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再一次回到洛陽城,已經是中平二年四月份。陳林剛回到洛陽陳府,府內留守的僕人喜沖沖的跑出來迎接,大聲高呼︰「大少爺回來,大少爺回來了。」陳林剛下馬一眾僕人急急跪下拜見,都是歡聲喜悅的,其中一位小管事的更是大聲說︰「恭喜大少爺,恭喜大少爺。」陳林听得納悶,平安回歸洛陽是好事,可也不用恭喜吧,黃燕等人也是好奇的看著。陳林問︰「喜從何來啊?」
一眾僕人咧著嘴笑︰「前幾日安陽來信說,大少女乃女乃為大少爺生了位公子,肥肥胖胖的。」陳林一听,腦子轟得一下,止不住的喜悅,急忙不顧形象的沖上前︰「信件何在,信件何在?」僕人急忙拿出寫給洛陽陳府的信件,黃燕等人也是滿是高興,陳林有後,這些追隨陳林的人才有盼頭。陳林那邊手哆嗦著展開信布,嘴上哈哈傻樂,最後一丟信布大聲高叫︰「某要當爹了,哈哈哈哈哈哈,某要當爹了,傳令,陳家上下無論安陽、洛陽,人人賞千文錢,哈哈哈,佃農賞百文,都賞,都賞,哈哈哈哈哈哈哈。」張氏產子的消息直樂得陳林語無倫次。一眾人急忙再次謝恩,陳林一甩身回頭,對數十騎兵︰「汝等也是陳家人,千文賞錢。」一眾西涼的軍士想不到剛剛加入陳家也能拿到同樣的待遇,心中直呼跟隨對了。
陳林會洛陽自然第一時間要去拜見楊賜,楊賜前些日子以為陳林死了,這時陳林回來,讓楊賜這位老人直流淚。楊賜平生只有兩名弟子,一是陳林,另一人乃是東海人王朗王景興,年比陳林小一歲,現在洛陽為郎官。而楊賜對陳林最是偏愛,認為陳林文武雙全。楊賜見陳林平安歸來,又听說陳林喜得貴子,更是大為開心。
陳林聊到開心,忙說︰「老師,不如由老師來給小兒取個名字吧。」楊賜一听也是大喜,呵呵笑著捋胡子,嗯嗯的樂個不停,嘴中說︰「伯至向來是文武雙全,深得為師滿意,不若伯至之子就叫‘斌’吧,取文武雙全之意,只願此子也能如伯至一般,能為我大漢建功立業啊。」楊賜絕對是忠于大漢的老人,連給陳林兒子取名都不忘說上一句忠君之語。
陳林急忙接話︰「斌?文武雙全,好,就以‘斌’為名,伯至當不負恩師教誨,日後定全力教導此子,使其為百姓謀福。」師徒二人說得不是哈哈大笑,又不時長嘆短切,只因如今大漢已經岌岌可危一般。
原來此時朝中仍然是宦官弄權,外戚何進無謀,雖也是位高權重,卻不至于禍害大漢。那宦官卻不是,以十常侍為首宦官如今竟然以平黃巾之亂為由,都封侯了,無數真正為平黃巾而廝殺無數的忠義之士反而只是輕微的賞賜,更有些被吞沒功勞的。現下大漢四處賊起,朝廷不思改過,反而變本加厲,收刮錢財。許多忠臣不是流放就是遭遷,連袁隗都被置閑在家了。
陳林嘆了一口氣,對楊賜說︰「老師,伯至不願留在洛陽,只願外出為大漢平亂,前番同老師說過要去漢中就是如此,漢中郡乃是大漢通往益州的咽喉,如今竟然被米賊佔據,如此益州豈不成了國中國。」
楊賜大驚,從未想到過此種情況,說︰「伯至所說可是真的,漢中當真被米賊佔據?」看來朝廷真的是不在乎漢中這個地方,竟然連楊賜都不知五斗米的事情。陳林只好將所知道的關于五斗米的事情又說了一遍,楊賜听完,急忙說︰「如此明日面聖為師定為伯至力爭漢中太守之位。」
陳林倒不擔心這個,漢中郡誰也看不上眼,不會有什麼難度的,這些陳林早就想好了。為了避嫌,從楊府出來後,陳林一路回歸陳府,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四處拜訪。陳林剛回到陳府,就有僕人報說楊府有人來,陳林奇怪,不是剛從楊府回來嗎,莫非老師忘記什麼重要的事情了。急忙招進來,原來卻是楊賜命人送來賀禮的,陳林喜得貴子,楊賜送了千兩黃金百匹布,陳林呵呵納下,又對楊府下人說了些好話。
送走那人後,陳林一個人坐在大廳深思,如今的洛陽,如今的大漢,真的讓陳林不知所措。陳林既不願意卷入紛爭中去,又不願看著大漢衰敗羸弱,陳林很是苦惱。此時的陳林才一一將當年阿爺對他說的話回憶起來,當年陳林滿不在乎,現在的局勢卻是一步一步的往阿爺所說的方向發展,一絲不差。陳林心中苦問,阿爺啊阿爺,莫非真如汝老所說的大漢要亂不成,伯至該往哪里走。如今已經開始了按阿爺所說的進入漢中郡,只是大漢當真不能回到漢武時期嗎,大漢亂了,劉氏失權,又該由誰來主掌?宦官?袁氏?楊氏?何氏?還是如今的反賊?
