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楊雄得令起兵分別攻打二寨,趙雲打泠苞寨,楊雄打鄧賢寨。яя用五千兵馬去攻萬人營寨,這在其他諸侯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在南燁這里卻並不稀奇。交州軍的戰力、裝備比劉璋麾下人馬強出一倍不止,就算不能以一當十,一個交州士卒頂兩三個益州士卒還是沒問題的。
南燁兩個先鋒各自回營準備,趙雲下令四更造飯,五更收拾完畢,天亮進兵,從左邊山谷而進。楊雄遣人打探一番,得知趙雲安排,便吩咐麾下人馬二更造飯,三更起兵,想要夜襲鄧賢爭個首功。
楊雄士卒得令之後飽餐一頓,等到天黑,馬摘鈴,人餃枚,卷旗束甲,前去劫寨。南燁得知楊雄兵馬先行,趙雲兵馬未動有些擔心。他到不怕二將爭功,因為這也算是良性競爭。南燁擔心的是泠苞、鄧賢會合兵一處,先攻楊雄。交州士卒雖可以一敵二,但是以一敵四就多少有些勉強了。
郭嘉見南燁擔憂便勸道︰「楊將軍雖說年少,卻也久經戰陣,國師不必過于憂心。若實在放心不下,可遣陷陣營接應一二。」
高順的陷陣營有一點好處,就是隨時準備戰斗。這支特種部隊根本不需要戰前動員和過多的準備就能上戰場打硬仗。得到軍令之後高順立刻領陷陣營出發,楊雄沒有危險便罷,若有危險他們便可隨時接應。
泠苞、鄧賢的營寨分別設在通往犍為的兩條大路上,南燁發兵來攻,這兩條大路便是必經之路。泠苞、鄧賢也是軍中宿將,早在路上設有暗哨。楊雄雖然小心,可還是提前被鄧賢探知。
鄧賢得知南燁兵到,便喝令士卒起身。原本他還想設下伏兵阻擊楊雄人馬,卻沒想到交州兵行軍速度極快,還沒等鄧賢埋伏已然到了營外。不過鄧賢並不擔憂,畢竟交州兵少,自己又是以逸待勞,就算不設伏兵硬撼楊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楊雄逼近鄧賢營寨,便听營中三通鼓響,鄧賢領兵殺出營來,列陣營前。楊雄見鄧賢有所準備也不心慌,他同樣不怕正面交鋒,于是打馬上前道︰「我乃國師麾下先鋒楊雄,鄧賢可敢出馬一戰?」
鄧賢出營列陣就是想讓楊雄和交州士卒知道偷營已然失敗,打擊楊雄士氣。卻沒料到楊雄士氣不減,還敢叫陣,于是挺槍縱馬來戰楊雄。想趁著楊雄行走半夜人馬力乏之際給他個下馬威。
楊雄已然跨入超一流武將的行列,胯下黑雲馬也是南燁重金尋來的寶馬良駒,縱然半夜趕路對戰力也影響有限。反觀鄧賢武藝不過是三流水準,哪里是楊雄對手?二將交馬不到二十合,鄧賢便不敵敗退。
鄧賢單挑不是楊雄對手,可,可他還有大軍在後,一邊回馬一邊令大軍接應,于是益州兵馬一擁而上。
楊雄麾下士卒早在楊雄得勝之時便跟隨楊雄沖殺過來,兩支人馬毫無花哨的撞在一處,雙方士卒刀槍並舉,殺出一片血雨腥風。
單從數量上看鄧賢士卒比楊雄多出一倍,可是若從質量上看,交州兵卻比益州兵強上好幾倍。南燁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線,老弱病殘在軍中一個沒有。反觀劉璋與張魯交戰多年,士卒死傷多了,兵源質量也就越來越差。至于訓練、裝備等方面,益州兵就差的更多。往往兩個士卒對拼,交州兵可以輕松砍破益州兵的鎧甲,益州兵卻無法砍透交州兵的甲冑。
鄧賢原本以為自己兵多又是以逸待勞便可穩cao勝券,可是此時見交州兵如此強悍才知道自己打錯了算盤。此時他真後悔沒有去向泠苞求援。不過戰場之上後悔是最沒用的情緒,當發現麾下士卒不敵的時候,鄧賢便命後隊人馬退回營寨,而後接應前隊也退回營中固守,同時遣人向泠苞求救。
交州兵在正面戰場上鮮有敗績,便是攻城奪寨也不在話下,但是楊雄見鄧賢領兵退回營中卻停止了進攻。並非楊雄打不下鄧賢營盤,而是楊雄覺得沒必要浪費兵力。強攻營寨與強攻城池一樣,進攻方並不佔優勢。假如偷營成功也就罷了,此時偷營不成變為強攻,那還不如讓士卒先休整一番恢復體力呢。
楊雄、鄧賢二人進入了僵持階段,泠苞也接到了鄧賢營寨被襲的消息。得知楊雄領兵偷營,泠苞二話不說起兵來救,當初設這兩座營寨就是為了互相接應,一寨被襲之後,令一寨正好出兵攻敵後路。
泠苞行到半路,忽然山背後鼓聲震天,趙雲引五千兵馬從山谷里截殺出來,大叫道︰「泠苞下馬受降!」說罷挺槍直刺泠苞。
趙雲這支伏兵可謂出其不意,泠苞抵擋不住,撥馬便走。益州士卒更不是交州兵的對手,早已顧不得救援鄧賢,跟著泠苞往來路退去。趙雲見泠苞軍心大亂哪里肯放,追在後面一路砍殺。
泠苞被趙雲趕得雞飛狗跳,總算遠遠看到自己營寨。他剛想依靠營盤抵擋追兵,卻見營中旗幟變換殺出一將,正是高順。
高順領陷陣營跟隨楊雄一路,發現楊雄與鄧賢交戰並無危險,于是轉而埋伏半路防備泠苞援軍。便在此時趙雲兵馬到來,便接替高順埋伏,讓高順趁機偷營。
泠苞見營寨已失,後有追兵,只好拼死來戰高順。高順以領兵見長,個人武藝在南燁麾下並不出眾,也就是二流巔峰水準,不過對方泠苞卻足夠了,何況泠苞背後還跟著個趙雲呢。高順壓著泠苞打了二十余個回合,趙雲從背後趕上,一槍桿將泠苞抽落馬下擒住,余者皆降。
趙雲見泠苞麾下降卒甚眾心生一計,囑咐高順一番,又遣一名心月復小校往鄧賢營前去見楊雄。
楊雄令兵馬休整一番正要繼續攻打鄧賢營寨,趙雲的傳令士卒便到了。楊雄听完士卒所言不由感嘆道︰「子龍將軍果然強我百倍,我不如也。」說罷傳令士卒做好準備,配合趙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