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長房長子,剛在女乃娘懷里吃了女乃,正困得厲害,興許是睡夢里夢見什麼,小嘴兒一張一張,白女敕女敕臉蛋兒直想讓人揉兩把,他如今還未取名,在兄弟中排第三,在他上面兩個哥哥粥兒和餅兒,兩個姐姐,一個是鄧知信前妻張氏生紅兒,另一個是二房梁氏去年生下英兒。♀
粥兒和餅兒這兩個小家伙因為年紀小,宋氏舍不得送他們去學堂,便由鄧知仁閑暇之時教他們識幾個字,如今《三百千》已能背下,唐詩也背了幾十首。粥兒挨著宋氏,餅兒則直接壓在了哥哥肩膀上伸長了脖子,圓圓眼楮一眨也不眨盯著祖母懷里小嬰兒,元元安安靜靜坐在一旁,把宋氏身邊位置讓給了只比她小半歲紅兒。
去年梁氏生英兒時候,這幾個孩子被教了規矩,知道襁褓里女圭女圭是不能隨便踫,然而架不住小寶寶糯米團子似可愛模樣,粥兒還是大著膽子伸出手指輕輕戳了戳寶寶包被,「祖母,弟弟怎麼老是睡覺啊?什麼時候才能和我們玩啊?」
宋氏面上滿是憐愛,目不轉楮地瞧著孩子小臉兒舍不得移開,听了長孫童稚言語,笑了,「你們弟弟累了,需好生睡覺呢。」
餅兒忍不住問道,「祖母,弟弟叫什麼名兒?」前些日子粥兒和餅兒起了大名,粥兒叫鄧敬舟,餅兒叫鄧敬秉,報回晉州上了族譜,這會兒哥倆兒新鮮勁兒還沒過去,便眼巴巴看著祖母。
宋氏暗自搖搖頭,自個兒歡喜了半天,卻把這事兒給忽略了,不過,剛生下來孩子也不可能給他起大名,若是循著鄉間習俗,就該起個不起眼賤名叫著,為就是好養活,于是笑道,「你們弟弟還小呢,大名得讓你們大伯起。」說著,笑看了一眼鄧知信。
鄧知信正眼巴巴看著自己長子,見母親說到這個,連忙道,「大名兒不著急,倒是明天洗三,不如先起個小名兒吧?」
「小名兒麼……」宋氏看看右邊兩個大孫子,又瞧了瞧左邊大孫女和小女兒,心下一動,道,「就叫倩兒吧,喚個丫頭名兒,好養活。♀」
雖說是丫頭名兒,卻也無妨,反正是乳名,畢竟要等到孩子三歲以後才會上家譜,到時候還要給他正式起名,于是鄧知信點頭,「行,就叫這個吧。」
這時候溫華捧了一盒點心進來,將果盒端到孩子們面前讓他們一人取了一塊,笑道,「名字定了?是哪個字?」
宋氏只簡單認得幾個字,會寫自己名字而已,之前給孫子起名也只是因為倩兒這名字一听就是丫頭名兒,並沒有想到具體應取哪個字。
倒是鄧知信琢磨了一番,道,「就選茜草’‘茜’吧?娘,您覺得呢?」
兒子說自然是好,宋氏應道,「成,就這個吧。」
溫華將果盒放在一邊,也拈起一塊咬了一口,看著大哥鄧知信笑模樣,心底掠過一抹淡淡失落,到底不是自己,終究……
元元吃完了手里,眼巴巴瞧著桌子上果盒,果盒離得遠,再加上還有鄧知信這個大哥在——大哥平日里最是嚴厲,前幾天餅兒背詩沒背下來還被訓了呢——她便不敢自作主張去取點心,只得蔫蔫喊了一聲「姐姐……」
溫華意識到自己又陷入胡思亂想,便不免罵了一聲沒出息,听見元元喊她,視線移過去,正瞧見她眼饞地盯著桌子上果盒看,愣了一下,隨後便覺得有些好笑,這小丫頭在幾個孩子里輩分最長,年紀最大,平日里在紅兒、粥兒和餅兒面前將「姑姑」架勢擺得足足,幾個小家伙倒也听她,這會兒這個饞模樣兒,倒讓人真想把她摟到懷里搓巴幾下。♀她轉身取了幾#**小說
