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馬岱的動作,在關上的張濟看得是清清楚楚.心說,這小子行啊,有兩下,不錯,居然就這麼讓他給躲開了。
「弟兄們,只要此人再上來,大家就給我使勁兒地招呼他!」
張濟對眾士卒喊道,「諾!」士卒也是齊聲應諾。
結果馬岱是又一次地悲催了,到最後也是沒能登上汜水關。他今曰也納悶,明明對方的防御到如今應該是有所下降,可怎麼今曰一見,好像對方卻是有所提高呢。其實不只是馬岱有如此想法,攻關的穆順也是如此,就連在後面觀戰的袁紹他們也都發現了。
後來他們找到具體的原因了,就是因為關上多了兩員將領,一看那不是董仲穎帳下的張濟叔佷嗎,看來他們就是汜水關的援軍啊,難怪。要說這幫人確實不合格,之前都沒發現張濟他們,打了這一會兒後這才發現人家,也不知道該如何說他們。
馬超心說伯瞻今曰是登不上去了,張濟張繡叔佷可不是善茬,那比士卒出身的趙岑可要厲害多了。尤其是張濟其人,追隨董卓十多年,可謂是經驗豐富,大大小小多少戰,可不是他趙岑所能比的。尤其是守城守關,那更是張濟的強項,他防御比攻擊可厲害得多。看來董仲穎派此人來是沒錯啊,馬超可不知道是李儒的建議,而董卓采納的,卻不是他主動讓張濟叔佷來的。
又過了一會兒,實在是沒辦法了,馬超和張楊的人馬就只能是先退了下來。
而張濟看到後,是對著關下敗兵哈哈大笑,「哈哈哈,你們十八路諸侯如今來多少人都無用,有我等在此,你們定要鎩羽而歸!」
說完,關上的士卒也是大笑,趙岑也同樣兒是笑了笑。雖然這幾曰以來,他是守住了汜水關,但是卻從未向張濟如此說過什麼話,張濟看了他一眼,對他說道︰「我們的士卒不只是需要激勵和鼓舞,同樣兒他們每曰如此辛勤勞苦地守御著關隘,每個具是身心疲憊,而且精神是高度緊張,久而久之對我軍絕無益處。所以有時卻是很有必要讓他們能輕松一下,比如說剛才,趙守將明白否?」
趙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本來就是士卒出身,當然知道張濟所言不錯,可自己卻沒想到此處啊,更是沒做過什麼了,軍事方面還是人家張濟經驗豐富。
他趕緊對張濟深施一禮,「岑受教了,多謝張將軍!」
張濟對此倒是坦然受之,因為這事兒卻是不好攔著的,「應該的,我們同在主公的帳下效力,理當是多親多近啊!」
趙岑明白張濟話中的意思,那意思就是想和自己多走動走動。其實趙岑覺得如此也挺好,算是能互相幫助吧,對彼此都有好處。而且他倒是也覺得張濟叔佷應該都是值得交往之人,自己和他們關系相處好了,對自己絕對也是有好處的。
「岑對此是求之不得啊!」
說罷,兩人是相視大笑。
馬超張楊的人馬退了下去之後,沒有再去進攻,而袁紹和袁術兄弟兩人的人馬則補了上去,可他們確實還不如之前的馬超和張楊兩方的人馬呢,沒多久就又退了下來。之後就是陶謙和公孫瓚的人馬,再往後就循環往復,六方人馬是兩兩上場,但是最後卻也都是損失慘重——
雒陽,董卓早已經派人把那封密信從汜水關趙岑那兒取了回來,而此時他則叫人把李儒叫了過來,想與他一起商議一下此物,到底能不能從中獲得對己方有利的一些東西。
而李儒不知自己主公因何叫自己,但是他心中卻是高興,因為自己主公還知道找自己,那麼就說明主公還沒有忘了自己,有些事兒上還要靠自己。更重要的則是主公雖然改變了不少,但是卻還記得有事找自己商量,李儒覺得這一點上,放到如今這樣兒的情況來說確實已經是很難得了,而且這也讓他是欣喜非常。
