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管把空氣送到面罩,刺骨的冰冷只有雙腳。丁曉東在我身後,只有李立明和阿約再我前面,轉眼就到了井底。阿約和李立明在最前方,兩人當先鑽進上水的水洞,阿約緊握手動壓力剪。
這種手動壓力剪能剪短鋼筋,合金剪刃,所以用它來破拆岩石也完全可以,只要配合使用其他工具,找準岩石中的裂縫即可。邵軍的三個大包里,就有他在舊貨市場買來的工兵鎬,雖然很舊,但是鋼質非常好。
一過石塊壘起的水洞井壁,明顯的地下裂谷形態展現在眼前,清澈的冰晶冷泉水,使四周看得通透。手電雖然蒙在塑料袋中,可光線完全不受阻擋,灰白色的岩石讓我們稍稍心安,至少灰砂岩沒有石英岩那麼堅硬,想破開裂縫,難度不大。左右能容一輛小汽車經過,可是卻不規整,是自然形成的。
潛行十幾米,果然如阿約說得那樣,在左手邊一個籃球大小的洞口,光線一集中,立刻就看到洞口向內呈放射狀,里面顯得很寬敞。阿約當先動手,開始在洞口的幾點縫隙中試探性的下剪。
當第一塊碎茬被掰下來,大家心里涌出一陣興奮,還有好幾個裂縫,想要完全拆開,照這樣來看只是時間問題。在紹興買它的時候,阿約就說買多了沒用,那下面兩個人完全施展不開,事實的確如此,再多一把手動壓力剪也是多余。
按照分工,最後的兩人要負責整理膠管,一百米的膠管大部分還在身後的井底盤著。曉東和張春來折回一次,將所有的膠管打開。
李立明和我仔細看著阿約,看他是如何下剪的。蘀換了阿約兩次,最後用工兵鎬撬開大塊,洞口就完全能容納一人通過,而且空間還很富余。
阿約使用的是三面下剪,在洞口周圍呈三角形破開,這種方法很有效。三條開口被打開,工兵鎬幾乎不費力就將大塊撬開,看來阿約的經驗還是不錯的。
接下來可真就是名副其實的魚貫而入,當前面的人踩到後面的人頭,我想那個被踩的肯定想笑,只是在水中我們只能用手語交流。進入洞口水中的情況盡收眼里,水中的四壁是豎著的橢圓形,有兩處很窄,一看便知那是灰砂岩膨脹的結果。
密密麻麻的魚鱗狀痕跡,當初開焀這里的人手法之嫻熟一覽無余。經過兩處窄彎,水還是那麼清澈,可四周突然變得開闊了許多。身後的曉東和張春來將膠管一點點放進來,是我們前面能夠離開洞口一點,腳下立刻變成了平坦的地面,身後出來的洞口邊也是整齊的石牆。
緊張和興奮同時到來,李立明站在水中,兩手比比劃劃。我們看了半天才明白,他是在說有井下開始計算,這里就是楊家院子中,我們認為是祭殿的那個二層圓傘小樓下,深度是二十米左右。
身後的手電光不停閃爍,回身看看曉東,才明白膠管不知在哪里卡住了。所有人不得不折回去,在最後一個窄彎處,膠管灰砂岩突起擋住,那個膠管的部位,正好是一處擰著螺絲的管接。
計算了一下膠管的長度,眾人攜手盡可能收管,等膠管在腳下的洞穴里盤了幾個小圈團,才重新返回。阿約重新回到石牆邊,就立刻上浮,他沒有選擇給潛水衣放氣,速度逐漸加快。
我們也跟上,想看看上面是否留有空間。這里面就涉及幾個物理常識,如果水是從墓室或墓道側面打通水脈引過來的,那密封的古墓上方一定留有氣壓,但是氣壓不會持續太久,因為連通器的原理水壓會慢慢將空氣擠出墓室。還有水對光的折射,在水中九米深,看不清水面情況,即使上面有較大空間,手電光照上去你也看不到。
浮出水面的阿約立刻趴在水面不動了,由于速度太快,水面上就是厚重石板,他貌似撞到頭了。大家不免一陣擔心,這可如何是好,李立明撥開了幾人的手,看看阿約的面罩里沒有進水,就這麼看著阿約,他想讓阿約自己醒過來。
這時我才猛然想起,撞到頭昏倒的人,千萬不能去扶,要讓他自己醒過來。眨眼之間阿約的手腳開始動了,是他自己在上浮過程中有意控制了速度,再就是潛水衣的頭套下,是阿約那細繩勒住的項鏈,那些三角形的鐵片給承擔了一部分沖擊力。
