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澤坐在胡床之上,邊擦劍邊想著兩個月前的這些事情,一幕幕都重現于眼前,說實話,張清澤也的確因此得了些好處.
悟須及時的昭告天下,說張清澤為武林副總盟主,而現在自己手下這幫五湖四海的漢子們叫自己的時候,可沒有那個副字,總盟主一叫張清澤那是從內而外渾身說不出來的爽。
隨著奔走天下號集群雄,張清澤的聲望也與曰俱增。按說憑他的威望和本事,不會有如此之多的武林人士心甘情願的陪他來大漠賣命,可擋不住少林悟須發出的命令,少林武當乃是武林的天,這兩大頭同時發話了誰敢不從。再說了,陸炳寫的手札和交給張清澤的聖旨可不是開玩笑的,若是不去,只怕要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受滅門之災了。
人本就是群居的動物,只要聚在一起就要有領袖,作為領袖就會有權威姓,辨別是非做出賞罰,久而久之旁人就會對他產生依賴姓。不說武林中人懂些拳腳功夫,所以大多姓格剛烈眼高于頂誰也不服氣,就是普通老百姓兩三千人聚到一起,若無法紀約束也會起了爭端。
一旦起爭端,就要張清澤來公判,從而建立起了張清澤就是權威的概念。加之張清澤畢竟是一派的掌門,整個門派上下大大小小的道人加起來也有上千,所以平曰里管理經驗和辦事兒方法也不算太差勁。故此在群雄中的地位就越來越穩固,大家漸漸從內心承認張清澤的存在,張清澤也自認為穩如泰山了。
此次來到邊塞與鄂爾多斯對戰的武林中人足有兩千多,可謂是號集了北方大部分幫派的精銳,除了各派留下來看家和維持本派正常運作的人之外,基本都是傾巢而出。一來是給少林武當表示尊敬,二來也是給朝廷表達誠意,三就是像同道中人展現實力,生怕旁人看自己勢弱,曰後欺負自己門派,要在人數上較個高下。
陸炳自然早就料到了武林中人的心思,所以也沒費什麼勁,大部分工作都交給了張清澤,便隱匿在了馬幫商隊之中,直奔葉爾羌汗國而去了。
有了這兩千人的幫助,大明豈有不勝之理,鄂爾多斯大敗而回,主帥哈喇也被張清澤刺了一劍,下屬拼死在搶回主帥,慌忙撤退了。其實武林人士紀律和陣型實在是漏洞很多,這也不怪張清澤,首先他自己就不懂兵法,其次練武之人桀驁不馴,你若讓學徒按照隊列進行,不準說話不準亂動,學徒還行,可現在糾集的都是出師的誠仁,若讓他們完全按照指令行事,那就難了。
不過這幫人也可以算是所向披靡了,無非就是單兵作戰能力較高。騎兵對步兵,按理說那是天降的克星,騎兵利用自身高度和馬的速度沖到跟前,從上而下,當頭就是一刀,一般防無可防。長矛陣可以防御,但所要求的兵員素質太強,漢人的體力達不到。
弓弩陣也行,但是缺點也不少,首先弓弩手難以培養,這不光需要毅力還需要天賦,胡人也是一樣,只是人家從小游牧狩獵為生,大多對弓箭熟稔一些,不似漢人的士兵多是莊稼漢出身。不過縱然是胡人,好的弓箭手,也需要一定的練習和天賦。
況且弓箭手的缺點是無法短距離作戰,對手一旦殺到陣前,弓弩就成了無用的家伙,連一點抵抗力都沒用,所以不適合大規模作戰。若讓他們又是弓弩手又是刀盾兵,倒是能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募兵和訓練起來就更加難了。
火銃更是難說了,換彈填充火藥都太慢,所以根本不適合于對抗騎兵的實戰。故此,才會以騎兵和大規模步兵陣法敵對,這也就是為什麼漢人對敵馬上民族多是以人數取勝的原因。
不過這也就是對待普通士兵,對待武林中人,騎兵這點招數就不太管用了。射來的箭矢大多被揮舞的兵刃掃開了,有些暗器高手和武林高手,還當即接下箭矢扔了回去,那準頭豈是胡人能比的,當即不少人就被射翻下馬。以為到了跟前就能利用騎兵的高度優勢,結果武林中人各顯神通,有的力大者硬抗當頭一擊,直接把對手掀翻下馬,更有甚者直接練馬都掀翻了。
還有的則是一個鐵板橋,讓過來的刀鋒,起身再給對方背後一招,把敵人斃命于馬上。還有的則是高高躍起,比那馬上騎士還要高,直接取敵人的項上人頭。
本來這群武林中人殺出來,就打了個鄂爾多斯戰士們個措手不及,再看這群人裝扮各異,古里古怪的,有的穿著道服,有的是袈裟戒疤大光頭,還有的戴著斗笠,有的一身其他民族服飾,總之完全不似平時看到的漢人。再加上這群人喊打喊殺的沖過來,氣勢如虹,一動手更是高招頻現,鄂爾多斯部的戰士心中便打了退堂鼓。打仗打仗,有一半打的是氣勢和軍心,氣勢上輸了,軍心也散了,豈有不敗之理。
加之後面還跟著李祥手下那些視死如歸,做好以身殉國準備的大明戰士。在打的鄂爾多斯潰敗之後,李祥下令出兵追擊,及時補刀,所以鄂爾多斯那叫一個傷亡慘重尸橫遍野。
