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全譯 §§§7.引子

作者 ︰ 未知

治世以文,弼亮之臣攸賴;戡亂以武,熊羆之士宜先。

注解︰(弼亮)是輔佐啟導的意思,「弼亮四世」,句出《書經》。(戡亂)戡音看。是平定禍亂的意思。(熊羆)都是猛獸,「如熊如羆」比喻武士。句出《書經》。罷音皮。

譯文︰運用文化來治理天下時,必須依賴有清亮風節的輔佐文臣;以武力來平定禍亂時,必須有如熊如羆的猛將,一馬當先。

起,翦,頗、牧、秦趙之干城;衛、霍、英、彭,炎劉之上將。

注解︰(起翦頗牧)就是白起,王翦,都為秦國的名將,廉頗、李牧,皆為趙國的名將。(干城)是既能抗外,又能衛內,「公侯干城」,句出《詩經》。(衛、霍、英、彭)衛青、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將軍,英布、彭越佐漢高祖定天下。

譯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是秦趙兩國的名將,衛青、霍去病、英布、彭越、是炎漢一朝的上將。

太公黃鉞白旄以董六師,武侯葛巾羽扇而臨大敵,將在謀而不在勇;曹公渡江八十萬,敗于周瑜,先主連營七百里,破于陸遜,兵在精而不在多。

注解︰(太公)姓姜名尚,初釣于渭水,文王出獵遇見他,說道,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稱太公望。(黃鉞)鉞音月,大斧也。斧鉞用黃金為飾。(白旄)旄晉毛。就是白旗。(董六師)督率六師人馬,局制一萬二千五百人為師。(葛巾)就是夏布的頭巾。(羽扇)就是羽毛的扇子。(曹公)名操,小字阿瞞,漢末封魏公。(周瑜)字公瑾,吳主孫權的都督,有文武才,勒兵三萬破曹兵八十萬于赤壁。(先主)就是蜀漢主劉備。(連營七百里)先主伐吳,兵至號亭,天時炎熱,令三軍依森林扎營,接連至七百里。(陸遜)字伯言,蜀伐吳時,遜為都督,用火攻的計策,大破蜀兵。

譯文︰姜太公左手持著黃金打造的大斧,右手執舀著白色令旗,督率周武王的六師,諸葛亮頭戴葛布巾,手舀羽毛扇子,就以這一派書生的樣子,親臨萬千敵兵,可見為將之道不在乎有勇,而在乎足智多謀;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渡江攻吳,卻被周瑜的三萬軍人所敗,先主劉備駐兵扎營連有七百里之長,但是卻也不敵陸遜的火攻,可見用兵之道,不在兵多,而在乎兵精。

熾牛尾以沖燕,竊虎符而救趙,為轟雷掣電之師;雅歌投壺以臨戎,輕裘緩帶而拒敵,乃鎮靜雍容之將。

注解︰熾,炊燒也。(沖燕)燕伐齊,攻破七十調城,齊田單用火燃牛尾,沖破燕軍,復七十余城。(虎符)是調撥軍將的兵符。(救趙)秦伐趙,趙向魏國求救,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救趙,晉鄙畏秦,至中途,不進,魏公于無忌賄通魏王寵姬,偷出兵符,到晉鄙營中,令晉鄙進兵,晉鄙不肯,無忌就殺了晉鄙,奪他的兵,去救趙國,大破秦兵。(轟雷掣電)是像雷的轟發,電的迅捷。掣音拆。(雅歌投壺)漢祭遵在軍中雅歌投壺,當時襦為儒將。古時賓主燕飲,有一種娛樂法,設壺一,使賓主依次投矢于其中,勝的酌酒飲《禮記》有《投壺》一篇。(輕裘緩帶)晉羊祜在軍旅中,身不披甲,惟穿輕暖的皮衣,拴寬緩的帶子,鈴閣之下,侍衛不過幾十人。(鎮靜雍容)是心志鎮定,從容不迫的樣子。

譯文︰齊田單用火牛陣沖破燕軍,巍信陵君偷竊兵符,以便于救助被秦包圍的趙國,這都是如雷轟電掣的驚人手法;漢祭遵遇到有兵事時,還悠閑的玩雅歌投壺的游戲,晉羊佑雖為將軍,在軍旅中卻身不披甲,只穿輕軟的便服,這都是鎮定從容的大將之風。

韓信囊沙以破楚,鄧艾踰崖以襲蜀,孫臏收滅灶之功,馬援定聚米之策,此多算而勝之驗也;飛將軍一見而魂銷,真天威七擒而心服,郝怖小兒之啼,石虔愈病夫之虐,此威名素著之征也。

