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帶兵返還的途中,遇到一人來投,其人自稱是潁川戲忠戲志才。之後曹操便與戲志才兩人相談甚歡,而戲志才則成為了曹操帳下的一名謀士。雖然曹操從雒陽歸來,心情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因為有了戲志才這麼個人才的加入,算是讓他緩解了很多。
而袁紹回到了渤海後,也有幾人是慕名來投,比如說南陽許的攸許子遠、同為南陽的逢紀逢元圖、潁川郭圖郭公則等人。許攸是與袁紹相識多年,所以投奔他也屬正常,但是逢紀和郭圖來投奔袁紹,那確確實實是慕名而來。而這三人中,除了許攸是本事不錯之外,那兩人確實不怎麼樣。但是袁紹可不在乎這個,他只在乎自己的面子,看一下就來了好幾個投奔自己的,自己多有面子啊。
而馬超則帶兵是繞了個大圈才回到了隴縣,因為董卓他可往長安走呢,所以他當然得避開他們了。雖然馬超也覺得,就算是踫面了,董卓也不能把他如何。最後的結果最可能的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兒,但是最好還是不要踫上的為好,這個就是馬超內心的真實想法。
最後是用了好多時日,這才回到了隴縣。馬超也知道,如今董卓正遷都長安,天下也只能是越來越亂,而自己就要在這期間找尋有利的時機,然後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才行。
轉眼間初平元年(公元一九年)就這麼過去了,而表面上看天下好像是沒發生什太大的事兒,但是經過馬超派往各地的細作回報的消息來看,其實不然。這一年看著好像確實是沒什麼太大的事兒,但是小事兒卻是從來沒斷過。
比如說諸侯會盟剛散,各回各家之時。而喬瑁和劉岱。兩人就因為點兒小事兒就先動手打了起來,結果到了最後喬瑁被劉岱所殺,于是從他們兩人這兒便開始了諸侯間的混戰。
在六月的時候,董卓是不顧眾人的反對,改五銖錢成了小錢,結果造成了幣制紊亂。馬超他雖然也是不太明白這個,但是多多少少他還是知道的,董卓這就是在作死,五銖錢改成了私鑄的小錢,就這麼一下可給天下的百姓是帶來了多大的負擔。
之後便是公孫度割據遼東。而他最開始也是受到了徐榮的舉薦,然後就被董卓命為了遼東太守。要說公孫度這人確實有兩下,他到了遼東之後,是先以雷霆之勢,基本上一下就把遼東的豪強都給滅了。其人是威震遼東。結果就這麼一下其他人都老實了,而他的位置也坐穩了。不過這時候手下人就勸說他。說「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那意思就是說大漢都快完了,主公如今應該稱王了,我們當屬下的都認可啊。
結果公孫度一想也是,反正如今中原也是戰亂不斷,而遼東這地方更是「天高皇帝遠」啊。所以與其在這兒做土皇帝,那還不如直接就割據了當真皇帝。于是最後他是自號遼東侯。平州牧,立漢二祖廟,承制,郊祀天地。藉田,乘鸞路,設旄頭、羽騎,開始了遼東的割據之路。
馬超一想到遼東的割據,他就覺得那地方實在是離自己太遙遠了。因為自己在大漢的,如果不算西域的話,那就是最西邊兒了,而遼東則是在最東邊兒,可等到自己到那兒的時候還不知道要猴年馬月呢。
所以馬超對遼東暫時也沒什麼想法,就算是有也沒有用啊。而公孫度他還有挺多年的皇帝日子,反正「天要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啊,等到時候好日子到頭了,他公孫度也就該玩完了。其實公孫度他就只是個不思進取,就知道守著他「一畝三分地」兒混日子的人,所以此人對馬超來說,確實是不足為慮。哪怕他有點兒大志,知道進取,也不至于一輩子也沒走出過遼東那麼大的地方。
最後一件事兒就是荀爽荀慈明病故,馬超得知這個消息,雖然他自己沒親自去潁川,但是也派人去吊唁了。畢竟當年和荀爽有過接觸,荀爽對自己也很是欣賞,在馬超的眼里看來,那是一個很是提攜後輩的人。
而初平元年這一年,馬超這個涼州牧其實也做了不少的事兒。諸侯討董就不用說了,主要是馬超已經把手伸到了涼州的各個郡,畢竟作為涼州牧的他來說,必須要做到一手掌控全涼州才行,而整個涼州所有郡的太守都得是自己的人才行,所以涼州各個郡的太守便倒霉了,選擇听馬超話的也許還能好點兒,但要是不听話的,都讓馬超找各種借口,然後全都給換了。
平時口碑不錯的還好,不過就是讓馬超撤換掉了。但是不怎麼樣兒的,哪怕再听話,馬超也沒放過,是直接找茬就給殺了。當然馬超要舉薦幾個太守實在是太容易了,而董卓可不敢說不行,畢竟他家人還都在隴西呢。所以對馬超的要求,他也只能是同意,不敢是輕易得罪。
最後涼州除了一個敦煌郡,其他郡都解決完了,而敦煌郡馬超準備親自去一趟。畢竟這些年來,可以說張既他們幾人一直都是自己的堅定支持者,雖然還不是主公和從屬的關系,但是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所以只需要一個契機,彼此的關系就能更進一步,而馬超覺得這個契機就是自己要親自去敦煌,親自去請,也許這樣兒就能把他們收歸帳下。
所以,馬超就帶著賈詡奔赴了敦煌。如今他已經是習慣走到哪兒都帶著賈詡了,就像之前的諸侯會盟一樣兒。因為對馬超來說,很多時候自己有想不明白的不解之事,問問賈詡,基本上賈詡他都知道。他也不得不承認,很多自己不了解的,不知道的,賈詡真都知道。而馬超就覺得,有個謀士的感覺就是好啊,實在是太有用了。要不有些東西自己可是想不明白。或者干脆是不知道啊。
兩人來到了敦煌,而在距離敦煌的城門口很遠的地方,馬超駐了馬,他此時是感慨頗多啊。想當年,自己就是在此,望著敦煌的城門城牆,心中說著,早晚有一天,自己還會再回來的,結果今日自己終于是再一次地回來了!
