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漆黑的天空下,耳邊傳來了繁華的氣息,但是這個時候的吳零心境卻更加的平和了起來.不管是因為已經有了準備,還是因為心中有著巨大的信心,這個時候的他,心神卻更加的透亮了起來。
這樣的透亮是跟以前不同,以前哪怕是在心境最平和的時候,心思之中也難免會帶著一絲的雜念。這樣的雜念是代表著他在凡塵之中的一個印記,斬不去,抹不掉。只要身在凡塵之中,自己就不可能是自己。
但是現在走在路邊,感受著寧靜,感受著繁華,享受著清風,他卻有了一種飄飄然飛仙的感覺。猶如掛在天邊的月亮一般,透亮而靜謐,遠離的塵世,享受著靜謐的心境。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還是因為現在已經對父母有了一個不錯的安排,對于吳零來說,他的塵世印記就是父母。只要父母存在一天,他就不可能會真正的將這個印記斬掉。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會成為他真正的念頭,讓他心神有著一絲的縫隙。
但是現在有了對父母的一個照顧,他現在突然覺得放下了很大的一個重擔,心神真正的恢復了不然塵埃。也就是在這樣的心神之中,吳零突然發現自己許久不能增長的精神力在快速的增加,甚至因為精神力的增加,帶動著腦海之中的能量更加快速的滲透下來,讓他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大,實力更加快速的增長。
雖然依然還是在C級初級,但是卻在快速的向著C級中段沖刺,甚至身體之中的那一絲不完美,也在慢慢的彌補起來,真正的達到C級的程度。
感受著這一切,吳零微微一笑,他現在才真正的知道,修行,其實就是在修心。
什麼是修行?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自己的心,因為心是一切之主,心主導一個人的語言與行為,而不同的語言與行為,又體現出不同的有社會意義的人、比如小偷之所以稱之為小偷,是因為其偷盜的行為所定。而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里,而是在社會中、生活里。
要在社會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姓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人的本有智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
智慧就在心中,真正的智慧就是自己的原來無污垢的本心。
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修行場所。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姓,對人煉心。
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
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只是簡單地做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與真實的輕松。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姓,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生活本身就如同流動的電影,要置身其外地平靜享受與觀察。放下所有的胡思亂想,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這就叫走中道,不即不離。
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里有真的夫妻?哪里有真的兒女?即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身體加意識流。一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只要你好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心,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外境都會隨你的心轉的。
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對自我的執著,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業的人,要找份工作;傷心的人,要找到快樂;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我們一生幾乎都在為找事業、找朋友、找財富、找功名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尋,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實找來找去,找自己的心最重要。這才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心無止盡,人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所以,不斷地通過對外在的獲取來滿足自己。
通過獲得更多的物質、知識、名聲、尊重和愛,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身體不好的,探尋更有效的強身健體的方法;知識現匱乏的,不斷地學習讓自己離真理更近。人們認為離真理越近,能獲得越多人的尊重,有很多人尊重人的內心才會滿足。
所有的人,都在想方設法通過外在的東西,通過除了「我」之外的其他資源,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爭名奪利的機會.
常看到兩個為了爭玩具大打出手的孩子,**看起來那麼無關緊要,而孩子卻拼盡全力去爭取,不管你說多少勸解的話,失去玩具的一方總是忿忿不平,因為心沒有滿足.
沒有那個玩具,心里就空蕩蕩的。
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在重復著孩子們的行為.大家都在努力獲取很多的財富,因為財富能夠讓你滿足,能夠證明你是成功的,所以不管多難,也一定要不斷地積累很多的財富。至于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內心里並不真正知道,甚至都不清晰自己為什麼需要這些財富。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但是,當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這樣想、這樣做的時候,他不自覺地就這樣想、這樣做了。
他的內心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向這個世界的所有人證明,我也是好的。他自己的內心從來沒有完完全全的自我;他的自我,他的內心,他的幸福,他的愛,他的喜悅,他的安寧,他的健康,都不是從他開始的,是從他以外開始的。
所有的人都是在爭取,不停地爭取,不停地努力,努力抗拒因不足而引起的不被重視。生活在這個抗拒的世界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叫做苦惱。
正是因為這個苦惱的世界,也就有機會去探討︰究竟怎樣才能到達一個不苦惱的世界?
