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六卷進入仕途]
第230節意外收獲01
時間不知不覺就悄然而去,暮春已過,余河的夏天再次悄然來臨。
自從上次林宇對杜秀青說了把藕西村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試點村,林宇果然為藕西村帶來了很多利好的消息。
林宇為藕西村爭取到了可觀的扶貧款,同時帶來了一個定點的扶貧企業,信江市電力公司專門對口來支持藕西村的建設。
有了這麼強大的力量支撐,藕西村很快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吳永進為村里的道路進行了全新的規劃和修建,並且在村口修了一個高大的門樓,上面雕龍畫棟,正中間刻著「藕西村」三個渾圓有力的大字。
這座門樓成了藕西村的標志。其實,以前藕西村的路口本就有這樣一座門樓,那是清朝康熙年間藕西村出了一位翰林院的學士吳大欽,他返鄉時為村里捐建的,藕西村人也把先前那個門樓叫做狀元坊。
後來經歷了多次運動洗劫,村里一些值錢的寶貴的東西,都被清除干淨了,這座門樓也被推到,最後連骨架也找不到了。
如今重新修建這麼一個氣派的門樓,也算是還原了藕西村的光輝歷史。
從進入門樓的地方開始,就是新修建的全新的村道。平坦的水泥路面,和城里的路沒有兩樣。村道一直延伸到村里,在村莊里又分成四條分道,把村內的道路也連接起來了,家家戶戶門口都是水泥路面,都可以行車,寬敞而又潔淨。
村里的廁所和豬舍全部進行統一規劃,放在村莊的西邊。有條件的家庭,自己改水改廁,村里的排水渠道重新開挖,埋下大涵管,實現污水統一收集,進入村西邊的一處涵溝,涵溝設計成了一個大沼氣池,進行沼氣收集,再用管道送回到村民家中。沼氣池的糞渣定期清理,成了田地里最好的農家肥,如此循環,實現了污水和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由此,藕西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信江市電力公司專門出資,把村里原先空置的大倉庫改建成了老年人活動中心。
里面按照城里的老年人活動中心進行布置,有大電視,還有各種娛樂設施,門口的空地上還增添了很多體育設施,為了滿足兒童的需求,還加了一個兒童游樂場地。這個不算很大也不算很豪華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建成後,成了藕西村最熱鬧最開心的地方。
晚飯後,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爭相來到這里,健身、娛樂,孩子們玩耍追逐,這個曾經被稱為刁民村的地方,煥發出了全新的生機和活力。
信江市電力公司對吳永進的眼鏡廠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他們把吳永進的眼鏡作為公司外勤人員工作配備的定點采購,這為吳永進帶來了穩定的收益,無異于給他這個剛起步的小廠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了,余河人在端午節有個非常隆重的活動︰劃龍舟。
余河,這條余河人民的母親河給了余河人得天獨厚的條件,是舉行龍舟賽的好地方。
每年端午節前,余河都會下幾場大雨,余河人把這個雨稱作龍舟水,意思是這幾場雨下過之後,余河里就有水了,就可以劃龍舟了。
余河人劃龍舟最熱鬧的一天是在每年的五月初十。這天的余河大堤上,人山人海,有看龍舟的,更有趁著這個機會來發財的眾多小商販。所以,余河大堤上,這一天不僅成了娛樂的聖地,更成了一個小型的交易會,農村人所需的服裝鞋帽,生活日用品,還有各色各樣的食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藕西村在平安鎮是大村,村里有八艘龍舟,統一用的是黑色的旗幟,上面寫著「吳」。這樣的旗幟顯示出了藕西村在龍舟賽上的霸主地位。余河人有句話叫做「烏一黃二」,說的是,敢用黑色旗幟的村莊,就是最厲害的,各方面都是第一的,而用黃色旗幟的村,就是第二厲害的,勢力和威望排在第二位。而這樣的兩個村,往往會在龍舟賽上出現械斗,目的就是想挑戰霸主地位,爭奪黑旗,成為第一。這樣的械斗往往會導致村民受傷,嚴重的時候會出現人命。
