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六九章 華夏文明的復興

作者 ︰ 五方草

李長庚用百家爭嗚百花齊放這八八個字為標題,寫下了關于復興中華文明的一篇文章,第二天這篇文章就發表在復興日報的頭版頭條位置上。

百家爭嗚百花齊這篇文章在民國文化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清未民初正是西學東漸之風日盛的時候,但也有很多大學問家在反思,中華傳統文化是否真的一無事處?答案是否定的,中華文華有著系統深厚的根基,只是這種聲音隨著洋務派的興起,而被主流政治所壓制。李長庚打倒了最倡導西學了交通系,使得這些擁護國學的學者一下翻了身。特別是李長庚在復興中華文明開篇時寫的那段話,直接給國學賦予了肯定積極的政治意義。

李長庚向來是不出手則矣,出手必是一套組合拳,他在等到自己這篇文章的反響後,立刻給唐代大家韓愈作的幽蘭操重新普了一道曲,也就是後世孔子那部電影里王菲唱的那首主題曲。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李長庚之所以沒有用王菲唱的歌詞,而是用韓愈的詞來唱,其中大有深意,當然這種深意很快就被他手下的文武官員以及國學者們所領悟,李長庚這是要在把韓文公立起來啊!

韓愈其人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在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闢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李長庚先從一篇小曲入手,接著便是將韓文公的四篇雜說分別為《龍說》、《醫說》、《崔山君傳》、《馬說》納入到小學課本里。同時納入課本的還有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一些詩。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的源起者。可以說宋代其余幾位大家都是受了韓愈的影響。李長庚這時把韓愈捧出來,最興奮的還是儒家學者。

你看委員長說百家爭嗚百花齊放,到頭來還得先把我們儒家的韓文公立出來。程朱理學跟韓文公比起來屁都不算。新儒學一下找到了立足點而興奮不已。正在家里閉門研究國學的梁啟超看了李長庚一翻風雷手段後,仰天長嘆!

韓愈不但是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改革家,更是一位諫諍忠臣,在中國歷史上他是第一位以單字「文」為謚號的大臣,在中國歷史上以文字謚號的也只有五位。

由些可見李長李長庚這次出手的組合拳,第一個重拳已經打出。韓文公一立,誰還敢在提程朱理學那套存天理滅人欲的東西。儒家有了新機遇,一篇篇華彩文章開始在報紙上冒頭,雖然內容空乏,但已經有了方向。特別是那些坐火車去看西伯利亞那片廣闊疆土的學者們的詩風。經受了大自然寬廣遼闊的影響,開始打破明清以來文化思想上的枷鎖,變得豪邁狂放而又富有想象起來。

詩詞這種很難從哲學上解釋清楚的東西,突然玄之又玄地發力,或許詩詞本身就是哲學的一部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中國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強大的感覺,這有點像是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那種變化,不是因為有了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一些大師。而是那種從上層社會到底層平民突然間的一種精神上升。

首先是文人們的思想開始產生變化,文人尚武之風開始興起,文人們不知從何時起,開始以佩劍帶槍為榮,一時間中國的手槍銷售市場火暴異常,各種雕花手槍、鍍銀、鍍金等高端手槍開始走俏。更有意思的是漢服在袁世凱稱帝時曇花一現後,就被文人們貶低得一無事處,這時人們又悄悄地穿了起來。

日本朝日新聞的評論中酸酸的說道,中國在全世界都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一夜間變回了曾經的天朝帝國。

中國的這種變化也開始在官場上出現,一位武漢的官員穿著一身漢服與一位英國領事見面,那位領事分不清漢服和日本和服的區別,那位英國領事對那位武漢官員疑問︰「你們中國人怎麼開始喜歡穿日本人的服裝了結果那位官員,袍袖一甩,向那位英國領事,把自已這身漢服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從歷史傳承到服飾意義講述了兩個多小時。最後那位英國領事搖搖頭發表了感慨,你們中國人真是奇怪,好像一夜之間,換了身衣服後連人也換了。

洋人確實弄不明白,中國官員怎麼一下子就變得有了骨氣,別說外國人弄不明白,就是身處其中的中國人自己也弄不太明白。那位英國領事在泰晤士報上寫了一篇文章,中國人突然間找回了自信。對比了他以前所見到中國官員的形象和今天他所見到的中國官員形象。這個比喻很聲動,其中他還舉了幾個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他評論自己更願意與現在同他平等對話的中國官員進行工作和交流,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官員身上許多不一樣的東西,高深的文化修養,中庸冷靜的頭腦,處事的細致與條理分明,驚人的記憶能力。