而馬超兩人很容易的就在太守府中見到了張既。不過見到他的時候,張既正在忙著,但馬超他們來了他也不能怠慢,所以先是打過了招呼。然後他又繼續忙了一會兒,等都完事兒之後。他這才說道︰「既不知太守和先生來此,這實在是有所怠慢了!」
沒有外人在的時候。張既都是稱呼馬超為太守的。而叫州牧就太遠了,叫孟起那不可能。
馬超倒是一笑︰「無妨,德容真是官員之楷模啊!要是天下官員皆能如此的話,那我大漢又怎能是如此模樣!」
馬超這說都是真心話,而張既的才華他當然也是知道的,就算當個州牧都沒有問題。更何況是如今的這個太守呢。要說讓他管理一郡之地,確實是有些屈才了,這是個人才,還是大才。更重要的是其人的態度。如今張既都身為敦煌太守了,但是在大多的事上,還都是他親自去處理的。本來他完全可以像馬超那樣兒,絕大多數的東西都讓屬下去處理,然後自己就管最重要的方面就可以了。
但是張既其人明顯不是馬超那樣的,而且自己和賈詡過來了,他也是先打個招呼完事,等什麼時候把之前的一切都處理好後,這才和兩人說話。不得不說,馬超還是很欣賞他的這種態度的,就沖這麼一點,張既此人還得有大作為,不是一個敦煌郡就能束縛住他的。
「德容每日都是如此忙碌?」馬超隨即問道。
張既一笑︰「太守也知,有些東西必須是既躬親才行啊!」
馬超心說,和自己想得一樣,「卻不知德容有何志向,莫非只是這一郡的太守便平生足矣?」
「這……」馬超這突然一問,讓張既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馬超不給他回答的機會,則繼續對他說道︰「以德容之才,管理一郡之地倒是屈才了!」
「既如今能做到太守之位已經是很滿意了,而這也是多虧了太守當初的舉薦!」
「德容當知今日我是因何而來的吧。如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正是群雄並起之時,我扶風馬超馬孟起雖然不敢說一定就是何英雄,但今生逢亂世,卻也不甘心無半分作為!所以,我意與德容三人共創大事,不知德容以為如何?」
話都說道這個份兒上了,張既他也不可能不明白,其實他確實有心拜馬超為主,所以馬超這麼一說,他倒是也干脆,就直接同意了,「主公在上,請受既一拜!」
「德容快快請起!」
馬超趕緊把張既扶了起來,而張既他之所以投奔馬超,這個原因其實很多。
在最開始的時候,張既是看不上馬超的,因為那時候的馬超他還不到二十歲,就當上了敦煌太守,讓張既以為其人是靠著家世才如此的。但是之後跟馬超的接觸增多,慢慢他發現了,馬孟起其人確實是有真本事的人,官雖然確實是買來的,但是人確實也是有本事的,當個太守足矣了。這之後他就沒有不服氣什麼的了,反而覺得馬孟起不足弱冠之齡就當上了太守,而且還做得不錯,他確實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人才了。
之後馬超受詔離開了敦煌,去了京城,而臨走時把太守之位交給了自己,那時候的張既就知道,自己是欠下了馬超的大人情,可以說馬超對自己有恩。之後兩人合作了很多,當然隨著馬超的名聲越來越大,官位越來越高,張既其實也並沒覺得馬超有太大的變化,和當初那個敦煌太守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而直到如今馬超特意來找自己,請自己加入其帳下,他是毫不猶豫地就同意了。「君擇臣,臣亦擇君」,如今天下有名的人也不是特別多,反正就那麼些個,但是扶風馬超馬孟起卻絕對是其中的一個。而且以如此年紀就做到了州牧之位,更是唯一的一個。更重要的是其人的本事,張既他可是很清楚的,一個有名望,有地位還有本事而且人品也不錯的主公,這正是他張既所要的,更何況這個主公還與自己相熟呢。
所以張既知道,自己在其帳下,絕不會被埋沒了,一定會有用武之地的。雖然如今的自己只是個太守,但跟隨著自己的主公,也許會走得更遠,而太守也不過可能只是個開始罷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