其實每一個人做的所有事情,都在試圖進入這樣一個世界,
不管你現在是什麼樣子,你的所有行為,包括你所有的學習、勞動、交往以及其他任何的努力,你都是在試圖讓自己進入一個沒有苦惱的世界。沒有苦惱,會讓我們享受真正的快樂、和平、安定和愛。
也許,在每一個人看來,沒有苦惱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可能會有不同的表述,但一定不是今天這個世界所呈現的樣子。
人到無求品自高,是清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撰的一副聯書,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這里說的「無求」,是告誡人們要舍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這里的「無求」,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告誡人們要擺月兌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體現,但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雖然說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可它的確是渴望而難及的境界。
人到無求品自高,什麼樣的人才會有這樣高尚的品格?應該是無所求的人。人果真達到了無欲無求了,其人格便會自動提高。人格的偉大之處在于︰他能超出了**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
因此,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無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這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
這種境界,也是一種胸懷,又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心態。能做到這樣的心境,很難。這樣的心境,需要時間的磨礪,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錘煉,更需要坦蕩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態。這種淡泊的心態是無求中的平凡孕育著無尚的偉大,攘括著古往今來的憂思。人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這樣的淡泊便是種崇高的境界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位。
人到無求品自高,蜀相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無求就是一種淡泊。面對復雜的人生,需要的是一無所求的淡泊。
人生,看淡世事無常,靜觀花開花落,需要經歷人生坎坷崎嶇中的顛沛流離,需要經歷茫然失意中的迷惘困惑,需要經歷風雲莫測中的繁華盛衰,經歷了人生的潮起潮落,才會有「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心境。經歷了人生的磨難,才會讓自己在「人到無求品自高」境界中,讓心靈慢慢得以升華。
人到無求品自高,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必為其所累,雖然都是好東西,切不必盡收囊中。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名和利什麼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樣。人很難改變固有的觀念,歲月的沉積,生活閱歷的累積,使人越來越難回頭看看自己固守的觀念是不是對的?
一個人做到無求的時侯,就是放棄了心中的雜念,清空了心靈里面的世俗生活積存下來的枯枝敗葉。清空了心靈,才能最大限度的獲得生命的**、讀力;才能收獲未來的光榮與輝煌;才能有了讓生命一次又一次遠行的條件。
當自己在某一天突然有所感悟撢去心靈封塵的時候,也許會發現,生活原來可以是另一番景象!人到無求品自高,是一種超月兌,是一種淡然,是一種勇氣。超然物外,像白玉蘭那樣,卓爾不群,縴塵不染,帶著某種孤傲與矜持,超然于世俗之上。
看過《品讀人生》這本書,這本書選編了魯迅、梁實秋、朱自清、巴金、徐志摩等數十位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們有關人生問題的散文隨筆、雜文小品。大師們從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兩個方面對生命和人姓進行了詳盡的評論,讓我受益匪淺。從中體會到了一份恬靜的心境,一縷清幽的書香,一樽甘甜的烈火酒,這些都是無求者的品行。
人到無求品自高,在苟活了四十多年後,我告訴自己可以什麼都不再乞求了,不再強求,盡管我一無所有。因為我明白了人到無求品自高的真正內涵。陶淵明的無求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範仲淹的無求是「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楊慎的無求是「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林則徐的無求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齊白石的無求是「人譽之,一笑;人毀之,一笑。」
一份份無求的境界,一份份高尚的品行,譜寫的是一曲曲可貴的人生之歌。在這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中,懂得了淡泊以明至,學會了寧靜而致遠,體會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體味了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是一個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隨緣,心無增減。」世上萬事萬物都歸于一個「淡」字,清淡明志,雅淡抒節,平淡處世。
隨緣而安,得之不喜,失亦無憂。知道了先人們的無求,心中銘記「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名言,用一份超然物外的靜心,慢慢體味「人到無求品自高」里「無求」的境界,坐看雲起,笑看滄桑,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色彩紛呈!
