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听雨薔薇、歸唐書友的打賞)
「陛下,萬不可如此!」
首先站出來反對李亨提議的是哥舒翰。
在眾臣的驚訝及李隆基和李亨的意外中哥舒翰奏道︰「陛下,楊元帥剛剛率軍取得了潼關防御戰的勝利,鎮服了潼關諸將,楊元帥在指揮潼關防御戰中指揮得當,很有氣魄,軍事才能卓著,讓罪臣都很是敬佩,如今平叛之大業,潼關依然是叛軍最想攻取的關隘,要是另遣一將指揮潼關戰事,必須要重新熟悉潼關事務,諸將不一定會服從指揮,那樣會壞了大事。叛軍的攻城可能會一直持續,臨陣換將是大忌,因此臣覺得理應讓楊元帥繼續統帥潼關兵務!臣也支持楊元帥剛才所說,要依潼關城而守,不能輕易出關作戰,不然靈寶的慘劇可能重演!」
靈寶兵敗前,潼關的形勢比現在還要好,叛軍苦攻六個月無果後,退守陝郡附近,那時候叛軍的士氣可是很低迷,靈寶之戰後叛軍士氣大振,即使攻打潼關不得,士氣也遠比之前好,據最新到報,叛軍在沿途多個地方設立了伏擊點,就是期望我軍趁勝追擊,再打一次靈寶之戰的。這種情況下,萬不能率軍出關作戰,不然後果難以預料。
哥舒翰判斷叛軍依然會再揮軍進攻潼關的,他希望楊晞依然能領軍鎮守。
他這樣想,這樣說,並不是表明與楊國忠的裂隙沒有了,他只是從大局考慮,也認可了楊晞的能力,不希望因為臨陣換將導致潼關再現亂局,所以才會在李亨提議換帥後,馬上奏言。
當然,他與李亨關系也不好,不然也不會第一個站出來表明此議。
哥舒翰雖然被朝廷免了一切職務,但其威望還是在的,到底這位老將身經百戰,鮮有敗績,靈寶之戰前幾乎每戰必勝,他這樣從大局角度一說,連李亨也不好再站出來堅持己見,其他原本有此意的朝臣,也在听了哥舒翰的話後退縮了。
不過這時候楊國忠卻站了出來,向李隆基作禮奏道︰「陛下,臣也擔心楊晞沒能力繼續指揮後續戰事,臣支持朝廷另委一將指揮潼關之軍,並統御大軍負責後續的平叛戰事!楊晞年少,此前又沒有從軍打仗過,此次能指揮潼關諸軍取得防御戰的勝利,全賴其膽大妄為的個性,還有上天的神助!但臣擔心他繼續領軍會讓陛下失望,因此建議陛下,還是另擇一將領軍為好!」
楊國忠這樣說是擔心楊晞繼續指揮戰事遭遇敗績,前面樹立的威望、立下的戰功都毀于一旦,不如見好就收,將潼關這個燙手山芋扔給其他人,將平定叛亂的重任交給其他人指揮。
楊晞立下的戰功已經非常大了,憑這點戰功可以獲取非常大的獎賞。
這是楊晞的資本,楊家的榮耀,憑這些軍功可以在朝堂上立足,並有後續的發展了。當然楊國忠也當心楊晞在作戰指揮時候遭遇意外,受傷或者身死,那樣的話他可是哭都來不及了。
楊晞不可能完全明白楊國忠是怎麼想的,但無論楊國忠怎麼想,他都不會放棄繼續領軍的機會,此前在送給楊國忠的信中他也表示過這觀點,只是他想不到楊國忠竟然沒理會,或者不同意他所言,看來一會要與楊國忠好生交流一下,將利害都詳細說給他這位父親听。
楊晞不想當殿發表與父親不一樣的意見,也就沒站出來說什麼,他相信如此大事李隆基不可能馬上就下決定的,而且他在楊國忠退下後,交換了神色,楊國忠有點明白他眼神中的意思,猶豫了一下後對魏方進使了眼色。
魏方進馬上站出來,在向御座上的李隆基行了一禮後慷慨陳詞道︰「陛下,臣不贊同楊相公之說,臣覺得哥舒老將軍之言有理,臨陣換將是大忌,理應讓楊元帥繼續統御潼關兵馬!」
韋見素也站出來,附和魏方進的意思,不過他也主要是從大局考慮,認為臨陣換將不可取。
武部侍郎蕭華卻站出來反對讓楊晞繼續統領潼關兵馬,反對理由就是楊晞太年輕,不可能完全掌控局勢,經驗又不足,沒辦法應付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萬一作戰不利那就是禍事了。
但支持楊晞繼續領軍的魏方進馬上反唇相譏,說漢之霍驃驍領軍時候年不過十七,立下不世功業時候也才二十左右,太宗皇帝領軍解雁門之圍時候才不過十六歲,有志不在年高,就從楊晞在潼關的表現可以看出來,這個少年人完全可以勝任馬兵元帥之職,有能力繼續指揮戰事。
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御座上的皇帝李隆基也皺起了眉,也就在眾臣繼續爭吵間,楊國忠在用力咳嗽了幾下後,走到殿前,對李隆基作禮奏道︰「陛下,此事你好生考慮一下再做決定吧!今日這般吵鬧,也爭論不出個結果來!想必楊晞歸來,還有許多要事要向陛下單獨稟奏,凡事待楊晞將事兒稟報完畢後,再作考慮!」
听楊國忠也這樣說了,李隆基想了想後也馬上同意了,揮揮手示意眾臣不要再吵了,「諸位愛卿不要再吵鬧了,此事待朕好生考慮一下再做決定,散朝!」
說著也沒再理會殿內諸臣的反應,顧自走了。身側侍立的高力士馬上跟著離去。
李隆基這麼果斷地走了,讓楊晞很是意外,今日朝會不是要討論很多大事嗎?怎麼吵鬧一番後,李隆基也不繼續主持朝會,與眾臣們商議事了,哥舒翰這個老將要如何處斷,是不是要處罰他也沒說,這皇帝當的,還真是有些不稱職。
皇帝走了,眾臣也沒辦法繼續再爭論,相繼離開了興慶殿,單獨或者結伴離去。
楊國忠也在低聲吩咐了魏方進及韋見素幾句,再喚過一名小宦官,小聲叮囑幾句後,這才讓楊晞隨他去面聖。
「父親,你為何反對讓孩兒繼續在潼關領軍?」在與楊國忠相伴往李隆基寢宮而去的時候,楊晞直言問道。
楊國忠有點尷尬地說道︰「晞兒,為父是怕你在潼關有個意外,戰場上刀箭無情,要是你有個三長兩短,你娘可要哭死了!」
裴柔已經知道楊晞去潼關領軍的事,好幾天在府上大哭大鬧,楊國忠都不敢回去,怕面對夫人的哭訴。面對兒子的質問,他也只能先拿這個理由解釋,在看到邊上沒人後,這才將他其他想法說出來,表示他是想見好就收,不讓楊晞再去冒風險,以免出現意外的。
「父親請放心,只要朝廷不對孩兒的決定干涉,孩兒一定能指揮手下人馬,繼續打勝戰,繼續立功的!」楊晞壓低聲音對自己的老爹說道︰「父親在軍中親信不多,孩兒現在已經將潼關諸將鎮服,要是這些人以後都能被父親所用,那父親在文武之道上的影響都會非常大的,孩兒也會在軍中更有威望,這應該是父親最希望看到的!」
楊晞的一番豪言壯語讓楊國忠驚呆了!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