陳林頭腦一遍混亂,這時候賈詡走了進來,見陳林一臉的苦色,笑吟吟的走上前︰「詡拜見主公」陳林听到聲音,抬頭看,見是賈詡,立馬恢復一副笑臉模樣,讓賈詡看見陳林心情轉化之快,目瞪口呆,同時賈詡也相當滿意陳林這種氣質。陳林︰「文和來了,如今暫時住在府內,日後到了漢中或者別地,安頓下來,再為文和置辦府邸,現在只好委屈文和了。」
賈詡呵呵笑,哪里在乎這些,賈詡可不是貪財之人,賈詡師出寒門,只想一身所學能得以施展,足矣。賈詡︰「詡此次來卻是想和主公商議一番畢嵐先生的事情,次也是小事,更重要是如何讓主公立足漢中。」
陳林見賈詡說得淡定,有心考驗︰「文和為何斷定某一定能當上這漢中太守?又為何說畢嵐先生之事乃是小事?」
賈詡一笑,知道陳林的意思,也不點破︰「先說這畢先生之事,如今朝中大司農又怎會理睬畢先生,詡斷定畢先生洛陽之行必是失敗。不過主公須得防他人也看中畢先生,讓畢先生為別人所招攬而去,不過主公有恩與畢先生,一路上主公已使畢先生折服,想必畢先生在朝中得不到重視,此時主公再稍加勸說,畢先生定不會推月兌,故而此時乃是小事。再說詡說主公會當上漢中太守,試想如今朝中連漢中大鬧米賊都所知不多,又有誰願意與主公爭奪這太守之位。」說完一臉淡定的看著陳林。
賈詡分析的與陳林所想的一模一樣,陳林又說︰「那依文和只見,我等若是到了漢中,要如何行事?」
賈詡︰「漢中郡原先民不過六萬戶,口不足四十萬,天下眾人自然瞧不起這一郡。詡料定此番中原大亂,必有不少百姓自南陽欲逃亡益州,而恰好漢中米賊起,定然被阻擋在漢中。只要主公到了漢中能及時加以利誘安頓,必可爭取不少百姓。民乃是一切之源頭,只有擁有百姓,才有一切的發生,望主公重視百姓。」
陳林一听大聲說︰「文和所說與某不謀而合,故而在安陽之時,某便四下收攏流民,如今安陽縣內,文和可知我陳家有私家佃農多少?」陳林說完一臉得意的看著賈詡。賈詡並不是很了解安陽陳家的事情,自然不知道這些,陳林繼而開口說︰「五萬,整整五萬,文和,某欲搶遷此五萬人隨去漢中,可行?」
賈詡也是被這數字嚇了一跳,轉眼就恢復,回答陳林的問題︰「糧食,主公,糧食乃是根本,只要糧食足夠,一切無妨。若是能將此五萬人盡數遷往漢中,對主公主掌漢中卻是極大的助力,此些人已跟隨陳家多年,自然支持主公在漢中的掌握。」
陳林又是哈哈笑的說起了當年陳家囤糧的事情,現在連年大災人禍的,到處都是停產了,陳家卻有囤糧支持。賈詡听說這又是老太爺的主意,對這位過世的老人家更是欽佩不已。于是賈詡說︰「既然如此,詡建議主公如今便命安陽做好準備,多備大車、牛馬,更要做好軍事防備,到時數萬人穿過潁川、南陽二郡,少不得要出些亂子。到了漢中後,如今主公只宜以上庸縣為主,西城與防陵兩縣為輔。此三城恰好成掎角之勢,上庸可西進南鄭,西城可防南陽,防陵以漢水守住荊州。漢中郡又是三面環山,那時主公緩緩攻略漢中西部,治理百姓,吸納流民,可完成老太爺所願。」賈詡也是說得不自覺的激動起來。
陳林賈詡兩人又商量了一些別的事情,最後陳林按照賈詡所說的,立馬寫信派人回安陽,要安陽立即做好遷移的準備,任何人不去也得去,糧食足夠,恐怕也不會有太多的抗拒。陳林決定像當年阿爺從平興遷到安陽一樣,是全部遷移,變賣一切財產,數萬畝良田估計也能賣上不少錢。
隨著陳林書信的發出,安陽陳家即刻動員起來,陳林更是要舅舅林德例外再組織青壯三千,組成臨時護院,雖比不得真正的護院,但是將來遷移時一路上維持治安卻總是足夠的。陳家搬遷,林德自然也是跟著走的。汝南郡誰都看得出來,陳家是有大動作了,只是不知道要作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