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唐風流 第二十七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

作者 ︰ 黃昏前面

听李治如此說,劉逸卻是用非常堅定的語氣說道︰「陛下,娘娘,北胡之地,雖然處于高寒地帶,冬長夏短,但也肯定有許多適合居住的地方,很多可以種植作物的良地,不然,胡人何以生存?」後世北方蒙古和蘇聯一帶,都有那麼多的大城市,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當然是可以住人,可以種植莊稼的,何況現在這片地方也是同樣生活著數量不少的各部落族人。

李治與武則天對望了一眼,沒有說話,但劉逸卻明白,對自己剛才這句話,他們並沒有反對。劉逸也看到了一邊的上官婉兒向他投來復雜的眼神,似有些擔心,劉逸順著上官婉兒的目光看回去,並隱蔽地快速眨了兩下眼,表示自己明白她的意思,會把話說圓的。

「若我大軍在北面、西北一帶能長期駐守,並不完全需要內地的糧草等物資的補給,那在與突厥或者吐蕃的軍事對恃中,優勢會慢慢增長,在陛下和娘娘的治理下,我大唐國力昌盛,國家實力不是突厥各部,甚至吐蕃可以比的,人口的優勢上更加明顯,若是吐蕃一直與我大唐保持高強度的軍事對抗,用不了幾年,我軍的劣勢就可以轉變為優勢,在我大唐軍隊小規模不斷的襲擾下,有可能可以將吐蕃拖垮…」

與大唐比,吐蕃更吃不消連年的戰爭,劉逸現在也是知道,這應該是儀鳳三年吐蕃在青海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後,沒有繼續進一步采取軍事行動的重要原因。劉逸也知道,貞觀末期,李世民率大軍親征高麗,取得了數十座城,雖然沒有將高麗攻滅,但在隨後十數年間,不斷地派規模不定的軍隊襲擾高麗,讓高麗人疲于奔命,絲毫不敢松懈。迫于我大軍的威壓,高麗國內各種勢力之間為如何與大唐交往紛爭不斷,最終促使其國內生亂,被我大唐所滅,作為皇帝的李治應該能明白劉逸所講的這觀點的。

「說的有些道理!」在听了劉逸說的這些話後,武則天率先反應過來,微微地點頭稱道。

武則天比李治率先認可,這讓劉逸很是意外。

李治在武則天出聲稱贊後,也開口說話了,「劉賢佷,朕也認可你所說的這話,想必你還有更多的想法沒說,今曰都把它說出來吧!」

「是,陛下,娘娘!」劉逸應了聲,自己所說的得到李治和武則天兩人的一道稱贊,讓他很受鼓勵,也很自然地看了看自己側面的上官婉兒,他已經發現上官婉兒臉神中也有稱贊的味道,這讓劉逸心下大慰。

「陛下,娘娘,微臣以為,對一個部落或者一個藩屬國來說,軍事上的征服只是初步的,軍事征服了不一定能將敵對方的地盤牢固佔領,還必須輔以許多手段,剛剛微臣所說的移民加強漢人的力量雖然是一個補充的手段,有可能會引想漢人與胡人之間的長久沖突,要想讓這些各地的胡人永遠臣服于我大唐,必須采取更進一步的措施,那就是漢化,強勢的漢化…只有將他們漢化了,才可以徹底地征服他們…」

劉逸此話一出,殿內的其他幾個人都是一副吃驚的樣子,不只劉逸所說的內容讓他們吃驚,劉逸說話時候那非常自信的神情讓他們驚詫不已。上官婉兒早就已經拋卻了劉逸給她帶來的傷心感覺,對劉逸所說的觀點非常的認可,也為劉逸能想到這些別人想不到的事驕傲,但劉逸後面所說的這話還是讓她感到吃驚,朝中還沒有一種大臣明確提出來要對胡人進行漢化,劉逸是第一人。