所以每年的龍舟賽,余河縣都要調動所有的警力,在余河大堤上巡邏,並且派出很多艘快艇,在水中巡邏,杜絕械斗事件的發生。
藕西村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吳永進決定利用這次端午節劃龍舟的大好時機,把村里在外的一些鄉賢請回來看看,讓他們也感受一下家鄉的變化,同時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永進擬了一份「告在外鄉賢書」,在端午節前發到了鄉賢們所在的城市,他期盼著鄉賢們能積極響應,回鄉省親。相信鄉賢們看到藕西村的變化,一定會感動驚訝,一定會為藕西村的建設和發展,盡心盡力。
果然,在端午節到來之際,藕西村在外的一些成功人士陸續返回家鄉。
其中有在北方經營眼鏡生意的成功商人吳書明,據說在東北三省的省會都有他的眼鏡連鎖超市,總家產已經過億,這是藕西村最成功的在外經商者。
還有在四川、重慶、河南、河北、陝西等等地方經商的人也都陸續趕回來,一些在沿海打工的人,也抽空回來了。還有考上大學在外工作的人也返回了家鄉,尤其是那位在國家部委工作的鄉賢吳俊明,這次也回來了,使得藕西村變得空前的熱鬧。
吳永進組織他們召開了座談會,帶領他們參觀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村務公開的大窗口,就放在村委會大門左側的牆壁上,上面清楚地記錄著藕西村每一筆開支,每一件事情的落實情況,大家從這里,看到了藕西村這屆領導人的實干,是全心全意為村里服務,由此他們也看到了藕西村的未來和希望。
吳書明對家鄉的變化感慨最多,他已經近十年沒有回家了。雖然沒有回鄉,但是對家鄉的關注卻是與日俱增,他說,去年听到村里和鎮政府對抗的事情後,村里實行了**選舉,他覺得藕西村終于又有了希望,不過他沒有想到變化會這麼快出現,而且是這麼驚人的變化。所以,他決定為村里重新修建一所小學,第一期捐款80萬元,全部用于村小的新建,如果教學設備配備不夠,他願意繼續追加捐款。其余的人也捐了一些錢,總共加起來達到100多萬元。尤其是那位在農業部當司長的吳俊明,看了家鄉的變化,感慨地說︰「當听到鄉親們和鎮干部打了起來,我就想今後我還敢回家鄉嗎?當接到邀請信後,家鄉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我怎能不回來。建設新農村也是我們司的一項工作,如今家鄉成了新農村的示範典型,我沒有理由不支持,我準備申請專項資金為家鄉建設出力,主要用于安裝自來水、太陽能熱水器等。」
這對于吳永進和全體藕西村的村民來說,都是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獲。
他們沒有想到,消失了近10年的吳書明,一回家就有這麼大手筆,能捐出這麼多的錢來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更沒有想到吳俊明這個村里最大的官也回來了,還要為村里申請專項新農村建設資金。
這件事情吳永進很快就匯報給了杜秀青,杜秀青意識到這又是一個極好的新聞,馬上通知了鄧年榮來采訪,自己還親自拜訪了吳俊明和吳書明等鄉賢,大力稱贊他們成功不忘家鄉的崇高品質。
吳俊明拒絕了采訪,當天晚上就趕去省城機場回北京了。鄧年榮采訪了吳書明後,吳書明很快就在整個信江市成了名人,黃鐘明作為余河縣委書記,親自接見這位為家鄉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黃鐘明說,吳書明的精神就是新時代的余河人的精神,致富不忘家鄉,回鄉捐資教育,這樣的精神值得全體余河人民好好學習。黃鐘明當即拍板,把藕西村新建的小學,命名為「書明小學」,讓藕西村人世世代代都記得吳書明為家鄉教育做出的卓越貢獻。
真是好事接二連三。鄧年榮整理了藕西村的**選舉的過程,再配合藕西村現在的變化,寫了一篇長篇通訊︰從「刁民村」到先進村的變化——記余河縣平安鎮藕西村**選舉。
這篇文章在江南日報發表後,被新華社全文轉發,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宣傳文章。幾家中央媒體看到這篇報道後,專程派出采訪隊伍,來到了余河縣,要求采訪藕西村村委會主任吳永進和平安鎮的當家人杜秀青。
杜秀青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這樣高規格的采訪,在余河,似乎每次都和杜秀青有關。
