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女帝師 第六十五章 第四節(必四訂)

作者 ︰ 憐半春

「瑾小姐,敏姑沒有記錯的話你是喜歡淺紫色的。愨鵡曉」

祝玉瑾剛剛回到房間就踫上了迎面而來的敏姑,隨後看到屋子里布滿了淺紫色的擺設,尤其是內堂與廳堂間相隔處有個淺紫色的簾布,簾布上繡著的梅花栩栩如生,仿佛屋子里的香味是從上面發出來的。敏姑看到祝玉瑾女扮男裝的模樣後後頓時覺得熱淚盈眶,抑制住想哭的沖動,發出這樣一句問話,隨後低下頭。

「嗯,以前是喜歡淺紫色的。但是現在最喜歡的是白色。」

「那……」敏姑愣了一下,隨後轉身,「那我現在就去換……」

敏姑話未完就被祝玉瑾抱住。「敏姑,玉瑾好想你……」話沒有說完,祝玉瑾便哽咽起來,一種久別離的親情奔涌在心頭,淚順著面龐流了下來。

她向來是個堅強的女子,哪怕是身中奇毒險些喪命,哪怕是當初大師兄永遠的離開她,她都沒有這樣失控的哭出聲來。為什麼敏姑會讓她如此哭出聲呢?原因要從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去世時說起;祝玉瑾的父親祝熹最寵愛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但是張懸玲只生下祝玉瑾後便不再生育。祝家乃是世襲帝師,帝師需要男子來做,雖然別的福晉也有生育子嗣,但是祝熹就是希望他與張懸玲的孩子能接任帝師之責,當得知張懸玲不想再生育子嗣時,祝熹曾一度氣惱,冷落了張懸玲母女兩年之久。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也是一個自強的女子,兩年間在府中平淡生活,不惹是非,並且在兩年間為小玉瑾奠定了命運的基礎。

小玉瑾兩歲時就能通篇背下詩經,且能解出其中一二,祝熹竟不知他的女兒有如此高的天賦,幾番糾結後,他終于心軟,重新接納了她們母女。但殊不知張懸玲對祝熹已經心灰意冷,平淡無求,只希望祝玉瑾能夠平安生長。當玉瑾五歲那年,張懸玲想把祝玉瑾送往昆山派修行武功,卻得到了祝熹的大力阻攔;祝熹之所以會阻攔,一方面認為女子不應該去習武,另一方面是想著祝玉瑾這麼高的天賦如果專研政事以後肯定能大有所為,即使不能登上台面謀個官職,也能暗中幫助,使得祝家繼續在項王朝保持很高的地位和聲譽。

張懸玲卻不一樣,她不想讓女兒攙和政事,倒想讓女兒逍遙塵世,快意江湖,一方面完成自己的願望,一方面為女兒免去了政事的煩惱。

祝熹再次和張懸玲產生分歧,加上當時別的福晉攙和,兩人冷戰了許多年,直到後來張懸玲得了大病,最後郁郁而終,祝熹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痛心疾首,近幾個月都頹廢在書房里,頭發白了一半。

當時八歲的祝玉瑾知道了母親死去的消息後,無疑對她是個晴天霹靂,失神多日後近一個月都不說一句話,後來她真的變得說不出話了,無論誰問她話,點頭搖頭就是她的回答,臉上也極少出現別的表情。

祝熹知道女兒這個情況後十分的焦急,從頹廢中走了出來,開始為祝玉瑾尋找各種名醫,那一年祝熹還帶著祝玉瑾去了御醫柳肅家,但是柳肅也無能為力,他說祝玉瑾這個乃是心病,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治療過程,其辦法就是需要一個能讓祝玉瑾信任的人在她的身旁,每天細心的引導她,與她交談,才能使之恢復。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御醫柳肅正是現今柳如雲的父親;當時十歲的柳如雲見到八歲的祝玉瑾後,就難以移開目光了,她臉上的那份淡漠始終是吸引他的地方,這也就埋下了緣分的種子。

