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這是?」石柱瞅著腳邊躺著的木板,邊緣很齊整,感覺並不像被斧子劈開,而是被重力撬開。似乎,這些木板是切合在一塊的。並不是天生就是一塊齊整木板。
石松咧嘴一笑。
俯身撈了一塊木板起來,舉高對著還在怔忡的人群道︰「鄉親們。你們都睜著眼,瞧好了。這是我剛讓我兒子,從稻桶上取下來的一塊木板。相信大伙一定很奇怪,為什麼我要把做好的稻桶劈開呢
說到這兒,石松暗暗往嬌娘那兒瞥了一眼。矮矮小小的嬌娘,整個人,被柳氏攏在腳邊,身後兩個哥哥筆直的站著,擋住了火光。故而,沒有人發現石松投注過來的目光。
感受到石松的目光,嬌娘把身板往後更縮了縮。把原本火光能照著的半只胳膊,也藏進了娘親的身影當中。
石松頗感滿意的定了定聲音。繼續說道︰「我為什麼要讓我兒子把稻桶劈開呢?原因很簡單。大伙往這木板上看。我拿著的木板兩邊,是不是有兩條深淺一樣的卡槽呢。這種卡槽,是為了粘連兩塊木板專門做的。大伙只要把這卡槽做好。那再來做這稻桶,還有它的邊角就容易多了
怕一時的口頭之語,無法取信鄉親們。石松說完,就和兒子一塊動手,把稻桶重新組裝了起來。
頓時,全場都都驚呆了。目光齊整整的望著里長父子面前重新組裝起來的稻桶。這會。沒人提出疑問。見證了奇跡的同時,亦開始把稻桶的結構記在心中。
「三叔。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給我們說說,這稻桶弄田里,具體怎麼用吧
石頭莊的莊稼人,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也識不得多少字。但是種田的人,對農具先天就有一種敏銳的直覺。稻桶,能裝能卸。說不準,在田里,真能幫不少忙。再差,放家里,都能當小米倉使用哩。
石松撫頜一笑。
笑著說道︰「還能怎麼用。扛著用,拖著用唄。這稻桶兩端,打上繩子,不就能扛著走了麼。到了田里,也別怕它陷泥。它下面不是有腳的麼。咱們在後推著它,它自然就會自個走。割下谷子啊,咱們抓緊稻稈,使勁往稻桶邊緣甩打,那不等于現成的月兌粒麼?咱們把谷子和稻稈分開了,那不就省下搬運的功夫了麼。割一路,甩打一路,那甩打的聲音啊,不就是應了書上說的大珠小珠落玉盤麼
石松說完,眾人一想。石松說的,可不就是這麼一回事麼。稻桶,真能幫不少忙哩。于是,圍著的人,都站不住了。
紛紛擠到石柱和劉三順身邊,爭先恐後的去模稻桶的邊角、底部。心里計量著自個家里,該做多大的稻桶,才能不費力拖動。
瞅著眼前這熱鬧趨勢,一時半會兒懈不了。劉三順朝石柱抬了抬眼,自個從邊滑溜了出去。石柱則從人群中央擠出來,擠到妻兒那邊。
「她娘,帶著幾個娃子,咱們回家去吧。一會,還得下田投放須籠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