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列日要塞保衛戰!》這是陳灼一到比利時列日市就看到當地體育報紙的頭版標題。
這個標題本身是個歷史典故,列日要塞保衛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戰役,而且這場戰役正是抵抗德國人的「侵略」,因此借用這個典故,寓意頗深。
列日市,位于馬斯河與烏爾特河匯合處,北鄰荷蘭邊界,南靠著名的阿登森林。如同靠近布魯塞爾的滑鐵盧一樣,阿登森林也是歐洲著名的戰場。在歐洲的「兵家必爭之地」排名中,阿登森林排在第三位,前面兩位分別是英吉利海峽和阿爾卑斯山。
從地圖上看,比利時和盧森堡類似,都是夾在法國和德國兩個大國之間的一個小國,他們的定位是「中立國」,從這種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比利時的地緣戰略位置,就像是中俄印交界處的阿富汗,就像是中日俄交界處的朝鮮半島,從國際政治的觀點,比利時更像是法國和德國相互角力之下的「緩沖區」。
「呵呵,列日要塞保衛戰,最終的勝利者,同樣是德國人,寫這個報道的記者歷史學的不好吧,又或者……」陳灼看著標題笑道。
又或者,在比利時的國家歷史中,對這場「列日要塞保衛戰」有著不同的描寫和評述方式,同樣的一個事件,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觀點也是正常的事。
(二)
「這個客場比賽對于我們來說在佔有主動的,所以選擇權在我們的手里。」在列日主場進行完適應場地訓練之後,陳灼安排道︰「聯賽中後防線和出現了不小的麻煩,所以本場比賽我們可以主動選擇兩個做法,一是做出輪換,二是為聯賽演練一下後方的預備陣容……」
沒有人反對,上次幾乎是全蘀補加預備隊球員都最終順利晉級,大家對陳灼的能力已經有了基礎的信任,他說要輪換和演練,那就按照他說的,不會有問題。
足協的禁賽通知下來了,格雷羅全面禁賽到本賽季結束,馬泰森也是在漢堡所有賽事中禁賽4場,漢堡隊已經就處罰過重事宜進行交涉,但是估計改判的可能性沒有。
馬泰森禁賽期間,如果羅澤納爾累積黃牌停賽或者傷病,除了德梅爾、舒爾茨兩名中後衛之外,還可以把博阿滕頂到中後衛位置,讓林孔打右邊後衛。
中後衛位置上,還有陳灼,以及預備隊的拜斯特可以勝任,相對而言,沒有左後衛位置的需求緊急。
「這一場比賽里,奧戈提到後腰位置,斯潘內爾和埃利亞打左邊路,埃利亞,你試試撤到左後衛的位置上去,防守時候在斯潘內爾的身後……」陳灼安排道。
埃利亞暈了一下,疑惑地問道︰「啊?我……邊後衛?」
陳灼解釋道︰「你這麼想埃利亞,揚森已經受傷了,奧戈還差一張黃牌停賽,除了我自己之外,我們還需要再找到一名在左後衛位置適合我們戰術體系的球員,最好是一名進攻型的邊後衛,與斯潘內爾這個防守型的邊前衛搭配,使得這名球員可以從後場帶球直接向對方半場發動長途奔襲……」
大家頻頻點頭,這麼說起來,似乎埃利亞是比較合適。
(三)
鋒線方面現在也是小有麻煩,格雷羅剛剛復出又被禁賽,彼得里奇和皮特至少本周內無法出賽,如果埃利亞調到左後衛上面去,那麼鋒線上的組合就是在伯格、範尼、圖納伊托倫和阿爾斯蘭這四個球員中挑選和輪換了。
漢堡隊里年齡在30歲以上的球員有好幾個,陳灼曾建議過,除了門將羅斯特之外,34歲的範尼、33歲的亞羅利姆和33歲的羅澤納爾,還有37歲的澤羅伯托,這四名球員最好每場比賽安排3名以下球員上場,最好是兩名球員相互輪換,這樣的話讓漢堡不至于出現太大的體能短板。
這個建議拉巴迪亞采納了,本場比賽範尼和奧戈出戰,澤羅伯托蘀補,亞羅利姆和羅澤納爾休息沒有隨隊前來比利時,專心休整備戰周末客場對波鴻的聯賽。
今天上場的兩名前鋒是範尼與伯格,現在伯格已經逐漸習慣于充當「炮架」的角色了,訓練賽中與幾名前鋒的配合都還比較默契。
