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種種跡象都表明了鬼子要對冀中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如果冀中的抗日武裝提早做了準備,怎麼還會遭受重大的損失呢?這就得從事後的分析中去找原因了。♀
日本鬼子進行五一大掃蕩,冀中、或者晉察冀軍區事先知道不知道?據說是知道的。據說,冀中的五個軍分區,只有十分區沒有建情報網點,只建了個情報站,其余各軍分區都有消息靈通的情報網點。
1942年五一大掃蕩前夕,冀中軍區七分區駐石家莊的情報站已經發現了日軍第八混成旅團要與一一師團換防,以便一一師團集中兵力近期對冀中進行掃蕩。甚至情報明確到敵人在平漢鐵路線一帶大量增兵,表面上要「聲西擊東」,打著掃蕩冀西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對冀中進行「拉網式」大掃蕩。七分區領導將這一情報及時上報給了冀中軍區領導。
五一大掃蕩前在冀中八地委工作的羅玉川,回憶說時任冀中區公安部長的張國堅,掃蕩前兩次向冀中黨最高領導黃敬說敵人要掃蕩了,但黃敬注意不夠,沒有及時研究布置。
五一大掃蕩以後,日軍一一師團參謀長中村三郎曾回憶說︰「根據盤問俘虜的口供︰*方面早在3月間就覺察到我方此次作戰的企圖,並在4月20日發出了反掃蕩的指令。♀」
既然知道了鬼子的掃蕩計劃或企圖,冀中領導為什麼不預先將干部和部隊轉移到外線,以致遭受到很大的損失?
反掃蕩以後,冀中的干部自己總結,最大的失誤在于「該走的時候沒走,該回的時候沒回。」
日本華北方面軍發動的冀中五一大掃蕩,動用的軍隊是日軍五萬名、偽軍四萬名。如果按照當時日本軍對八路軍1比6的戰斗力來計算,如果想與這五萬日軍打成平手,需要集結三十萬八路軍才行。這還只是理論上的計算,不是實際力量的對比。
實際力量你是沒有辦法相比較的。日軍控制著鐵路、公路交通。有完善的後勤保障,武器彈藥、糧食物資都非常充足,此外還有空軍的支持和偽軍的協助。八路軍沒有實力與日軍面對面對抗。
對抗不行,你可以走。但沒有走,還想看一看是否能在鬼子的掃蕩中堅持下去。這就是「該走的時候沒走」。
李振軍當時所在的抗三團經常活動在冀中的定南、深南、無極、安國、安平、饒陽等地區。這里是冀中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六分區和七分區。
1942年5月11日,日寇的「分進合擊」和「鐵壁合圍」達到*,抗三團配屬各分區的三個大隊隨分區機關相繼突圍,轉到了外線。但團部和直屬大隊都未能及早跳出合集圈,在深縣南部兩次被鬼子重兵合圍。損失慘重。當時。團部立即作出決定︰隊伍分散。各自隱蔽……。抗三團的同志們立即被沖散,夾在哭天喊地的群眾中各自為戰。
事後看回憶,被打散的抗三團收容了500多名自己團的同志,也有冀中的干部和群眾。其中婦女就佔一半以上。大家推選齊平做了營長。部隊中的兩百多人編成兩個連,有機槍11挺,每人都有步槍。地方干部和群眾也編成了兩個連,男女都拿手榴彈自衛。在宋莊,他們夜襲了那里的一個敵人偽軍連,並把偽軍的服裝換上。
五一大掃蕩,抗三團遭到極大損失,僅被捕的同志就達上百。抗三團副團長王洗凡被捕後叛變。遵照上級指示,抗三團就此解散。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五一大掃蕩前,冀中領導機關駐在安平縣滹沱河北的東西長崗村一帶。呂正操後來回憶,經過大力縮減,冀中黨政領導機關由原來的四千多人減到不足千人,而警衛部隊二十七團已不足兩千人。
就在五一大掃蕩即將開始的那一天。機關大隊轉移到饒陽縣東張保村一帶。5月1日當晚,在村外一片棗樹林里,召開了冀中領導機關直屬干部參加的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會上冀中軍區劇社演出了長達三個小時的話劇《日出》。演出結束,天接近拂曉,冀中領導機關立即開始大轉移行動。
有意思的是,五一大掃蕩已經開始,鬼子對冀中的滹沱河北先開始大掃蕩,雞飛狗跳,百姓逃難。但滹沱河南卻異常的平靜,仿佛另一個世界。當地的黨政軍及老百姓對河北發生的一切麻木不仁,似乎無一點憂患意識,每個村的村口照例有兒童、老人、婦女在站崗查路條,要每個過往行人回答路邊識字牌上的問話。
自滿清後期,日本人開始侵略中國,日本人侵略的理由之一,是中國人長期甘心被異族人統治,已成為劣等民族。劣等民族的表現是不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整體的民族和國家,對身邊自己同胞的受虐、被屠殺,對自己國家的滅亡置若罔聞,麻木不仁,照樣過自己的小日子。全然想不到自己也會有一天會重蹈覆轍,想不到起來抱團反抗才有出路。
想想那位原本學醫的魯迅先生,不就是日本求學的時候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軍殺頭,周圍一圈同胞麻木不仁的觀看,他才奮起棄醫學文,要靠寫文章喚醒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
一直轉戰到5月29日,轉移到河北景縣(再走幾步就是山東)的冀中領導機關,接到八路軍總部彭德懷電報,「同意冀中冀中領導機關通過冀南轉移到外線的意見。」
5月30日急行軍,6月1日夜,冀中領導機關完全跳出了敵人的合圍圈,以後經晉冀魯豫根據地到達晉西北。也就是說,冀中領導機關先于下屬各機構,最早離開了冀中轉移到了外線。以後許多冀中干部叛變,這成為最主要的理由之一︰領導扔下我們不管,自己先跑了。
這中間,還發生了一件有爭議的事情。5月中下旬以後,鬼子的大掃蕩相對減弱,好像有收兵的趨勢。當時的冀中領導人向各軍分區發出了兩份相互矛盾的命令。一份命令是要各分區機關及部隊轉移到外線,保存實力;另一份命令要各分區將分散的部隊集結起來,及時返回,領導當地的反掃蕩斗爭。
在抗三團的團史中就記載︰「當時冀中軍區誤認為參加掃蕩的敵人大部撤走,逐于5月20、21日連續發出指示,要求分散部隊相對集中,反敵‘清剿’,恢復地區。抗三團分布在深南地區的大部分人員接通知後,逐漸在護駕池附近集結起來,隨即通知以大隊為單位進行教育,不料又遭到敵人更大的掃蕩。」
也許有人會問︰冀中大掃蕩這麼慘烈,冀西山區的晉察冀根據地也有賴于冀中的糧食和物產,晉察冀軍區有十三個軍分區,冀中這五個軍分區獨自苦戰,那八個冀西的軍分區和主力部隊為什麼不過來幫一把?此外,還有晉冀魯豫和山東的八路軍呢?他們就在一邊看著?不過來幫上一把?
日軍的全盤統籌規劃性特別強。日本華北方面軍搞冀中大掃蕩,自己沒有那麼多軍隊,所以從武漢、太原調軍隊來,最後集中了五萬日軍、四萬偽軍。你八路軍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軍區的部隊就在身邊,為什麼不能在鬼子的背後狠狠的打一下,幫冀中軍民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