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英格蘭模式」的中衛站位方式,與「德國學院派」中的清道夫自由人拖後不一樣,這也是這兩套戰術最為明顯的區別之一。
兩個中衛平行站位,以協防為主,根據場上形勢,輪番插上。
不光是平行站位就萬事大吉了!雙中衛平行站位還能輪番插上進攻,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門將能力全面,堪當大任。目前富勒姆的1米96身高的澳大利亞38歲國門馬克施瓦澤表現穩定,這位在米德爾斯堡效力了12個賽季的老門將狀態不僅沒有下滑,反而是他第二個黃金期。
這一點上,霍奇森在富勒姆成功了,霍頓在中國國奧隊並沒有找到讓他放心和可堪大任的門將,基本條件之一不具備。
(二)
第二個條件,雙中衛的身高、速度、體能等先天條件都必須是出類拔萃的。
這一點上,富勒姆1米95的斯莫林和1米94的漢蓋蘭被曼聯和阿森納看中,也是因為他們的基本素質斗狠出眾的原因。本場斯莫林缺陣,漢蓋蘭將與另一名1米85的中後衛搭檔,北愛爾蘭國家隊隊長克里斯貝爾德。
中國國奧隊當時的兩名中後衛是李瑋峰和鄭智,備選是舒暢,坦白說已經是中國能挑選出來最強的了。
李瑋峰和鄭智,與被曼聯和阿森納看中的斯莫林和漢蓋蘭,何如,不說球技,就說身體素質。然後,舒暢和北愛爾蘭國家隊隊長比較一下,何如?
別忘了,這種組合的富勒姆,只是英超的中游球隊。
(三)
第三個條件,雙中衛平行站位的陣型,對兩個邊後衛的要求會特別高,要求他們進可攻,退可守,高速插上,及時回防,不需要讓中後衛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彌補他們漏人和漏防的窟窿上去。
這一點上,富勒姆現在的兩個邊後衛略有差池,尤其是左後衛,一直是富勒姆最弱的環節,這個位置上霍奇森對左右為難孔切斯基的信任也讓球迷頗有微詞。
左後衛孔切斯基的名氣,更多的是因為他曾在競技電影《一球成名》中亮相,擔任左後衛的他在查爾頓和西漢姆聯期間都是邊緣人物,但是在富勒姆卻很得霍奇森的信任,孔切斯基的邊路突破傳中和長傳精準度都很高,但是孔切斯基的速度偏慢經常助攻上去之後被對手抓住機會從他防守的區域撕開口子。
右後衛阿隆休斯和孔切斯基相反,他在防守端的跑位和搶斷非常穩健,但是幾乎沒有什麼插上助攻的數據,倒是當中後衛插上助攻的時候,1米83的阿隆休斯經常去補防中後衛留下的位置,尤其是和北愛爾蘭國家隊的隊友貝爾德一起出場時候,配合更為默契,左路孔切斯基的口子,經常是貝爾德過去補防,他留下的空檔就由阿隆休斯來防御。
再說當時的國奧隊,後來真正打出來的也就是孫繼海,其它幾個球員像陶偉、劉俊威、馬永康、張永海,和孫繼海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四)
實際上除了三個基本條件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訓練。
霍奇森在中後場防守方面的要求,與霍頓一樣,也是要求隊員采取「壓迫式、區域盯人和通過直傳防守反擊」,而這種戰術要求,是要通過大量訓練才能夠實現的。
在影響霍奇森和霍頓很深的那本《教練手冊》中,艾倫韋德認為,練要與比賽中特定的場合相關才能發揮最大作用,所以需要建立一套根據特定比賽情境的執教理論。
霍奇森曾經說過︰「如果你是網球選手,你需要在球場上花上幾個小時練發球,如果你打高爾夫,你得去一家特定的俱樂部花上數小時練一個特別的揮桿動作。足球也需要這種文化,沒道理花10分鐘做點啥,之後就進行5人制比賽。」
霍奇森和霍頓的這個訓練思路是陳灼認同的,他和範尼的合練,有些球員也可能會感覺到枯燥乏味,不過陳灼和範尼都不會,他們也在訓練方面有過理論上的認知同意,訓練的作用的什麼?訓練的作用,是讓球員在比賽遇到狀況時會由于訓練帶來的神經慣性記憶而做出直接反應。
這種重復、重復再重復被瑞典媒體形容為︰「他們建立了一套原則,能夠在一系列配合中使用,使球隊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比賽中的每一個瞬間都被理論化了,在這種風格之下,比賽中的每一分一秒都可以用理論去解釋,都可以在訓練中被用作直觀教學實例,都可以被看作是比賽整體的一部分。」
這種系統訓練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比如曾任瑞典隊技術總監的拉斯•阿內森認為英國這一套「反人性」,覺得這樣機械的訓練將球員變成了「機器人」。
不過效果還是明顯的,霍頓和霍奇森實際上是70年代中後期就鑽研這套「系統訓練」和「戰術紀律」的理論的,在隨後兩人的配合中,六個賽季中馬爾默五奪聯賽冠軍,1985年分開之後,霍奇森在四年里又獲得兩個聯賽冠軍和兩個杯賽冠軍,而霍頓用這套體系在1985年和1986年,幫助沙特依蒂亞德隊主教練獲得聯賽冠軍、闖入聯合會杯以及沙特國王杯的決賽,在1987年返回瑞典後,霍頓執教哥德堡,與霍奇森的馬爾默在瑞典上演「雙雄爭霸」,與他們兩個同時代的前英格蘭主帥瑞典人埃里克森就承認自己收到霍頓和霍奇森的影響頗深。
不過看到這里,陳灼也大概明白了為什麼霍頓在中國會失敗,國奧隊是間歇性集訓,是沒有時間讓霍頓如同在俱樂部一樣慢慢去教和幫助球員改掉壞毛病的,而且中國觀眾們是「只要結果」的思維方式,對于「訓練」這個過程選擇自動忽視。
再再後來,霍頓執教的上海浦東、四川全興、浙江鸀城和沈陽金德,那都是沒有冠軍相和冠軍底蘊的球隊!
