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英雄趙興元 第一章 當兵打鬼子 走上革命路

作者 ︰ 趙興元劉益令著

1925年陰歷1月15日,趙興元出生于山東省章丘縣前營莊的一戶貧苦農民家中。

山東這個地方,地杰人靈,出聖人,也出響馬,自古以來,盛世文治武功,歌舞升平,每逢亂世,則英雄現身,豪杰蜂涌,各路人物都不甘寂寞,都要在齊魯大地上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趙興元出生在關內軍閥混戰、關外日寇猖獗的亂世,但出生時既無當英雄的征兆,也無做豪杰的資本,父母絕對沒有靠這個兒子光宗耀祖的念頭,村民也更不會想到這個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戰將、人民功臣。

在章丘前營莊,趙家是外來戶,家貧根基淺。趙興元的爺爺祖居山東歷城,歷城是《隋唐演義》中好漢秦瓊的家鄉,秦瓊落魄時尚有黃彪馬可賣,趙興元的爺爺卻是一無所有,只能靠手藝養家糊口。好在爺爺雖然沒有文化,卻大有悟性,無師自通,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民間繪畫藝人,能在寺廟的牆壁上作畫,還能彩繪財神、天師等諸多神仙。但是,畫了多年財神的爺爺並沒有得到財神的眷顧,收入時有時無,家中一貧如洗,終于在貧困潦倒中去世。父親在歷城生活不下去了,听說章丘鄉下的日子好混,就一扁擔把全家挑到章丘前營莊。

趙興元出生時,母親已經生了4個孩子,除了一個夭折,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因為是外來戶,所以全家只有借債買了三間小草房,夾著一個小院,地是一壟也沒有,根本無法靠種地吃飯。萬般無奈,父親只好又走爺爺的老路,重操舊業,到處為別人畫畫,饑一頓飽一頓地維持全家生計,這就注定了他也會和趙興元的爺爺一樣風餐露宿,居無定所,積勞成疾,因此剛過40歲就患了肺病,在趙興元11歲時撒手而去。

父親的遺體是用炕席頭子卷著抬出去的,十幾歲的姐姐給人家做童養媳,好說歹說,借了4塊錢,才做成一副薄板棺材。外來戶無墓地,村邊林子里有塊無主荒地,早被窮人的野墳頭擠滿了,只能埋到姐姐家的山坡地里,還必須事前講好是借的。趙興元人小心大,十分懂事,知道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借地葬父,一直是他心中的一塊隱痛。

父親的去世,使家中的生活雪上加霜。18歲的哥哥沒有手藝,又無地可種,只有闖關東這一條生路,姐姐以三間草房和全部家當做擔保,以每年3分利的高利貸借了9塊錢,送哥哥渡海北上到大連當勞工,燒磚做坯,出大力。70多歲的女乃女乃不忍心看著全家挨餓,便沿村乞討,青黃不接和陰天下雨時,全家經常一天吃不上一頓飯,有時把討來和借來的一點苞米粒子碾碎,熬成稀粥,每人每天喝一頓、兩頓充饑。