她雖然因為久居書院緣故很少回家,但是每次回到柳莊,都會給幾個孩子捎帶好吃好玩,又有耐心陪著他們玩,再加上年齡差距不大,因此幾個小家伙總是愛黏著她,也願意听她話。
見幾個小雖然眼楮都舍不得離開茜兒,到底安分了許多,老老實實圍著炕桌吃東西,她笑了笑,對宋氏說道,「娘,剛才二嫂使人來說再有兩刻鐘就能上飯了,大哥是在這邊吃還是去陪陪嫂子?」
鄧知信沒有猶豫,「我在這邊陪娘吃些吧。」
宋氏听了卻直搖頭,「你媳婦這些天吃飯得注意呢,你去看看她,就在那邊兒吃吧,囑咐她把該吃都吃了,別挑嘴,要不然苦不光是孩子,還有她自己。」
鄧知信已經當過一回爹,知道產婦坐月子時候最是金貴,不亞于懷孕之時,若是為了以後子孫多多繁衍,照料月子時就更需小心謹慎。
說起來,他經歷了一次失敗婚姻,和盧氏成親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並不像初婚時那般看重妻子,只因為盧氏性情柔順,自從嫁進來便專心侍奉婆婆,平日里對弟弟妹妹也禮敬著,不擺長嫂架子,在家務上亦守著本分,從不逾越,日子久了,他待盧氏便也漸漸親和了許多。
他知道自己母親面上雖然嚴厲,卻最是心慈,想到盧氏平素柔順和她懷孕時黯淡面容,不由生出幾分憐惜,便站起身,「知道了,那我就去那邊看看。♀」
待鄧知信走了,宋氏叫過溫華,「下午就把茜兒送回你大嫂那邊吧。」
這句話倒讓人詫異,溫華眨眨眼,「噯?……您不是想抱過來養著?」
宋氏掃了一眼屋里孩子們,搖搖頭,「你大嫂坐月子,你二嫂這些日子又代我操持家里事兒,我在屋里也閑不得,光是守著這幾個小就夠操心了,還是讓茜兒跟著他娘吧,再說了——坐月子又不是生重病,何況還有女乃娘和嬤嬤幫著,累不著她。」
听到這一番話,溫華不免為宋氏心疼,又老話重提道,「我讓大管家給您送幾個妥當丫鬟過來吧?讓丫鬟陪著元元他們玩,反正是在您眼前,磕著踫著有人幫著拉一把,好歹您也能歇歇。」
宋氏沒有回答,只是眯了眯眼楮,撫著肩膀,道,「這兒有些不舒坦,來給娘捶捶。」
溫華趕緊爬上炕跪在宋氏身後幫她揉捏,過了好一會兒宋氏也沒說話,溫華憋不住了,「讓大管家挑幾個老成,娘……」
宋氏仍然搖頭,「我這把老骨頭,干了一輩子活兒,也沒怎麼生過病,臨老了,不用干活了,偏偏這兒疼那兒疼,讓人不自在。……家里攏共就那麼幾個人,哪里要那麼多人伺候?再說還有你二嫂和瑤珠替我看著……」宋氏說到這里,停了一下,又道,「先前媒人來時候不是也帶了家眷過來?那些女乃女乃太太們哪個不是身邊帶著五六個小丫頭伺候著?可見這大戶人家是極講究排場。若真是有好,你還是留下使喚吧,將來到了婆家也該有幾個得用人。」
宋氏擔憂她知道,只是她自己身邊並不缺少伺候人,何況這兩年言周教出不少丫鬟,分了上中下三等,其中有幾個還是專門為了宋氏而言周教,于是她仍舊勸道,「大嫂那邊兒還有三四個人使喚呢,您這兒就只有瑤珠一個,實在是少了些,再說過兩年瑤珠也該嫁人了,總不能把她留成老姑娘吧?大嫂之前要往這邊兒送人,您沒收是因為那本是伺候大嫂,不好跟兒媳婦搶人,可外面人不明白,以為大嫂不孝順呢,保不齊要議論咱們家不好。」
這話說在理,宋氏猶豫了,便有些遲疑。
溫華想起這次帶回來東西,想要再勸幾句,見元元和粥兒他們一個個睜著眼楮瞧著自己,便輕輕咳了一聲,「你們幾個去找滴珠姐姐,她有好東西給你們!」
