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二聖03
許敬宗那馬屁精的話也能听,小九乃不是傻了吧?
吳詡剛想開口,李小九像是知道她要說什麼似的,笑道︰「許敬宗此人雖喜阿諛奉承,于文學經史上卻是一把好手,又有些急智……」說到底,許敬宗這貨做個御前弄臣是綽綽有余了,而且這貨也不乏真本事的。
「再說我大唐如今國富民強,掃滅外夷,四方臣服,理當封禪,昭告天地……」說到這里,李小九陛下的臉上出現了自豪之色。
「朕總算沒有辜負祖上的期望,固守江山,開疆拓土……」
吳詡聞言,也不由動容,握著青年的手,只道︰「你很好,我知道的!」
李治緊緊回握住吳詡的手,回道︰「都是因為有你……」
所以,他才能堅持下來……
帝後之間的氣氛實在是太好,隨侍的眾人互相對了對眼色,迅速退了出去。
一夜河蟹。
次日,李小九陛下滿面春風地離開百福殿,上朝的時候,連看到坐在文臣之首的小李相公,也不覺得那麼礙眼了。
這天才朝會眾人都有種膽戰心驚的感覺,其實君主面癱一點、冷酷一點都沒什麼,最怕的是皇帝陛下喜怒無常啊!
李小九陛下算是溫和的君主了,不過像今天這樣毫不掩飾地傻樂,真是令人不敢直視……
所以,接下來所議之事幾乎沒費多少口舌就都通過。
新建宮殿?
沒問題!
話說滿朝的文武百官里起碼有一半對太極宮的破敗簡陋表示不滿了,尤其是這次遠征半島回來的那些武將們,每次看到太極殿都想嘀咕一句︰咱們大唐堂堂的天朝大國,宮中最大的殿閣居然還沒高句麗王的寢宮大,感覺相當丟臉有木有=。=
至于文臣們,現在能在李小九陛下面前露臉的有一半是顯慶年間新提拔的青壯,這些青年們在提高帝國形象方面的決心,也不比那些老臣們遜色,自然是早就想建議造一座能體現帝國威武雄壯特色的宏偉宮殿了……
所以,在吳詡看來李小九陛下‘給自家造房子謀福利’的想法純粹是浪費錢會被噴的想法,居然根本沒遭到朝臣們的抵制,反而是大力支持。
至于李小九陛下改‘聖人’‘娘子’的稱呼為‘天皇’‘天後’,那就更沒問題了。
大唐可是堂堂的天朝呢,最高領袖不叫‘天皇’‘天後’叫什麼?
就算有人對皇後的稱呼不再從屬于皇帝,而從屬于‘天’這一點略有微詞,也很快在群臣大贊李小九陛下‘英明神武’聲中湮沒了……
兩件要事都通過了,李小九陛下的心情越發好了,好死不死問了一句︰「卿等還有何事稟奏?」
好吧,其實李小九陛下是希望某人跳出來請求他封禪的,結果某人的動作慢了一拍,小李相公先跳出來了……
許敬宗只好把已經邁出了的一條腿收了回來,說實話,對于李義府這個後來居上的後輩,他莫名其妙地怵得慌。
小李相公今日的神色難得地有些莊嚴寶相,開口就提到了昔日輔臣褚遂良,以及當初被褚遂良誣陷被迫自盡的劉洎……
「……臣當年位卑言輕,無力為恩相昭雪冤情……」李三郎說起這事,臉上的神色似悲似憤,讓人看了好不憐惜。
李治不由想起當年他在東宮,最喜歡的就是岑文本、馬周和劉洎三人,其中生性爽朗又文武雙全的劉洎一度是身體孱弱的李小九殿下的羨慕對象。
劉洎的死一直是李二陛下晚年執政的一個大污點,也是李治心里的一個結。
為了這件事,李三郎跟馬周鬧翻,馬周到死都沒有得到李三郎的原諒。
至于李三郎本人也在中書省當了快十年的舍人才出頭……
而造成這一切的人是褚遂良。
若說李治為什麼會這麼討厭褚遂良,除了他那臭脾氣外,就是當初他帶頭誣陷劉洎的那件事了……
也因為這樣,在立吳詡為皇後的過程中,李小九陛下能和李三郎盡釋前嫌,聯手先把褚遂良丟出中樞,再一一做掉除了長孫舅舅之外的其他元老黨……
如今朝中政局已定,幾次對外征戰也都取得了極好的戰果,李小九陛下難免有些洋洋得意,而身為亞相的李三郎同志可沒忘了他當年放下傲氣投身帝黨的最初目的!
「如今天下承平,聖人英明燭照,當不使冤獄發生,臣請徹查當初劉洎忤逆一案!」
小李相公的話拋擲有聲,在場諸人無不悚然變色。
這劉洎悖逆一案是先帝親自定的,現在要翻案,豈不是說先帝當年判錯了?