注解︰(韓信囊沙)漢將韓信與楚將龍且夾濰水為陣,信令三軍在晚間備口袋萬余盛沙泥,堵住水的上流,戰時佯敗,引楚兵追趕,撤去口袋,楚軍盡被淹死。(鄧艾險崖)鄧艾伐蜀,從陰平進兵,陰平地勢險要,四周都是山壁,鄧艾用氈裹身,率領士卒從崖滾下,偷裴陰平,蜀遂亡了。(孫臏)戰國時齊人,孫武之後,與龐涓學兵法于鬼谷子,涓為魏將,忌臏的才能,在他之上,刖其足,齊淳于髡使魏,載臏歸,威王以為軍師,魏攻齊,臏設計困涓,涓智窮自刎,臏由是名高。(減灶之功)孫臏將兵人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了三日,數灶大喜,以為齊軍喪亡過半,便棄其步軍急逐齊軍,豈知孫臏卻暗中增兵,這是計策,龐涓因此失敗。(馬援)東漢茂陵人,字文淵,初依隗囂,後歸光武。(聚米之策)光武征隗囂,馬援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帝喜曰,「在我目中矣」,簽果破囂。(飛將軍)漢李廣善于用兵,出沒無常,匈奴的人,很畏懼他,說是「飛將軍從天而下」。(真天威)漢諸葛亮征南蠻孟獲,七擒七縱,獲道︰「公真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郝)唐郝,守原州,敵人畏他,不敢過,當時的婦人,便舉其名以止小兒的啼哭。(石虔)晉桓石虔甚是勇武,威震強敵,有病瘧的,遣其形貼在床間,病可立愈。

譯文︰韓信囊沙決水,大破楚軍,鄧艾以氈裹身暗渡陰平,偷襲蜀國,孫臏以減灶來掩飾增兵,終于打敗龐涓,馬援聚米為谷,指畫形勢,以此滅了隗囂,這些都是以深謀遠慮而致勝的經驗;李廣善用兵,出沒無常,常以飛將軍稱之,一出現就令敵人嚇得魂不附體。諸葛亮七擄七縱孟獲,使人心服口服,郝的威嚴可以嚇止小孩的啼哭,石虔的陽剛氣盛以治愈患有瘧病的人,這些都是以威強之名著稱于世的表征。

至于濟河焚舟,誓死不回而報晉;臥薪嘗膽,深謀積處以平吳。

注解︰(濟河焚舟)秦穆公兩次伐晉,都是敗的,至第三次伐晉,渡過了河把舟焚掉,晉人不敢出敵,秦穆公的業,就此成功。(臥薪嘗膽)越王勾踐為吳所敗,既返國,身睡積薪,口嘗苦膽,愛恤百姓,訓勵將士,二十年後,竟滅了吳國。

譯文︰至于秦穆公渡過河後,便焚毀船只,以表示寧死也不肯退回的決心,終于報了晉國的前仇;越王身臥橫薪,口嘗苦膽,以激勵自己,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終于鏟平吳國,報了前仇。

鳴琴擁□,無兵而示以莫測,唱籌量沙,不足而見其有余。

注解︰(鳴琴擁)音惠。就是帚。諸葛亮誤用馬謖,失守街亭,連忙趕往西城親自拒敵,時城中將兵,皆已調遣他處,司馬脀追兵已至,孔明窮極智生,乃遣老殘兵士數人將四門大開,持安掃地,己則高坐敵樓鼓琴,談笑自若,司馬脀恐有埋伏,速令退兵。(唱籌量沙)籌,計數之具也。南宋檀道濟北伐魏,軍至城,軍中糧盡,夜半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魏人見其有糧,逯不敢僵。

譯文︰諸葛亮高坐城樓談琴自娛,派遣老弱殘兵到城門下掃地,這種掩飾無可用之兵的計謀,令人猜度不出真相如何?舀起籌來唱著歌用升斗來量代蘀米的沙泥,以此掩飾無米可食的窘態,讓人以為尚有余糧呢?

班定遠三十六人,收西域五十余國,不費斗粟以成功,實建不世之業,曹武惠二十萬眾,下江南四十余州,不殺一人而定國,乃稱王者之師。

注解︰(班定遠)漢班超,字仲升,當使西域,從行三十六人,定五十余國,以功封定遠侯。(曹武惠)宋曹彬,字國華,帶兵二十萬,破江南四十余州,不妄殺一人,為宋第一良將,贈清陽王,謐武惠。

譯文︰班超氏帶了三十六人,就收服了西域五十余國,不曾費一斗糧之力就成此大功,實在是建立起不可一世事業,曹彬率領二十萬大軍,破江南四十余州,不曾妄殺一人就定了國,可稱為是王者的義師。

是以信陵歸魏,強秦不敢加兵,樂毅去燕,全齊得而復失;每覘俊杰之行藏,可卜邦家之貞悔。

注解︰(信陵歸魏)魏昭王的少子,名無忌,封信陵君,因人偷竊兵符,不敢帝魏,留趙十年,秦國履次伐魏,魏王請信陵帝國,信陵不肯,後因信陵的上客毛公,薜公,進言切諫,信陵就率五國的兵馬,大破秦兵,威震天下,秦人不敢復出。(樂毅去燕)燕昭王用樂毅為將,領兵伐齊,尋了七十余城,只有營和即墨,這兩個城尚未攻下,燕照王死,子惠王立,听信讒言,命騎劫代樂毅領兵,樂毅怕罪,逃奔趙國,齊田單就用火牛計,破了燕陣,收復七十余城。(覘)就是察看。(行藏)就是出處。「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語出《論語》。(貞悔)貞是吉兆,悔是凶兆,意見《易經》。

譯文︰所以自從信陵君率領五國的兵馬破秦兵帝魏後,強秦就不敢增兵伐魏了,樂毅受讒離開燕國後,本來快被全部攻下的齊國,得而復失;因此每每可以由國之俊杰的行止蹤跡,預卜國家命運的吉凶。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幼學瓊林全譯最新章節 | 幼學瓊林全譯全文閱讀 | 幼學瓊林全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