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一直沒有向燕軍發動進攻,太子丹到是放了心,但樊于期的心里卻緊張了起來。因為趙軍的行為太反常了,剛剛擊敗了燕軍的前軍,就急急忙忙的趕過來,但又不向燕軍進攻,就這麼和燕軍耗著,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反常的行為。樊于期在秦國時可是和王剪、蒙武、桓齮並列的大將,身經百戰,精通兵法,他當然知道,如果敵軍的行為反常,那就說敵軍一定是另有圖謀的。
果然就在第四天,燕軍就收到了消息,燕軍的後軍遭到了趙軍的襲擊,兩萬大軍損失了一萬有余,而押運的糧草物資,也全部都被趙軍所劫取了。
原來高原十分清楚,太孑丹率領的中軍可是也有五萬軍隊,如果全力防守的話,自已想要攻破燕軍的防線,並不容易,就算是攻破了燕軍,但自身的損失也不會少,因此高原才決定先打燕軍的後軍,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付燕軍的中軍。這樣一來,也可以對燕軍的中軍造成前後夾擊之勢。
于是高原命黃崇帶領三萬士兵,和燕軍的中軍對持,拖住燕軍。自己和仲孫奇部合兵,帶領五千騎軍,五千步軍,而且步兵全部配備戰馬,繞過燕軍的中軍,直擊燕軍的後軍。
雖然燕軍的後軍也有二萬人,但卻都是老弱之兵,而且還押送著大量的糧草物資,當然不可能抵擋得住武安軍的騎軍沖擊,結果一下子就被武安軍殺得大亂,只好扔下了糧草物資,四散奔逃。因此這一次就在敵後作戰,高原也下令,不許抓俘虜,能殺就殺,不能殺就讓燕軍跑掉算了。當然,只能讓燕軍向居庸塞的方向逃走,可不許他們和太子丹統領的中軍匯合。
結果兩萬燕軍傷亡近半,剩余的燕軍都逃回了居庸塞,因此太孑丹才遲遲沒有收到後軍被擊破的消息,還在傻傻的和黃祟統領的武安軍對持。
而在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太孑丹和樊于期如遭重擊,都驚得呆住了。趙軍的每次出擊都大出乎意料,實在是讓人防不勝防,後軍被趙軍擊敗之後,不僅僅是失去了所有的糧草物資,連歸路也都被趙軍切斷了,陷入到前後夾擊的因境中。而且現在軍中的糧食僅僅只夠支應四五天的時間,頗有一些向長平之戰的局面。
過了好半響之後,太孑丹才回過神來,道︰「樊將軍,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樊于期畢竟是久經戰陣,很快就穩住了自已的情緒,鎮定了下來,道︰「太子,現在事不遲疑,我們的糧食只夠支應四五天的時間,決不能再留在這里和趙軍硬耗,應該立刻組織精銳士兵突圍,只有殺出了重圍,才能夠逃出一條生路,否則就只會落得一個趙括的下場。」
這時太子丹早己是六神無主了,當然全听樊于期的,因此也按照樊于期的建議,只留下一萬士兵,在營中駐守,自己和樊于期帶領其他的四萬軍隊,戰車四百乘,向高原部的武安軍發動了進攻。
擊敗了燕軍的後軍之後,高原也算準了太孑丹一定會集中兵力突圍,來打通逃回居庸塞的通道,因此也在燕軍的退路上布置好了守衛。這一次他帶來的五千步軍中,有三千是背嵬軍,可以組成一百五十個鴛鴦陣小隊,也里用來阻擋燕軍的主力。
燕軍的動向一直都在高原的嚴密監視之中,因此太子丹和樊于期一出兵,高原就收到了消息,立刻下令布好了陣式,準備迎擊燕軍。
高原選擇的布陣地點是一個三叉路口,是一個交通要路,寬度大約有一百余米,兩側都是山坡森林。這一帶地區以山地居多,因此能夠有這樣一個場地做為戰場,已經很不錯了,畢竟高原是阻擊燕軍,不可能在大片的平坦空曠地區列陣等待燕軍。
一百多米寬的距離,大約可以布置下十五個鴛鴦陣小隊,而鴛鴦陣作戰的縱深通常是三列,一共是四十五個鴛鴦陣小隊。而高原又在兩側的山坡上各布置了三十個鴛鴦陣小隊和五百名士兵,另外將騎軍隱藏在山林中,其余全部作為預備軍隊。
這個時候,鴛鴦陣也有進一步的發展,可不僅僅只是十五人為一個單元作戰,而是可以根據戰場環境不同,變成九人、五人、三人的組隊作戰。另外,還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己經造出了狼籠。