最關鍵的是,那些球隊的老板都是買彩票賭博的心理,「兩元開出任意球,一腳踢進五百萬」,都是帶著這樣的心理在等待奇跡。
即便是里皮接受上述那些球隊,一樣灰溜溜的走人!好在恆大老板……老許到底該算做是「土豪」還是「大亨」呢?現在還說不好。
(五)
不管土豪還是大亨啥的了,接著講霍奇森和霍頓的經典4-4-2吧還是。
由邊後衛帶球插上助攻的時候,兩個邊前衛的職能就會更多的偏重防守,這樣才能達到攻守平衡。
陳灼也曾經嘗試著用埃利亞的速度打左邊後衛,然後使用斯潘內爾在邊前衛位置上擔任左邊後衛前面的防火牆,以達到攻守平衡。
偏于防守的富勒姆右後衛阿隆休斯前面,就是一名比較有攻擊力的前衛,前利物浦中場、9次入選英格蘭國家隊的丹尼墨菲,在利物浦效力7年的丹尼墨菲還是利物浦的點球第一主罰手,7個賽季里點球命中率百分之百。
除了點球高手之外,丹尼墨菲還有一個記錄,「曼聯克星」,在2000/01賽季、2001/02賽季和2003/04賽季,利物浦在老特拉福德1:0戰勝曼聯時候,進球的都是平素里很少進球的丹尼墨菲,本賽季主場富勒姆爆冷3:0擊敗曼聯的那場,第一個進球的還是丹尼墨菲。
按常規分析,防守偏弱的孔切斯基前面,應當是一名防守能力強的邊前衛才對,即便助攻和進攻能力差點也沒有問題,不過富勒姆的首發左邊前衛的能力,比這個基本要求可是要高很多倍!
左邊是本賽季富勒姆重要的進攻點之一,左邊前衛是本賽季剛轉會過來的達夫,當年穆里尼奧執教時期切爾西4-3-3陣型里與左邊鋒羅本並稱為「黃金雙翼」的愛爾蘭球員達米恩安東尼達夫,攻守兼備。
唯一的不足,就是31歲的達夫已經過了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從布萊克本青年軍出道開始,達夫在英超已經渡過了15個賽季,與羅本、特里、蘭帕德一起在切爾西刮起「藍色風暴」蟬聯英超冠軍,那已經是4年以前的事情了,歲月不饒人。
富勒姆的雙後腰分別是西蒙戴維斯和埃圖胡。西蒙戴維斯也是英超的老兵了,這位前埃弗頓的10號也是31歲了,除了後腰之外他也能打右邊前衛和右邊鋒,不過現在霍奇森更多的是用西蒙戴維斯的防守經驗,讓這位威爾士國腳和另一位英超老兵,28歲的尼日利亞國腳埃圖胡搭檔後腰,坐陣中場。
與西蒙戴維斯一樣,埃圖胡也是一名攻防兼備的中場球員,四名中場大將中,埃圖胡最年輕也有28歲,年齡最大的丹尼爾墨菲已經33歲了。
看到這個中場,回頭再想想霍頓執教時期國奧隊的中場,首發四人多為肇俊哲、李鐵、隋東亮、黃勇,三名蘀補是閔勁、張效瑞、張然。當時中國球迷和媒體對霍頓最大的質疑就是霍頓不用張效瑞,理由是張效瑞防守偏弱不適合整個戰術體系,于是又招致了更多的質疑,認為霍頓不應該先制訂戰術體系然後選人,而是應該根據球員制訂戰術體系,等等吧,總之說的頭頭是道。
只不過他們忽略了一點,張效瑞顯然不是這套戰術的核心球員,根據球員制訂戰術,那是指戰術要適應和最能夠發揮核心球員的特點,其它球員則要根據戰術充分的揚長避短,如果球員特點與戰術體系沖突的,那就只能重戰術體系而進行取舍。
算了,在媒體的心目中,他們自己才是核心,他們只管罵人發泄,至于制定方案和執行,他們又不用負責。
(六)
 
最後說下4-4-2的兩個箭頭,富勒姆的兩名前鋒,31歲的匈牙利前鋒佐爾坦格拉和29歲的英格蘭本土射手鮑比薩莫拉都是霍奇森入主富勒姆之後招募的,都是資質平平,霍奇森更多的是利用他們在英超混跡多年的經驗。
在霍奇森的整套戰術體系中,更多的是依靠整體,在富勒姆賽季到現在的36進球中,隊內第一射手薩莫拉也只進了6個,匈牙利格拉只有4球進賬,和打進4個點球的墨菲並列球隊第二射手,其余的中場後衛以及蘀補隊員本賽季進了球的加在一起有10個之多。
或者可以說,在富勒姆隊中,除了霍奇森之外,沒有哪個位置不可或缺。
比霍頓幸運的是,霍奇森在英超中的權力比霍頓在中國要大很多倍,還有就是,在英格蘭,懂球的媒體人比中國也多很多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