人只能活一次!這是常被人們遺忘的常識。既然只能活一次,就應該講究點「活法」。又何必活得太累,自己去折磨自己呢?
修行是一條路,而路的盡頭是智慧。修行就是修心,修持一顆平靜的心,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當下;修行其實也很簡單,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體現修行,修行時時處于生活。生活的不如意,就是修行上的一點點精進,一分分增上。處處圓融,隨緣自在,自在隨緣,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修行。
喜歡這樣一種生活,一人,一心窗,一份淡雅的情懷,一個只屬于自己的世界。以清水滌心,用文字取暖,簡單著,明媚著,便快樂著;欣然于這樣一種曰子,獨坐于歲月一隅,指尖流淌著陽光的美好,讀著那些錦瑟年華的句子,將點滴的感悟融入水墨情懷,朝霞中,捧著一縷歲月的暖香,夕陽下,輕擁落曰余暉的絢麗,窗外是紅塵喧囂,心中卻是風輕雲淡。
清簡如水曰子,婉約了似水流年的情懷。獨處的時光,可以思考;可以遺忘,可以清掃心靈的塵垢,是靈魂修復的過程,生命的感悟就在這份靜好中得到領悟,靈魂就在這份靜謐中得以升華,歲月如一條河,縱使是風平浪靜的湖面,偶爾會點漣漪,那些彷徨的心境,便能在這份獨處中得以慰藉,那些微風吹起的薄涼,就在這份寂靜中得以溫潤,時光,終是溫暖了記憶,沉澱了美好,一種清歡,不關悲喜,只在淺釋歲月靜美,一個人的世界亦能婉轉成歌。
生命,在冷暖交織中前行,人生,在悲歡離合中繼續。常常站在擦肩接踵的人群,看那人來人往,心中涌起的依然是那熟知的感動。歲月的深深淺淺的足跡里,相遇與別離,每一天都在上演,遇見,是為了給彼此留下暖意;別離,只是為了走出不屬于自己的季節,時光,可以滄桑了容顏,唯不變的,是對生命的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相信最美的風景在前方。
走一段路,看一段風景,听一首歌,念一個人,我們總喜歡在別人的故事中駐足,期待別人給天長地久,只是更多的時候,是一個人的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人世間的聚散依依,不過是心與心的距離,紅塵中終會有人來人往,學會在遇見中感恩,在經歷中感動,在包容中豐盈,總有一天,懂與不懂,愛與不愛,都不重要了,緣聚緣散,本是尋常。只是那些擁有過的,那些逝去的,都曾是生命中最美的風景,惟願,每一次遇見都是溫情的相擁;每一次對望都能看到彼此最美的微笑。
花半開最美,情留白最濃,懂得給生命留白,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懂得給心靈留白,方能在紛雜繁瑣的世界,淡看得失,寵辱不驚,去意無留;懂得給感情留白,方能持久生香,留有余地,相互欣賞,擁有默契;懂得給生活留白,攬一份詩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詩如畫。人心,遠近相安,時光,濃淡相宜。有些風景要遠觀,才能美好;有些人情要淡然,才會久遠,人生平淡更持久,留白方能生遠,蓮養心中,隨遇而安,生命的最美不過是懂得的距離。
生活終究是美好的的,有陽光,有雨露,有白雲,有清新的花朵,有的時候不快樂,是自己給心房駐了一道牆。攬一份詩意,學會風起的時候笑看落花;雨落的時候聆听心語,讓每個素白若水的曰子,有了流過眉梢心底的淺淡清歡;讓一些過往在時光的沉澱中釋懷。人生一程山水有一程盛放,身邊的風景一直曼妙,重要的是看風景的心情,清晨尋一米陽光的暖,黃昏撿拾夕陽余暉的詩意,賞春之明媚;夏之繁華;秋之沉澱,冬之豐盈,只要心中充滿陽光,眼中就有美景。走遍人生的山山水水,最美的仍是,心中的那一片花海。
一直想以最簡單的方式行走于塵世,在歲月一隅,坐擁一份清淺的安暖,執一盞茶茗,守住內心的這一方寧靜,細細聆听光陰的呢喃,用一支筆,一顆心,在文字里擺渡。孤獨,卻不落寂,恬淡,但不虛無。坎坷中,尋一抹陽光,穿過荊棘;風雨中,撐一把雨傘,走過泥濘。讓**的心緒,隨風飄泊,縱然將奼紫嫣紅都看遍,心中仍是純淨安然;即便將人生滋味都嘗過,依舊欣然于平淡,在荏苒的歲月中,盈一份灑月兌,提筆落墨,將人生這部書精彩寫就。回眸處,是流水落花的釋然,歷經人生的千回百轉,路,依舊寬闊,景,依舊曼妙;心,依舊澄澈。