本來狼籠其實是南方的一種大毛竹,枝枝丫丫極多,就像是一個大竹掃帚一樣,但狼籠兵卻是組成鴛鴦陣的一件關建武器,同時也是鴛鴦陣變陣成九人、五人、三人的組隊作戰時,不可缺少的武器,因為狼籠的覆蓋面很大,能夠充份的限制敵人的活動,並掩護自己的同伴。
以前高原是用長戟兵來代狼籠兵,實際的效果要差了不少,在佔領了代郡之後,高原也畫出圖形,制造出了狼籠,其實是以木質為主,前端釘出了許多的叉叉丫丫,並在尖端插上了尖鐵。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扇面一樣。而在造出了狼籠之後,鴛鴦陣的威力也又提升了一層。今天也是升級之後的鴛鴦陣首次出戰。
見武安軍己經列好陣列,樊于期和太孑丹也指揮著燕軍,在距離武安軍大約三百余步遠的地方,布好了陣列。、
雖然樊于期一直都十分關注趙軍的動向,但這個時代的信息通訊不暢,樊于期不可能把武安軍的情況打听清楚,因此看到了武安軍的陣列之後,樊于期也大為驚訝,因為武安軍的陣列確實是太違返常規了,隊列松散不說,竟然連一輛戰車都沒有,盡管樊于期也知道,趙軍一向善于使用騎軍,較少使用戰車,但也不致于一輛戰車都沒有吧。就是當年李牧在代郡抵御匈奴,也有一千多輛戰車。
但樊于期也不敢輕視這支武安軍,畢竟在此之前,武安軍表現出的靈活多變、令人防不勝防的戰術,說明武安軍的主將極善用兵,未必在當年的李牧之下,因此絕對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一定是另有用意,自己沒有看出來。于是樊于期立刻下令,命令一百輛戰車出戰,沖擊武安軍的防線。
應該說樊于期的戰術確實不錯,因為戰車對步兵還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由其是用來沖擊步兵隊列,非常有效,當然樊于期也是有一點試探一下武安軍的反應的意思。
隨著樊于期下令之後,一百輛戰車立刻越陣而出,向武安軍沖擊而去。
戰馬奔騰,車輪滾滾,發出轟隆隆的聲音,盡管只有一百輛戰車,但因為戰場的寬度有限,並排只能同行七八輛戰車,因此整個陣列也拉得很長,接近三百米,聲勢也頗為嚇人。
而就在這時,在武安軍的陣列中,前二排鴛鴦陣小隊的士兵齊齊跪倒在地上,只有弓弩手站立,這時也都己經各自將箭矢上好,每個鴛鴦陣小隊配有兩名弩弓手,兩名長弓手、兩名短弓手。按照戰術規定首先是弩手發動攻擊,其次是長弓手、最後才是短弓手。而在鴛鴦陣小隊的後面,三百名長弓手分成三排,也都做將弓矢搭在弓弦上,隨時都可以發射。
就在燕軍的戰車沖到離武安陣列約一百米左右的距離時,六十名弩手扣動了扳機,射出了弩箭,而第一排的長弓手也以斜舉式,將箭射出。
平射、拋射,一起向燕軍射擊過來,沖在最前排的七輛戰車中有四輛戰車的戰馬中箭,悲鳴倒地,三輛戰車傾覆,同時在後面又有兩輛戰車因為躲閃不及,撞了上來,結果人仰車翻,死傷一片。
長弓手、短弓手也紛紛都開弓射箭,一時箭矢如雨點般落下,頓時給燕軍的戰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由其是釆用平射的士兵,其實都是瞄著拉車的戰馬下手,因此燕軍的戰車也接二連三的傾翻,不一會兒的時間,就損失了二三十輛戰車。但卻還沒有接近武安軍的陣列。
而且傾翻的戰車越多,對後面的戰車造成的阻礙也就越大,另外也會給後來的進攻造成不小的麻煩,因此樊于期也立刻下令,命戰車停止進攻,馬上撤回來。同時又命人去清理戰場上翻倒的戰車。
燕軍撤退之後,武安軍也停止了發箭,而且燕軍的士兵上來清理戰場上翻倒的戰車時,武安軍的士兵也沒有放箭,讓他們從從容容的把戰車搬開,又把戰場的空間騰了出來。
樊于期見了,心里也不由得有些心驚,盡管這一次沒有試探出武安軍這種怪陣的威力,但看武安軍的這種樣孑,也讓樊于期的心理產出了極大的謹慎,因為武安軍敢放任燕軍清理戰場,這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的作戰能力有充份的信心。
不多時間,戰場基本都出來了,樊于期又再一次下令,這次是派出了五千步兵,向武安軍發動了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