當年杜秀青在團縣委推出的典型桂智明,招來了中央電視台的專訪,讓余河這個小地方聞名全國。時隔兩年,杜秀青再次用自己的實力,把國家最權威的媒體引進了余河縣。
因為有了一次應對中央媒體采訪的經歷,杜秀青對這次的采訪更是胸有成竹。在許多人眼里,似乎國家級的媒體人很神秘,很難接近,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只要你做的事兒有亮點,有意義,尤其是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高度的契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那麼你就會成為他們挖掘的對象,你就能感受到這些人的智慧和平易近人。這是杜秀青的切身體會。那些在電視里看著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來到你的身邊,其實一樣很親切,很隨和,很有愛心……
杜秀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迎接中央媒體的采訪。
她把平安鎮的每個角落都收拾得很干淨,這個看起來並不發達的小鄉鎮,處處透著淳樸寧靜,這也是媒體喜歡的格調。
藕西村就更沒得說了,可以說每個指標都是達到上限的,處處都彰顯出村民的素質,這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名符其實,更是獨一無二的。
杜秀青陪著媒體記者在平安鎮轉悠了幾天,接受了他們全方位的采訪和拍攝,最後讓記者們滿載而歸。在這次接受采訪中,杜秀青始終很低調,她說,平安鎮的變化是得益于縣委的正確領導,是廣大干部和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她多次提到,在平安鎮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候,林宇市長卻來到了平安鎮駐點,給了平安鎮全體干部最大的支持。那些記者後來又跑到信江市采訪林宇,由此這位年輕的市長出現在鏡頭里,他說平安鎮藕西村的**選舉說是一次大膽的改革嘗試,並說年輕干部看準了就要大膽地用,杜秀青就是一個例證。
很快,節目播放出來,文章發表出來,余河縣平安鎮藕西村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面旗幟,成為了全國的示範典型。
杜秀青再一次聲名遠播,成為了整個信江市的政壇新星,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關注。
林宇的話,似乎已經得到了應驗。這一輪的宣傳,果然如林宇所言,給杜秀青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杜秀青被省委組織部列為青干班學員,到省委黨校學習半年。
七月初,杜秀青正式奔赴省城,開始她為期半年的學習生涯,平安鎮的工作由馬明橋全面主持。
臨走前的一周,杜秀青和林宇又進行了一次談心。
林宇在平安鎮的駐點工作也將結束,他是最後一次來到平安鎮,為他的駐點工作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林宇的小房間里,依舊是樂聲如水,茶香四溢。
兩人相對,品茗話別。
想到幾個月前林宇為自己設計的這一出宣傳安排,杜秀青的心中不禁溢滿感動。
如果不是林宇的睿智,不是林宇的安排,她的這次進步不會來得這麼快。有時候,事情做得再多,沒有一個好的推手,也是無濟于事。特別是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社會,宣傳,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一位基層工作者,就更顯得舉足輕重。
多少人默默無聞在鄉鎮奉獻了一輩子,多少人為革命工作揮灑了一生的汗水,可是,也僅僅是干在基層,而又止于基層,像焦裕祿這樣的好干部在全國其實很多,但是被挖掘出來的並不多。當沙子把金子深深地埋在地底下的時候,金子其實和沙子無異,金子只有被挖掘被淘洗出來後,才能熠熠生輝,大家才能發現,它真的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所以,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有被淘洗的機會,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有被承認的可能。杜秀青覺得,自己就是那顆幸運的金子,總是在合適的時候遇到了最有經驗的淘洗工,輕易就讓她從沙堆里月兌穎而出,變得光彩奪目。