等孩子們都去了西屋找滴珠,溫華才從袖筒里抽出來一個信封,低聲道,「娘,我給您置辦了塊地,三十頃中田,帶著兩口井和一個小莊子,還有座新蓋二進宅子,這是地契和房契,您收好了。」
「這是干什麼?我又不缺錢花……」宋氏把信封又塞回溫華手里。
溫華也不嗦,未等宋氏攔著便直接開了炕櫥放進了抽屜里,轉過來攥著宋氏手,「這可是我孝敬您,您要是不收,就是不待見我了!」
宋氏還要拉櫥門,溫華一坐過去擋住了,宋氏拉著她胳膊,嘆道,「你這孩子,明年就成親了,怎麼還這麼大手大腳?銀子豈是好掙?」
「知道——」溫華看著宋氏日益增多白發,心里一陣惆悵,挨著宋氏鑽進她懷里,喃喃道,「我知道娘疼我,可這是女兒孝順娘,你可不能推辭!明年我就十五了,等成親了就不能常回來了,想要什麼時候來看看娘,還得婆家同意才行,不能在您身邊孝順您了……大哥二哥如今雖說沒有分家,可以後難免沒有摩擦,要是您在這邊住得煩膩了,城里永寧坊宅子我讓人總是收拾干干淨淨,到了夏天若是嫌熱想尋個清靜地方,莊子上新蓋宅子也不錯,」見宋氏仍要推辭,她婉言道,「這是女兒孝敬您,你就別推辭了,以後要是大哥二哥分家,這田地也別分了,每年總還能有千八百兩銀子出息,您拿著這筆錢,他們誰也不敢給您甩臉子看!」
說到這個,宋氏心里也不好受,兒子們都是孝順,只是有時候粗心,一些事情就忽略了,兒媳婦們雖好,可到底不是從她肚子里出來,兩兄弟再好,也終有分家一天,如今雖還未分家,媳婦們亦有各自小心思,不像這個女兒,雖是半路進鄧家,卻掏心掏肺孝敬她,她這個做母親不好偏幫,有些事情當作不知道也就過去了,女兒這一番心思終究珍貴,她再推辭恐怕就要給女兒增添愁煩了。
有時候想想,這日子過得飛快,一眨眼就過去了。當初這孩子來到家里時候才八歲,如今也還不到十四歲,可眼看著明年就要議婚期,雖說這孩子比別家閨女都要懂事,可在她眼里還是個身量未足孩子呢。
然而她雖舍不得女兒,到底也已經定親了,不能真把她留成老姑娘,想到她平日里為人處世,宋氏嘆了口氣,替溫華挽起鬢角碎發,「你大哥二哥一向孝順,我這個做娘也受不了什麼委屈,只是你——別人看著你溫順,實際上卻是個 脾氣,又總是為了家里人操心,若是在家里也還好,只是到了婆家卻需謹慎,閑事不要摻和,好事也不要多管,你若是能過得好,家里也能跟著少操些心,以後到了婆家就要守婆家規矩,這是立身根本,各家媳婦都是這般熬過來。」
宋氏給她講這些,已是說得極為委婉了,她怕女兒不曉得為媳之道將來會吃虧,又怕講得太明白了會嚇著女兒。然而對于溫華來說,她上輩子已是嫁過一次了,雖然那時婆婆早亡,她沒有機會去體會「被壓迫兒媳婦」是什麼感覺,卻從別人那里听到過不少婆媳斗法段子,其中矛盾沖突精彩和激烈不亞于任何一部小說和電視劇,她也因此很是慶幸自己上面沒有婆婆壓著。
如今卻不一樣,她未來婆婆還很年輕,還不到五十歲,而且听說性情不是個溫柔,頗有些古怪,這就更讓人不安了,自家門第和顏家這種高門大戶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將來嫁過去總要面對,與其到那個時候陷入被動,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籌劃,應該……不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