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第二百四十二章 暴利的棉花

作者 ︰ 夢夫人

五郎的婚事就這樣的被定了下來。

梅媽媽等人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的帶著一車新酒回京城去了。

鄒家去請了劉媽媽,詢問她向朝廷一品大員是怎麼提親的,把劉媽媽嚇了一跳,連忙擺手說自己品階不到,是不能去提親的,向鄒家推薦了一位東京城里的紫背子官媒。這類官媒頭帶蓋子,身穿紫色背子,只給王公大臣們說媒,要價其高,普通人家根本享受不起的,僅僅說一次媒便須得五十貫,這還不帶車馬勞累費以及辛苦費之類的,往往一場媒說下來,男方是需要耗費一百貫左右。

于是家里人接連幾天都是在談論著五郎的事情。

「阿爹,阿娘,五哥要是在京城成親,那自然家就要安在京城之中了。咱們是不是要買一套宅子給我五哥啊?」一天吃過飯後,鄒晨隨口問道。

這一問,把鄒正業和黃麗娘都嚇了一跳,鄒正業瞪了女兒一眼,責備她亂出餿主意。

鄒晨來了六七年,已經知道開封府的地價貴到了何種離譜的地步,簡直就是可以用寸土寸金來形容。

當年劉娥剛剛進真宗府的時候,受到真宗的喜愛,可是真宗乳母秦國夫人卻極厭惡劉娥,真宗不得已將劉娥別宅安置,花了五百兩為她購買了一套小型宅院。這套住宅據說只能容得下普通人家的幾口人,若是多了便要沒處住,可想而知小到何等地步。

最要的是,並不是你有錢就可以買到住宅的,很多人空守著住宅往外租也不肯變賣。以至于很多大臣得了聖旨要賜他宅子,卻無處可蓋。而宋朝又不象別朝那般,並不敢強征百姓民房。

到了仁宗朝之時,一套普通的民宅已經漲價到一千四五貫左右。五百兩也不過是買個房子角罷了。

所以鄒晨一說買宅子,倒先把鄒正業和黃麗娘嚇了一跳。

「小晨,別亂出主意!那京城的宅子咱能買得起?咱就是去買人家也不賣啊!」鄒正業說道。

「那我五哥將來總不能就住在文相公家里吧?這不成了上門女婿?」鄒晨道。

鄒正業听了此言細細一想,覺得頗有道理,哪里有住到女方家里的啊。可是買一幢普通民宅就得一千多貫,若是想買高檔一點的,就得四五千貫。再加上一些裝修什麼的,又得千把貫,這還沒有把人娶回家就先舍了幾千貫出去。而且將來聘禮還不知道是多少呢?

愁啊!這嫁女愁,娶婦也愁……

五郎的婚事。鄒晨只是略提了提便不再參與了。

如鄒晨幾年前所想,現在江南各地已經遍地開花,都是高檔地毯作坊。江南絲織業非常發達。幾乎每家每戶都是養蠶種桑,再加上官家和皇後兩位聖人對絲織業非常的重視,每年春秋兩季,皇後都會勸農,親自養蠶織布以教天下。

江南地毯大部分采用絲綢和羊毛所制。花色新穎,高檔華貴,立刻在市場中引起了追捧。與此相比,鄒家的一些羊毛地毯反而被這些後起之秀給比了下去。

這些地毯作坊,被當地的官員有樣學樣的,都是收十稅一的高稅。稅收高到如此地步。利潤依舊是非常的高。這些商家又偷偷的去買鄒家高檔地毯拆開,暗自學習他家的織法,不出幾年。現在這些地毯商們全部使用了鄒家的雙結法。

為了能夠賣出各多的地毯,商家們開各種降價促銷,現在賣往草原各地的地毯售價已經和大宋境內的地毯價相差無幾了,不僅如此,由于競爭激烈。草原上的人們也開始挑剔起地毯的好壞來。

鄒晨听了公孫璐的回報,決定出手了。

她先聯合了幾家願意穩定價格的地毯商號。成立了第一家地毯商會,強制要求所有地毯商號必須進入此商會。大部分商號懾于文相公的威名,進入了商會。而那些沒有進入商會的人,鄒晨也不理會他們。

只要進入商會的,鄒家都可以用比較優惠的價格向他們出售李達水轉大紡車,這種大紡車可以同時讓三十二個綻子同時工作,幅面更加寬廣,織出來的布匹更加快速,一天便可以織出一百多斤的布區,不論是用來織絲綢還是織地毯既節省人力又節省物力。

如果配合著鄒家出產的精梳機一起使用,織一匹布可以比以前節省更多的人力物力。

李達水轉大紡車的局限之處則在于,必須在江河附近才可以使用,而這些在江南都不成為問題,江南什麼都不多,就是河多江多。只要將廠子移動到江邊,便可以利用江河水的流動進行工作。

鄒晨等到這些人都決定加入商會後,便請他們來鄒家莊參觀她家的織布廠。

令這些商家嘆為觀止的則是鱗次櫛比的廠房,緊挨著沙河和穎水之邊,廠房中被分為不同的車間。車間上面都用木牌寫著「前紡」「精梳」「細紗」「筒捻」「整經」「布機」等,每個車間里都有忙碌的女工在勞動。每個人只做著一個部位的工作,和以往那種從紡紗到織布全是一個人手工操作不同,這里全部采用了大量的機器。

「我們現在全部采用了李達師傅研究出來的各類紡織機器,將織布的時間大大縮短,……」公孫璐穿著一身工作服走在最前方向著商家們介紹。「現在棉紗從入廠到織成布匹,只需要一兩天的時間,而且一匹布的價格被大大的降低了。由于棉花跟不上我們的織布機的供應,所以我們現在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在各個州縣都在大量收購著棉花!」