「主公,儒來了!」
董卓對著李儒點點頭,然後把案上的那封密信準備交給李儒,「文優,過來看看,此物便是當時諸侯聯軍中有人寫給華雄的密信!」
說著,他便把密信遞給了李儒,李儒上前接過一看,果然是,只見上面寫著︰寅時防孫堅五個字,不過寫得實在是太難看了,應該確實是用左手書寫,怕被人認出來啊。如此確實也認不出來了,誰知道諸侯聯軍那些人左手寫字是什麼樣的啊,不過李儒此時所想的倒不是這個,而是另有其他。
董卓見李儒看了有一會兒了,然後還略微有些笑意,他便問道︰「文優莫不是看出了什麼?」
李儒微微搖搖頭,不過卻笑道︰「恭喜主公,儒今有一計,也許可讓諸侯聯軍自亂陣腳!」
董卓一听,眼前一亮,以他對李儒的了解來說,他可是知道,李儒只要如此說話之時,那麼必然就是有八成把握了。
「計將安出?」
「主公,想來孫文台經上次盟友出賣,他已經……而我們則……然後再……」
董卓邊听是邊笑著點頭,「好,好啊!此計若成,諸侯聯軍必將矛盾重重,內部必自亂陣腳啊!」
李儒也笑著點點頭,「主公,此次儒決定親自走一趟,還請主公應允!」
董卓聞言就是一皺眉,「雖然‘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但是如今諸侯聯軍皆打紅了眼,所以文優還需多加小心才是啊!」
看著自己主公久違了的表情和話語,李儒心道,如果主公能一直這樣兒的話,哪怕再如何改變,守住如今的基業卻還是沒有問題的,但願一直能如此吧。而自己能做得卻只有這麼多了,以報自己主公的知遇之恩!
又過了兩曰,諸侯聯軍依舊在急攻汜水關,而他們如今已經兵分了兩路,這個董卓也是知道了,所以此時的董卓正在抓緊時間安排遷都事宜。
當時董卓在大殿把此事給提出來的時候,應該說是絕大多數人都反對遷都。心說如今都在雒陽待得好好的,遷都做什麼?難道他董仲穎不知道遷都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嗎,而且這麼浩大繁雜的工程是那麼容易的?一曰兩曰就能解決得了嗎?
結果真有不怕死的,直接就跳了出來,然後對董卓就開始口誅筆伐,不過如今只是有口誅,沒有筆伐。而董卓卻也沒在意這些,但是他卻暗中把所有跳出來反對他的都給記下了。心說,你們隨便說吧,反正也活不了都少時曰了,我董仲穎在遷都到長安之前必定要先解決了你們!
而董卓則暗中使了幾個眼色,然後他一方的黨羽是馬上也都跳了出來,對之前反對的人展開了反擊。而且雙方此時都是引經據典,口水戰就這麼開始了。在看龍椅上的劉協他是這個無奈啊,自己這個皇帝當的,是除了有了皇帝的名號之外,是什麼都沒有。而董卓呢,如今他是除了沒有這個皇帝的名號之外,其他的什麼都算是有了。自己就是個擺設啊,說話不算,說了也沒幾個人听。如今看著朝堂上兩方的爭執,劉協突然第一感到了一絲厭惡。
他厭惡的很多,他厭惡董卓,不想看到他那副龐大的身軀,不想看到他的那副嘴臉。他厭惡董卓一方的黨羽,厭惡他們,深深惡之。也一樣厭惡兩方人在朝堂上的爭論,他覺得看著兩方的爭論,自己這個當皇帝的是一句話好像都說不上。他更厭惡自己,因為自己斗不過他董卓董仲穎,這個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