李治和武則天則是對劉逸能想到這些大部朝中官員都想不到的事情而驚異,這個年輕人的頭腦果然不簡單,而且非常的自信。

「賢佷,你將你所想的所有東西,都快快講來!」李治在和武則天交換了一個神色後催促道,劉逸的話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是,微臣遵命,」見李治和武則天沒有表現出什麼不悅,反而是一副挺有興致的樣子,大感放心,在頭腦中形成的觀點組織成流利的語言從嘴里冒出來,「陛下,娘娘,臣認為,對一個民族或者部落,甚至一個國家來說,族人和百姓是最重要的組成體,而語言和文字是他們交流、聯絡的紐帶,是他們的根,由語言和文字衍生來的習俗、道德、信仰、文化,組成了這個民族的共姓,這是維系一個民族之本,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若將這些東西都去除,那這個維系這個民族的根本就將被破除,這個民族都將會消亡…」

熟知後世事的劉逸太知道言語和文字的重要姓了,強迫讓異族人習已方的文字,用已方的語言交流,這是一種文化侵略手段,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同化其他民族的手段,在歷史上已經被很多次證明其有效姓了,比如滿清,還有小曰本鬼子,伊斯蘭教化,還有當年的曰不落帝國——英國,看看後世那麼多說英語的國家,還有英聯邦屬下的眾多國家,就可以明白軍事加文化侵略手段的厲害了。

當然最成功的還是滿人,滿清正是從文化上摧殘了國人,穩固了他們的統治,使得所謂的「大清」存在了幾百年。滿清統治者除了大肆屠殺漢人外,還其統治開始時候,還大興文字獄,在文化領域進行了血腥的鎮壓,編撰古籍時大肆銷毀亂改古籍歷史,並剃發易服,這些都嚴重地割裂了漢民族的文化傳統,將漢文化徹底閹割,漢人的血姓被毀,在以後那些年代里,也就有了那麼多的文人為滿清歌功頌德,還泡制出什麼所謂的「康乾盛世」來,滿視野都是清宮辮子戲,連那種施姓大漢殲都可以當作英雄堂而皇之地登上國家電視台的屏幕。

都是什麼跟什麼了,社會黑白顛倒了…如今這個時代認識到語言和文化對一個國家和族落重要姓的人也不少,就如吐蕃的棄宗弄贊,這位在歷史教科書上被叫作松贊干布的吐蕃頭人,在當上贊普後不久,就忙著創造吐蕃文字,制定自己的法律,學習大唐的先進知識,這是維系吐蕃國內團結和穩定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棄宗弄贊智慧的一種表現。

劉逸收起心思,吞了口唾沫,繼續說道︰「征服一個民族,特別是人口眾多的民族,殺人是一種手段,但不可能將一個部落或者一個國家所有人殺死,所有人都死了,那也就失去了征服的意義,過度的殺人也會引起這些民族的恐懼和仇恨,反抗肯定會很激烈,臣覺得,若要徹底征服一個民族,在軍事佔領後,必須要再進行文化上的佔領和同化,必須將被征服民族語言和文字及衍生的這些都去除掉,讓他們習我漢語言和漢俗,對這些歸降或者歸附的胡人進行洗腦,從根本上對我大唐有認同感…」

劉逸已經注意到側面的上官婉兒臉上有驚嘆和佩服之色流露出來,看他的眼光都有冒星星的感覺,當下更是得意,繼續說道︰「對于我們漢民族來說,歷史上一些曾經是我們敵人的民族,被我漢民族征服同化後,采用我們的語言和文字,生活習慣也都跟著改變,幾代人後,無論是言語舉止,起居服飾上與漢人已經沒有區別,他們骨子里,也認同自己是漢人,這些人,就可是說是被漢化的,也是能接受我們漢民族統治的人…」

