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 §§第1種習慣責任

作者 ︰ 未知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練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美國)亞伯拉罕?林肯

責任心是一個人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對于日後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以及家庭幸福都有巨大的幫助。蘇聯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社會在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也在不斷提高,所以,作為人才素質重要體現的責任心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才選擇的一項重要指標。現在,隨手翻閱一下報紙招聘廣告,隨時瀏覽一下人才網站,我們隨時都可以發現,幾乎在所有的招聘單位,都將責任心作為對招聘人員的一項重要要求。因為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責任心的員工。員工一旦有責任心,他才會去努力工作,企業也才會有發展。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和加強孩子責任心的培養,這樣才有助于孩子未來的事業成功、家庭生活的幸福。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曾說過,一個人必須有責任感,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一天就得做好一天,你不知道它會在以後的路上給你什麼樣的幫助。誰都可以成為成功者,只要你保持自己的責任感。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具有這種重要的人格品質,因為這是優秀孩子必備的素質。

可以這樣講,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責任心也是一種習慣性行為,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秀的人所必需的。

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他是缺乏理想的,是沒有靈魂的,他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因為他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應該在社會中、在家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在工作和學習中只能應付別人,但同時也是在應付自己,他會注定一生無成、一事無成。只有積極主動地擔負起他應該擔負的責任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cctv《實話實說》欄目曾做過一期節目,節目中的特約嘉賓講述了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有一次,他到瑞士訪問。在一個洗手間里,他听到隔壁小間里一直有一種奇特的聲響。由于這聲響時間過長,而且也過于奇特,因此不覺中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通過小門的縫隙向里探望。然而,就是這一看讓他驚嘆不已。原來,小間里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馬桶的沖刷機構。他向前一問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以後,因為沖刷設備出了問題,他沒有把髒東西沖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計地想修復那個沖刷設備。而他的父母、老師當時並不在他的身邊。

這件事令這位嘉賓非常感慨︰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負責精神,可以說這種負責精神已經滲透到了小男孩全身的每個細胞。從這個負責任的男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家庭教育是多麼的成功。

無獨有偶,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國內某著名高校浴室里,許多水龍頭的水在嘩嘩地流著,在里面洗澡的有很多同學,正在進出浴室的也有很多同學,他們卻沒有一個人過問。後來,一個韓國留學生進來後,什麼也沒說,就把所有多開的水龍頭都關掉了。什麼原因呢?是責任,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

面對這些,我們想到了什麼呢?想到了做人必須要有責任心,必須讓我們的孩子有這種責任心。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學習中,不僅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還要對關愛他的爸爸媽媽以及老師負責。孩子也是社會的一員,所以,一定要讓他學會對國家、對社會負責。那麼,就要讓孩子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他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瑞士那個可愛的小男孩已經做到了,要讓孩子向他學習。

梁啟超說︰「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責任感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孩子責任感的培育,要讓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言論、行為、承諾等,持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責任感的培養可以幫助孩子遠離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行為,有助于孩子理解、體諒別人、疼愛別人,也有利于培養孩子自治、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關愛社會,擔負重任,從而促使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民族和國家負責任的人。另外,孩子責任心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他將來工作的成敗與生活的質量。如果想讓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要讓孩子現在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他們自己。

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那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建議一︰做孩子學習的榜樣

教育家陶行知說︰「我要兒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兒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一樣的道理,如果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所以,我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責任心,要有對工作、對家庭、對家人、對自己的責任心,樹立直接的榜樣,要做敢負責任的爸爸媽媽。

我們對自己的言行是否負責,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要想讓孩子有負責任的人格品質,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負責任才行。

要知道,孩子在和別人接觸過程中表現出來了好多責任心的表現,首先會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形成的。所在生活中,我們一方面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影響。

總之一句話,就是我們應努力要求自己做有責任感的好父母,好公民,以身作則,要求孩子辦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

建議二︰要讓孩子從小事做起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不要忽略孩子身邊發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會對孩子責任心的養成發揮巨大的作用。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每天都會遇到許多小事,我們一定要善于抓住這些點滴小事,因為正是這些小事給孩子們提供了培養責任心的機會。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去鍛煉。

比如,孩子年齡小一點的時候,我們可以讓他們自己吃飯,自己舀凳子,吃完自己盛飯等。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不習慣,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來做這些事,我們多做點,讓孩子學著做。注意,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學著做,我們一定不能越俎代庖,等時間一長,孩子就學會了。慢慢地,孩子做起這些小事來就會比較自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放手讓他們多做一些事。如︰自己穿衣服、洗手帕、整理臥室等。只有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些小事都是他的責任,他必須自己完成。由此,孩子的責任心就會慢慢形成。

另外,大部分孩子一遇到不好的事情,總希望把責任推卸給別人,無論怎樣都不願積極主動地承擔。這些孩子總是千方百計尋找客觀原因,很難從自身找原因,總是認為這些事都該由別人來承擔。

孩子形成這種性格絕非偶然,也不是短時間形成的,而是從小就養成的。是我們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所引起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這是中國古代先賢的經驗總結。孩子從小學會做小事,長大才能做大事;從小知道為小事負責,長大才能主動為大事負責。

所以,我們作為孩子的首任教育者,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勇于承擔責任的良好品質。這樣,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為,並能愉快舒暢地生活!

