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年,六月二十日,被病痛折磨近半年之久的張居正,終于帶著無盡的憂患和未競的事業,愴然離開了人世。♀
文武百官停朝一月,諭示禮部設九壇制祭——國葬規格。
張居正辭世後的第二天,朱翊鈞又敕命給他贈官上柱國,賜謚「文忠」。
于七月初移櫬南歸,棺蓋在如山成海的哭聲中送離了北京城,數以萬計百姓跪地痛哭,滿城皆慟。
「馮保又跑到白雲觀去了?讓他沒事少喝那些勞什子的神仙湯。你看,如今先生靈柩一走,他就病倒了。」
「皇後身子不好,朕最近事多,她得自己多注意。」
「劉大刀要回來了。這一仗打得可真夠久,可惜先生看不到了。」
「潘晟入閣被彈劾了。這事兒內閣先擬票,于慎行當首輔也半月了,怎麼還要問朕。」
「遼王妃上書伸冤,遼王府抄家產無數,據查全入張家。」
「這是今早送來的?」
梁永點頭道︰「是。」
朱翊鈞兩指輕點眉心,御案上擺放很多奏章,多數是綠皮小本。
從前內閣張居正一人說了算,凡遇大事找他商議。如今內閣三人決議,難免躊躇不定,于慎行空降首輔,根基未穩,還不敢擅權自用。張四維久居次輔,雖羽翼豐滿卻不可越俎代庖。申時行鐵鍋頂頭,窺測風向從不妄言而近日上疏的奏章卻也是不好決議。
「這是什麼?」
梁永笑道︰「皇後娘娘著人送來的雪梨湯,特地吩咐奴婢記得讓您嘗嘗。」
朱翊鈞頭也不抬,本就煩躁的心情,聞言更是頭疼不已。那一堆的奏章中有不少是再行選秀立妃,帝後成婚三年,到如今尚無子嗣,他不著急,多的是人坐不住。首當其沖的便是後宮的兩位太後,他們太想抱孫子了。
少頃,朱翊鈞對著看不完的文書,眼目間帶著幾絲疲憊。手中的金筆帶著濃厚的墨香遲遲不曾落下,嘆了口氣,啪的合上連同邸報放置一邊。
一眼掃過那些奏疏,眼神閃爍。暗暗下定決心,新政絕不能廢。大臣們彈劾的奏章,自己如果留中不發,顯然有損帝王的形象,但是如果加以批注,又趁了他們的意,勢必會愈加得寸進尺,到時候,該如何擋。
梁永在一旁連忙整理好御案上的邸報和奏章,見朱翊鈞沒反應才抱了出去。這些都是要退回內閣的。
三日後,那些被打退的奏章再次被炮制一番送到了東閣。
雲南道御史羊可立彈劾張構陷遼王,其家產不知所蹤,請旨都察院徹查。
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
廣西道御史楊寅秋上疏吏部尚書王國光六條罪狀。
兵科給事中顧允上疏薊鎮總兵事權之重,為天下總兵之首。戚繼光將官久任理應調配他處。
……
張居正柄政十年,幾乎所有衙門中的重要職位都有他的親信,而最得他青睞的卻只有戚繼光與王國光二人。正如他說言得罪了太多的簪纓世冑,勢豪大戶。
事情發生變化,不是張居正的掌控力不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即使是國家法令,傳到地方上也常會發生改變,他的意志不能擋了別人財路。
兩日後,羊可立楊寅秋等人接連被罷黜,戚繼光被留京城,任職的旨意遲遲未下,官場中人一時還看不清皇上的真實目時,隨著吳中行、張翰、邱、鄒元標、沈思孝、艾穆等人的再度起復,其中最為張居正所厭的邱,提拔為了都察院副使。
在這個時期,京城各大衙門人心惶惶,幾乎所有官員,都在密切注視著皇上的一舉一動。而舊黨和反張人士似乎達到了某種默契,彈劾折子是一道一道的來,而只要經過都察院審核確認無誤的折子皇帝來一道準一道。