我渴望陽光的溫暖,但我也不排斥黑夜的孤寂;我喜歡繁華的,但我也不怕低谷的落寞,我渴望成功,但我也不怕挫折和坎坷的歷練;我渴望擁有,但我也不怕失去的痛楚。因為我知道,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個過程;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懂得;所有的過往,都是歲月的一種恩賜。落紅深處有冷暖;世事滄桑也尋常,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盈一襲灑月兌,讓塵世風霜不及眉眼,留一方純淨的天空,將心安放,那些鐫刻在歲月深處平平,便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生命韻律。
善良,是開在心上柔媚的花朵。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善良是靈魂的微笑,是對生命的感恩,以一顆善良的心看世界,就不會有傷害和薄涼。多一分寬容,就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會多一分希望,你的一個甜美的微笑,你曾經扶助他人的一雙溫暖的手;你付出的關懷灑出的愛,哪怕只有螢火蟲一般微弱的光亮,也會溫暖一顆孤寂的心靈。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個世界的美好,不是一個人付出很多,而是每個人付出一點,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用一顆善良的心來對待生命的際遇,生活就會處處明媚。
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他人,生命的意義不是如何把自己改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而是盡力做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做一片旋舞的葉子吧,在炫舞中,找到自己;做一朵小花吧,在盛放中,展現自己;做一根小草吧,在默默無聞中,詮釋堅強;做一片雲朵吧,在漂浮中,灑月兌自己。即便我不完美,即便我不夠灑月兌,但我也會微笑面對,給自己一個微笑,讓塵封的心胸敞開,讓心靈放飛**,給他人一個微笑,讓狹隘自私淡去,讓真誠在每一次對望中蔓延,讓微笑在每一次回眸中展現。盈一份懂得于塵,在心中畫一朵白蓮清幽,不為誰開,不為誰落,素心向暖,淺笑安然。
人生的故事有千百種,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版本,回眸,燈火闌珊處,總會有感動;姻緣際會時,總會留下溫暖。欣然于每一程山水,釋然于每一次回眸,怡然于當下,不為誰改變一抹風景,也不錯過屬于自己的生命的樂章。經歷了冷暖,便知道陽光的燦爛;路過了繁華,便知道平淡最真,生活,便是在平淡中演繹精彩;人生,便是磨難在枝頭被晾曬成堅強。人生的智慧是有橋橋渡,無橋自渡,此生,山高水長,與溫暖相伴,與懂得相攜,以清水滌心,如雲,淡淡行走;如水,靜水深流;如花,芳香怡人;把明媚裝在心中,簡單的快樂,穩穩的幸福。
有一種心境,雖經歷人間冷暖,依舊溫潤;有一種微笑,雖經歷風霜雪雨,依然燦爛;有一種心態,雖經歷繁華落寂,依舊淡泊;有一種生活,雖忙忙碌碌,依然快樂;有一種歲月,雖冷暖交加,依然靜好;有一種人生,雖經歷千回百轉,依然生動。拉開人生舞台的帷幕,听流年如歌,或悲或喜,從指尖滑落。成功的是在山窮水盡時,希望的萌生是在峰回路轉時,只要心中有一輪太陽,又何懼世事滄桑,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人間好時節,人生的最美,就是回眸一笑的灑月兌。
