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漸上正常軌道,那二十畝旱地里的黃豆也成熟了,杜萱娘早早地便聯系好了短工,只等地里干燥一點便將豆子收回家中,並且不打算種費工費時的冬小麥,打算全部種上菜籽。
期間里正上門一次,說張正死後官府按制要收回官授田,而杜萱娘屬寡妻妾一類,按制可得授田三十畝,若重新登記的戶籍為戶主,則按制可得永業田二十畝,授田二十畝。
杜萱娘將那三十兩銀子換來的婚書交給里正登記為戶主,正式入主張家。待要去領授田時,卻被告之,由于地少人多,等候官府授田的不知有多少,再等三年都未必輪到她。
杜萱娘忍不住月復誹,再等三四年就是八年的兵荒馬亂,到時人人都忙著去逃命了,誰還要你這地做什麼?
最後,里正無奈地說,「現在除了那些開不出地來的荒山,哪里還有地余下來?從前還好,人少地多,授田都是足夠的,現在說的是每人授田八十畝,有個三十畝就不錯了,就張正那點子地,都得分授給兩人。」
「如果是荒山呢,怎麼授?」杜萱娘問,古人不會懂,荒山有時候也能變成寶庫。
「荒山可以授給雙倍,但是誰會要那難有出息的荒山?再說不管有沒有授田,每年的賦稅都是不能少的,誰家不盼著得好田?」
「說得倒也是,現在還有哪些荒山沒授人?」
「那倒是多了,驛鎮周圍的山因為常年被鎮上的人砍樹當柴燒,一棵稍大一點的樹都沒有,基本都是沒有人要的,比如你後面的椅子山,再過去一點的牛頭山!怎麼?你這娘子真的想要那些荒山?」
「嗯,我回去仔細想一想,再來麻煩里正。」
如果按荒山雙倍授田的話,杜萱娘可授得八十畝荒山,至少有一座山,想到現代社會里利用荒山發家致富的各種方法,杜萱娘心頭有些躍躍欲試。
如果一定要選荒山,當然得挑離家近的地方,便于集中管理,杜萱娘決定帶上張義約周嫂子先去椅子山轉轉。
第二日下午,張義奉命去周家請周嫂子,不一會兒便轉回來,「嬸子又病了,去不了山上!不如我們兩人去吧?」
張義早就想到山上去松松筋骨了,杜萱娘想了一想便答應下來。張義高興得跳了起來,還有些許嬰兒肥的圓臉上笑出了兩個酒窩。
杜萱娘換上緊身窄袖的胡服,那是周玉娥按時下流行的樣式做了,自己卻又不敢穿,送給杜萱娘的,倒是剛好合她的身材,再將頭發扎起來用帕子包好,十分的干淨利落,又找了一只竹筐和一把鋒利的鐮刀背在背上。
張義則背著從周五那里借來的短弓,三只鐵箭和一大把削尖了竹箭,腰上還別了一把砍刀,一圈結實的麻繩,算得上是全副武裝。
母子二人關好鋪門便從後院出去,穿過自家的旱地,沿一條陡峭的山路上椅子山。這山之所以被稱作椅子山,便是因為其形如一把沒有扶手的高背椅子,四面陡峭難行,處處是懸崖,又有一座孤峰突起在後方,形成椅背。
沿途看去,果然土壤貧瘠,灌木與雜草叢生,連稍大一點的樹都沒有,怎樣來利用這樣的荒山呢?種核桃樹和棗樹顯然這里沒這個土壤條件,且見效太慢,在果州到處都是種核桃和大棗的,除非有特色品種,否則收益也不大。
搞養殖吧,這大唐朝沒有什麼城填化一說,養出來的東西還不知道賣到哪里去,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的莊子,牲畜糧食大都自家出產,還得考慮運輸的問題。
杜萱娘的腦子開足馬力運轉,前世今生的各種生財之道一一閃現,很快又被她否絕掉,社會環境不同,注定了很多東西無法照搬。
張義不知從哪里采來幾只野梨給杜萱娘,倒也脆甜多汁。
「你在哪里摘來的?」杜萱娘驚喜地問。
「在那邊,有好幾棵,我帶你去看!」
張義帶著杜萱娘來到一處窪地里,實際上就是這椅子山的椅面部分,足有二三十畝地大小,期間橫臥幾塊巨石,還有一塊小水塘,這一片地方灌木叢生,也有一些雜木生長,其中便長了幾棵野梨樹,黃澄澄的梨子正好成熟。
杜萱娘挑大顆的摘了半筐梨,在靠近水塘的地方又挖到幾棵山藥,一堆野菜,臨走時還發現了一根腐爛的木頭上長著大片的黑木耳,張義挽起褲腳下到水塘里,居然在水草中抓到幾條軟骨魚,用草藤串起來,在杜萱娘面前得意地晃來晃去,想讓杜萱娘表揚他幾句,杜萱娘忍笑裝著沒看見,讓張義很是沒趣。
杜萱娘越看越喜歡,很沒志氣地想,就算這座荒山什麼都不能出產,每天上來撿撿這些野生的純天然的東西,也足夠她和張義生活了。
「義兒,我們不要授田了,就要這座山如何?」
張義模了模腦袋,為杜萱娘竟連這樣的大事都要征求他的意見而自豪,「隨你,這山里有許多野兔,如果是我們自家的,我就不讓別人來打,我們自家打了來吃!」
「野兔?好吧,那就決定要這椅子山了。」杜萱娘滿頭黑線,原來張義和她一樣沒志氣,一座山的意義等同于以後這山里的野兔歸他一個人打。
眼看日頭西墜,杜萱娘與張義決定從另一條山路下山,艱難地行走在比人還高的雜草叢中,二人突然被一陣濃郁的花香包圍,「這是什麼花的香味?」
張義抽了抽鼻子,答道︰「忍冬花!」
忍冬花,又叫雙花或金銀花,因其耐寒耐旱,常年不落葉,被稱為忍冬,又因它是中藥中清熱解毒的常用藥材,花和藤的藥用價值都極高,又稱金銀花。
杜萱娘突然腦子里靈光一閃,一個想法在腦子里有了雛形,「在哪里?快帶我去看!」
因常來這里打野兔和砍柴,椅子山對張義來說,相當于他家的後花園,哪里長著什麼,哪里有幾塊大石頭,他都一清二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