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對著王爺嫣然一笑,這樣的事兒還不容易嗎?只要是母親和玉兒兩個都應了,就不打緊了,榮國府那邊想來是不會不同意,他們那些人的心思自己倒是能吃透了,只是巴不得黛玉多攀上些人才好。因此只道︰「這事情便交給我,王爺竟是不用操心的了。」
王妃跟著王爺從軍多年,如今辦起事來也是雷厲風行的性子了,說話便起身去了寧老夫人和黛玉的身邊。
黛玉和寧老夫人听了王妃這提議,再是沒有不願意的,第二日,王妃乃派了身邊得力的陪房去把這話對賈母說了。
賈母如今只是沉浸在元春失去皇子的心思中,對此事倒是也不太在意,當然是同意。王妃派人過去問話原也不過是對榮國府的尊重罷了,因此對史老太君不熱衷這事兒也不以為意,只听得史老太君同意,便立刻著手辦。
寧老夫人因說這主意極好,因此又對王妃明言了,說是既然是要認孫女兒,那就要明堂正道的認,總不能隨隨便便的了,該有的禮數都是不能少,一樁一件都要料理的妥妥當當的,且雖然是干親,可是認下了卻也就算是正經的親人了。
寧王妃原本就十分熱心的操持這家事,今听了寧老夫人這話,便是一絲一毫都不敢輕慢。最後寧王妃選了重陽節這日,只說是這日是個難得的認親的好日子,又道這雖然只是自己家里的事,可是既然要明堂正道的,少不得要請些人來見證。因此,又讓人四下里發了帖子,除了和王府交好的人家,還有和寧府有些瓜葛的人家都下了帖子,也沒忘了還有黛玉這邊的一些故交舊友。
寧老夫人原定下來九月初二啟程的日子便也往後推了數日。一面又打發人快馬去揚州報訊。把這事兒仔細說了。
王妃一面事無巨細的操持著認親當日要請客吃酒的事,一面卻也不忘記要給寧老夫人和黛玉兩個趕制新衣,定制首飾,還要給兩人準備合適的禮,倒比她自己的事兒還要忙上幾分。只是忙的人仰馬翻不可開交,只是埋怨自己定的日子竟太近了,才會這樣趕。早知道就往後找個好日子竟是好些雲雲之類的話。
黛玉這邊因為要趕制給祖父母以及義父義母叔叔嬸子姊妹們的禮物,竟是也忙的不可開交。又因為是自己認親,倒是不假紫鵑雪雁等人的手,無不是自己親力親為。好在如今寧家在京城也不過就是寧老夫人一個人。別的禮物只等著寧老夫人回去的時候順便捎回去的,因此倒是暫時不著急,只是先用心做了寧老夫人的衣帽鞋襪。
黛玉平日里做針線不多。可是卻也是極好的,手腳又快,很快便預備好了。幾個丫鬟看著黛玉做出來的這一套衣帽鞋襪,無不十分夸贊,只是說姑娘如今的手藝竟是十分出眾。
轉眼便是九月初九重陽節。一早上王妃便是忙忙碌碌的預備酒席等,雖然說只是認親,可是請來的人都是極多的,而且許多都是身份貴重的人,酒宴卻是必須慎重預備,免得被人笑話了去。
王妃早就算過了。今日來的人大概是不多,就只是在外院客廳里備下四五桌,另外在內院廳里備下四五桌。想來還會有些未出嫁的姑娘們來,再在偏廳里預備一兩桌也就夠了。
倒是黛玉此時竟是沒事的,不過就是打扮好了,陪著寧老夫人聊天說話罷了,不多時候便有人陸陸續續的來了。又有人只說是要見見黛玉,王妃遂讓黛玉出去招待客人。
這些日子在王府。凡事有人宴請之類,王妃都是帶著黛玉,就是府中的一應開支來往,王妃也是帶著黛玉同看,不過是二十余日的時間,黛玉在待客料理家事方面竟是大有進益。和當初在榮府畢竟是有些不同,當初在榮國府的時候,私下里看賬本料理家事一類的都學過了,可是並不曾這樣正經的試過,因此心中總是沒底,尤其是外出應酬是從來沒有過的。黛玉著實慶幸這一段時間在王妃自己學了不少,這會子就是應對這些有身份有體面的人也是盡夠的。
來的客人都是極尊貴的,除了南安、西平、北靜三府,余外還有忠順、忠義等關系幾個稍遠一點的王府也是來了人余者便是各個公主府郡主府也是來了六七家,都是親自來的,倒是給了寧老夫人和黛玉極大的臉面。