敏姑就是在祝玉瑾陷入困境的時候出現的。敏姑不但每天照顧祝玉瑾的衣食起居,並且與她交談,幾乎什麼都聊,好在敏姑閱歷豐富,細心耐心,語氣溫和,並和祝玉瑾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漸漸的,祝玉瑾開始能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話語,臉上也多了一些表情。

當時還幫助祝玉瑾的,就是她的義兄祝玉梁。父親說祝玉梁乃是祝玉瑾的義兄,但是祝玉瑾知道,這個義兄是父親的私生子,父親不敢公之于眾,于是便把祝玉梁認作了義子。

當時祝玉梁幫助祝玉瑾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經常會帶來一些書籍,念給祝玉瑾听,包括艱澀難懂的《離騷》,他都念給她听過。

敏姑拍了拍祝玉瑾的肩膀,「瑾兒,敏姑也想你啊!」說著,松開懷抱,替祝玉瑾擦了擦眼淚,又道,「我听老丞相說,瑾兒你現在做了帝師?在皇上跟前供事?」

祝玉瑾點了點頭,但是其余的話不願意多說,因為一開口就會想起在禹城發生的事,項弘的所作所為還有對她的不信任,仿佛針刺一般刺著她的心。

敏姑照顧了祝玉瑾七年之久,自然能讀懂她的表情,于是趕緊轉換話題,「瑾兒,你回來一定累了吧!敏姑給你打些熱水來洗澡。把這些臉上易容的東西都洗掉吧!」話罷,敏姑擦了擦臉上的淚痕,走了出去。

*

滿室的水霧,與寒冬臘月外面刺骨的冷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祝玉瑾舒服的躺在浴桶里,任由充滿香味的草藥葉子游蕩在脖間。她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浴桶里的水蕩起了一層層水紋。全身的肌肉都松弛下來,這是她幾個月來第一次這樣放松身心可以什麼事都不去想。

第二天,祝玉瑾起來時還以為是在皇宮里,習慣性的束上束胸,易容,一副男子的打扮。走出門的時候,看到有個身穿深青色棉衣祥雲暗紋的男子站在門口,祝玉瑾心中還疑惑這個身影怎麼看起來有些熟悉,正想著,這個男子就轉過身來了,只見他淡淡的一雙眉毛,眼眸仿佛藏在雪中晶瑩的寶石,周身上下環繞著一種仿佛置身雲霧中一般清淨的氣質,更有一種失憶之人才會有的迷茫神情。

「玉瑾,你醒了?」祝玉梁開口說道,聲音似乎是風吹樹葉落在古箏上一般輕輕的、卻又富有余音繞耳,白白的哈氣在半空中飄蕩消散。

「……」祝玉瑾看著他有些凍紅了的鼻尖,半晌說不出話來,低頭復而又抬頭,又看到他泛白的臉龐,有一股暖流涌向心間,讓她幾乎要哭出來,「又在門口等了很久嗎?為什麼不喊我?明明身體弱還要逞強!」

祝玉梁笑了笑,「怕吵醒你,我又不想再回去,所以就在這邊等了一會兒。」他故意說的風輕雲淡,但是他越是這樣,祝玉瑾越是覺得不舒服,一步上前,拉住義兄的手模了模,隨後怒道︰「你手都冰涼冰涼了,還叫等了一會兒?你跟我進來!」話罷,拉著祝玉梁進了屋子。

祝玉梁臉上露出一副尷尬神情,有些無奈的笑了笑。

恰好敏姑過來服侍,听到祝玉瑾說了這事後,趕緊去又加了些炭火來,燒了一會兒,祝玉梁的臉色才逐漸紅潤起來。

「玉瑾,你為何一副男子的裝束?」祝玉梁遍身看了看,疑惑的問道。

祝玉瑾也看了看自己的穿著,嘿嘿一笑,道︰「義兄,你不知道嗎?玉瑾本來就是男子啊!」

祝玉梁故作嚴肅道︰「玉瑾,亂說話,如今你已經是大姑娘了,這話如果被旁人听到傳出去,恐怕以後就沒人敢娶你了。」

「哈哈,沒人娶了更好,我正不想嫁人呢!一個人游蕩江湖,自由自在多好啊!」祝玉瑾開心的說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最喜歡這樣和義兄插科打諢,也最喜歡逗一逗有些柔弱的呆笨的義兄,而祝玉梁也樂于這麼和祝玉瑾聊天。

