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雖然盡得河北之地,可是袁氏一族經營河北多年,頗有威望。♀曹操擔憂河北有人作亂,不敢輕易退兵而回,便屯兵鄴城,治兵安民。
一日許褚走馬入東門,迎面正遇許攸。許攸喚許褚道︰「你等若無我,安能出入此門?」
許褚本就看不慣許攸平日直呼曹操之名,今日又見其態度傲慢,便怒道︰「我等千辛萬苦,拼死血戰,奪得城池,你安敢在此夸口?」
許攸自持有功,不將曹操一眾文武放在眼里,就連見到曹操也以故人自居,而不稱主公。此時被許褚一頂,火往上撞,便罵道︰「你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許褚大怒,拔劍斬殺許攸,提頭來見曹操道︰「許攸無禮,俺已殺之,請主公治罪。」
曹操也早看許攸不順眼,之前一再容忍,一是因為許攸有功,二是因為曹操實力尚弱要做出禮賢下士之態。如今曹操得了河北四州,再加上司隸、兗州、豫州、徐州之地,天下大半盡歸其有,心中便容不得許攸總是觸犯自己威嚴。
許褚殺了許攸,曹操心中叫好,可是嘴上卻道︰「子遠與我乃是舊交,故出言相戲而已,你又何必殺之?只是人死不能復生,我責你也是無用,且罰你一年俸祿,用于厚葬許攸。」
曹操此言一出許褚便松了口氣,知道曹操無心重罰自己,遂拜謝而出。曹操失了許攸,才想起河北名士眾多,令人遍訪賢士。
冀州百姓道︰「騎都尉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其人相貌俊美,文武雙全。數次獻計于袁紹,袁紹不從,因此托疾在家。」
曹操聞知便召崔琰為別駕從事,與之議事道︰「按本州戶籍,共計三十萬眾,可謂大州。」言罷面現喜色。♀
崔琰道︰「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征戰不斷,冀州之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救其涂炭,而先計校戶籍得失,豈不令本州士民大失所望?」
曹操聞言深以為然,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待崔琰為上賓。而後曹操又招得數名河北武將,?將,馬延、張顗等人盡在其中。
就在曹操招攬武將,收攏民心之時,幽州傳來消息,烏桓單于蹋頓趁袁買敗亡之際,也在招攬人馬,揚言要為袁氏報仇。幽、並二州心向袁氏之人多有投效,軍民奔烏桓者不下十萬之眾。
曹操聞知大怒,召集眾將商議進兵烏桓。曹洪等將道︰「袁氏一族兵敗將亡,勢窮力盡,余黨無處藏身,這才遠投沙漠,已然不足為懼。如今引兵擊之,劉備、劉表若乘虛襲許都,我等救應不及,為禍不淺。還請主公回師勿進為上。」
荀攸道︰「諸公所言錯矣!袁紹與烏桓有恩,蹋頓單于又欲與主公為敵,乃是大患,不可不除。沙漠之人自持邊遠必不設防,如今乘其無備卒然擊之必可破也,若待其來日坐大,幽、並二州無寧日矣。
至于劉表座談之客而已,其才不足以御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所用。主公雖虛國遠征,亦無憂也。」
曹操點首道︰「公達之言極是!」遂率大小三軍,車數千輛,望烏桓進發。
大軍一離幽州地界,便見黃沙漠漠,狂風四起,道路崎嶇,人馬難行。士卒舉步維艱,曹操便有回軍之意,問計于荀攸道︰「我見北地崎嶇,意欲回軍如何?」
荀攸道︰「兵貴神速。如今千里襲人,輜重多而難以驅馳,不如輕兵倍道而行,攻其不備。但須識路徑者為引導。」
曹操尋來原幽州刺史烏桓觸問之地理。烏桓觸答道︰「此道秋夏間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最難行動。不如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前往柳城,攻其不備。蹋頓可一戰而擒也。」
曹操從其言,封烏桓觸為鎮北將軍,作向導官為前驅。夏侯惇為中軍,曹操自押後陣,倍道輕騎而進。
烏桓觸引夏侯惇行至白狼山,正遇蹋頓率領數萬騎前來。夏侯惇飛報曹操,曹操勒馬登高望之,見蹋頓兵無隊伍,參差不整。便對夏侯惇道︰「敵兵不整,便可擊之。」言罷命麾下眾將听從夏侯惇調遣。
夏侯惇引許褚、夏侯淵、樂進、曹仁分四路下山,奮力急攻,蹋頓大亂。夏侯惇拍馬沖殺在前,斬蹋頓于馬下,余眾皆降。
曹操收兵入柳城,封烏桓觸為柳亭侯,以守柳城。又撫慰其余烏桓單于人等,收得駿馬萬匹,即日回兵。