最後那位領事還說了一個有意思的例子,一次他見一位縣令向他的上級道台大人匯報工作,那位縣令只憑記憶就將他所治理的那個縣城幾個月來的大小事情進行總結匯報。而那位道台大人一邊听取匯報一邊尋問,兩人都沒有看那份書面匯報材料,我出于好奇得到了道台大人的允許,拿過那份匯報材料。听著那位縣令的陳述,我驚訝的發現,縣令匯報的內容與那份匯報材料競然一字不差。我在驚訝之余,將那份材料交給那位道台大人,希望他過下目欣賞他手下這位縣令的驚人記憶力。沒想到的是,那位道台大人競然拒絕看那份材料,在我不信的眼神下,他笑著背誦起那位縣令向他匯報的內容。雖然未能做到一字不差,但基本上他都說對了,要知道這位道台大人只听了一遍手下縣令的匯報。

這樣的能力在歐州官員包括英國官員當中是不可想象的。但那位中國的道台大人告訴我。記憶是中國學者們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的一個基本素質。我突然對中國著了迷。那個曾經在我眼里,懶惰、狡猾、奸詐、膽小的中國,突然間全都變了。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中國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我听中國人說出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的說是因為遷都改變了中國的風水、有的說委員長有帝王之氣。還有許多古古怪怪的解釋,但我覺著前兩種解釋還是值得相信的,是否還有其它原因,我想我會用很長一段時間留在中國觀察思考!

是的中國人找回了自信!這是連李長庚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官員們的變化還算理智的話,那麼年輕人就幾呼陷入了瘋狂之中,國社黨青年團的徽章成了年輕人最向往的寶物。如果一個男學生,集齊了一枚青年團徽章、一把寶劍、一把手槍、一身漢服四件套的話,那麼他就絕對是這個學校最風騷的人物。

一些學校也從善如流地開設了射擊課、博擊課、劍道課!學生們再不以能背誦西洋詩、穿日本學生裝、上街游行罷課等活動為榮。而是對國家社會主義復興黨黨首李長庚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崇拜之情。學生是一個社會影響力極大的集體,尤其是一些東北學生在與北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城市的學生進行交換學習後。這種李長庚式的崇拜上升了一個新高度,東北學生都是半軍事化管理,他們都受到過系統的宣傳組織教育,比起這些京、津、上、武城市罷課游行的學生,顯得專業得多了。

這些東北學生先是向各學校的學生們宣傳國家社會主義復興黨的章程政策,和忠于永遠英明偉大的李長庚委員長思想。上完政治課就是興趣課,音樂、體育、軍事,東北學生無一不是手到擒來。

這些東北學生耍出來的一件件寶貝把這些大城市的學生們,唬得一楞一楞地,各種新奇吃的東西一樣一樣被東北學生從東北帶過來,水果罐頭、方便面、巧克力、女乃糖、牛肉干。玩得有藍球、足球、橄欖球、甚至有熱氣球、滑翔機等高端玩意。在加上從東北來交換學習的學生都是國社黨青年團的優秀團員,人人都有配發的左輪手槍。不光如此,這些來交換的學生學習時都十分刻苦,甚至爭分奪秒一般,這種學習勁頭不光刺激了各學校的學生,就連學校的一些教授也為這些東北學生學習的勁頭所感動。而玩的時候東北學生不但花樣百出而且上檔次,能全身心的玩出名堂。每一個學校從東北來的交換生都是風雲人物。

上層社會的變化也帶動了底層社會的變化,老百姓們覺得亂世剛過,買不起什麼別的東西都不實在,但有一把手槍防身衛家還是很有必要。老百姓們買不起連動手槍,但黑龍江兵工廠出產的一種廉價的左輪手槍便受到了他們的熱衷,一些稍富些的人們會毫不猶豫地購買一把。即追隨了時代的潮流,又覺得安全許多。一些老槍舊槍也重新流通回市場,被社會更底層的農民、工人所接受。

槍支的泛濫最先倒霉的就是那些靠打家劫舍生活的土匪們,以前幾條破槍就能毫發無損地洗劫一個村莊,現在別說洗劫村莊了,就是打劫一戶人家,都要冒著被丟命的風險。犯罪成本的上升,使得土匪們大量失業。開始棄惡從良。社會的安定使得老百姓的生活積極性一下高漲起來。

一些富裕城市的手槍普及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三十,一位常年在中國經商的法國商人,驚呼四萬萬被武裝起來的民族,不會在被任何列強所征服。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列強中的一員。

是的,中國老百姓的精氣神一下就提上來了,這種上升幾呼是全社會的。隨著東北關于公共場合秩序、衛生的鞭刑在國內普及後,城市變的干淨了,人民變得守規矩了。社會上的流氓地痞也幾呼消失了!