在多方面充分考慮和兼顧之下,漢堡隊客場出戰標準列日的陣容是4-5-1,四後衛是埃利亞、德梅爾、舒爾茨、博阿滕,雙後腰是陳灼和澤羅伯托,左右邊前衛是斯潘內爾和特舍,伯格安排在前腰位置,單箭頭範尼。
從陣型安排來看,後面有德梅爾和陳灼的長傳,左路有埃利亞的長途奔襲,前面有伯格和特舍的擺渡,範尼的搶點,又是典型的防守反擊戰術。
(四)
賽前新聞發布會上,拉巴迪亞帶著陳灼出席,和上次一樣,拉巴迪亞負責給「無證上崗」的陳灼坐鎮而已。
「昨天我到列日的時候,看到本地體育報的頭版標題,是《列日要塞保衛戰》,這個標題恰好給了我思路,剛剛這位記者問到我們漢堡今天將采用的戰術,我正好借著這個問題,講一講昨天我看到的這個標題給我的啟示吧。」陳灼侃侃而談。
著名的列日要塞在被攻破之前,曾經號稱「歐洲最堅固的防線」,它在列日市區外圍數公里處,建在馬斯河西岸的一個陡坡之上,比河岸高出100米,馬斯河正好成為天然的護城壕。
沿河岸30公里周圍共有12座,每座炮台距列日為6公里,炮台之間距離也為6公里,這12座炮台有6座在東岸面對著德國方向,6座在西岸保護著列日的後方,呈放射狀環繞在列日城周圍,跨馬斯河構成了一道環形火力網。
每座炮台都由鋼筋混凝土整體澆鑄而成,大部分建于地下,只露出呈三角形的頂部。炮台的所有兵器和人員都隱藏于地下,總共配置有400門大炮和大量的輕重機槍,其中120毫米要塞炮和210毫米榴彈炮每個炮台不少于8門,所有的炮塔都用鋼甲防護,可作360度角旋轉,還可以自動升降。
列日要塞是十九世紀比利時著名要塞工程專家布略蒙將軍設計的,就是他發明了在離開城市以外幾英里處建造「要塞環」或據點帶,以保衛城市的戰術。後來二戰時期的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城市,都是基于布略蒙將軍的列日要塞為基礎做的城防要塞設計。
列日要塞的炮台上裝有探照燈供夜間指示射擊,和炮塔一樣能夠升降,還有速射炮及機槍封鎖炮台周圍的曠野及附近的死角。
炮台之下,修有四通八達的通道與各式各樣的地下室,儲存有大量的糧食、飲水、彈藥、醫藥用品及供電設施。每座炮台周圍還挖有很深的防護壕,壕外布有大量帶刺鐵絲網及障礙物。
對于這座要塞,德國人也是很傷腦筋,最終魯登道夫用了兩種新式武器,一種是「飛艇」,直接轟炸並佔領了列日市區,另一種是「大貝爾塔」巨型臼炮,長數十米,重達幾百噸,口徑足有420毫米,光是每顆炮彈也要1噸重,能夠穿透堅硬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威力極其巨大。
為了將它運到前線,先要用火車運到鐵路線盡頭,再鋪設專門的公路,然後用36匹健馬拖拉到列日附近德軍陣地。當時這種炮德軍只有5門,小毛奇一下子就撥出4門給魯登道夫。
最終在大貝爾塔巨型臼炮的攻擊下,列日要塞12座炮台全部碎成齏粉!
陳灼侃侃而談提到了這個戰例,聯系到漢堡的戰術,其實也就是他們上一場主場打出的「空襲」+「遠程重炮」,聯想起來,也的確是非常近似!
(五)
居然被這個中國人搬出歷史來引經據典的說事!這次陳灼得罪的不僅僅是球迷,而是整個列日市的市民!
在比利時國家歷史上,對于「列日要塞保衛戰」的評價是,雖然最終未能擊敗德軍,但是德軍在列日要塞一戰中損失巨大,包括6000名民兵警衛隊在內的比利時守軍攻擊2.5萬人傷亡過半,但是造成了四倍的德軍傷亡。
比利時歷史還評價說,列日要塞之戰為協約**隊贏得了在馬恩河的布防時間,最終使得德國發動的「第一次馬恩河戰役」失敗,作為中立國的比利時以這種英勇無畏的抗擊給了侵略者「慘痛的教訓」……
然而那個中國人居然避開戰略上的失敗,大談特談德國人戰術上的勝利,這種態度實在令人討厭!
(六)
這又是一種變相的激怒,安排了防守反擊戰術的球隊,最怕對手不來狂攻!
雖說大比分領先的情況逼得標準列日必然展開攻擊,但是作為戰術選擇的進攻,與被激怒之後的這種狂攻,顯然從球員的心態上,大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