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門下寶座之上的福臨從吳良輔手中接過五本題本折子,並沒有急于翻看,卻下旨道︰「多羅貝勒玄燁為朕辦差,卻橫遭創傷,尚未痊愈,賜座!」
吳良輔這種場合下是不敢應聲的,只是極其利索的搬過來一個御登,放在弘毅身後。
「兒臣玄燁,謝皇阿瑪恩典!」洪亮的聲音,借著太和門獨特的回音設計,一下子傳開了好遠!
這一下,就是那些離得遠一些的滿漢群臣,即使看不清楚,也都听得明明白白︰大清多羅貝勒爺、皇二子、火器營左總統大臣玄燁,終于從幕後走上了台前,正式開始參與朝政了!
「玄燁,你來給各位臣工讀一讀這五本折子吧!」福臨順手把折子向弘毅遞了過來,經過吳良輔的二傳,交到了小貝勒爺的手上。
「!」弘毅顧不得左肩的隱隱作痛,拿著折子向門前御階跨了兩步,站上了吳良輔事先準備好的一尺「講台」,高聲誦讀起來。
時間在悄然流逝,隨著弘毅的滿語誦讀,門外的所有人都漸漸停止了對玄燁入朝的議論,而是心思飛轉的思量起眼下更為重要的事情——大清皇帝親領上三旗之後,看來更要親領下五旗了!
一刻鐘後,弘毅終于誦讀完畢,重新回過身來,恭敬交還折本,退回自己的位置,不再多言。
「宣滿洲下五旗各位旗主,宗人府左右宗正,宗室各位議政王,禮部、戶部、兵部滿尚書,近前議政!」福臨示意吳良輔通傳。
「宣,滿洲正藍旗旗主、信郡王多尼,滿洲瓖白旗旗主、顯親王富綬,滿洲正紅旗旗主、巽親王常阿岱,滿洲瓖紅旗旗主、平郡王羅科鐸,滿洲瓖藍旗旗主、敏郡王勒度,宗人府左右宗正,宗室各位議政王,禮部、戶部、兵部各滿尚書,近前議政!」吳良輔卯足力氣大聲通傳。
立即,上述人員紛紛從本班出列,急匆匆匯聚到太和門正殿御階之上、御座之前,垂手而立,靜待聖訓。
其實,太和門並不是簡單的一座門,而是面闊九間,進深三間,建築面積一千三百平方米的一座不小的宮殿了。它重檐歇山頂,漢白玉基座,梁枋等彩繪,規制很高。御門听政之時,南向進深兩間打開,關閉背後最北一間的南門,形成一個半封閉的「中型會議室」,皇帝寶座設在南兩間的北邊正中,卿等高級官員就在門前御階之下站班,其他參與人員只能站在更遠一些的太和門廣場之上。
御門听政一開始,根據題本奏本所涉及的內容,傳召相關人等近前問政。這些被傳召的人,就從站班位置進到前述的「會議室」內,也就是太和門殿內偏外一點點,站好了備詢。
御門听政的過程就是一個決策的過程,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奏、听、議、決、行。
奏,有關大臣先向皇帝奏報要討論的事情。
听,皇帝听政。
議,皇帝和大臣之間討論。
決,拍板做決定。
行,執行皇帝決定。
剛才,宗人府宗令岳樂啟奏下五旗「獻旗」一事,也就是「奏」的過程。現在,福臨宣召一大批人近前,就是要進行下面的「听」和「議」的過程,進而「決議」,付諸「施行」。
為什麼要讓相關的人員分批進入太和門殿內呢?一則是因為會議室地方有限,還要顧及皇帝威儀,不可能一下子站進去一百多人,太擠太亂。這一點可不能用後世電視劇的固定模式,好像大群人都站在太和殿大殿之內,殿門一關就開始朝議,那是藝術加工,不現實。
二則,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可以確保皇帝決策過程中的相對保密。只需宣召相關人等參與相關議題,而不必廣而告之。無關人等都站在幾十米遠的太和門殿外,甚至是御階之下,只要說話的人有所注意,想听清楚皇帝和大臣如何討論的細節是很困難的。
三則,一事一議,避免人多口雜無事生分胡扯淡,節約了時間。畢竟皇帝日理萬機,一兩個時辰好在大家「大討論」上沒必要。
四則,半露天討論國是,是源于「天子受命于天」的理念,一切軍國大事都要讓上天知道自己的坦蕩無私,因而不能龜縮在密不透風、不見天日的密室「私議」,必須「公論」。大臣站在半露天的門下議政,就是最好的「公論」。
「五位親王郡王,你們為何齊齊上本,要朕親領五旗呢?」福臨故作姿態。
「啟奏皇上,臣等辜負皇恩,治旗不利。尤其是下臣無能,驕縱舍弟星保,致使門下刁奴當天化日毆打皇子貝勒,愧不可當、罪不可赦,自請獻旗!」顯親王富綬當先出班啟奏,說的也是言辭鑿鑿、情真意切。
「你們幾位呢?」福臨沒有發表議論,繼續停留在「听」的階段。
「臣等皆是治旗無方,不敢枉負皇恩,故而自願獻旗!」余下的幾位親王郡王異口同聲。
「嗯,知道了。哪幾位臣工如何看待此事是否可行?禮部先說福臨作為會議主持人,將御門听政會議引入第083章京一職。
他所在的瓖藍旗,旗主原本是他的父親濟爾哈朗。今年五月初八,老叔王濟爾哈朗病逝之後,這旗主之位本應該傳給他的「世子1」濟度的。但那時的濟度正統大軍于塞外苦寒之地,為了穩定軍心,更為了對付羅剎的大計,福臨和岳樂就商定,暫時不告訴濟度這一噩耗2,而是令其弟、敏郡王勒度暫領一旗,等濟度凱旋之時,再按制度讓其承襲鄭親王爵位。到那時,旗主也是可以一並兼領的。
更為緊要的是,大將統軍在外,家里卻奪了人家旗主之位,這可是歷任皇帝大大為人處世的一個大忌,玩大了就是逼著人家造反!經弘毅這麼一提醒,順治瞬間有些氣餒,底下的幾位旗主卻都有些興奮起來。眼見著情勢就要有所變動了!
