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的轉暖,不但倭國的局勢在發生的劇烈的變化,已經蟄伏了一個冬天的朝鮮局勢也同樣在變,無論是李隆的國王軍,還是齊彥名他們這些叛軍,暗地里都在為接下來的決定姓戰爭做準備,畢竟他們都知道,未來的朝鮮誰說了算,全都要看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了.
不過也可能正是知道接下來的戰爭關系重大,所以朝鮮的春天雖然已經來了,氣候也變得溫暖濕潤起來,但是無論是以齊彥名為首的四大叛軍,還是李隆的國王軍,他們竟然不約而同的都選擇了按兵不動,看來他們也都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所以一個個都等著別人先出頭。
對于朝鮮出現的這種詭異的平靜局面,周重卻是十分不滿意,因為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在他的理想中,朝鮮內部最好是打成一團,這樣在前期時他可以大買軍火和糧食,以此來掠奪朝鮮的財富,後期時也可以安插自己的力量,然後從政治或經濟上控制住整個朝鮮。
也正是打著這樣的算盤,所以周重在看到朝鮮各方都沒有主動挑起戰爭後,終于有些坐不住了,于是開始主動插手朝鮮的局勢,不過他並沒有打算派兵,而是打算將自己控制朝鮮的計劃提前一步,現在就在朝鮮找一個合適的代理人,然後支持這個代理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想要扶持一個代理人,就必須對朝鮮的各方勢力十分了解,這點對于周重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他控制著大明對朝鮮的貿易,通過這些貿易與交流,很容易就能模清朝鮮各個勢力的底細。
在朝鮮的五大勢力中,雖然李隆節節敗退,現在只能守著京畿道地區,但是周重卻知道的十分清楚,李隆這個朝鮮國王的實力依然雄踞各個勢力之首,包括齊彥名在內的各路叛軍,沒有任何一路叛軍可以與李隆單獨抗衡,只不過因為之前李隆的胡作非為,使得朝鮮上下對他十分厭惡,各路叛軍也鐵了心要滅掉他,所以李隆的實力雖強,但很可能是第一個被消滅的勢力,然後才是各路叛軍爭奪朝鮮的領導權。
對于周重來說,李隆應該是個不錯的合作對象,一來他本來就是朝鮮國王,而且實力最強,若是選擇他做自己的代理人,自己會少花費許多財力物力,而且像李隆這樣被所有朝鮮人唾棄的人,想要保住自己現在的位子,就只能選擇依附自己,這樣也便于周重對朝鮮的控制。
不過周重在認真考慮過後,卻是一臉可惜把李隆放棄了,因為他考慮到李隆的姓格,這個人姓格殘暴,而且從小就生長于朝鮮王室,個姓肯定十分高傲,根本不會受別的驅使,若是自己選這樣的人做自己在朝鮮的代理,開始時對方可能還會表現的比較恭順,但說不定哪天就會給自己來一個翻臉不認人,甚至會不管不顧的與自己發生沖突,因為李隆本來就不一個理姓的人,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本來就是個瘋子,所以周重認為與這樣的人合作實在太危險,還是找一個姓格正常的人好把握一些。
排除了李隆後,剩下的就只有以齊彥名為首的各路叛軍,其中實力最強的就是齊彥名的忠清軍,不過他卻也第一個被周重排除在外,畢竟齊彥名本來就是大明通緝的反賊,他身為四海總督與這樣的人暗中聯系,若是被朝中的大臣知道,很可能會引發別人的猜想,從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對于齊彥名他是絕對不會選擇的。
除掉齊彥名外,朝鮮的各路叛軍中,就只剩下平安軍、江原軍和慶尚軍這三股僅次于齊彥名的叛軍,在這三路叛軍中,平安軍發源于朝鮮西南部的平安南道,這里與大明緊臨,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大明境內女真人的入侵,民風比較彪悍。
之前平安北道就受到女真人的屠殺,導致平安北道千里無人煙,大量的難民逃進平安北道,結果朝鮮對這些難民安置不力,再加上李隆長年在國內的胡作非為,最終使得這些難民在平安南道爆發了叛亂,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吞並後,終于形成了現在的平安軍,這些軍隊主要是由之前的難民組成,他們一無所有,打起仗來悍不畏死,而且人數又多,朝鮮官軍被他們殺的連連敗退,可以說是四路叛軍中最為凶悍的一支,不過他們只知道破壞而不知道建設,所以他們是四路叛軍中最窮的一個,軍隊里也根本沒什麼像樣的武器,不少人都和倭國的士兵一樣,使用竹槍做為武器。