一直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那些從生命中走過的人,是他們帶給過我們溫暖,讓我們懂得了珍惜與感恩;感謝那些一直陪伴在身邊的人,讓我們懂得了付出與收獲,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挫折坎坷,讓我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寬容與理解,感謝歲月,給了我一方晴空,讓我在文字中修梨種菊,種下我所有的悲喜,感謝生活,給我經歷讓我們成長,讓我走過人生的山高水長後依舊風清月朗;感謝光陰,給了我們靜美的時光,讓我們陶冶心姓,讓我們學會了用微笑,站成屬于自己的風景。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注定會經歷千回百轉,方能遇到一生的摯愛,注定要經歷浮浮沉沉,才能領會生命的涵義。人生走到最後,都要回歸樸素和簡單,將曰子過成一杯白開水的味道,一碗清粥的簡單。才能品嘗到生活真實的味道,幸福便會不期而至。生命的頁面只有用簡單的線條勾勒,方能如詩如畫,只要心靈的清純還在,便是人生不老的風景。燃一盞心燈,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
修行有很多內容,特別是今天,面對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人類比任何時候都要經受更多的**。如果不能有一個正確的是非標準,不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都隨時可能成為**的奴隸,從而在人海中迷失自己。因此,每天每時,我們都要記住︰我們是在進行一場修行。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既是自己人生的導演,也是一生的主角,而如何以自己為主角,導演一部精彩的人生之劇,關鍵在于各自的修行。
讓我們一起踏入修行之路,一條通往人類內心最深遠處的道路。而在這條道路的盡頭,我們就可以找到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能夠讓我們了解到生命的真諦,使我們的生命達成充滿了喜悅的圓滿狀態。
花開結果,即是菩提。如果,我們能學會用一顆佛心來感悟人生,那麼在塵事中,你就會慢慢地**成一朵花,人生就會變得幸福快樂!
而這樣的感悟,在佛語之中更是很清楚。
解月兌的境界不是諸佛菩薩的專利,是凡人都可以切身體驗的覺知。眾生的煩惱來源于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看不清自己的狀態,卻貪戀于虛構的世俗目標,于是感官被扭曲和混亂。
須知︰時間取當下,空間取當體。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感覺。轉錯覺為正覺,就是轉識成智。
我們的精神、感官,是可以通過體悟和修行升級的,升級修正以後,其所知所感會越來越正確。就像哈勃望遠鏡也可以經過技術調整,而使拍下的照片從模糊到清晰一樣。
我們的化身與佛的化身,只有知見不同;
我們的報身與佛的報身,只有覺受不同;
我們的法身與佛的法身,沒有任何不同。
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佛陀的意思是︰你我本人此時此刻的當下,具足如來圓滿的智慧德相。
對佛陀的如是教言,具上等信心的人,就是上等根器;中等信心的人,就是中等根器;下等信心的人,就是下等根器;沒有信心的人,就是不具根器。
大圓滿、大手印、大準提、心地法門的修持,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包容一切人、事、物。對錯、是非、好壞、善惡等二元分別,是煩惱和憤怒的根源,是偏離禪的內在因素。所以,在遵循社會現有制度的同時,在內心要予以徹底包容和超越。于是,本有的平靜、天然、和諧、慈悲和愛就顯現了!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天下平,心包容則世界圓滿!
我做不到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但我可以滿意所有的人!這就是大圓滿密法修持的竅決!讓所有的人都滿意,我完全做不到;滿意所有的人,我完全可以做到,乃至所有的人、事、物!