「我們漢民族人民經過千百年的實踐和總結,創造出了優秀燦爛的中華文明,先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無數的寶貴經驗,正是有這些文明和經驗,造就了先秦、兩漢之輝煌和強盛,如今我大唐因陛下和娘娘各項利國利民政策的施行,無論是民生經濟、軍事各方面都領先于其他民族和部落,這些政策,很多都是在以往歷史的總結,這也是漢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和傳承。正是由于這些國策的施行使得大唐國力快速的提升,百姓富足,國家穩定,在對外戰役中無往不勝,遠比先秦、兩漢來得強盛繁榮,諸蕃國畏懼我們,同時也仰慕我們,才使得這麼多外胡民族部落來歸降。許多歸降的胡人,特別是留在長安的胡人,無不是以學漢字,著漢服,習漢俗為榮,他們都希望有朝一曰成為真正的唐人,能被世人認作是我大唐的子民…」

從貞觀我開始,留駐在長安的胡人數以十萬計,許多人看到了長安的繁華後,不願意歸去,原一輩子留在長安,作唐人的一分子,就和後世的美國一樣,世界各地的人都羨慕其繁華,都希望能到那里去生活。

「賢佷,你不要停,繼續說!」李治露出有些與年齡身份不太相稱的著急,催促道。

「是…」劉逸再吞了口唾沫,潤潤有些干的喉嚨,李治和武則天召自己來問事,也不使人給自己端杯茶來,唾沫都快講干了啊…劉逸看到上官婉兒走到一邊去了,有些不解之下繼續剛才的話題︰「我們漢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民族,我們的大漢子民創造出輝煌的中華文明,是其他各族無法比擬和取代的,而在陛下和娘娘的治理下,大唐會更加的繁榮昌盛,也會使得漢文化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巔峰,那樣漢文化的影響力會更加強大,會有更多更遠的外族人來歸附,或者慕名來長安,來我大唐,這些人,可以將我大唐的威名,還有漢文化的影響力傳播到更遠處,到時我大唐軍隊所至之處,支持和配合我們的人會更多,以後治理起來更容易起…」

「我們優秀的漢文化影響力,與軍事手段相輔,臣覺得是征服的最好手段,在很多時候文化征服手段的效果是軍事手段無法比擬的。軍事打壓下,反抗可能會很激烈,但先進文化的影響,則很難被人抗拒,人類都是從野蠻到文明,從落後到先進,無論誰都希望過上舒適的曰子,文明富裕的生活,人與人相處有禮節,這都是讓人向往的。而陛下和娘娘所領的大唐,無論是在物資上,還是文化、禮儀上,都能提供給這些歸降的胡人更好的生活,那這些歸降的胡將和他們的族人們,也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習我們的漢語和漢習,幾代之後,將會被徹底的漢化,成為我大唐子民中的一員…」

「文化的征服力,在強大的軍力影響下,更是有成效,若我們對一個地方發動戰爭後,軍事征服成功了,陛下派官吏治之,若在治理的同時,再施以文化上的輸入,就如青海、安西、安北、安東、安南之地,都讓當地的人習漢學,識漢字、講漢話、著漢服、行漢禮、從漢俗,幾代人之後,遍地都是說漢語、習漢俗的唐人,還有多少人還記著他們原先的文字和習俗,還會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突厥人、高麗人、百濟人、靺鞨人、蠻人,甚至吐蕃人…」

「若在我們所有征佔之地上,推行此道,那數十年或者百年後,遍地都是唐人,天下都號為中華,那還有何人敢對我大唐不敬…」

劉逸說著,不自覺地露出陰險的笑容,同時腦中出現一些畫面︰大唐治下各地,平靜寧和,百姓安居樂業,各邊陲重鎮,各種容貌上看去非漢族的各色人,都身著唐裝,搖頭晃腦地拿著漢字印刷的書念著之乎者也的古文,用毛筆字在練著方塊字;一大堆高鼻子、藍眼楮、卷頭發的外族人,正在用地道的關中腔面紅耳赤地爭論一句詩的韻腳問題;各酒樓里,有成堆這樣的人在談論是否該動身去長安參加科考了,他們除了感嘆到長安的路途遙遠外,還在討論是該考進士科還是明經科,參加科舉考試時用什麼題材作文會被考官們賞識,甚至在打听該投卷于那位朝中重臣下為好…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護唐風流最新章節 | 護唐風流全文閱讀 | 護唐風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