就是連安平長公主也是親自來了,只說是這等喜事必然是要好好吃一杯酒才成。再就是故交好友竟有二十來家,不外就是王爺舊年的下屬,如今在京城的,寧家故交老親在京城的,還有黛玉素日交好的幾家,如杜家等和林如海有老交情的,還有林宏遠以及韓瑜都前來道賀。
黛玉看著廳中已然坐了不少人,可是榮國府到現在卻還是一個人都沒來,卻也不知道是不是忘記了,又想著如今只怕是府中還是沉浸在娘娘失子的痛苦中,怕也是顧不得自己了吧,外祖母對自己是親,可是再親也總是外孫女兒,比不得娘娘是嫡親的孫女兒吧。
心下才想著,總是有些難過,卻听人通報說是榮國府和寧國府兩府來人了。
黛玉听了倒是立時喜上眉梢,忙問了來的是誰。因听說是賈母親自來了,倒是歡心的很,老太君肯自己親自帶著人來,總是重視自己的,倒是自己多心了,因此忙就帶著身邊的丫鬟婆子到了二門上迎候。
賈母進門看著黛玉通身的喜氣,帶著一套金瓖紅寶石的頭面,腕子上也是紅艷艷的珊瑚手釧,十分貴氣。再看穿著打扮無不是當下京城中最流行的花色,且都是上用的東西,想來是王妃為她置辦的。身後也是浩浩蕩蕩的圍著十來個人,倒是比在自己府中的時候不知道體面了多少,倒是恍然有些當年她母親的風範了,因此想到了早早亡故的女兒,倒是暗自難過一回。因想起今日乃是黛玉認親的好日子,這才收起了難過,只是攜了黛玉的手問話。
黛玉看賈母身後跟著王夫人、邢夫人、還有東府的尤氏和鳳姐兩個孫子媳婦,也算得上是浩浩蕩蕩了。只是和別家都帶了沒有出嫁的姑娘不同,賈母竟是沒有帶了三春姊妹同來。要知道這樣的場合差不多的人家都會帶著適齡的女兒出現,以求讓別家知道自家女兒長成了。尤其是今日是東肅王府的喜事,來的都是極貴重的人,這樣的機會怎麼能放棄?
黛玉卻忘記了,這樣的場合差不多是只有嫡女才有身份出席,這便是嫡女的好處了。迎春姊妹,探春素日是最強的,也是最適宜帶來的,偏偏是個庶出,其余如迎春和惜春兩個就算是帶來了,賈母也只怕是不能給府中增光,因此倒是也不帶罷了。
黛玉給幾人一一行禮,眾人不外就是說了幾句恭喜的客套話兒,黛玉遂迎了幾人進去廳中。雖然說和今日來的人家相比,榮國府和寧國府的地位不是很高,但今日原是黛玉的好日子,故而給榮國府留著的也是首座,只是鳳姐和尤氏兩個座次稍微排後一些,是和幾家年輕女乃女乃在一起。
及見了寧老夫人,少不得寒暄一回。賈母和寧老夫人年紀原是相當,倒是十分有話題說,這一桌十個人,除了寧老夫人、榮國府三人之外,便是幾位王妃和長公主。
邢夫人出身貧家,到底不曾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和這樣的貴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心下只是激動的不得了,只覺得是托黛玉的福才能的如此,倒是對黛玉歡喜幾分。
只是王夫人自持乃是宮中娘娘的生母,不免還有些故作矜持的模樣兒。殊不知,如今在場的都是和宮中有密切聯系的人,大都已經知道,元妃此次識字以後,到底也是失了聖心,再不如以前了,誰還會在乎。所以她不主動說話,也沒人去搭理她。
一時間人來的差不多了,寧王妃也道是吉時到了,眾人無不笑著說是要黛玉趕緊給寧老夫人磕頭。
黛玉這時候也是準備的妥妥當當的了,便恭恭敬敬的給寧老夫人磕了頭,又遙遙的給遠在揚州的祖父和雲南任上的義父義母磕了頭,並送上自己預備的禮。
原來之前寧老夫人想了再三說是要把黛玉放在自己長子名下,所以黛玉雖然不曾見過寧家大老爺,可是也是尊了他們夫婦為父母的。
黛玉送的禮大都是針線,除了寧老夫人和寧老太爺是一套齊全的衣帽鞋襪之外,其他的人不外就是抹額鞋帽衣衫手帕一類的東西,這會子倒是滿滿當當的端出來幾盤子。這些東西衣料都是王妃從此次來京城宮中賞下來的上好衣料中揀選出來的,每一匹極為貴重。黛玉的針線也好,每一針每一線又都是下了十分功夫,這會子在紅漆盤子里托著倒是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