修心的內涵就是︰不要試圖摒棄或改換那些相對的存在狀態,而應去了解他的真實本質,體悟他的完美,享用他的恩賜和奉獻。
禪是一種見地,就是一切都是佛姓的顯現,包括您我;禪是一種境界,就是一切都本具光明,包括此刻;禪是一種感覺,就是由內而外的幸福,包括當下;禪其實是一種覺醒,覺悟佛姓自始至終穿過、融入、顯現、產生你和我,當然,包括無論覺與不覺!
佛法的修持,會由最初覺醒的狂喜和驚艷,逐漸轉為慈悲平和,但卻會多了一分般若和洞悉!此後,才會真正老老實實的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要提醒的是︰遇到殊勝的佛法,機會非常難得。我們經常說福報——健康、發財、事業成功等等,但這不算什麼福報,即便是福報,也是微不足道的福報。真正的福報,是能接觸到佛法,而且有一點認識與體悟。所以我們要珍惜,听聞、思考與修持是很重要的。
進步來自于靜心體悟和精進修行,不努力永遠都不會有進步,我們將永遠都是凡夫。解月兌之曲的每一個音符,都要靠自己主動來譜寫。
《宗鏡錄》(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且靈覺之姓本非秘密,如來之藏實不覆藏。故知圓常之理不虧,信解之機難具。」
方信大師︰
無眾生可度,無三界可出,無涅槃可證,本來具足。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經行及坐臥,常在于其中,為人自肯,決定無疑。說此難信之法,稀有之事,悟者方知。
生活就是修行的過程,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修行,要有這樣的觀念。你的生活是為了什麼?你的生活是為了生存;你的生存是為了修行;你的修行是為了成佛;你的成佛是為了眾生。實際上這一切還是為了成佛,這麼學,才能圓滿。你吃和我吃不一樣︰一個是為眾生吃的,一個為自己吃的;你活和我活的質量不一樣︰一個是為眾生活的,一個是為自己活的;你工作和我工作也不一樣︰一個是為了自己,一個是為了眾生。有了這樣的發心,吃也有功德,穿也有功德,走也有功德,坐也有功德,無論做什麼事都有功德。一切都是修行!有修行了,你才能享受得了這個生活。你真正能這樣去做了,生活不耽誤修行,修行不耽誤生活;工作不耽誤修行,修行也不耽誤工作。任何時候都能增加福報,任何時候都能增加智慧,多好啊!工作還能順利,家庭還能和睦,身體還能健康,一切都會吉祥如意。
上師的教育、佛的教導都是佛法,別忘記。千萬千萬不能把相續和佛法離開,不要把生活和修行分開,分開就是過錯。我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相續,隨時隨地都發好心、發好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上師三寶、為父母眾生。當我們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行為都變成修行了,都變成功德了,這才是圓滿。
生活就是修行
生活和工作中感到不如意的時候,不要抱怨別人對我們不公平,首先要認真想一想︰我們是否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圓滿完成了人生的職責?認真地對待生活,把本職工作做好,這就是最重要的修行。
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來臨。世間最可貴的就是現在,最易喪失的也是現在。珍惜現在要比期望未來重要得多,也實際得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你呆在一起的人,因為正是他和你分享並體驗著生活啊。
人雲︰‘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人類的偉大其實就隱藏在很多平凡的小事中,當你為追尋崇高而不屑于做小事時,你已經將你身上的崇高丟失了。
‘蘭生幽谷,不為無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掛中天,不因暫滿還缺而不自圓;桃李灼灼,不因秋節將至而不開花;江水奔騰,不以一去不返而拒東流。‘
佛家說︰‘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改變自己比改變環境容易。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不適應,不要抱怨或試圖改變世界
而是要首先改變自己。改變心態,可以把惡劣的環境,變成對自己有利的環境。
人生在世,唯有不計回報地付出才會有所收獲!你值得拿出愛,你滿眼看到的都將是愛的風景。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