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子羽將玉盞中的星光之水一飲而盡,原本在玉盞中宛如瓊漿玉液一般沉凝的星光之水,立即化作無數的星光在公子羽月復中肆虐的翻騰起來,公子羽對于這樣突如其來的變化顯然早就習以為常,所以在星光之水入口的一瞬間,他便立刻緊咬牙關,防止星光之水逆流而出。
奈何一杯星光之水所化的jing氣實在太過龐大,即便公子羽心中對這一切早有防備,一身修為卻還是還不足以迅速的封閉自身七竅,無數的星光依舊拼命的想要從他的鼻翼、耳朵、眼楮中逃竄。
甚至到了最後,不僅自身七竅閃著星光,就連周身的毛孔都有星光裹挾著肉身的雜質,從身體里鑽出來。
熬煉自身**有很多的途徑,公子羽卻還沒有奢侈到要用星光之水來熬煉肉身中的雜質。而且,星光之水這種沒有選擇,將自己體內雜質盡數排除體外的熬煉方式,不僅不能提高自己肉身的強度,反而會變成蠻獸眼中美味的血食。
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又有不止一位哲人人曾經這樣曰過︰人不作死,就不會死!公子羽雖然不怕麻煩,卻也極其討厭麻煩。當下再不遲疑,立刻抱守歸一,轉而引導著入體的星光之水一遍又一遍的洗滌自己的經脈氣府。
人體中有無數氣府又名竅穴,如同周天星辰一般,遍布人體周身各處,氣府正如其名,是人體氣血匯聚之處。天下法訣雖然變化萬千,可無論是巫族的煉體之術,妖族的內丹之術,玄門的三花之術,還是佛門的舍利之術,亦或者三千旁門另闢蹊徑的修煉法訣,其根本都是要打通周身經脈,調動積蓄在竅穴之中的能量。
只是人族的肉身強度,畢竟無法與天賦異稟的巫妖兩族相比,先天竅穴更是無比脆弱,為了能夠積蓄更多的能量,人類先祖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在無數人體竅穴中,最終確定有五十二個單穴,三百零九個雙穴、四十八個經外奇穴,共七百一十八處竅穴,能夠經過後天的滋養不斷壯大,儲存更多的天地靈氣,這個壯大竅穴的過程,便是修士口中所說的凝竅。
在這七百一十八處竅穴中,有三百六十五處正穴,分布在貫通五髒六腑的十二正經,與縱觀全身的任督二脈之上。也因為這三百六十五處竅穴應對周天之術,能夠形成一個完美的大周天循環,其間又包含了無數個互不干擾的小循環。因此被修士認作是人體重中之重,也是人族修煉的關鍵之處。
凝練竅穴的法門雖多,但是其中九成都是以凝練這三百六十五處正穴為首選。雖然因為功法的不同,每個境界所要凝練的竅穴的順序也多有變化,但是通過凝練一個個的小循環,最終完成大周天循環的目標卻是不變的。只有極少數的功法,能夠真正的月兌離這個桎梏。
譬如公子羽凝練竅穴修煉的《坤字訣》,便是以凝練人體最致命的三十六處命穴而創立。與人體三百六十五處正穴應對周天星辰之數相同,人體上卻也隱秘的分布著應對地煞之數的七十二處死穴,應對天罡之數的三十六處命穴。
隨著法訣的運轉,公子羽的心神逐漸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空靈境地。那些原本狂躁不安的jing氣,隨著公子羽功法的牽引,已經慢慢的變得溫順起來,經由胃經緩緩的向著身體中的三十六處命穴匯聚。
星光之水所化的jing氣,雖然並不像其他靈藥一般,能直接壯大修士自身的真元,但是公子羽對于自己身體上的變化,仍然感覺驚喜萬分。因為相比起一些天地靈藥直接轉化真元來說,任何修士在未覺醒自己的本命星圖,從而通過接引星光進入開光境之前,能夠經過九天之上的星光不斷擴充洗煉自己的經脈、竅穴,使真氣之中融入星光,發生質變,都是天大的機緣。
因為無論什麼功法,打好自己的根基才是最重要的,在完成築基之前,讓自己的真氣發生質變,自然比覺醒本命星圖之後,按部就班的接應星光要好的多。
因為根基的深厚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修士最終所能夠達到的極限。人體的真元就好比奔流的河水,經脈就像是河道,而竅穴就好比河道上的湖泊。經脈越寬廣,真元的調動也越容易;竅穴越凝實,所能儲存的能量自然也就越多。
隨著星光所化的寒氣在經脈里流淌,公子羽的周身上下慢慢零零散散冒出來點點的微光,不過並不像剛才星光四溢那樣刺目,而是要溫順的多,就像是黑夜里搖曳的星光一般。
如果細看便會發現,一條閃著星光的細絲,像是潺潺不絕的溪流一般,剛好將公子羽身上的三十五處光點串聯起來。
正在這時,公子羽心中突然升起一聲呼喚,就像是平靜的湖面上突然落進了一粒石子,將公子羽從渾然忘我的境界中喚醒,硬生生的截斷了公子羽與那團jing氣之間的聯系。
等到公子羽有所察覺,在想牽引jing氣運轉時,最後一縷星光已經在自己經脈里徹底消失無形。
公子羽不由的暗道一聲可惜,只差最後一步,自己就可以將這三十六處命穴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打通自己的身體溝通天地間的靈氣通道,借以構架自己的丹田,將武者體內的真氣轉換成為修士體內的真元。也唯有達到築基大圓滿的境界,才能讓人體逆轉凡胎,重返先天之境。
不過一瞬間的失神,公子羽身上的懊惱便已消失無蹤。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相較起其他修士來說,自己得到的已經夠多了,不僅自身三十六處命穴的凝練已經基本完成,而且經過星光之水的洗煉,自己雖然只是築基修士,可是體內的真氣的xing質卻與開光期的修士相比,也是相差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