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麾下百官听周瑜說要與曹丕修好一時嘩然。一是因為雙方剛打了一場,二是因為東吳一直與劉備、南燁聯合較多,就算與曹丕偶有合作也不緊密。假如孫權冊封曹丕為魏王,那就意味著曹丕成了大吳國的王侯,日後不論曹丕是出兵打人還是挨打,東吳都難月兌干系。
對于周瑜的提議孫權同樣不明所以,便問周瑜道︰「曹丕自封魏王,何用朕再封之?若與曹丕交好,豈不與國師、劉玄德交惡?」
周瑜道︰「陛下不願與南燁、劉備交惡,豈不知二人已將陛下當作心月復大患。」
孫權聞言一驚道︰「公瑾此話怎講?」
周瑜答道︰「由兗州之事,可知南燁心向劉備,有扶持劉備制衡陛下之意。陛下欲得兗州,南燁便要陛下以一州之地換之,劉備卻只用些許錢糧百姓便得一州之地,由此可見二人早有奸謀。如今曹丕勢弱不足為懼,南燁、劉備二人結連,定是要對陛下不利。陛下若還與二人為盟,便是與虎謀皮。」
孫權沒能得到兗州原本只是有些郁悶,此時听周瑜一說才明白這事兒有貓膩。孫權心中又氣又怕,問周瑜道︰「當真如此朕當如何是好?」
周瑜從容道︰「陛下當結好曹丕,先圖劉備。待劉備亡後,陛下再勸降曹丕。曹丕若降則可,若不降,陛下便以六州之地攻其二州。劉備、曹丕一平,天下州郡陛下得其半,便可與南燁一東一西分庭抗禮,一較高下。今日封曹丕為王,便是為日後勸降之用。」
孫權見周瑜已經想的如此長遠,當時大喜道︰「便依公瑾之言!不知何時可動兵去圖劉備?」
周瑜道︰「陛下初登大寶,未可動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待與曹丕同盟之後,再緩緩定計圖之。」
孫權從其言,一面昭告天下,一面遣使往曹丕處,冊封其為魏王。曹丕接到冊封詔書之後簡直哭笑不得,因為劉備、孫權幾乎同時登基,就在兩天之前,曹丕剛接到劉備的冊封詔書。
拿著兩份詔書曹丕對司馬懿道︰「前日司馬都督言莫要急于答復劉備,今日孫權果然也送來詔書。不知兩家使臣當如何答復?」
司馬懿道︰「主公可令人預備禮物分別往兩家作賀,以示善意。」
曹丕聞言怒道︰「朕一人豈可為兩家之臣?」
司馬懿知道曹丕退位很不甘心,也沒糾正他自稱為朕有僭越之嫌,獻計道︰「主公可明受劉備冊封,暗受孫權冊封,迷惑劉備,結好孫權,日後與孫權共圖劉備。待劉備亡,主公再與孫權同伐南燁,先成鼎立之勢,繼而一統天下。」
曹丕奇道︰「劉備行事仁義為先,孫權行事唯利是圖。我等何不與劉備結好以圖孫權?」
司馬懿道︰「南燁以兗州之地贈劉備,可見兩家交好,主公便與之結盟也難得其信任。孫權此時勢單力孤,正欲與主公真心相交,此其一也。其二,孫權兵多將廣,根基深厚,劉備則兵少將寡。二人相爭孫權必勝,故而助孫權而伐劉備也!」
曹丕聞言點頭稱善,準備名馬、玉帶、金珠、寶貝,分別遣使往兩家道賀。明受劉備冊封,暗與孫權結盟,靜待時機與劉備開戰。
南燁與曹丕一樣,幾乎同一時間收到了劉備、孫權稱帝的消息。此時南燁已然回到了交州,而從兗州、許昌遷移的數百萬百姓則沒有跟著他一起回來,被分散安置在了距離兗州較近的司隸和荊州。這樣做的好處有三,一是避免交州人口飽和,二是縮短遷移距離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三是可以將飽經戰亂的司隸地區發展起來,令昔日的洛陽、長安再現繁華。
有飛鴿傳信的便利,交州百官在南燁回來之前就得知了劉協身死的消息。于是南燁一到交州,便有官員上表,請南燁登基為帝。這些人中以審配、陳登、華歆和一群武將為主。另有一派則不贊同南燁稱帝,這部分人以田豐、沮授、管寧等人為主。不過更多的人則是選擇了沉默,尤其是南燁身邊的重臣,不論是賈詡、郭嘉、龐統、戲志才,還是趙雲、黃忠、典韋、甘寧,全都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好像全都等著南燁一言而決。
南燁的態度也很奇怪,對于稱帝之事不置可否,只是處理著出征時積壓下來的政務,與歷次出征回來之後沒有任何不同。如此一來,不論是揣摩上意請南燁稱帝的臣子,還是反對南燁稱帝的臣子都安靜下來,也學著那些重臣靜等南燁吩咐。