商家們听到公孫璐的介紹,紛紛交頭接耳起來。他們是知道有人在本州境內收購棉花,可是沒有想到卻是鄒家在收購。棉布衣料的售價他們是知道的,比普通的麻料要貴上許多。而且由于棉花經常有病蟲害,所以極少數有農家願意種植,一直造成了棉布的價格居高不下。

苧麻布的售價是每匹進價八百賣價一貫,而在四川那里苧麻布的售價又低了些。每匹約進四百賣五百文一匹。廣西那里賣給官府一百至二百文可免稅,若私自販賣需得五百文左右,須得交高額稅收。在東京的苧麻布售價則是一貫二百文到一貫六百文左右。

而棉布的售價就高了,一匹純棉布是四貫到十貫左右。一條棉被,全部采用棉布和絮,則是高達幾十貫左右。

可想而知,棉布的利潤是有多高了。

商家們又參觀了鄒家的倉庫,只見里面織好的棉布匹都堆成了山碼在一起,那些南來北往的行商們,臉帶笑意拿著對牌等著叫號。被叫到號的樂得差點蹦起來,扛著銀子一路小跑著去取貨。

而在鄒家棉花倉庫里,商家們又是大吃了一驚。只見里面全是碼得整整齊齊的大型壓縮棉塊。

「這麼多的棉絮,你們是從哪里進來的?」一位商家忍不住的問道。

公孫璐哈哈大笑,「此棉並非我大宋朝所產,乃是交趾所產。交趾氣候溫暖,正是合適產棉。現在我鄒家已經在那里買了萬傾土地,只種植棉和甘蔗

「交趾戰亂頻繁,那里的土人又經常殺我漢人,去那里買田,得不償失啊?」一位商家忍不住反駁道。

「你們可知交趾那里的土地一傾多少錢?」公孫璐挑眉問道。商會里的商家個個都說不知道,只有一位曾經向鄒家提供過甘蔗原糖的商家說了一句。交趾地賤至極,听聞一傾地只需得幾十貫既可購得。

「十貫!」公孫璐舉著一根手指大聲說道,「我宋朝國民只要去交趾買田用我宋幣。一傾地只需得十貫,若是用交趾的錢須得一傾上萬錢。如此賤價,爾等為何不去交趾買地?」

公孫璐跳上一個壓縮棉塊朗聲道︰「地買回,不論是種甘蔗還是種棉,都是便宜至極。我鄒家這滿倉的棉絮。便是在交趾收來

「可是那里土人凶狠,經常殺我漢人。奈何之?」一位商家面帶憂色道。

「屠之!」公孫璐冷冷說道,「每年我鄒家送給交趾王室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若是土人敢來犯,便請王室官兵去屠。他們土人能殺得漢人,漢人就殺不得土人嗎?土人命賤如豕髭,我堂堂宋人,竟會怕幾個土人嗎?哼……若敢來犯,定屠之!」

「我鄒家在交趾的棉田外,立了一塊碑文,若敢殺我漢人一名,必屠一百土人性命。前番還有土人敢犯,可是我等請了王室官員去屠了數百人在棉田外擺成京觀,嚇得那些土人不敢再來了,哈哈哈……」公孫璐雲淡風輕的說完,然後朗聲大笑。

「數百人堆成的京觀,你們啊,那是沒有看到,當時我站在棉田外看著腿直發軟。可是一想到,我漢家兒女竟白白的被這些豕髭般的土人取了性命,便覺得只擺這一個京觀,著實便宜那些土人了!」

「爾等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為何不去交趾買了棉田種棉。局限在一個宋境之內為了幾塊地毯大打出手,不覺得臉紅嗎?」公孫璐嘴角露出譏笑。

商會的商家們听到公孫璐說完,不覺低下了頭。

「一塊地毯織好,歷時月旬之久,若要高檔的黃金地毯,需歷時數月甚至經年。可是售價卻比以前下降了快一半左右!某不知,你們爭來爭去的,這錢賺到手里沒有?……」

「願意隨我鄒家一起做棉布生意的,請簽了這份合約,如果不願意的,只管去做你的地毯和絲綢,某絕不阻攔公孫璐說著從身旁的跟班手中取出數份合約分發到眾人手中。

「棉絮竟是禁止銷售到草原各族?」行商們大吃一驚紛紛發問。

「地毯並非必需品,所以賣到草原各族賺他們的銀子這無可厚非。可是棉絮若賣過去,他們塞到衣物里便可以御寒,難道要他們穿著咱們大宋朝產的棉衣來打咱們嗎?」

「凡是咱們商會的人,禁止賣棉絮到草原,若是發現商會外面的人膽敢私自販賣,允許你們利用任何手段對他們進行打擊公孫璐陰測測地說道。

ps︰

棉制品︰棉布做成的衣料在我國普及,是明朝的事情,當時老朱強令全國改良田為棉田,損害廣大農民們的利益這才把棉布推廣到了全國。明代之前說的布,全部是指的麻布,而不是棉布。棉花也是明朝以後開始在全國普及的!在宋代,這個叫絮,只有王公大臣們依靠皇帝賞賜才一年供給幾斤。老百姓很難在市面上買到,價格非常的高。

本文布區價格來源,參考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價研究》。

作者說,一世太短,想在書里多活幾世。不瘋魔,不成活,順則人,逆則仙。——《逆水求仙》書號︰2886827作者︰我的溫柔碎滿地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晨光里最新章節 | 穿越晨光里全文閱讀 | 穿越晨光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