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求支持!
卻說洪荒三界,這一日,有一道金光從六道輪回飛出,朝向東土大唐而去,帶動漫天異象,令人暗自稱奇。♀無數強者矚目,更是許多知情之人心中涌出許多算計。
靈山之上,雷音寶剎。
中央婆娑淨土長老釋迦牟尼佛祖高居九重雲台之上,端坐九品金蓮花。
其周旁卻是諸佛齊聚,諸菩薩、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以及靈山佛界當中無量比丘僧、尼等眾,盡數匯集于大雷音寶剎當中。
如來抬頭朝向四周望了一眼,見得諸佛諸菩薩一臉神色肅然的望著自己,又抬頭朝向東方天際望去,見得那金蟬子所化金色佛光照亮了整片東方天際,卻是雙手合十,頌了一聲佛號道︰「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諸佛諸菩薩以及無量僧眾見此,亦是雙手合十,齊誦佛號。
「自我應東方天庭大天尊之邀,前往天庭收服那只天生石猴之後,到得如今已然有五百載歲月。」
微微嘆息了一聲,釋迦牟尼卻是忽而開口,輕聲笑道︰「山中無甲子,我等位處靈山極樂,卻是不知歲月變遷。今日正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
「我佛慈悲!」
一旁諸佛諸菩薩,以及無量僧眾見此,皆是一臉了然神色,似乎並不意外。更有甚者,那各方僧眾面上或帶欣喜,或是渴望,又或是鄙夷不一而足。
盂蘭盆會,乃是佛門為了對應道門中元節而設,乃是為了給侍奉佛法的教眾,悼念亡親,追懷先人的節日,在西牛賀洲很是盛行。
盂蘭盆節之日,靈山之上諸佛亦是要與佛門信眾一般過節。但在靈山之上,眾佛卻是並非為了悼念亡人,而是講經說法,解惑眾生,更有為亡者超度,普度眾生之意。
所以靈山盂蘭盆佛法會卻是三界聞名,便是東方道門諸多大賢,也不時前往參與,只因為諸佛皆會在會上講經說法,為與會者傳道解惑。
雖則佛道之爭由來已久,但無論是修佛還是修道,皆是為了超月兌天道。況且道之一途,殊途同歸,他山之石可功玉,佛道雖然道不同,但卻都源于天道,兩相印證,卻是能夠帶給人無數的啟迪。
不過,這盂蘭盆佛法也不是說听就能听,凡事想要有所得,自然需要先付出。听道也是一樣,不然為何那佛祖時常派人下山講經授法,卻要人化緣回來。
單單是為亡者誦一遍經,保人一家安寧,死者超生,便要了人三斗三升米粒黃金,還說手下之人賣賤了,講什麼「經不可輕傳」?
想要听經,自然少不了要出血,花錢買張「門票」什麼的,倒是與那後世大明星開場演唱會似的。那些個比丘僧眾,諸佛諸菩薩見此,亦是有的欣喜,有的難過。
欣喜的是自家往日修行佛法當中種種疑惑,今時可得佛祖親自講解經義。但難過的,卻是自家荷包,欲獻與佛祖,拿得出手的,豈是一般凡俗之物?
如來見此,卻是神色不變,雙目之中閃過一絲精光,也不管殿中諸人作何想法,微微點頭,朝向一旁的阿儺、迦葉微微示意。♀
抬手取出一件寶盆,伸手一探,從其中取出無數香花果品,皆非凡物,著阿儺將無數果品捧著,分發下去。又令迦葉捧著寶盆跟在阿儺身後,往那諸佛諸菩薩處收取獻禮。
卻是令得大殿當中諸人胃疼不已,可謂是痛並快樂著。倒是那強如南海觀世音、大日如來、上古燃燈佛等人卻是絲毫不在意,畢竟在這些人眼中,那些許獻禮算什麼?
他們所關心的,不過是這如來佛釋迦牟尼,在近來又變強了多少。所關心的,是自家與釋迦之間的差距究竟是多大,能否有機會問鼎靈山,入主寶剎。
少間,諸佛獻禮完畢,各歸其位,阿儺、迦葉手捧著佛祖寶盆,立于釋迦兩旁,喜笑顏開,卻是看出來收了不少好處。
令得眾人肉疼不已,見得世尊端居蓮台之上,神色不變,卻是紛紛開口出言。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如來見此,卻是轉頭視了一番二位弟子手中所捧諸般寶物,微微點頭。而後微開善口,敷演**,宣揚正果,講的卻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里天。
良久,如來講罷,卻是轉頭對著下方眾人言道︰「我以法眼觀三界,見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如來說著,卻是微微打量了一番下方諸人,目光在諸佛諸菩薩面上微微停留。見得數人面上卻是神色不變,似乎早有預料,微微一笑,繼續道︰「東勝神洲之人,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之人,雖好殺生,但卻是只為了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
「而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少得道真仙,但卻人人固壽。唯獨那南贍部洲之人,貪yin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乃是三界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佛諸菩薩聞言,皆是神色一動,而後合掌皈依,向佛前問道︰「敢問如來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見此,微微笑道︰「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欲要將真經送上東土,可惜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得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不知誰肯去走一遭來?」
眾人聞言,卻是面面相覷,自然是聞到了一種味道,功德的味道。可惜卻是知曉,這般功德雖然巨大,但卻依舊是僧多羹少,他幾個掌事者恐怕早已瓜分完畢,豈有自家那一份?皆是逡巡不前。
唯有那南海觀音菩薩,下了蓮台,行至釋迦之前,禮佛三匝,開口言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諸聖聞言,盡皆訝然,抬頭望去,卻見那菩薩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
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
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曾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蘭心欣紫竹,蕙**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觀音。
如來見此,卻是面色一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觀自在聞言,卻是神色不變,微微對著釋迦行了一禮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如來聞言,輕聲一笑,而後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我恐那路途艱險,妖魔橫行,那善信縱有向道之心,亦是難行,因此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道︰「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回;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觀音菩薩聞言卻是神色微動,皈依拜領,將錫杖袈裟收好。
如來見此微微點頭,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你在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下來。」
觀世音聞言,卻是神色微變,對著佛祖接連施禮,而後徑自退了下去。出了雷音寶剎,隨即喚來弟子惠岸行者,命其隨行。
那惠岸行者木吒,乃是天庭李天王之二子,本是闡教普賢真人門下,經歷封神一戰,修為精深。後因普賢真人遁入西方做了普賢菩薩,木吒也隨之成為西方教中人。
更是因為觀世音輪回遭劫,顯化男身女相,普賢因此命木吒轉拜觀音為師,守護觀自在。
只見那惠岸行者勇武非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菩薩見此,便將錦蝠袈裟,化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菩薩亦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得靈山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