弘毅之所以留著這個重要的一環沒有提醒福臨或者岳樂,就是要留到這個時候,力挽狂瀾來用的。于是,他繼續說道︰
「兒臣以為,為今之計,依舊不可將事情告知簡郡王。一則,叔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亡故一事,本沒告知濟度,現在貿然告知,極北之地的軍務也就前功盡棄。二則,旗主一事,乃是下五旗各家旗主共同商議而成,不可反復,免得亂了八旗根本。三則,我相信,敏郡王也不會為了這件事情就私自與塞外統兵大將私相授受、壞了朝政吧?」
「奴才沒有將父王西去之事告知家兄,此時此刻,也絕沒有就旗務一事與家兄濟度有過通傳,請皇上明察!」敏郡王勒度嚇得立即下跪,連一直不斷的輕輕咳嗽都省了,言簡意賅、信誓旦旦的啟奏。
「好!叔和碩鄭親王辛勞一生,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他的子嗣,朕親如兄弟子佷一般,不會疏漏。至于簡郡王濟度,正在極北之地厲兵秣馬,堪為眾宗親之楷模,他日得勝還朝,朕必當親迎之。敏郡王,你近來身體欠安,也要好好將養,來日朕還有大用與你呀!」福臨听聞,終于放下了心頭憂慮,大大贊美了一番這哥兩個。
只要現在能夠穩住各家旗主,等到濟度回來,光是操持喪儀就夠他忙活一陣了,旗務瑣事能不能夠顧得上還是一問呢!
「皇阿瑪,兒臣以為,這八旗共主,與我朝祖宗家法,本無異議弘毅繼續。
「玄燁可詳細說來福臨準許自己的兒子開講,好讓底下幾位听個清楚明白。
「是!自本朝太祖肇建八旗制度以來,八旗雖然分隸,互不統屬,但八旗卻共推一旗之主為八旗之共主。太祖時,太宗領正白旗,與正紅旗代善、瓖紅旗岳托、瓖白旗杜度、正藍旗莽古爾泰和瓖藍旗阿敏,就立誓共尊太祖皇帝為八旗共主。及太宗皇帝即位,下五旗更是如此弘毅講了一段歷史,先用鐵的事實堵住所有人的嘴巴。
「但,共主並不是一主,依舊是下五旗五主在自己旗內各自為政。隨著我大清入關、一統天下,這‘共主非一主’的模式,卻已到了需要變革的時候了
「可,皇上,太祖太宗的定制不可擅變呀!」終于有人按耐不住,抓住一個看似合理的「疏漏」,當場試圖翻案。
弘毅回頭一看,果然是瓖紅旗旗主、平郡王羅科鐸,看來他的內心還是不甘!
其實,本貝勒爺就等你這句話了!
1世子,周代時,天子、諸侯的嫡子稱「世子」。開始的時候世子只是個稱謂,兒子都是世子,後來,演變成冊封,也就是後來說的儲君,就是繼承父親的嫡長子。濟爾哈朗嫡長子為富爾敦,愨厚世子。天聰7年05月13日巳時生。順治8年04月20日午時卒,年18歲,無子女。于是濟爾哈朗第二子濟度才于順治八年九月封為世子。
2正史也是如此安排的。清史稿記載︰簡純親王濟度,濟爾哈朗第二子。初封簡郡王。富爾敦卒,封世子。十一年十一月,命為定遠大將軍,率師討鄭成功。十二年九月,次福州。久之,進次泉州。十三年六月,成功將黃梧、蘇明、鄭純自海澄來降,移軍次漳州。俄,成功犯福州,遣梅勒額真阿克善等赴援,擊敗之,斬二百餘級。復擊斬其將林祖蘭等,奪其舟十有四。又分軍攻惠安、閩安、漳浦,獲舟數百,斬二千餘級。十四年三月,師還,上遣大臣迎勞盧溝橋,始聞鄭獻親王之喪,令入就喪次,上臨其第慰諭之。五月,襲爵,改號簡親王。十七年,薨。
9
12~^*d^21^b*^e~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