趙興元是家中老疙瘩,上面有姐有哥,按理說應該有一個被人呵護和關照的童年,但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身為農民,卻沒有一壟地、沒有一個壯勞力,又被人時時逼債的家庭中,他從小就嘗盡了過日子的艱辛,8歲起就開始像大人一樣干活。從入夏到初冬,他把田野里的草一背一背地收攏回來,曬干,垛好,整天穿著被汗水浸透了的衣衫,換來了足夠全家用上一年的柴草。在哥哥闖關東以後,他就成了家中的壯勞力,漸漸成為全家維持生計的依靠,他懂事、要強,沒有地種就割草揀糞賣錢。為了揀到多一點的糞,他起五更爬半夜,不用別人叫,早早守候在公路上。冬天身上無棉,只穿一條單褲,腳上穿的是張著大嘴的破鞋子,兩三天才能揀到一拐筐糞,賣給有錢有地的人家,買回一點糧食。農忙時節,他拿個小凳子,帶著小鋤頭,到田間地頭去,盼望有人來雇他干活。人家嫌他小,信不過他,一連幾天也沒人來搭理他,他只好到姐姐家借糧度荒。不能只借不還,他就在姐姐家打小工,也為種稻田的人家背秧苗、送秧苗,不但掙出自己吃的,還用自己的勞動頂糧、頂錢、還賬。哥哥闖關東借下的9元錢債,三年下來,利滾利,已經變成38元,債主天天上門追債,到屋里翻箱倒櫃,揭鍋蓋,拿糧食,把媽媽壓箱底的結婚時的衣服也拿走了,家里僅有的幾只雞被活生生地抓走,嘎嘎直叫。趙興元哀求債主︰「女乃女乃病了,別來拿東西了……」債主根本不听,因為當初是用房子做抵押才借的債,債主執意把全家趕出門。到了年關,就更難過了,討債的人把趙興元和媽媽、女乃女乃逼得幾乎活不下去了。

這期間,趙興元為謀生想了許多辦法,但都行不通,想出工,沒人雇,想到濟南當學徒工,沒有門路,真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就是趙興元的童年。他也曾和伙伴們下河模魚,上樹掏鳥蛋,也曾喜歡摔跤游戲,用巧勁把比他大的孩子摔倒在地,也曾得到女乃女乃和母親的寵愛,但是,在他童年的記憶里,更多的是苦難,是勞累,是挨凍餓肚子,極少有溫飽和歡樂。童年的這種艱辛和磨難迫使他過早地去了解社會、感悟人生,也迫使他產生了改變現狀、尋求新生的強烈願望,他不甘心一輩子過這樣的生活,他在等待時機,尋找機會。

改變趙興元人生道路的機會終于在他13歲的時候來到了,但這機會卻來源于仇恨。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濟南陷落,日本鬼子的鐵蹄踐踏到前營莊。1938年冬天,趙興元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前營莊的一場燒殺搶掠,他至今還記得當年鬼子兵凶殘地屠殺平民百姓的慘狀︰外面響了兩槍,他一開門就看見幾個鬼子端著槍闖進村子,便趕緊關上門,爬上牆頭。只見鬼子走進街旁的馬登水家,什麼話也不說,把馬登水70歲的老母親和兩個孩子用刺刀刺死;一個私塾先生被鬼子綁在門框上,連刺數刀;一個叫「魏褲子」的人在大街上被刺刀刺穿,他的兒子想跑,也挨了一刺刀,還被扔到火堆里;魏大爺和他的老母親往秸稈堆里躲,鬼子點著秸稈,把人燒成一小團木炭。趙興元還親眼看見鬼子兵在淺井莊的暴行,他們見人就砍、就殺,一連殺死32人,有一家七口全都被殺,連小孩都不放過。在姐姐住的村子里,他的表兄弟全家五口人,三個男人被吊死在大廟里;一個老人出來找孩子,被一槍打死,五六十個老百姓就這樣慘死在鬼子的刺刀和槍口下。

發生在趙興元身邊的這一樁樁慘無人道的血案讓他無比震驚,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殺人放火,想不到人間竟有這麼殘暴、這麼滅絕人性的人,他們不是中國人,是來侵略中國、壓迫和欺負中國人的。這件事對趙興元的一生影響很大,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第一次埋下仇恨的種子,他開始認識到,中國人不打鬼子不行,不打鬼子就沒有中國人的生路。在中國**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推動下,在全民抗戰的大潮中,他和所有的中國大眾一樣產生了抗日意識。要抗日,就要拿槍,要拿槍,就得當兵,這是一個最簡單不過的道理,而這個時候當兵,對于趙興元來說,既容易又不順利。