當時天氣寒且旱,二百里無水,軍又乏糧,只得殺馬為食,鑿地三四十丈,方得水。一路行來,眾將士苦不堪言,疲累、患病、饑餓而死者不在少數。
此仗曹操雖勝卻未佔到什麼便宜,回到幽州曹操便對眾將道︰「此次乘危遠征,僥幸成功。雖得勝,天所佑也。日後此等遠征不可常為,以免勞民傷財。」
烏桓一平,遼東公孫度便上表降服,顯然是懼怕曹操聲威。而曹操經過烏桓一仗也吃了不少苦頭,不想再遠征遼東,便接受了公孫度表章,封公孫度為襄平侯,以安其心。
曹操領兵回到冀州之後,程昱等人便奏請道︰「北方既定,主公當速還許都,早定下江南之策。」
曹操笑道︰「我有此志久矣!諸君所言,正合我意。」
當夜曹操宿于鄴城東角樓上,憑欄仰觀天文。忽見荀攸在側,曹操便指向南方道︰「南方旺氣沖天,星斗燦然,恐不可圖也。」
荀攸心知曹操是指南燁、劉備、孫權等人,便道︰「以丞相天威,何人不服?」
曹操聞言一笑,正要再言,突然一道金光從地而起。曹操便問道︰「此光是何征兆?」
荀攸道︰「恭喜丞相!此必有寶于地下。」
曹操聞听大喜,遣麾下發丘中郎將和模金校尉領兵掘之。眾軍士于金光處掘地三尺,挖出一銅雀。曹操問荀攸道︰「此何兆也?」
荀攸道︰「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命人建造高台以慶之。即日破土動工,燒瓦磨磚,築銅雀台于漳河之上,預計一年可成。
曹植諫言道︰「若建樓台慶賀吉祥,必立三座以壯聲威。中間高者,名為銅雀。左邊一座,名為玉龍。右邊一座,名為金鳳。再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才為壯觀。」
曹操笑道︰「我兒所言甚善!他日台成,足可娛我平生!」
原來曹操有五子,唯曹植生性敏慧,善文章,曹操平日最愛。于是留曹植在鄴城建造銅雀台,曹操自領收降袁氏之兵數十萬班師回許昌,大封功臣。
河北已定,曹操便聚眾謀士商議,欲南征劉備、劉表。荀彧勸諫道︰「大軍才北征而回,不可復動。且修養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劉備、孫權可一鼓而下。」
曹操從其言,遂分兵屯田,休養生息。只等時機一到,便大軍南征,一統天下。
就在曹操征戰北地之時,西方的劉璋與張魯,東方的劉表與孫權也都有些邊境摩擦,只是規模不大。隨著曹操吞並四州之地,各路諸侯也都消停下來,將曹操當成了頭號大敵。
卻說劉備到了荊州,劉表待之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劉表如此善待劉備原因有三,一是劉表與劉備同為漢室宗親。二是劉表想要拉攏劉備對抗曹操。三是因為劉表知道劉備與南燁交好。
這一日二人正在相聚飲酒,忽報降將張武、陳孫在江夏擄掠人民,共謀造反。劉表大驚道︰「二賊反叛,為禍不小!」
劉備道︰「兄長不必憂慮,備願往討之。」
劉表大喜,點齊三萬人馬,命劉備前去討賊。劉備領命而行來到江夏。張武、陳孫引兵來迎。
劉備與關羽、張飛、陳到一同出馬在門旗之下,望見張武所騎一匹白馬,極其雄駿。劉備道︰「此必千里馬也!」
話音未落,關羽騎爪黃飛電揮刀而出,直沖賊軍陣前。張武縱馬來迎,不到三合,被關羽一刀斬落馬下。關羽隨手扯住白馬轡頭,牽馬回陣。
陳孫見了,趕上前來奪馬。張飛大喝一聲,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賊眾皆潰散。劉備招安余黨,平復江夏各縣,班師而回。
劉表見劉備出馬便平定了叛亂十分歡喜,出郭迎接入城,設宴慶功。酒至半酣,劉表道︰「我弟如此雄才,荊州有倚賴也。但憂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皆是大患。」
劉備道︰「弟有三將,皆可重用。雲長可守子城,以鎮張魯。翼德可巡南越之境。叔至可拒孫權。兄長何足慮哉?」
劉表大喜,欲從其言。蔡瑁在席間听見卻甚為不悅,回告其姐蔡夫人道︰「劉備欲遣三將居外領兵而自居荊州,如此久必為患。」
蔡夫人然其言,夜間對劉表道︰「妾身聞听荊州士人多與劉備往來結交,此事不可不防。劉備居住城中無益,不如遣往他處。」
劉表不以為然道︰「玄德仁人也!不會與我不利。」
蔡夫人道︰「只恐他心不似你心。」
劉表被枕邊風一吹便有些意動,遂沉吟不答。蔡夫人也知過猶不及,便不再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