所以,她覺得自己應該感謝林宇。可是,大恩不言謝,對于林宇,杜秀青覺得自己真是無以為報。
杜秀青端起茶杯,感動地說道︰「林市長,今天我借茶獻佛,感謝林市長對我的點醒和栽培,非常感謝!」
林宇輕輕一笑,舉起杯子和杜秀青踫了踫,然後輕輕抿了一口,笑著說︰「好,我接受你的敬茶。其實,你不用謝我,這一切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我並沒有做什麼。」
「林市長,我今天的成績,真是得益于您的指導和幫助,」杜秀青說道,「其實我也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是林市長您為我們抓的宣傳點抓得好,**推選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兩個點結合在一起,正好是順勢而為,鄧記者的稿子也寫得漂亮,多方面的結合,才有平安鎮藕西村在全國的影響,才有我明天的學習之旅。所以,我要再次敬林市長,謝謝您的提攜和幫助!」
兩人相對一笑,再次輕抿了杯中的香茶。
「秀青啊,說實話,當初選擇讓鄧年榮把這篇稿子發出來,我還沒有意識到會有這麼大的轟動,這說明你做的這件事,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在全國來說,都是一個值得宣傳和推廣的典型。你可以就你在平安鎮這段時間的工作體會,好好總結一下,把在村委會推行**選舉這件事形成一篇心得文章,如果能夠發表,一定會再次引起轟動,你可以試試看。」林宇說。
一句話再次點醒了杜秀青,是啊!這是多麼好的材料啊,很值得總結一番,不管能不能發表,對于自己來說,都是一個工作的積累。
「謝謝林市長,您的話再次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一定趁著現在學習的時間,好好思考這個事情,爭取早日成文。到時候,還請林市長能給我一些指導。」杜秀青說道。
「指導談不上,我們可以共同商量,我可以給你一些意見和參考。」林宇說。
「好,我一定早日成文,爭取早點拿給林市長過目。」杜秀青信心滿滿地說道。
「秀青,好好把握現在的機會,省委青干班,是後備干部的搖籃,學習之道和人脈之基,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儲備。我相信,這又是你一個堅實基礎的開始。」林宇的話里滿是真誠和希望。
握手道別,杜秀青似乎感受到了林宇那寬厚的手掌傳遞給自己的溫暖和力量。
她覺得自己無比幸運,在平安鎮遇到了林宇這樣正直寬容的好領導,冥冥之中,她感覺到,自己的人生似乎真的有佛祖的庇佑,總是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讓自己的人生踏上了行駛的快車道。
臨走前,杜秀青回家住了兩個晚上。
第一天晚上,她抽出了一點時間去陪活土匪,因為工作的繁忙,加上經常沒有回縣城,她和活土匪在一起的次數是越來越少了。
來到余河大酒店,活土匪正在房間里等她。
久別的情人,激情勝過小別的新婚。可是活土匪似乎並不著急兩人的正事,而是長時間的把杜秀青抱在懷里,緊緊地擁著她,就那麼站著。
他從來沒有這麼擁抱過她,更多的時候,他們是相擁在床上,那都是激情過後的撫慰。可是,今天的活土匪似乎就想這麼把她擁在懷里。他高大,她嬌小,他的頭剛好抵在她的頭上。他寬闊厚實的胸膛,猶如一堵高牆,結結實實地讓她靠著,她感覺到了那麼真切的溫暖和踏實。
「去青干班好好學習,也給自己的身體做個調養,我知道,這段時間,你太累了。」許久許久,他輕輕地說出了這句話。
「嗯,我知道。」她閉著眼楮應者,伏在他的胸膛。
「有機會我會去省城看你。」他說。
「好,我會經常回來的。」她說。
「把時間留給自己,在青干班多結識一些朋友,這些人將來都會成為全省各地的中流砥柱,現在的干部交流大,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轉到你的地盤來了,這是你將來的人脈積累,要好好珍惜。」他說。
「嗯,我知道。」