他們打算像這樣一個一個的挪開張居正留下的‘基石’。
新政仍在繼續。
短短的半月後,徘徊在宮門外的官員日漸增多,近日妄想擊鼓鬧事的言官也被錦衣衛拿下。自張居正去世,朱翊鈞親政之後,慈聖太後呆在慈寧宮里已經很少過問國事了,朱翊鈞批覽奏折也不再需要向她請示。
而當朱翊鈞大張闊斧調動官員時,慈聖太後只讓邱得用捎了句饒有深意的話。
「皇上,凡事都要多多琢磨。」
再過幾日,又一個爆炸性新聞在京城傳開︰大太監馮保請旨回南京守孝陵。
在這個非常時期,最能從種種細微末節處感受到禍機四伏的人,當還是馮保。這位數十年來在大內爭斗中一直游刃有余的老公公,這一下算是真切地感到了大限臨頭。他稍想後,便明白了︰皇上動作這麼大。原來目標還是他,最後就這麼生吞活剝收拾他。
馮保的心頭若驚雷炸響,腦子里閃過一個又一個的念頭,想到張居正臨終前的極度憂慮,想到幽居深宮的慈聖太後,想到隆慶七年被百官彈劾的情景。
剎那間,他仿佛什麼都明白了。
他猜到了結局,但做不來張居正。不甘心就這麼任人擺布束手待斃。想在皇上還沒下旨拿他時不妨放手一搏,然後……
然後他就該死了。
馮保嘆了口氣,看了眼富麗堂皇的馮府,才離了府邸慢吞吞的朝乾清宮走去。
那天午後,天空中烏雲密布,幾聲雷響過之後,雨便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風力牽扯著,雨點拍打著紫禁城各個宮殿的磚瓦琉璃,仿佛雨水也看不慣這些樓閣上日積月累的污垢,有心要將它們好好清洗一番。
申時行撐著一把油紙傘,進了午門,來到內閣衙門前。內閣中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申時行有些不習慣,他是來早了。有些怔怔地看著屋中的幾張空椅,長嘆了一口氣。
內閣案桌之上,擺放著很多奏章,邊上還有用筆硯壓著的一張邸報,是六科剛剛抄送上來的,申時行拿起一看,頓時大驚失色,邸報上抄了好幾份奏章,居然清一色都是彈劾張居正的︰
工科都給事中沈有愈上疏,彈劾張居正專政擅權、擾亂朝綱、顛覆祖制,說他欺上瞞下,箝制言官,朝廷上下早已怨聲載道。
戶科給事中汪培上疏,彈劾張居正仗著自己的權力,讓多名親戚門生當上高官,甚至連他老家的家奴游七,也捐錢當上了興都留守司都事。
吏科都給事中葛縉上疏,舉報張居正生活糜爛無度,天天錦衣玉食,其中薊州總兵戚繼光就曾一次贈給他五名美貌女子。
吏科給事中徐長縝上疏,舉報張居正生活奢侈,出門乘坐一座三十二人抬的大轎,名曰「如意齋」,上面有客廳、臥室、茅廁、走廊,甚至還配有專門的兩個僕人伺候。
……
申時行看完,額頭上冒出了冷汗,這麼多言官一起上疏彈劾,定然是有所預謀的。于慎行是張居正的學生他不好說些什麼,張四維向來反對新政必定會大肆運作,自己身為閣臣,要不要做些什麼,這麼多奏章該給皇上什麼建議。
他還在思索時,就听屋外有人高呼︰「皇上駕到——」申時行一愣,連忙跪下行禮。
朱翊鈞進了內閣衙門,看了看四周才坐下,道︰「朕閑來看看,沒想到內閣中只有申愛卿一人。」
申時行不明所以,遂道︰「是臣今日來早了。」說到這,停了一下,又說︰「皇上親自來此,不知可有什麼要事?」朱翊鈞很少來內閣,以往有事都是在雲台商量解決。
