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 第一百三十五章 苦字言不盡 第三節 精銳盡失

作者 ︰ 寒潭水一色

為啥41年和42年一分區的八路軍們要天天行軍,餓著肚子打仗呢?除了鬼子掃蕩的規模前所未有外,戰斗力直線下降是最大的原因!

1941年,經過37—38,38—39,39—40年三年苦戰的楊成武,終于悟出了一個道理︰你的老兵打掉了,沒有人會給你補兵;你的彈藥消耗了,沒有人會給你補充;你的根據地被鬼子佔領,沒有人會另擇一塊地域給你,你只能干忍受著。♀

于是,1941年以後的一分區,無力再主動攻擊鬼子兵,只能采取守勢。這絕不像國民黨所說的「保存實力」,而是兵員緊張、彈藥困難、糧棉匱乏,不得已而為之。

總結一分區歷史,一分區地盤最大的時候,是在1937年底。而一分區兵員實力最大,戰斗力最強的時候,是在1940年5月,百團大戰、或者「石太鐵路破襲戰」之前的那段時間。那時的一分區經過1938、1939連續兩年接連不斷的伏擊戰、偷襲戰的勝仗積累,部隊的集訓整合,兵員齊整、彈藥充足,軍裝、糧食等物資儲備也達到相當地步。

百團大戰的最大特點,是八路軍一改自己原來一貫戰術所采用的伏擊戰、偷襲戰的原則,開始對鬼子堅守的據點搞攻堅戰。要一群心眼實誠的山里人走出自己熟悉的大山,放棄自己打伏擊的長項,頂著鬼子的機槍沖鋒。

鬼子躲在暗處,訓練有素,槍法準確;而進攻的八路軍在明處,事先並沒有進行過任何進攻鬼子據點的訓練。♀進攻鬼子據點的部隊怎樣配合?怎樣躲避?如何組織火力進行掩護?對八路軍來說都陌生的課題。其結果,只看見進攻的八路軍戰士在鬼子的槍口下面一片片倒地,再起不來。這是不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

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正太鐵路破襲戰,一分區主力一團因為支援太行八路軍「打頑」。此時還在從太行地區返回晉察冀的半路上。所以破襲戰階段,一分區僅出動了一個三團攻打井陘煤礦。因為帶有突然襲擊的性質,出其不意,所以三團僅一個主攻營損失很大,其余的部隊元氣未傷。

但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淶靈戰役階段就不同了,小鬼子已經有了防備,將幾個分散的據點放棄回縮,鬼子兵積少成多,聚集在一起。八路軍出其不意的優勢沒有了。

八年抗戰期間,不僅是晉察冀八路軍。凡有八路軍的地方。在主動打鬼子方面。最上策的戰斗還是打伏擊戰。以自己絕對優勢的兵力,在自己熟悉的山區根據地伏擊毫無防備的鬼子行進隊伍,為八路軍戰術首選。而且以伏擊戰斗力最弱、繳獲最豐富的鬼子運輸隊為最佳目標,伏擊的八路軍收獲最大。

39年底。一分區集中全部家底的所有主力部隊打雁宿崖、黃土嶺,與鬼子主力面對面交鋒還在其次。因為這樣的兩場戰斗,影響雖大,但自己損失也大,繳獲卻很少,所以顯得得不償失。只能被稱作「中策的戰斗」。

中策的戰斗中,也有繳獲很大、損失很小的戰斗,比如,在經過充分的戰斗準備和偵察之後。攻其不備,拔除鬼子防守的據點,1939年5月打大龍華,1940年8月打井陘煤礦就是這樣。

下策的戰斗,才是像淶靈戰役那樣。集中了自己的優勢兵力,攻打鬼子防備森嚴的據點淶源縣城、三甲村,特別是東團堡。因為你完全可以耐心等待戰機的出現,在鬼子行進的山路上,埋伏起來打他的伏擊。那時你可以不必要付出這樣的人力和彈藥的損耗,也能夠取得同樣的戰績。