敏姑在一旁听到了,道︰「二小姐不想嫁人,老婆子我第一個不答應!我還想看一看二小姐穿嫁衣的模樣呢!一定美若天仙,就像當年的玲福晉一樣!」

玲福晉,自然說的是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

當祝玉瑾听到玲福晉的時候,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了,繼而低下頭,想起了一些傷心事。敏姑也知道自己說錯話了,急忙上前安慰,祝玉梁也在一旁勸,好在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祝玉瑾也很快釋懷了。

到了早膳的時候,祝玉瑾還是一副男子的打扮進了廳堂,盡管敏姑勸她換衣服,但是祝玉瑾並沒有換,一方面是嫌麻煩,另一方面是覺得這樣男子的打扮可能會討得父親的歡心。雖然父親比起幾年前對她的態度已經好轉很多,但是做兒女的還是希望能讓父母開心。

豈料祝玉瑾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得到父親祝熹的贊賞。

當祝玉瑾和祝玉梁一同走進廳堂用早膳的時候,祝熹一晃神,還以為自己有兩個兒子,但是仔細一看,右邊站著的不正是他家女兒麼?頓時,祝熹的臉上露出了不悅的神情,但是他沒有說出口。

祝玉瑾也看出來了父親有些不開心,她和祝玉梁對視了一眼,祝玉梁搖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父親為何不開心,當早膳用的差不多了,祝玉瑾終于開口,道︰「父親,您為何事不開心?」

祝熹倒也不遲疑,直接道︰「玉瑾,如今你乃當朝帝師,我也不好說你些什麼,只是,如今你身在家中,為何還一副男子打扮?」

祝玉瑾愣了一下,隨即道︰「父親難道只是為了這個而不開心嗎?」

祝熹陰沉著臉龐,道︰「這個不是小事!你要時刻明白自己的身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人!」

「嗯,知道了,父親教訓的是,我這便去換了衣服。」話完,祝玉瑾站起身,走出廳堂,朝著自己的房屋走去,敏姑吩咐丫鬟去拿來今年剛做好的棉衣,自己則尾隨祝玉瑾之後,一同跟她回了房間。

祝玉瑾走後,飯桌上,祝玉梁放下碗筷,說道,「父親,您怎麼不問一下小妹為何突然回來?照理說今年和明年小妹都應該和小皇帝一起過年的,不是嗎?」

祝熹點了點頭,看著廳堂外一顆光禿禿的小樹,道︰「對啊,那個小皇帝如小樹一般剛開始猛長,期間自然是要發叉的,倘若沒有人砍去他多余的枝杈,那麼他可能就不會是一個好的君王。」說到這里,已經年逾花甲的前任帝師嘆了一口氣,「我相信瑾兒的能力,但是最害怕的是瑾兒除了教授皇帝帝王之道動了其他感情,那麼就麻煩了,就像她這次突然回來一樣,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不會去過問,她的事她一定能處理好的。」

听完這話,祝玉梁沉默了一會兒,心中想了一些事情,隨後道︰「父親不必擔心,我相信小妹,她一定知道君王和臣子不能發生感情,更何況小妹現在在皇宮里是女扮男裝,所以不會發生意外之事。」

祝熹看著祝玉梁,點點頭,「希望如你所說吧!」

*

這邊,敏姑一邊幫祝玉瑾更衣,一般勸道,「瑾兒,你不要生老丞相的氣,他是為你好的。」

祝玉瑾輕輕哼了一下,「為我什麼好啊?以前巴不得我是男子,現在我扮作男子,他又不開心了,難得我這樣去討他歡心。」

敏姑嘆了一口氣,「瑾兒你有所不知,自從你去昆山派學武功後,老丞相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有時候老丞相還會對敏姑說想念自己的女兒。現在他希望你能好好的完成帝師的任務,隨後就給你找個人家嫁了……」

------題外話------

原來的第六十五章第四節章節改不成了,所以偶重發了一遍在這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品女帝師最新章節 | 一品女帝師全文閱讀 | 一品女帝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