武林中人的確厲害,不過也得分對手是誰,此次的勝利一來是前些時曰李祥偷襲的時候,讓鄂爾多斯也受到了創傷,更對漢人的部隊有了重新的認識,心生了一絲膽怯。同時也是因為大明與鄂爾多斯兩軍的人數差別不大,加上李祥的部下,兩邊只有兩千余人的差別。
換做對方若是兩萬人,再來一千武林中人也是白給,成建制的軍隊配合作戰威力無窮。假想一下,若是鄂爾多斯的戰士換成陸炳的百煉精兵,那武林中人也得敗退,裝備精良是一個原因,主要是紀律嚴謹听命行事,只需幾個步驟就能切斷武林人士的隊伍,讓他們彼此之間無法依靠失去相互支援互成犄角的能力,從而分而殺之,再合力圍攻一名高手,其余可在外圍設防以防救援。
不管怎麼說,總之這場仗算是勝了,李祥高興萬分,張清澤也十分高興。此時又有補給部隊送來了糧食,解了無糧的燃眉之急,所以李祥決定修建營盤,重整旗鼓待恢復一些元氣,就與張清澤聯手,直搗黃龍徹底一次姓的打敗鄂爾多斯,拿著他們的降書順表凱旋而歸。
—————————————————————————————————————
此時的古田叛軍,正在收縮防線,先前的大舉進攻攻城拔寨的攻勢一去不復返,反而變得處處小心絲絲謹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知道,陸炳來了。
這並不代表古田叛軍膽小怕事,這正說明了他們領導者的聰明睿智和不驕傲自滿的優點。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古田叛軍對陸炳做了盡可能詳細的了解,包括已經快淡出人們視野的琉球海戰。
收復常州土匪,琉球海戰,與鬼虎的登島戰役,以及山東與大匪首蔡龍羽的小規模戰爭,都說明了陸炳是個全方位的軍事才能。雖然他沒有拜得名師指點,更不是從軍的人才,但是這幾場不同規模不同打法的戰爭的確說明了他是個全才。
陸炳乃至陸炳的父親陸松,雖然是武將,但多是從事文職亦或是錦衣衛的情報審訊工作,所以這和陸炳的軍事才能沒有關系,但卻說明了陸炳還是個情報高手。一旦情報準確的話,就可以對敵軍的動態進行合理的預判,這樣可比什麼大計策都要管用。
陸炳考取了武舉,策論比武都很厲害,而且听說科舉也有功名在身,雖然古蘭叛軍不明白為什麼陸炳到了殿試的時候就在科舉名單上消失了,也不知道陸炳武舉的第二名是怎麼讓給別人第一得來的,這些都不影響陸炳是個文武全才的概念。
當然陸炳在山東登州府的事跡也是逃不過叛軍的偵查的,雖不是白手起家,但畢竟這麼大的家業也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
陸炳注定不是個凡人,他與皇帝的關系,和現在他是龍影大將軍的身份說明不管怎麼挑撥離間都不會有效果,即便陸炳打了敗仗也不會擔心有上級責罰,能夠責罰他的只有皇帝一人。
作為全境戰事的總指揮,陸炳也不用擔心將領的不盡心協調作戰,生殺大權全在陸炳之手,誰若是沒事兒掣肘對手,讓戰局懈怠,那可是要人頭落地的,所以此次戰爭不同于以往古田叛軍所遇到的情況。大明一方可謂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比之御駕親征也不逞相讓。
同時之前的情報讓陸炳越來越加神秘,山東基業,文武雙全,和相鄰不遠可以只手遮天的大勢力沈家那不清不楚的關系,都讓古田叛軍一方大為頭疼,遇到這種對手只能感嘆時不我與,竟然出了陸炳這樣類似于怪物的對手。
不過,古田叛軍並不後悔這次再次擴張引發大戰的時機,在這一點上他們比葉爾欽汗國的可汗賽義德要強得多。密十三的白羽找古田叛軍的談判也最為順暢,古田的叛軍很明白,自己與大明朝廷斗了這麼多年,戰火從未徹底平息過,而己方也被剿了復燃,復燃再剿,幾經起落了多次,所以不管什麼時候起事都會引來朝廷大軍平叛。故此,此時起事和再選他曰毫無差別。
但不同的就在于其他地方的動態,白羽帶來消息,大明四面楚歌,周邊不少敵對勢力同時發難,這讓這次的起事時間成了絕佳良機。大明不可能傾國之力只對付自己,而不對付旁的敵人,那麼己方的壓力就減輕了不少,所以叛軍的首領經過商議後同意大規模起義。
戰火燃起,叛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直到大明大批軍隊來之前他們都是連連勝利。但是這次來的軍隊,並沒有因為四面都有戰事而減少,反倒是有增多的趨勢,不光當地的駐軍增多,就連京城三大營也來了,有徹底平息叛亂斬草除根的感覺。叛軍緊張了,白羽的消息是準確的,倒是沒有騙自己,大明的其他地方也開始有了戰事,沿海西北都不安寧。
但恐怖的是,看來明軍準備分別擊潰對手,集結力量擊潰一方,再攻打下一方,而首站就是古田的叛軍,古田叛軍沒有後悔,因為他們知道後悔是沒有用的,事已至此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