淶靈戰役,二團打三甲村據點,三團打東團堡據點,都是兩千余人的一個主力團,包圍了攻打鬼子一百多人、不足兩百人的一支孤立部隊。八路軍的兵員數量均在鬼子兵的十倍以上,十幾個人打他一個。此戰不勝,咋說也說不過去。

鬼子人雖少,卻躲在堅固的隱蔽處,訓練有素、彈藥充足,反觀當年攻打鬼子據點的八路軍,既無炮、也無**,更主要的是沒有攻堅的經驗。敵在暗處,有隱蔽物,進攻的八路軍一方則沒有。因此幾倍于敵的傷亡是不能抹殺的。根據一分區進攻淶源縣城、三甲村和東團堡據點的情況來看,一分區部隊的損失一定是非常驚人的。

一分區主力一團打淶源縣城、不知道鬼子已經增兵,從原來的一百多人增加到四百多人。此時雖然一團的兩千余人五倍于敵,但戰斗力不行,打一整天也打不動,自己的損失反倒很大。

個別部隊有攻進城的,但後續部隊的配合及戰斗意志都不行,大部隊沒跟進去,最後功虧一簣,只能撤下來。甚至個別部隊干部扔下攻進城的戰士,自己只身逃出城來,被楊成武下令執行軍法。

注意,這可不是什麼一般的主力部隊,是一分區政治素質最高的一團。幾個月前,一團隨晉察冀軍區參加太行地區的「反頑」戰斗,繳獲了不少麻將牌。一團當時的領導人從此染上了打麻將的惡習。

當時聶老總已經看出問題來了,但礙于不是自己直接管的部隊,所以只是通知楊成武要注意。一向管理寬松的楊成武還要自己再看看。結果一團在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沒有趕上,在淶靈戰役攻打淶源縣城的戰斗中,楊成武親眼看到了一團上下斗志渙散,戰斗力下降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

權衡再三,楊成武做出迫不得已的決定,放棄要一團打淶源縣城的原計劃。一團改為擔任警戒任務,一團撥出一個營的部隊和二團一起打三甲村據點的百多名鬼子,最慘重的損失來自三團。

三團打鬼子教導大隊把守的東團堡據點,斗志旺盛,但不得章法。因為鬼子大都是老兵、士官,訓練有素,所以三團的損失最大。據守東團堡的鬼子教導隊只有170多人,三團的損失幾倍于鬼子,打了三天才打下來。打下東團堡之後,三團所余還有戰斗力的兵力湊不滿一個營。

攻打東團堡,三團中擔任主攻的三營損失最大。因為再無兵可派,直到團長邱蔚也手里空空,于是三營長陳宗坤通過電話直接向楊成武要兵。說著說著,陳宗坤居然急眼了,向楊成武大發脾氣。楊成武手里哪里有兵?只能對陳宗坤許願︰「打完仗,再給你補充兵員。」

具體東團堡戰斗殲敵170多人,我軍的損失多大?《楊成武回憶錄》中不見答案。楊成武說,淶靈戰役歷時十八天,殲滅日偽軍共1100余人,「我軍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在較能得到世界公認的《維基百科》的記載中︰「此次戰斗八路軍共殲日軍170余人,而自身傷亡212人,佔領了東團堡據點,策應一團對淶源的進攻。」這一記載不知是從哪里來的?與事實不符。不符,主要表現在數字上和時間上。

數字上。一個十倍于鬼子兵人數的三團,戰後的存余戰斗力人數不足戰前的三分之一。三團是一分區主力團中人數最多的,百團大戰前達到2600人左右。即使井陘煤礦戰斗中受到損失,余者2200人還是有的。用2200人乘以三分之二,再減去《維基百科》上提到的傷亡212人,那其余至少有上千人都到哪里去了?

時間上。一團撤出攻打淶源縣城的戰斗在先,三團打下東團堡在後。而且是在一天之後。《維基百科》上,三團打下東團堡後,「策應一團對淶源的進攻」,怎麼可能呢?這二者的先後次序都給弄顛倒了。所以,這一時間上的錯誤是對當年淶源戰場狀況的無知所造成的。

高速首發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最新章節,本章節是第一百三十五章苦字言不盡第三節精銳盡失地址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最新章節 | 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全文閱讀 | 楊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