建議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讓他養成習慣,這樣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楊欣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上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放學回家,他想吃橘子,于是吵著要正在廚房里做飯的女乃女乃為他舀橘子並剝皮。當時女乃女乃正忙得月兌不開身,說︰「欣欣,女乃女乃忙著呢,你自己舀吧!」這時楊欣感到很「委屈」就開始大吵大叫,然後又坐在地上大哭大鬧……

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嬌慣溺愛孩子的例子。吃橘子自己舀自己剝皮,對于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為什麼卻要別人代勞呢?孩子吃橘子剝皮是誰的事情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有人說,一個什麼都「甩手不干」的孩子,一定是不會有健全的責任感的。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就得注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要讓孩子處處蘀承擔自己以應該承擔的責任。

開始的時候,需要我們給孩子明確他的責任範圍,比如在家中,哪些事情該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我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等等。一旦孩子明白了他的責任,我們就要放手交給他來做。注意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設定不同難度的責任範圍。

另外,孩子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下,我們還應該讓他明白,一個人光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幫助其他人做事。在家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員,他就有責任協助家人做一些家務事;在學校,孩子又是班集體的一員,他就有責任協助老師或同學做一些班集體的事。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可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因為孩子也有社會性,終究是社會的一員。

建議四︰讓孩子體驗做事的自豪感

生活中,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弄明白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了該做的就應該受到表揚,相反,做了不該做的就要受到懲罰。

有一位10歲的小女孩,她負責倒垃圾已經5年時間了。她5歲的一天,突然對倒垃圾產生了興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小女孩的父母為了支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培養她倒垃圾的責任感,對她倒垃圾的事情給予充分肯定,並予以表揚,說她勤快、能干。她的媽媽還經常當著小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稱贊她,引起人們對小女孩的贊譽。這樣,就激發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並最終把這項勞動看成自己的一種責任。

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體驗到做事的自豪感有助于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方銘的媽媽要求他洗完澡後把換出來的衣服自己放進洗衣機,可8歲的方銘卻經常忘記。于是,媽媽讓他記下洗完澡後該做什麼事,以便提醒自己。從那以後,方銘再也沒有忘了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機,他的母親也為此經常表揚他,方銘也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所以,當要求孩子記住做某事時,不妨向方銘的媽媽學習,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那樣,孩子就會為記得提醒自己而沾沾自喜,為自己能夠按照爸爸媽媽的要求做好而感到自豪。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慢慢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另外,我們家中的許多事也應注意听取孩子的意見,這樣可以讓孩子體驗到一種家庭生活的參與感。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指出,如果在布置房間時采納孩子的意見,讓他們也參與策劃,孩子就會有體驗到被尊重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自豪感,而且他們願意主動擔負起整理保護的工作。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受尊重而樂于幫助我們,進而培養了責任感。

建議五︰教孩子關心他人

關心他人也有助于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因為關心他人就是責任感的具體表現。要讓孩子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和家庭開始。我們應該要求孩子主動關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練中形成責任感,進而上升為對家庭、對父母以及對社會負責。

另外,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做點事,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的衛生、鸀化勞動,鼓勵孩子學校做好值日工作等等。在這些有意義的活動的實際鍛煉中,孩子會逐漸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會價值,就會不斷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只有對家人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的人,才會對他人、對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

有這樣一名公交車司機,他在上班的時候猝發心髒病,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將他所駕駛的公交車安全停靠到馬路邊,並打開了車門。然後,司機說了句「難受」,就趴在了方向盤上,失去了意識,隨後停止了呼吸。

這是一位負責任的司機,是一位可敬的司機。他這個社會芸芸眾生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員,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想到的是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保護全車乘客的安全。所以說,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會牢記責任並盡最大的努力去承擔起責任。

事後,當記者采訪這位司機的家人的時候,家人都說他對孩子、對愛人、對父母都特別關心。

建議六︰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無論事情的結果是好是壞,只要是孩子**行為的結果,就應該引導並鼓勵孩子勇于承擔責任。我們一定蘀孩子承擔後果,否則,容易給孩子提供逃避責任的機會,淡漠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蘀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必須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養成可貴的責任心,才能**應付生活的考驗。

行為心理學認為,在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懲罰雖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厭惡,然而必要的懲罰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對孩子責任心的養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我們也要知道,懲罰不是體罰,而是一種教育手段,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前些年有一部美國家庭喜劇風靡全國,這部劇叫做《成長的煩惱》,劇中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叫本,他往往

使出一些連大人都難接的怪招,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忍俊不禁。在這部劇中,美國人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方式方法得到了充分展示。一個冬天,本為了達到自己買玩具的目的,假扮成一個小乞丐,博得了鄰近居民的同情,于是別人都給他錢,他用這些錢買了喜歡的玩具。但是當他父親得知事情的真相後,覺得這是在愚弄別人,讓本必須馬上改正錯誤。要知道,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天氣,本的父親帶著他走街串巷,向好心的鄰居退款並取得了原諒。當深夜回到家里,本已經是累倒在他父親的肩膀上。

教給孩子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麼都應該有。須知,沒有批評和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

有時候,做父母的內心也會在愛與公平之間搖擺猶豫,但是不能因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遷就他的喜好,讓他逃避責任。孩子如果沒有按規定整理好他的書櫃,那麼面對他喜愛的電視節目,我們也只能做出很「遺憾」的決定。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過錯的後果,並為此負責。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最新章節 | 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全文閱讀 | 改變孩子一生的18種習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