「你很快就會起飛的,」他說,「學習完了就到了年末,明年初的換屆,人事又將有大的調整,到時候我會讓你回城,回到我的身邊。」
她抬起頭,看了看他。發現他的眼神里滿是柔情,不像那個位高權重的縣委書記,更像是她的愛人,她的丈夫,她最貼心的男人。
「我留在余河的時間可能不會太久了,說不定換屆後不久,我就要離開,」他說,「以後的路,就靠你自己了。不過,只要我能幫你的,我都會盡量做到。」
「你可能去哪里?」她不解地問道。
「現在還說不好,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你放心,應該還有一段時間在余河吧,我希望能到信江市去,不要交流到外地,畢竟我也快到退二線的年齡了。」他說。
听了他的話,她心里突然有股莫名的感傷。
鐵打的算盤流水的官。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官場,無論你多麼風光無限,多麼位高權重,你總有退出歷史舞台的那一天,誰都不能改變,就像一趟行駛的列車,總有到站的時候,終點站到了,每一位旅客都得下車。
她緊緊地抱著他,似乎他說的離開就在眼前。
將近四年的時間,他們從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到目前的心心相惜;從的需要,到心靈的相依,這個過程,她刻骨銘心。
對他的感情,不是由愛開始,但是卻要在愛中別離,這其中質的變化,是她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她不知道,從哪一天起,她對他的感情發生了這樣一個質的飛躍,但是當她發覺了的時候,她已經陷入了他的情網,而不能自拔。生理和心里的雙重需要,讓她把他當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寄托和依賴。或許,這不是愛,或許,這更多的就是一種需要,可是,這種需要,卻實實在在地佔據了她內心的全部,拋開被遺棄的那位初戀不說,目前她內心的男人,他就是唯一了。
她踮起腳,主動吻上了他的唇。
第一次,這麼輕柔醉心的纏綿在他們之間上演,然後慢慢燃燒成熊熊火焰,把兩個需要的身體點燃,在這個上演了無數次激情的地方,他們再次焦灼地開始了戰斗……
第二天晚上,杜秀青在家里的客廳留坐到很晚,她在等著下晚自習的弟弟回來。
弟弟已經上高三了,還有幾天就面臨高考,高考三天前放假,學生回家休息調整,然後再返校參加高考。
臨走前,她要和弟弟好好談談。
快十點半的時候,弟弟終于回來了,看他那樣子,又消瘦了很多,看來學習的壓力已經到了極限。杜秀青心里有些心痛,她希望高考快點結束,弟弟能得到解月兌。
那時候的高考,都是定在每年7月的7、8、9三天,高溫酷暑,特別焦灼難耐。
「華青,你回來啦!」杜秀青走了出來,迎接華青。
「姐,你在家啊?」華青看到姐姐有些意外,好久沒有看到姐姐在家了。
「嗯,姐姐專門在等你。」杜秀青說。
「姐,有事嗎?」華青問道。
「呵呵呵,傻弟弟,姐姐想你和說說話。」秀青笑著說,「姐姐這段時間太忙了,很少回家很久沒有和你說說話了,來,坐下來,喝杯水。」
杜秀青給弟弟倒了一杯水,放到他跟前。
華青坐下來,喝了口水,望著姐姐。
「華青啊,最近學習是不是很忙很辛苦啊?」杜秀青看著華青問道。
「還好吧,就要考試了,老師基本上就是讓我們自己復習。」華青說,「過兩天就放假回家休息了。」
「是該好好休息了。」杜秀青說,「人家說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你這是最大的考試了,該好好玩玩,放松放松。」
「呵呵呵……」華青听姐姐這麼一說,傻笑了起來。
「華青,告訴姐姐,你想報考哪里?」杜秀青問道。
當年余河的高考,是在考完了之後,考生自己估計分數,然後再填報志願。這樣的制度,導致很多考生估分失誤,填報志願出現了很大的偏差。不像現在是在分數出來之後再填報志願。
「我想去北方。」華青說。
「為什麼要去北方啊,冬天那麼冷,距離家里又那遠。」杜秀青說,「還是考慮南方的學校吧。」
「姐,我就想去北方,我想去北京,如果成績理想,我就上清華,如果成績不理想,我就挑個差點的學校,反正我要去北方。」華青說。
「華青啊,能上清華當然好,這是國內最好的理科大學。如果能上,姐姐當然支持你,但是如果為了去北方,勉強上個自己不理想的大學,我覺得還不如在南方挑一所好一點的學校,好吧?」
「姐,你為什麼不喜歡北方啊,我覺得北方很好,冬天冰天雪地的,多美啊!我就想去北方。」華青說。