朱翊鈞看了眼滿桌的奏章,笑道︰「近日的奏章想必申愛卿已經看過了,朕心有疑惑,不知想如何批解。」
他說的意有所指,申時行蹙著眉頭,猶豫了良久,終于還是低眉順眼地說道︰「微臣不敢妄言……」
朱翊鈞一听有些失望,果然是張先生說對了申時行過于謹慎保守,讓他出頭辦事畏首畏尾。
最近幾天,他就接到了這些意料中的奏章,所列的馮保張居正罪狀之多,簡直是駭人听聞,而誰都知道,這些罪狀大多是真的,都察院已經考核落實,皇帝留中不發那些意圖不軌的人蠢蠢欲動。
人無完人的道理誰都懂,張居正再厲害也有缺點,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朱翊鈞也曾失望過,厲害如張居正畢竟不是孔明,他也有著歷代官僚的惡習通病。他或許不是好人,但也不是壞人,只是個復雜的人,而古代對人的評價標準,歷來都是把道德評判放在第一位。
「張先生是先皇留給朕的顧命大臣,又是朕的老師,盡心輔佐朕多年,已是勞苦功高。如今他剛病逝,就有人來彈劾。朕覺得定是有人背後作祟,意圖不軌,這些奏章……」朱翊鈞語氣平穩,看著申時行,瞥了眼滿桌的奏疏,沉聲說道︰「若真要評判張太岳,當以事之功過置第一位。」
朱翊鈞身為皇帝,並不適合出面參與朝堂斗爭,必須物色一個有能力的大臣,他首先想到了花玉樓,可惜太年輕了。而大多與張居正馮保有牽連有地位的朝臣都被彈劾,如今最合適的便是申時行,不過令他失望的是,盡管自己暗示得這麼明顯,但看申時行的意思,似乎並沒有挺身而出的想法。
「申卿,朕希望過幾日能有一人可以……」
「皇上」申時行沒等朱翊鈞說完,插口道︰「張大人為朝廷鞠躬盡瘁多年,如今我大明能四海生平、國庫充盈,張大人功不可沒。倘若百官欲治罪于張大人,微臣定會進言,為張大人申辯。」
朱翊鈞一詫,申時行態度變的太快,還是接口說︰「有卿這句話朕就放心了,朕相信張先生的功過,時候不早了,朕就先回去了。」
「恭送皇上!」
朱翊鈞出了內閣,坐著龍輦,陷入了苦思,在他心中申時行並不是最佳的人選,而錦衣衛剛得到消息,張四維的爹死了,內閣又要大洗牌,還有……
他這麼想著就見乾清宮內跪著一人,遠遠看去那人縮成一小團,脊梁骨卻依舊挺得筆直,以往的驕奢富貴之氣被風霜疲倦代去,周圍的內侍俱都守著門外,沒人敢入殿。
「皇上,是馮公公。」梁永出聲道。
*
朱翊鈞加快腳步,上前伸出雙手將他扶起,馮保年邁也不知跪了多久,雙腿顫巍巍地站不起來,朱翊鈞不忍,吩咐梁永道︰「還不給馮公公賜坐。」
「謝皇上。」馮保微微躬身,小心的扶著矮椅,虛坐半張未敢實坐。
朱翊鈞瞥見他蒼白如紙,一雙眼泡兒亮晃晃的,似乎有些浮腫,病態樣十足。忍不住問道︰「公公的病好了麼?」
「啟稟皇上,老奴的病早好了。」
朱翊鈞听出馮保這是在要強,快八十的老頭被折騰成這樣,不禁沉聲道︰「朕若今日不回乾清宮你莫不是要跪上一天!你大病初愈,腿腳向來不好,七十五歲的人了凡事多看顧著自己的身子。」
馮保听了這一番體恤話兒,眼角潮潤,道︰「這雙腿廢了也是它的福分。今後老奴卻是沒這個福氣了。」
朱翊鈞坐在御座上,聞言心頭一動。朱翊鈞小時候的身子並不好,鬧百日咳或驚夢便打嗝不止夜夜不能眠。那時馮保就把他背在背上,一夜夜地在地上轉圈兒,膝蓋都磨出了血。久而久之就落下病根了。
朱翊鈞想到什麼,溫聲道︰「先生一走,你也病了。最近朝中事多,朕倒忘了去看你。」