表面上南燁與往日相同,實際上南燁這些日子都快要忙瘋了。白天他要處理政務,晚上則要召集戲志才、郭嘉等謀臣商議建國之事。
劉備、孫權稱帝十分容易,他們一個關中王,一個吳王,在領地內本來就與皇帝沒什麼區別,稱帝之後不過改個年號,換個稱呼,麾下文武各升一級也就是了。
南燁建國可就不簡單了,他一面要制定憲法控制皇權,另一面還要統一歷法、度量衡等等。雖然變法等事南燁一直在做,可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有些事必須要在建國的一刻才能做,就比如設計國旗、國徽、國歌……
當劉備、孫權稱帝的消息傳到交州時,南燁的準備工作也接近尾聲。這一夜郭嘉等重臣齊聚在南燁府上,商議著最後的細節。
全部事項基本敲定之後,戲志才長出了口氣道︰「總算是等到這一天了!想必明日劉備、孫權稱帝的消息就會百官盡知,到時必有人再次上表請國師稱帝。」
南燁聞言笑道︰「那我明日正可順勢而為,將建國之事公布于眾。」
賈詡猶豫了一下道︰「劉備、孫權皆敢稱帝,國師若稱帝,百姓絕無非議。國師可再考量一番。」
南燁搖頭道︰「今後的皇帝可不再是為所欲為大權獨攬,不但要受制于法,還要為天下表率,處處受世人監督。我自由慣了,可受不了這份約束。」
蔡琰在一旁聞言笑道︰「夫君不受這約束,便讓子嗣受這約束,還要改做他姓,實在不為人父。」
南燁聞言不由苦笑,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爭著做皇帝,偏偏自己家這幾個小子沒有一個願意做皇帝,不是要做科學家,就是要做大將軍,還有一個竟然要學甘寧做海盜的。最後南燁只能讓甄宓的兒子南懿來做這個皇帝,不是他願意當這個皇帝,而是他年紀小,還不會發表反對意見。
次日一早,南燁升殿議事。果然華歆出班奏道︰「前日聞山陽公遇刺身亡,我等勸國師早登帝位,以安天下,國師不肯。今日又有人來報,關中王劉備、吳王孫權皆已稱帝。此二人德才不及國師尚可自立為帝,國師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堯、虞舜不過如此,豈可落于人後?群臣商議,漢祚已終,國師登基,上合天心,下合民意,還請國師準奏。」
審配又出班道︰「自國師治理交州,百姓安康,萬國來朝,嘉禾蔚生,甘露下降,白象、白羆祥瑞之物,皆為國師所用。此是上天示瑞,國師代漢之象也。」
沮授、田豐等人本不贊成南燁及早稱帝,就是擔心另外三家因此聯合與南燁為敵。可此時劉備、孫權皆已稱帝,便是沮授、田豐一干人等也不反對南燁為帝了。
南燁听完百官奏請之後道︰「劉玄德漢室苗裔,孫仲謀玉璽為憑,我何德何能可繼漢統?」
陳登出班道︰「國師德布天下,救萬民于戰火。民心所向,如何不可為帝?」
南燁笑道︰「天下不可一日無君,若無人可以為帝,我尚可勉強為之,只是如今有一人比我更宜為帝,我欲立之,正要與諸公商議。」
田豐初時雖不願意南燁自立為帝,可更接受不了劉備、孫權為帝,于是出班道︰「國師若欲將帝位讓予劉備、孫權之手,我等皆不能從命!」
文武百官聞言附和道︰「臣等附議!」
南燁還真是第一次領教百官抗命,不過他心中並無不喜,反而有些高興,畢竟百官有此勇氣反對自己,日後便有勇氣制約皇權。他朝著郭嘉等重臣掃了一眼,見他們個個帶笑,也不由一笑道︰「我非是欲立劉玄德、孫仲謀。而是欲立先君劉協之子劉懿為帝,以繼漢統。」
殿上眾人聞言皆是一驚,沮授疑惑道︰「臣聞山陽公一家老幼皆在途中被賊人所害,如何還有子嗣在世?」
郭嘉此時出班笑道︰「諸公豈不知國師有未卜先知之術?國師早知山陽公一家有難,便暗命楊雄將軍前往救之。怎奈楊將軍晚到一步,山陽公已然遇害,唯有三子劉懿幸免。據楊將軍所言,那些山賊訓練有素,不像尋常賊人,倒像軍中勁旅,疑是曹丕所遣。因此國師一直未將此事告之于眾,只等回到交州才敢言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