「傻孩子,姐姐不是不喜歡北方,姐姐也想去北方啊,去看看北方的冰雪世界。不過,你要是去了,可不是觀光旅游,而是一呆就好多年啊,有的人甚至一輩子呆在北方。」
「這也不怕啊,一輩子在北方挺好的,我就喜歡北方。」華青說。
真是一根筋,傻小子。杜秀青心里笑道。
「華青,姐姐明天開始要去省城學習,你高考的時候,姐姐不能在家陪你了。你填志願,姐姐也不能和你一起斟酌,我是希望你能考慮姐姐的建議,考得好,能上清華,就去北京,如果萬一不能上,我們可以考慮南方的大學,比如中山大學,還有廈門大學,這也都是重點一本大學,挺好的,而且廣州和廈門這兩個城市都很美,離我們家里也不是太遠,姐姐要是有空,還可以去看你,對吧?」杜秀青說道。
「姐,我一定好好發揮,爭取上清華。如果,如果真的有失誤,我會考慮姐姐說的這兩所學校。」華青說道。
「好,姐姐也相信華青一定能發揮好。好好休息,不要有思想顧慮,輕松上陣,才能發揮最好狀態。姐姐為你加油!」杜秀青拍了拍華青的肩膀說。
「嗯,我知道,我有信心,姐姐你放心。」華青信心滿滿地說。
「姐姐為你驕傲,早點去睡吧。填志願之前,記得給我打個電話,好嗎?」杜秀青最後說道。
「好的,我一定和姐姐商量。」華青笑著說。
「好,去睡吧!」杜秀青扶著華青的肩膀往一樓房間里走去。
然後自己也往三樓走去了。
上午她已經和婆婆交談了很久,方賀蘭很支持杜秀青,她根本沒有想到杜秀青這麼快就能到省委組織部的青干班去學習,這個飛躍的速度,真的是猶如坐火箭啊!方賀蘭再次對這個媳婦刮目相看。
可是杜秀青還沒有和丁志華說這件事。
晚上丁志華吃晚飯就出去了,回來後也直接就上樓了,似乎根本不願意和她說話。
杜秀青來到三樓,看到丁志華的房間里還亮著燈,猶豫了一下,還是過去敲了敲門。
丁志華坐在床上看書,他知道是杜秀青在敲門。以他的個性,他是不想開門的,但是他也知道,杜秀青明天就要去省城學習,想了想還是開門讓她進來。
門打開了,丁志華看了看杜秀青,說︰「進來吧!」
杜秀青跟著他的身後,進了房間。
丁志華坐在床上,他指了指牆邊的凳子,說︰「坐吧!」
杜秀青坐了下來,看了看丁志華,日光燈的映照下,丁志華的臉色顯得很蒼白,似乎更加消瘦了。
「志華,你瘦了。」杜秀青看著他,有些心疼地說。
「是嗎?沒有,我一直都這樣的。」丁志華說。
「注意身體,不會喝酒就不要喝酒。」杜秀青說,她知道,丁志華偶爾也要出去應酬,要喝酒,可是他是最不會喝酒的。
「有什麼事,你說吧?」丁志華看著她說,他不習慣她這樣關心他。
「我明天要去省城學習,為其半年。大概一個月回來一次,父母和子安,又要全部讓你操心了。」杜秀青輕輕嘆了口氣說道。
丁志華現在是連她的關心都不願意接受了,她心里有些隱隱的傷痛。
「我知道。你就是不出去學習,家里的事兒你也不操心啊,對吧?這和你之前在平安鎮沒什麼兩樣,別想多了,家里很好。」丁志華說道。
「子安很快就要上學前班了,你有空多陪陪孩子,帶他出去玩玩。」杜秀青說。
「我再怎麼陪他,都不能代替你,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這個你比我懂啊!」丁志華頭也不抬地說道。
「志華,我知道。我心里也很矛盾,我也想天天和子安在一起,可是萬事都難以兩全,希望你能理解我。」杜秀青說道。
「理解你?我還不理解你嗎?」丁志華冷笑道,「吳巧玲已經離婚了,你知道吧?」
杜秀青盯著丁志華的眼楮看了看,說︰「志華,謝謝你對我的支持和理解,無論何時,家都是我最珍惜的後方,我知道我該怎麼做!」
「好,你的意思我早就明白了,不用多說,去睡吧,明天就要出門,早點睡!」丁志華似乎是在趕杜秀青出去。
「……」杜秀青張了張嘴,本還想說些什麼,可是丁志華已經站起來了,就等著她離開然後把門關上。
杜秀青走出丁志華的房間,後面的門很快就關上了,而且連燈也給關了。
杜秀青的心再次沉到了谷底,丁志華的心情她能理解。他說吳巧玲離婚的事,對她就是一個點醒,可是,她又能怎麼做呢?有些事情,一旦邁出了一步,就永遠也無法回頭。何況,她心里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回頭,這條路,她注定了要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早上,杜秀青在鬧鐘的催促下,爬了起來,吃過早餐後,一個人打車去了車站,坐上了開往省城的火車,開始了她的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