百家爭嗚百花齊放,李長庚自然不會偏向儒家一門,他的第二個重拳出手了,那就是在驪山修建學宮。這個學宮的定議可不是後來的官學,而是為百家爭鳴而設立的道場,更象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李長庚在學宮奠基時。親手在奠基巨石上題寫下了「國不以珠玉為寶。而以人才為寶十三個字。同時設立了國士封號。學宮長由學宮所有國士推選產生,推舉出來的學宮長,每五年一次。由國民代表大會授予學宮祭酒,領大國士餃!

緊接著李長庚又逆潮流地,重新設立國家科舉考試。參照現代公務員考試辦法,分為官員考試和吏員考試。官員考試更注重策論和思想論,而吏員考試更加側重于實務考試。從這兩件事情上來看,國家似乎又回到封建時代,國士的待遇和爵位差不多,只是還沒細分,不過這也只是時間問題。而科舉考試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專利。

雖然李長庚推出了這兩項國策,遭到了一定的阻力。但擁護的力量似乎更加強大,袁世凱稱帝未成的一個因素便是他取消了科舉考試,使得中國大部分社會精英失去了晉升仕途的渠道,因此對袁世凱西方化的稱帝失去了信心。如今李長庚雖然對文化界不斷打壓,但他對文化界的重視程度也超出了前人,頗有一翻宋太祖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特別是雙百思想一提出,使得學術界歡騰不已。以至出現了驪山學宮還沒興建完成,一些思想學術界的學者就是齊集在驪山腳下開始了學術辯論。

而學宮的建設更是引來了以雷氏家族為首的一些老牌建築世家的參與。隨著這些家族的聚首,中國建築思想的火花開始踫撞,南北兩派的建築大家們,在一起爭得臉紅脖子粗,以至于學宮的建設方案一改在改。多的時候甚至到了一天數改的程度,從整體布局到每一塊磚石的用料,都要經過一翻爭論。而當這種爭論無可解時,便由驪山腳下的學者們,投票選擇。失敗的一方也不恢心,而是對自己的觀點展開游說,然後在次發起投票。

而在學宮下面辯論的學者們對于學宮建設施工的進度一點也不著急,似乎很享受這種建築辯論產生出來的樂趣,甚到提出自己學派對建築的思考。這些學者們效仿古人,在驪山腳下結草廬而居,席地而坐,每天晨起便開始高談闊論直至日落。

一些記者將學者們辯論的內容記錄下後,發表在報紙上,從而影響全國。隨著辯論的深入,大有全國學者向于驪山的趨勢,最後辯論出幾個終級話題︰分別是「王霸之辯」「義利之辯」「天人之辯」「人性善惡之辯」。借著這些終級辯論開始闡述百家之觀點。

而這場大辯論也波及到了中國周邊的一些學者加入,最為積極的就是日本,實際上日本學者很糾結,他們本國的學術思想多是承于中國的這些學術思想,可是學得又不全,踫上這種稱為死角的兩難辯論,卻只有淪為旁听的份。他們說什麼都會被堵得啞口無言!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民族的底蘊,不管這個民族落魄到什麼程度,只要底蘊還在,那麼不愁翻身的一天,中國做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延續最完整的一個,這種底蘊絕對是根深地固的。

就像李長庚提出百家爭鳴之初,他也沒有想到墨家的鉅子還有傳承,而且勢單力薄的墨家一出場,就跟曾經的死對頭儒家斗了個不可開交。舊賬一翻就是兩千年,一時墨家聲勢無兩!

當然日本學者還不算是最慘的,最慘的算是那些西方學者,中國人對這些終級辯論的學術問題辯論了幾千年,就算是拾古人牙慧,也足夠這些西方學者喝上一壺的,而墨家的學術價值觀一出來更是驚的西方學者直跳腳。本來西方人還想用他們的科技成就壓上中國人一頭,沒想到墨家手捧一本墨經,這本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于科學啟蒙的著作,就把西方科學界稱之為聖經的幾何原本比了個體無完膚。這還不算完,墨家的詭辯之術不下于儒家,一個白馬非馬的詭辯把西方邏輯學的學者們考得頭暈腦漲!

不管怎麼說這種思想上踫撞出來的火花,是積極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

ps︰

感謝生與愛老兄的打賞!

這章寫的頗費腦子,可又寫得有些力不從心。只好在這里發下牢騷,希望能拋磚引玉,書友們一同討論一下。

五方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武器有多先進,不是實行什麼體制,而是這個國家是否有疑聚人心的思想意志,我們以前有過,現在卻是處處東施效顰地學習西方。儒、墨、法、道,那一家思想比不過馬列,而我們確捧著金飯碗去要西方的人的殘羹剩飯!結果就是我們總是落後人家那麼一步,可就這麼一步如同天塹般,怎麼也超越不了,歸根結底我們還是缺少了思想復興的這一課!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國之山寨英雄最新章節 | 民國之山寨英雄全文閱讀 | 民國之山寨英雄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