺眉頭,為難的說道︰「練兵之法各有千秋,不拘一格,不過要是讓相國過得眼怕是兄弟們會受不少的罪,這事還需從長計議……」
王伯良笑著說道︰「那就暫且擱置一下,回頭我請幾位老哥坐一起好好合計一番……」
楚雙志听得眉開眼笑,應道︰「該是此理!該是此理!」
王伯良不由的在心中暗罵︰「真是一群兵油子!」不過他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不說他初來乍到當管帶暫時控制不了兵權,就是親衛營這種極為類似湘軍的編制也讓他無從下手——這支軍隊從上到下官兵幾乎都是在兩個縣內招募的,雖有不斷退役更替,但老兵為新兵作保,親族、同鄉作保入伍,這樣保守的氛圍幾乎將整個親衛營經營的如同鐵桶一般密實。面對這樣一支特殊組織結構的軍隊,王伯良就算有些想法也要看幾個軍官的眼色,他們若是不同意自己縱有通天本事也是無可奈何。
「老哥,要說這親衛營的槍可真是不錯,不過就是有些太雜亂了些。小弟我粗略一看不算上抬槍,差不多有三種槍械,兩種花旗國的,一種德意志的,更要命的是它們使用的子彈都不是一致的,三種口徑大小的子彈,這後勤供給上怕是有不少麻煩吧?」
楚雙志微微一笑答道︰「這有什麼麻煩的?現在又不是出征打仗,就算是打仗這藥子的供給也不是咱們弟兄管得,到時出了問題自然會有人擔待,用不著咱們兄弟操心……不過老弟你的眼力真好,這些槍你都見過?」
「都見過,不過用過的只有兩種。」听了楚雙志的回答後,王伯良滿腦袋直飄黑線,打仗打的便是後勤,後勤一抓瞎還打個毛仗?小小親衛營光是子彈就需要四種,萬一後勤送來的有的多有的少,趕上少的子彈打光了,那步槍不就是一根燒火棍?
楚雙志沒有注意到王伯良有些發白的臉色,倒是饒有興趣的問道︰「老弟,給弟兄們露兩手瞧瞧?」
「行啊!小弟槍法還算湊合,不過還請老哥多多指教!」王伯良爽快的應下來,除了對自己槍法的自信之外,與那些二十多歲的普通士兵相比,楚雙志這樣經過太平天國和剿捻作戰的老兵就算沒了往日的血勇,照樣在心底也有一絲別樣的東西。軍隊,就算是一支墮落的軍隊中,也是崇尚強者的,讓自己試試槍法也算是楚雙志這些軍官心底暗藏的想法,畢竟讓一個不到二十的毛頭小子當他們的上司,心底多少是有些不服氣的,哪怕是喝過洋墨水也不行。
王伯良走上前去拿起一支長槍朝楚雙志說道︰「這支槍是雷明頓中針槍,這種槍我只是見過卻沒用過,早年在花旗國留學時在一位好友家看到過,不過據這位好友明言此槍雖然使用上更簡單一些,但是卻有走火之疑,只是不太常見。」
「不錯,這種槍確實有走火的嫌疑,至少比其他兩種槍走火的次數要多不少,以前兄弟們中也有過這種疑問,只是後來不了了之了。不過兄弟們也不願意用這種槍,這槍在咱們營中差不多有百來桿……」楚雙志一邊說一邊心里暗自想這個小家伙不僅會來事還是有些料子的。
「這是雷明頓邊針槍和毛瑟1871式步槍,這兩種槍分別是花旗國和德意志帝**隊所用步槍,不過邊針槍要更早些。小弟更熟悉用毛瑟槍打靶,在花旗國的時候可沒學軍事,雖然也用槍但都是獵槍,這邊針槍就用過幾次不太順手……」
由于很早就決定走軍隊路線,王伯良也就刻意的練習槍法,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他每逢周末無事必外出打獵以磨練自己的槍法,等到了德國專門學習軍事的時候,他的槍法已經極為出眾了。不過在德國學習軍事的時候,他更熟悉現在他手中正拿著的1871式毛瑟步槍,雖然後世時他模得槍械比現在不知先進了多少,不過「毛瑟槍」的大名絕對是知名度最高的,尤其是1898式,當然也有讓他這樣的軍工人極為痛恨的偽毛瑟——1888委員會步槍,也就是後來風行全國的「漢陽造」。
1898式以及偽毛瑟1888式現在自然不會出現,現在的毛瑟槍就指的是王伯良拿著的1871式,不過現在的步槍彈藥還是黑火藥以及在此基礎上改良的褐色火藥,所以不管是毛瑟槍或是其他種類的步槍口徑幾乎都超過十毫米,而剛才試射撢槍口徑更是近十六毫米,據說還有二十五毫米甚至更為夸張的四十一毫米口徑撢槍,「抬炮」的名聲真不是蓋的。作者戒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