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後的男性荷爾蒙 雄性激素

作者 ︰ 趙鑫珊

這是一個經典的實驗。

在這里我們只關注一點︰睪丸被摘除的雄雞,其行為似懦夫,不再同其它幼小雄雞打斗。

睪丸有兩重平行功能︰生成精子;分泌男性荷爾蒙(睪酮)。

這正是造成人間性行為和暴力(攻擊)行為這兩條平行線的生物化學背景。因為動物實驗證明,好斗和攻擊行為同睪丸酮有關。在現代內分泌的發展史上,法國著名生理學家布朗。塞卡德是位奠基者。正是他于1905年把從狗和豚鼠睪丸的提取液命名為激素。

1927年,美國的麥克基從牛的睪丸中提取了雄性荷爾蒙,並將它濃縮和純化。

1931年,德國的布特蘭特首次從男子的尿中得到了男性荷爾蒙的結晶。

到1935年,有關荷爾蒙的提取、純化、確定其化學結構以及進行人工合成便算大體完成。此後,無數一流運動員和健身者為了增加肌肉的力度和強化鍛煉效果,都紛紛服用睪酮制品(是的,睪酮是力和進攻的同義詞)。女性服用它,經常會引發出男子特征,如嗓音沙啞和多毛癥。不過睪酮可以治療婦女的一些疾病。比如它可以恢復或增進多數婦女患者的**,中和雌性激素,改變婦女體內的激素平衡。

1945年作家克瑞夫出版了《雄性激素》一書,進一步助長了一些強力型運動員使用睪酮。

不過麥金利及其同事在1994年1月《泌尿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說,任何類型的睪酮和陽痿之間並沒有因果關聯。

睪酮是迄今所發現的活性最強、也是睪丸所分泌的主要男性荷爾蒙。不過它從未在尿中得到過回收。

而其他雄激素在任何不同年齡的正常男女尿中均可以回收到。女性尿中的雄激素平均含量約等于男性平均值的半數。

在所有動物的垂體與性腺之間都存在著相互關系。若在性成熟前摘除垂體,那麼,男孩的聲調、胡須、**……直到青春發育期仍舊會停留在童年狀態。

若女胎的血液循環中出現過量的雄激素,那麼,她的外生殖器就會完全像男性。

在激素與動物的行為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聯,這是不用多加懷疑的。比如,用催乳素給小雄雞注射,待它長大後會有母雞的行為︰庇護小雞、睪丸萎縮、不啼叫、拒絕交配,宛如修道的尼姑一般。

至于睪丸的全部機能,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不過在睪丸同戰爭之間尋找一種隱蔽的生物化學的因果關聯,這種假設性的探索思路並不是無稽之談。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工作假設。

伍大夫也承認,性激素的確與攻擊行為有關。而且,在胚胎期,若將足量的雄激素給予一個女性胎兒,那麼她出生時的外生殖器即表現為男性。若一個男胎兒缺少雄激素,他的外生殖器便是女性的!自然界的戰爭和人類戰爭。

達爾文提出了「生存斗爭」這一重要概念。他是從廣義上來使用這一術語,理解這一概念的。

比如在饑餓的時候,兩只狗彼此爭奪食物,便是真正的生存斗爭。同種動物為了爭偶,常導致傷亡、流血,比如野公豬。雄性荷爾蒙驅使它在發情期同時干兩件事︰公豬之間搏斗;勝者同母豬交尾。這便是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無所謂善惡,人類才去分清善惡。否則是很可怕的。

達爾文說,最劇烈的斗爭差不多總是發生在同種的個體之間,因為它們居住在同一地域,需要同樣的食物,遭受同樣的威脅。尤其在繁殖過剩、食物奇缺和生存空間不足時。

比如亞洲小蟑螂進入俄羅斯境內後,它到處驅逐同屬的大蟑螂。自蜜蜂輸入澳洲後,當地的無刺小蜜蜂便宣告滅絕。為了概括自然界的這一普通事實,達爾文用了這樣一個術語︰「自然界的戰爭」

在植物界,這戰爭也是劇烈的、殘酷的,這尤其表現在同種的變種之間。比如把小麥幾個變種的種子混合播種,其中最適宜于該地的土質或氣候的,或是自然生殖率最高的變種,將戰勝其他變種。因為它結實最多,所以幾年之後,它會把其他變種排擠掉。

再就是一種野芥菜會排擠掉另一種野芥菜。于是達爾文驚嘆︰「在每年各自散播成千種子的樹類之間,曾經進行過何等激烈的斗爭;昆蟲與昆蟲之間,進行著何等激烈的斗爭……」

不過,這種激烈、殘酷的程度,比起人類戰爭畢竟是小巫見大巫。

比如越南戰爭。1970年,美國對越南最後一次使用了一種除草落葉劑(橙劑)。它能使樹葉大量掉落,使游擊隊無法利用叢林藏身。現在大片樹林已恢復了生機。但橙劑還在繼續置越南人于死地。同北越人比較,南越人的自然流產要高出9倍,怪胎多出1倍。病人有免疫系統紊亂的癥狀,肝炎、肝癌、肺結核和先天性缺陷的發病率遠高于其他地區,這將影響三代人。如果考慮到染色體受到了破壞,影響還會持久。

當年負責噴灑橙劑行動的美國指揮官表示,他並不對此感到後悔,因為使用了橙劑,美軍的死亡率開始大幅度下降。

如果達爾文目睹了越南戰爭,他又會發出什麼樣的驚嘆呢?人類戰爭的殘酷性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在動物身上都有一種抑制攻擊的機制。在狼同狼互相攻擊的時候,只要戰敗者表示認輸,夾著尾巴逃跑,戰勝者在這種時候大體上總是立即停止進攻。要知道像狼這種凶殘的動物只要一口就能把對手的頸動脈撕裂開,置敵方于死地。

可是作為高等哺乳動物的人,在他身上雖然也有抑制攻擊的機制,但它經常不起作用,尤其是在萬惡的侵略者身上。

在人類戰爭史上,大批屠殺戰俘的事件是屢見不鮮的。比如侵華日軍的暴行,日軍攻佔新加坡後對待英軍俘虜的凶殘,菲律賓的美國戰俘慘遭滅頂之災尤其典型。自1942年4月至1945年8月,日軍屠殺美軍戰俘事件就有14起之多。比如1944年12月24日,被關在菲律賓巴拉淪島戰俘營的150名美軍士兵慘遭殺害便是其中一起。那天中午,日本當局故意響起了空襲警報,日本士兵連喊帶打將戰俘趕進防空洞。他們將一桶桶汽油潑向洞內,讓大火燒進去。日軍向沖出洞口的美國人猛烈射擊。有幾個戰俘雖然沖了出來,但不是被刺刀挑死,就是被一陣亂棍打死,最後只有5個美國人逃進了原始森林。

1945年2月28日,美軍在巴拉淪島登陸。在防空洞內,他們發現不少骷髏仍然保持當時被活活燒死的恐怖姿勢——兩只手臂向前伸出,扒著洞壁。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爭背後的男性荷爾蒙最新章節 | 戰爭背後的男性荷爾蒙全文閱讀 | 戰爭背後的男性荷爾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