幾人沉到水下,向四周開始試探,走出幾步就看到牆壁對面還是一道石牆。腳下的地面到這就有少量的泥沙,很薄的一層,從上面經過水也不被弄混,依然是那麼清澈。
丁曉東用手電光晃我們,他在我們右後方,所以在他的地方隱約能看到水中居然還有石階。幾人小心翼翼的過去,盡量靠向出來的水洞那邊石牆,雖然我們知道方向,可是完全不知自己現在身處哪里,所以只能靠出口近一些。不必擔心水中的石階會有機關,即使有機關也不會發揮太大的效力,除非機關是專為水下而設計的。
一點點的向前,只顧著看前方的台階,當還剩下幾級台階的時候,我居然走出了水面。水面上方是平整實地,所有人沒敢亂動,只等曉東上來。
引魂燈發出幽藍的光,在丁曉東手中端了半天,曉東才摘下面罩。頭頂是石板,張春來摘下面罩就開始扒頭套,他的左耳堵了好大一塊紗布,他怕淹了他的小寶貝。這里的氣體潮濕,讓人很難受。
再向前不遠就是一道下坡,所有人收拾工具,要用的全都打開。左右寬十五米,高五米。張春來確定如果這是墓葬,也是露天施工的,因為左右石牆和上部,都是羅列起來的。
「那也不一定」李立明考慮一下道︰「|在灰砂岩中掘進墓道,這些設計者不會不知道灰砂岩會膨脹,也許他們就是多留了一部分空間,在墓道中壘砌石灰岩,經過膨脹使灰砂岩將墓道擠實,這也說不定」。
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姜家的人本來就對建築知識很精通,利用自然原理不是難事。阿約跟著小來走向右邊階梯下,李立明仍然注視著水面,我們催促他走,李立明也完全不理。
李立明指著水面道︰「姜家的人很可怕」。
我們停下腳步,回頭呆呆看著李立明,李立明說道︰「不管怎麼修建的這墓道,你們看水面的高度和這個平台,幾乎完全一致,說明他們修建這里之前,就知道那邊有水,而且還知道水的高度。修建水井的是第六代姜家主事,也就是說這墓道在有水井之前就有」。
照李立明說的,如果是那樣的話,修建水井時墓道已經在這,那時候並未打通引水,修建時也不可能有漏水較嚴重的情況,那樣工程就無法進行。
「先進去看看再說」丁曉東催促道。
階梯下方,又一段幾十米的墓道之後,向上的階梯出現在我們面前,這和以前見過的隔水道十分相像。張春來仍是小心的敲打每一級台階,離上方還有十幾米的時候,隱約看到台階上,就是那熟悉的棺材一角。那口棺的位置不當不正,而且還斜放在石台上。
「呵呵」丁曉東笑道︰「是被扔在那的吧」。
疑惑沒有讓我們焦急,小來仍是仔細的敲擊地面,當來到棺材近前,所有人集體傻眼。因為隔著最近的一口,已經看到前面遠近不止一個,在前方的墓道平台中遍布幾個大小不等的棺材,擺放得一點章法也沒有,而且無一例外的全都大開著,蓋板有的扔在一邊,有的在棺內翹翹著,顯得十分雜亂,上面都有一層棉絮似的霉菌。
「咱們來晚了」李立明道。我們的心也一下涼了半截,除了骨頭不會有啥東西了。正想著間,看了一眼最近的棺內,空空如也不見一點尸骨。
「奇怪」阿約道︰「怎麼還有青銅的吶?」。急忙轉頭,阿約前邊果然是一具青銅棺。青銅棺在東周列國之後就很少見,而且還是千篇一律都有厚重外槨,就這麼一個小棺光禿禿的放在那,和這明清特有的隔水墓道十分不搭調。
而李立明卻和我們不一樣,靠近一個原木形的木棺,仔細的觀看。「外沿被翹過無數次,不是盜墓賊干的」李立明道。
听李立明一說,我才注意我和曉東面前的木棺,棺口外沿大大小小數不清多少道刻痕,貌似這麼個小木棺,也被開了n次。但一看棺內的情形分明就是這些棺內根本就沒裝過人,雖有霉菌,但不見尸解的污物。
「下去」李立明一指下方的台階,我們快步向下。到距離下方還有一半的石階上,已經看到下面的墓道里,密密麻麻幾十具破敗的棺材,所有人再次傻眼,因為在幾十具棺材中,看到了那體型龐大的傳說中的‘船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