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盜明 第31章 鋼制火銃

作者 ︰ 江南夜月

第31章鋼制火銃

七月底,在于永貴、于永佑兄弟的帶領下,煉鋼作坊的匠人在火器匠人的配合下,開始了最重要的一個工作,試驗打制鋼制的銃管。

這是唐琪要求的一種銃管,它的口徑和長度類似于魯密銃,和魯密銃的不同之處在于,這種銃管是圓形,而不是魯密銃管的稜形,而且還屬于鋼制。

既然打制火銃就不得不說說明代的火器匠戶和火器制造制度,在軍營中服役打制火器的就是所謂的火器匠戶。他們的身份差不多等同于娼ji和屠戶地賤籍,世代傳承不能月兌身。這些匠戶除卻京師中制造jing巧器物的還算是用心,其他地方的待遇和奴隸沒有什麼區別。官員和工監又大量的貪墨,這些形同奴隸地位低賤的匠戶,他們的工作效率和責任心上自然是不值得一提。

明代中後期的火器質量極差,產量極差,也就源于此。再加上工部官員和匠人的不思進取,先進的技術無法得到開發和充分應用,明末的火器技術顯然已經無法獲得大的進步。

明代末期的火器制造中心主要有三個,一是廣東、澳門和南洋有大批地西洋火器和相關地工匠。另一個是南直隸,這也算是南中國地中心。最大的一個火器制造中心則是天津,這三個地方,都有專屬的火器匠造衙門。而在地方,無論是一省還是一地的衛所,都允許有自己的火器匠房,也就是說,只要你有財力和物資,是允許制造火器的。而地方衛所的火器制作匠房,只要向一省的布政使司和指揮使司每年進行一次常規的報備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唐琪的作坊存在的名言正順,合理合法。

在制造鳥銃的工藝方面,因工藝復雜,對制銃的工匠手藝要求很高。主要是兩種方法︰三段接合式和雙層復合式。三段接合式就是,方法是先制銃管,銃管用熟鐵逐節打成,一般兩節或三節,最後焊接成一體。雙層復合式最早見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手足篇〉︰「鳥銃所貴在常時煉鐵熟,兩個相包這種工藝與上種相反,是在一根較長的鋼芯上直接做出一層薄的銃體,然後再在銃體外包上另一層,使其厚度達到要求。

唐琪和于永貴、于永佑三個人正在研究一塊jing鐵,于永佑顯然非常看不上這塊所謂的jing鐵︰「太軟,用這樣的鐵打制銃管除了增加厚度,其他方法根本就不行!炸膛肯定難以避免!還是大人有先見之明!」

所謂的jing鐵就是熟鐵而已,這是唐琪和于永佑給明代的jing鐵下的定義。作為一個高級鑄劍師,于永佑當然非常熟悉不同金屬材質的特xing,鋼制火銃和鐵制火銃的巨大差別他心里有數,贊嘆的同時,他也不介意恭維一下唐琪。

「必須是鋼制!只有鋼制的銃管火銃才不會炸膛,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可以用新式的火藥進行裝填早已成熟在胸的唐琪算是給出了最終的決定︰

在于永佑的建議下,決定首先采用雙層復合式的方法進行一次試驗。

一切準備就緒,于永佑把一根四尺長的鋼芯當做冷骨,裹以剛出爐的鋼板,隨後伸到了水力鍛錘機的下面。在這個鍛打過程中,于永佑還不停的抽出鋼芯用水進行冷卻。

唐琪突然間想起來,這種雙層復合式的方法還可以進一步改進︰「停一下!我記得有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可以鍛出沒有任何縫隙的鋼制銃管。

要采用薄鋼板,最薄的鋼板!使用多層的薄鋼板進行鍛打,水力鍛錘的力量足夠了,再用不斷變細的冷骨進行替換,就可以鍛出沒有縫隙的鋼制銃管。

對了!還有滲碳,加入石墨粉,銃管將更堅硬,就是這樣!這個方法叫卷繞疊打法

愣愣的仿佛看著一個外星人,于永佑已經被徹底震驚,他驚訝的看著有些得意忘形,開始在原地有些手舞足蹈的唐琪。

于永佑晃著頭深施一禮,這次他對唐琪是真正的開始佩服的五體投地︰「大人學究天人!永佑佩服!自愧弗如啊!」

滲碳的方法于永佑知道,他是一時沒有想起來利用這種方法。但這種鍛制無縫鋼管的方法顯然遠遠跨越了時代,在處身這個時代的人,不經過時間和工藝技術的逐步革新,它突然的出現,絕對是令人震驚的。于永佑非常清楚的知道,這種方法的確可行,而且,這絕對是一種不可能再出現炸膛的銃管。

「先生既然也認為可行,那麼,我們就來做試驗

明季的火銃其實就是一種熟鐵和生鐵打制的鐵筒,由于冶煉工藝的落後,鋼材幾乎在火器制造中很少得到應用,而鐵制的火銃又不能承受巨大的膛壓,這樣的火銃質量可想而知。明代九邊的邊兵也大量使用火器,最常用的火銃就是she擊距離很近的三眼銃,鳥銃在明末只是在江南比較流行,而官兵也往往不願意使用,因為,這些經過偷工減料制作的的火銃非常容易炸膛,裝填也比較繁復,用起來並不理想。

而明人對火炮可以說敬若神明,他們往往給火炮起一些非常響亮的名字。如,大將軍炮、威武大將軍炮等稱號。

鳥銃,俗稱的火繩槍,制作是很不容易的,僅僅是打制就已經非常難,而對銃管進行鑽膛的工序也非常耗時耗力,光這道工序一般就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再考慮槍管鍛造,接合,扳機組等處理等其它工序,造一只鳥銃,大約要用近兩個月的時間。

盡管有了水力鍛錘機,鋼材的鍛制仍舊非常吃力,幾乎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第一支用卷繞疊打法鍛制的銃管才算完成。

後面的工序也並不輕松,銃管還需要進行磨膛,對膛壁進行洗圓,制作銃管後面的螺絲轉和扳機等相應的配件。

雖然有些艱難,但銃管終究打制成功,專業的人才需要專業用,後面的打制已經不需要于永佑這樣的高級匠師。

鋼制火銃當然要進行流水作業,流水作業的好處不言而愈,唐琪不缺人手,不缺資金,這對他來說很容易。在這同時,唐琪又開始了另一項改革,他讓于永佑制出了燧發裝置,而燧發裝置是明代已經擁有的技術,這更容易。

火繩槍和燧發槍兩者的結構並沒很大的差別,板機系統都是一樣,最大的差別在于,發火裝置上,一個是靠燃燒的火繩,一個是用擊錘打擊燧石。在制作燧發槍的過程中,最重要是在燧發上,這燧發裝置是類似一個齒輪的東西,但比齒輪簡單。對于齒輪,這已經是解決了的問題。

對于于永佑來說,燧發裝置比銃管的制作顯然更加容易,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需要she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結構就是後世被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的結構,而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she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she擊jing度,而且,使用方便,成本較低,很便于大量生產。

于永佑制作的燧發裝置顯然更加jing良,這種燧發火銃再一次超遠了時代,而且是超越了很遠。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欺世盜明最新章節 | 欺世盜明全文閱讀 | 欺世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