殿中一時鴉雀無聲,歡樂的氣氛蕩然無存,寂靜中透著詭異的尷尬。
李小九陛下也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
他當然想為劉洎翻案,可是這事說起來還真是他爹下的手,就算褚遂良真是誣陷忠良,要翻先帝的案子,他這個做兒子的,大概要背上不孝之名吧?
李小九陛下的猶豫被李三郎看在眼里,他不由露出一個輕蔑的眼神。
這個類似挑釁的眼神嚴重刺激了年輕的皇帝陛下。
「此事事關重大,朕以為須詳細查實後再辦……」盡管腦門上都快要爆血管了,李小九陛下還是壓著怒氣,平靜地表示他接了小李相公的狀子。
眾臣面上都不敢多言,心里八成已經翻江倒海了。
「那麼……臣期待聖人能還恩相一個清白……」小李相公向李小九陛下行了一個大禮,他那光潔的額頭重重地磕在地板上的一聲悶響,听得在場眾人心里都不由一顫……
吳詡很快就听說今天李三郎在朝會上提出為劉洎平冤昭雪的請求,不由輕嘆道︰「他倒是個重情義的人……」
劉洎這個人,吳詡也見過幾次,說實在此人真不像個混跡官場的人,反而像個行俠仗義的大俠,那種爽朗直率的性子,在風雲變幻的貞觀末年,能活蹦亂跳活這麼久已經是奇跡了……
提到劉洎的事,吳詡一時也沒興致看倭國的情報了。
自從褚遂良被丟出中央,長孫舅舅意外過世,這朝中的大臣都老實了不少,再沒有人敢跟李小九嗆聲的了。
唯一的變數倒是這個最早投靠帝黨的李三郎……
吳詡好歹也是經歷過貞觀年間易儲風波的人,她當然看得出來這個李三郎其實根本就沒有完全臣服李小九的意思,先前他忽然挺身而出來對抗長孫舅舅的小集團,不顧自己的性命安危也要頂她登上皇後之位,她只道是因為長孫無忌清掃承乾和李泰的殘余黨羽用力過猛,使得李三郎為了自保不得不出山……
現在想來,這事未免也太過巧了!
如果說李三郎不想出人頭地,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但他奮力往上爬的目的就值得推敲了……
以前吳詡一直認為李三郎想要學習馬周那樣,為天下寒門士子做榜樣,現在看來,這只是他極小的一個目的,原來他最大的願望,還是為劉洎昭雪……
想通了這一點,吳詡不覺唏噓不已。
難怪這小子當年在大理寺的時候審案審得那麼歡,至今都讓管理刑獄的官員听到小李相公的名頭就冒冷汗!
原來如此……
吳詡倒是有心幫李三郎一把,可是一想當年劉洎的案子本身就是筆糊涂賬,現在就算重審有有毛用啊?
顯然李小九陛下也是這麼想的,他本來想要和一把稀泥就了事了,可李三郎那針一樣的目光又讓他坐立不安。
最後還是門下省的樂彥瑋冒著被小李相公打擊報復的壓力,上書表示‘子不言父之過,即使先帝判決失措,聖人也不能再翻舊案了’,總算為李小九陛下解了圍……
為了讓得力干將轉移怒氣,吳詡建議讓李小九把李三郎派出去巡視各道、各州、各府的庶政去——這可是大肥缺啊,非皇帝陛下的親信不可擔任。
李小九陛下徒然把這麼個煞神丟出去,國中各州府道的大小官員可嚇壞了:媽喲!這李貓相公可不好應付啊,別看他笑起來美得不可方物,轉頭就能一刀捅死你有木有!
緊接著的一個消息,讓原本不懼小李相公的皇親國戚也萎了。
尼瑪為啥派給李三郎當護衛的竟是堂堂周國公啊?!
皇後娘子的佷子就這麼不值錢嗎?!
不說地方的一干大佬都風中凌亂,李小九陛下卻因為朝中少了一個不順眼的家伙而心情極佳。
更讓他高興的是,封禪的事也被提上了議程,經禮部和欽天監的一番推算安排,巡幸泰山的日子初定于次年冬。
在冊封了小兒子為周王之後,李小九陛下又下令設置東南西北四個陪都,並把洛陽周圍一大片土地圈起來定為洛州,第一任洛州牧就給了還在襁褓中的小三郎襲了。
干完一堆政事後,又到了去洛陽泡溫泉的日子了,因為今年去溫泉行宮少了小李相公的伴駕,李小九陛下變得特別期待起來。
可惜天不從人願,正當眾人高高興興收拾行裝準備往東都出發的時候,半島那邊忽然傳來倭國的最新大消息︰倭國新皇在罷黜了皇太弟大海人皇子之後,又冊封了自己的兒子大友皇子為第一任太政大臣,掌管全**事,徹底架空了弟弟大海人皇子的軍權。
倭國新皇的這一舉動無異于把大海人皇子逼到了懸崖上……
作者有話要說︰終于不抽了,很好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