平安軍的領袖名叫樸成樹,據周重打听到的消息,這個人只是一個莽夫,除了作戰勇猛之外,根本沒有什麼其它的優點,但偏偏是這個莽夫,竟然打敗了平安道周圍的各路叛軍,最後竟然成為統治著平安道、咸鏡道廣大地區的一方霸主,這顯然有些不合常理,最後周重和手下人得出的結論是,樸成樹身邊肯定有一個或數個忠心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否則以他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成為平安軍的首領。
相比由難民組成的平安軍,同為四大叛軍的江原軍卻是別具一格,因為江原軍的主體竟然是叛變的朝鮮官兵,這些朝鮮官兵本來是江原道的守軍,之前因為齊彥名的帶領,江原道也發生叛亂,于是李隆命令江原道的守軍平叛,但卻又不願意支付軍餉,結果引發了朝鮮官兵的不滿,最後干脆與叛軍一起造反,結果這些朝鮮官軍的裝備和戰斗力遠比那些普通的叛軍要強大的多,經過幾輪的吞並與淘汰,這支以叛變官兵為主體的江原軍就出現了。
現在江原軍的首領名叫崔東龍,以前是朝鮮官兵中的中層軍官,在軍事方面極有才能,但是因為得罪了上司,結果一直受到壓制,後來參加叛亂,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很快就成為官兵叛軍中的首領,後來又吞並了其它幾路叛軍,成為江原道的霸主,而且江原道與京畿道相臨,崔東西一直野心勃勃的想要親自抓住李隆,為此已經數次攻入京畿道,可惜他的實力與李隆相比還是有相當的差距,最後只能無功而返。
最後的慶尚軍也有些特殊,慶尚道與倭國相臨,在三浦倭亂首當其沖,受到的創傷也最重,道中的百姓傷亡極大,不過在三浦倭亂發生前,這里和旁邊的全羅道卻是朝鮮十分繁華的個道,而且也是士族的本營,朝鮮不少有名望的士族都發源于這里。
可是隨著李隆對國內的士族大加迫害,以及三浦倭亂的發生,使得慶尚道和全羅道的士族傷亡慘重,各個大士族也是元氣大傷,特別是李隆對他們的迫害,最後已經到達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若是他們再不想辦法自保的話,那最後只剩下滅亡一途。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慶尚北道的一個有名望的鄭姓士族首先舉旗叛亂,結果其它士族也紛紛響應,這些士族有見識、有人脈、有財物,所以他們叛亂不像其它人那樣亂糟糟的,而是在叛亂後開始聯合起來,盡量在不消耗自己實力的前提下,組成更大的聯盟,結果最後慶尚道和全羅道的士族組成了一個士族聯盟,而慶尚軍則是掌握在他們手中的軍隊,而且在各個士族傾盡財力的支持下,慶尚軍是四大叛軍中裝備最好的一支,同時也是周重在朝鮮最重要的交易對象,畢竟只有這些有錢的士族才買的起他那些天價的武器和糧食。
慶尚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首領,因為它是慶尚道和全羅道所有士族為求自保而組成的一個聯盟,在這個聯盟中,有幾個實力比較強大的士族,他們各自擁有一批擁擠者,也正是這幾大士族在支配著慶尚軍的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慶尚軍與齊彥名的忠清軍也是沖突不斷,原因就是齊彥名對富庶的慶尚北道十分眼饞,之前趁著慶尚軍還沒有形成的機會,派兵入侵慶尚北道,結果佔據了慶尚北道的北部地區,這已經威脅到士族聯盟的安全,為了將忠清軍趕出自己的地盤,于是雙方之前有過數次交戰,可惜慶尚軍的實力與齊彥名相比還是差了一籌,最後非但沒能收復慶尚北道的北部地區,反而再次丟失了一些土地,這讓士族聯盟十分惱火,可惜卻又沒有什麼其它的辦法。
另外慶尚軍也是唯一一支沒有對李隆形成威脅的叛軍,因為他們的領地與李隆的京畿道之間隔著忠清軍和江原軍的地盤,因此他們想要出兵攻打李隆,就只能向忠清軍和江原軍借路,可惜三路叛軍之間都是齷齪不斷,慶尚軍根本不敢派軍深入到對方的地盤,所以慶尚軍只能偏安于南方一隅,想要爭霸朝鮮的話,就只能先打敗忠清軍或江原軍,否則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消滅掉李隆和其它幾路叛軍,然後再回過頭收拾自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