這時,梁永接過內侍煮好的茶,捧了杯遞給馮保,是密雲龍茶。
馮保輕嗅,上回喝這茶還是在張居正的府上,心下百感交匯。少頃,嘆道︰「皇上體貼,老奴感恩不盡。也不瞞皇上說,老奴年歲大了,常常犯迷糊,想想有些事干的自己真成為皇上的累贅了。」
他說的哀拗,瘦弱的身子一顫一顫,想再次跪倒在地上,卻被梁永支住了身子。
朱翊鈞雙眸一閃,有些吃不準馮保的意思,這時候來找他是真話還是試探。
「大伴,你怎麼會這麼想,你幫朕看顧好了司禮監。」
馮保看了眼皇帝,搖了搖頭,苦笑道︰「那些奏章想必皇上已經看過了,如今用不著麻煩都察院,老奴認了。」
他又道︰「老奴自知愧對皇上,願回南京為先帝爺看守孝陵。」說完,身子像月兌了力的蘆葦桿依靠在梁永的身上。
朱翊鈞見了心頭一突,有些說不清的滋味。他以為馮保是來跟自己解釋的,沒有想到開口要求革職回南京。朱翊鈞二十郎當歲初掌權柄,要想樹立威信必要殺雞儆猴拿人開刀。
清算張居正,他不會。那麼就剩下馮保了,萬歷十年權望極高的二人。
「大伴……」
馮保逮著話縫,不待朱翊鈞開口,說道︰「皇上,此乃老奴的肺腑之言,大伴老了,年歲比張先生都大。前個月大病了一場,體力也大不如前,處置些許雜事就乏累得很。張先生去了,咱這心里就空落落的,去了南京守著先帝爺不給皇上添麻煩。」
馮保說完抬頭看著朱翊鈞,忍不住紅了眼眶,眼淚唰唰的落下。他一輩子都呆著皇宮里,伺候了幾代皇帝,朱翊鈞更是他一手帶大的。若張居正是當朝第一人,馮保當得上這第二人的位置。
他不是張居正,他怕死,但他更怕皇帝。
帝威難測。他怕哪天朱翊鈞真的容不下他了,那就是生不如死。
果然,朱翊鈞看著他老淚縱橫,俯跪在地上,心里頭酸酸的卻也暗暗地松了口氣。
東牆角處有一株正在盛開的嫣紅的月季,朱翊鈞雙目清澈,似有水光,強自微笑,恍然說道︰「張先生去了,如今連大伴兒也要走了。」
他這一番貼心話,馮保悲欣交集,沒有接話岔。半晌才哽咽道︰「老奴在南京一樣守著皇上。」
朱翊鈞不再說話,閉著眼,不看他了。
不知過了多久,才硬聲道︰「今日起,免司禮監掌印,即赴江南閑住,終身不得回京。」
馮保聞言一頓,身子一倒,跪拜在地上久久沒有起身。
皇上喲,老奴與張先生教你那麼多話,怎的就忘了呢,老奴還記得張先生在萬歷五年曾與你說過。
他說,當一代明主,切不可有婦人之仁!
去江南閑住和回南京種菜,我的皇上啊。
他知道,這個皇帝與嘉靖帝、與隆慶帝不同,馮保很想繼續留在皇宮,看著這個自己教過的年輕皇帝如何富國強民,如何締造‘萬歷盛世’……
若是在三個月前,他能輕而易舉的捏死彈劾他的官員,現在不行了,他甚至要千方百計的為自己謀生路了。
馮保又向皇帝鞠了一躬,算是告別了朱翊鈞,退出殿外,退出了這個自己拼搏一輩子的「黃金殿」,也退出了他的學生、當今皇帝的視線。
次日,馮保就走了,什麼行李也沒帶,就帶著幾個家僕乘船去了江南。
他走的匆忙,甚至無人知曉相送,更不敢進宮去給慈聖太後辭別。
他知道主僕恩情數十年,這一去骸骨難歸,若要道別再見慈聖太後必定不會放他離去。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啦!@@##$l&&~w*_*w~&&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