說趙興元當兵容易,是因為當時的山東大地已經燃遍了抗日烽火,到處都有抗日武裝,這些隊伍急需擴充,當兵不難。說他當兵不順利,是因為媽媽堅決反對,無論他怎樣苦苦哀求,就是不答應。「你爹去世了,你哥闖了關東,姐姐嫁出去了,剩下咱孤兒寡母,全家就指望你了。槍子兒不認人,你才多大呀,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媽媽可怎麼活呀!」望著媽媽日漸蒼老的臉,他實在不忍心再難為她了,只能在昏暗的油燈下,像大人似的唉聲嘆氣。

這一天,莊里來了個算命先生,打著板子,提著裝黃雀的籠子,走街串巷,挨家招攬生意。趙興元的母親和女乃女乃都是很迷信的人,特別相信黃雀抽簽、算命相面這一套,就恭恭敬敬地把他請進家門,報上趙興元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伸手掐算了一陣子,口中念念有詞,又從籠中放出黃雀,讓它從一堆卦簽中叼出一張。先生看一眼卦簽,大驚失色,說︰「不好,你這孩子要有血光之災,這可是大災大難呀!」

一听這話,趙興元的母親嚇得目瞪口呆,變了臉色。算命先生察言觀色,很鄭重地說︰「別急,俺有辦法為這孩子消災解難「什麼辦法?」「這孩子命中注定要當兵,不當兵,馬上災難臨頭,離家當兵就能逢凶化吉,不長時間就能升官發財,你們就等著跟他享福吧。這可是唯一的一條道哇母親哭了,天命難違,不能再攔了,只好含著眼淚答應了。算命先生又趁熱打鐵,說︰「機不可失,後天就是黃道吉日,讓孩子趕早上路吧就這樣,趙興元當兵了,這年他才13歲。

13年以後,趙興元已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團長了,成為全國聞名的戰斗英雄,母子重逢時,母親還認為是算命先生算得準,應驗了。

其實,這是頑皮而有心計的趙興元導演的一場戲。那個算命先生也是個窮苦人,趙興元偷偷地從家中拿出一包煎餅給他,博得他的好感,求他為自己說話,算命先生煞有介事說的那些話,都是趙興元事先和他串通好的假把戲。

趙興元如願以償地當上兵,但這兵卻當得稀里糊涂,不但他不清楚,恐怕當年很多當兵的人也不明白,因為當時局面混亂,到處有打著抗日保家鄉旗號來招兵買馬的隊伍。趙興元通過同莊人介紹,當的是號稱山東抗日游擊隊第十八梯隊的勤務兵,沒辦法,誰叫他長得小呢。

舊時的當兵觀念是當兵吃糧天經地義,趙興元當了一年勤務兵,總共掙了三塊大洋,他是個孝順孩,知道女乃女乃媽媽在家中挨餓,一點也沒舍得花,手頭有一點錢就攢起來,攢夠了就上集買一斗糧食背回家,全家就指望他養家糊口了。不過,在十八梯隊當侍候人的勤務兵不是那麼容易的,熬夜,燒水,打手巾把兒,倒屎倒尿,跑腿打雜,一時也不閑著,好在他能吃苦,「長眼事兒」,當官的一高興,還能賞個一毛兩毛的。時間長了,趙興元心里就犯合計,自己費盡心機地當上兵,就是當這樣侍候人的兵嗎?當時,十八梯隊打日本鬼子,也和八路軍作對,對老百姓也不怎麼樣,要錢、要糧,當官的說八路軍個個青面獠牙,殺人放火,共產共妻,趙興元沒見過八路軍,難辨真假。

1939年夏天,鬼子掃蕩章丘南山,十八梯隊呆不下去了,東躲**,9月的一天,轉移到距膠濟鐵路40里的郭家樓子宿營。第二天早晨,大家被喊話聲驚醒,原來隊伍被八路軍圍了起來,有人大聲喊︰「我們是八路軍,你們不要怕,快過來參加我們的隊伍打鬼子!」正在眾人亂哄哄不知所措時,十八梯隊里一位姓郭的教練站出來喊道︰「大家不要怕,自己人,出來集合,把槍堆起來郭教練是河北人,30多歲。是上面派來管軍事訓練的,敢和當官的平起平坐,說話算數,在士兵中有一定威信,趙興元與他有過接觸,對他有好印象。事發前一天,趙興元看見一個20多歲的青年人來找郭教練,倆人密談了兩三個小時,事後才知道,郭教練是**派來的,做了許多地下工作,早就和山東縱隊四支隊聯系好了,要瞅準機會把隊伍拉過去,所以他一喊話,大家就都把槍放下了。

隨後,郭教練陪著兩位八路軍干部走到集合起來的隊伍面前,其中一個人清清亮亮地說︰「咱們都是中國人,國難當頭,應該擰成一股繩打鬼子。你們願意打鬼子保家鄉的留下,不願意和我們一塊干的,發給盤纏回家于是,留的留,走的走。

趙興元要留下參加八路軍,人家看他小,不想留,還騙他,叫他回村給留下的人家里報個信兒。趙興元不干︰「俺回村報信,你們走了,俺上哪兒去找你們?」八路軍干部又勸他︰「你太小,晚上行軍你能行嗎?打仗要死人的,你不怕嗎?」「不怕!別人能,我也能!」八路軍干部看他挺機靈,又挺堅決,就不攆他走了,還想把他留在自己身邊當通訊員。趙興元不知道通訊員是干什麼的,以為還是像當勤務兵那樣,不扛槍不打仗,專門侍候人,就沒有跟八路軍干部去,而是留下來,被編入八路軍的新兵連。

趙興元忘不了允許他當八路軍的人,現在還記得那兩個挎手槍的八路干部一個是營長陳奇,一個是教導員陳洪,都是老紅軍。陳奇後來犧牲了,陳洪離休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司令員。

在新兵連,趙興元學習和訓練了一個多月,還是因為年齡小、個頭矮而與別人不一樣,他又當通訊員,又當勤務員,但截然不同的是,身份和地位不同了,感受也不同了,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官兵平等、親如兄弟。在原來的軍隊里,他對當官的叫「老總」、「師爺」,到了新兵連,他對連長、指導員還是叫「老總」,指導員笑著叫他改口稱「同志」,告訴他,「同志」就是有著共同革命理想和共同奮斗目標的人之間的稱呼,為抗日救國、為解放天下受苦人共同走到一起來的人就是同志。趙興元頭一次听說「同志」這個字眼,叫起來還不大習慣,但不久他就開始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看出八路軍才是真正打鬼子保家鄉的隊伍,不像國民黨的兵,搶東西抓夫,對鬼子卻是「聞風45(里),槍響110(里)」,跑得比兔子還快。他也看到八路軍的連長平時和他們沒有什麼兩樣,只有在指揮打仗時才能看出不一般來。指導員平易近人,大哥哥一樣,無微不至地對待戰士,整個連隊就是一個大家庭,讓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這就更加堅定了他在八路軍隊伍里干下去的決心,他不但懂得了「同志」的含意,也知道了「革命」的意義,慶幸自己找對了隊伍,走對了道路。

時隔68年後,已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的原旅大警備區政委、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趙興元老人在大連黑石礁沈陽軍區干休所的家中,回憶起這段參加八路軍、走上革命路的經歷,十分認真地總結出三條原因,他說︰「一是家窮活不下去,餓出來的;二是看到日本鬼子橫行霸道欺負中國人,激出來的;三是親身體會到八路軍對老百姓好,對普通戰士好,受了感動,留下來的

這三條原因極為樸素,卻是真理。以他當年的思想水平,還理解不了更深刻的大道理,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月,對于一個雖然年少、卻從不向命運屈服的趙興元來說,有了階級仇,有了民族恨,有了對八路軍的熱愛和對革命的向往,有了這三條,也就足夠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面英雄趙興元最新章節 | 全面英雄趙興元全文閱讀 | 全面英雄趙興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