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帥完,突然響起了掌聲。////
等掌聲停下,江大帥頗為自得的︰「我一路過來,總算是有人贊成,答允一致反對參加內戰。其中江蘇都督李純先生尤其表示熱烈之意。」
「好!大帥做的對。」之前那個看不慣楊文君「有傷風化」的學究一樣的胖老頭接著道︰「最無意識最無情理者莫過于此次之戰爭,鬩牆雖凶,終為昆弟,敗不為辱,勝不足榮,一誤已甚,豈堪再誤?以言外侮,則協商嘖有煩言,日人強設民署,德俄媾和,尤為可危;以言內政,則同胞死于兵燹,死于水災,癘疫流行,僵尸累積,哀哀萬民,幾無生路;以言財政,則羅掘俱窮,公私交困,借債生活,朝不保夕;以言軍實,則數戰以來,損失無算,軍械借款,徒召亡國。蔽于感情,激于意氣,視同胞為讎仇,以國家為孤注,言念及此,可為痛心!民國主體,在于人民。民心向背,所宜審察。置民意于不顧,快少數之私忿,成敗得失,不難立辨。」
江大帥也換上痛心疾首的表情,起文言︰「民國初創、百廢待興,江山惟望國會早開,民氣早伸,罷兵修好,早定時局。」
楊昌濟連連點頭︰「對對對,當此民國初創、百廢待興之際,怎麼還能自相殘殺?外敵當前,國人當自強!可什麼是自強之道?什麼是強國之本?什麼是當務之急?教育是強國之本,教育是當務之急!」
迎著江大帥的目光,楊昌濟聲音大了起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談國家之發展,何談民族之未來?開民智,興教育,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華強盛之源泉啊!」
孔昭綬校長看了沉默的江大帥一眼,接這楊昌濟的話︰「亂以尚武平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時今日論,我亦以為首要大事,當推教育。我中華百年積弱,正因為民智未開,只有大興教育,才能以新知識、新文化掃除全民族的愚昧落後,教育人人,則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則社會必良,社會改良,則人才必盛,真才既出,則國勢必張,以此而推論,當今之中國,有什麼事比教育還大?欲救國強種,有什麼手段比教育還強?所以,辦師範,興教育,以我之所學,為民智之開啟而效綿薄,為中華之振興而盡一己之力,這,正是強國的最佳途徑嗎?」
江大帥略一沉吟,點頭道︰「我記得在普法戰爭中最終打敗法國並俘虜了法國國王的元帥老毛奇過︰‘普魯士的勝局是在學教師的講台上決定的’。我相信高質量的國民教育確實是救亡圖存、實現統一和強大的基礎。但是國家政治統一的唯一道路,是國民通過‘劍’實行的!」
包括校長孔昭綬,都被江大帥的話深深打動了,靜靜地看著他、听他。
「我最佩服的,是古希臘的斯巴達人,人數那麼少,卻能稱霸希臘。為什麼?因為他們不僅重視精神之文明,更崇尚野蠻之體魄!反觀我今日之中國,身體羸弱者比比皆是,學校里,學生啃本,家長更是一雙眼楮只盯著孩子的書本,一國之青年都病怏怏的,這樣下去,別人憑什麼不把我們當成東亞病夫?自古以來,中國的教育,可謂從來就沒把體育放在眼里,顏回、賈誼、王勃、盧照鄰,這些古人的才華還不驚人嗎?可他們短命啊!于是只給歷史留下一頁頁遺憾。沒有健康的身體,你學得再多,學問再大,命都保不住,又有什麼用呢?國家的強大、武力的振興又靠什麼來保證?中國的未來,需要我們青年,青年的未來,需要野蠻強健的身體。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所以諸位辦學,應該實行德、智、體三育並重。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
一片靜默中,校長孔昭綬微微一怔,道︰「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突然帶頭鼓起掌來。
掌聲隨即響成了一片。
一行人進了大門,話間來到了教務室。
江大帥微一沉吟,道︰「哎!孔校長,江山能否借貴校學生的作文成績單一睹啊?」
孔校長忙答道︰「那有什麼不行?」
接過作文成績單,江大帥緊張的看了半,沒有看到毛潤芝這個名字,心里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反正平靜下去了。
也許這個時代和自己所知道的時間不一樣吧?
不過這上面有一串名字也很耀眼。江大帥心里轉著念頭想要把這些人都收下。
江大帥卻轉手交給了孔校長,︰「列位先生,今日江山不告而來,已是冒昧打攪,先賢之地既已瞻仰,就不多耽誤各位的教務了。」
大家也都站了起來,準備送客。
江大帥卻微笑道︰「差點忘了孔校長,江山此來,還有一件公事。此去湘西,江山真心實意地想干一番事業。發展經濟,興辦實業,改革政治,廢除繁重的田賦制度,減輕農民的負擔。我還準備拿出經費去湘西大辦教育,選派公費留學生,為湖南的建設培養人才。貴校以湖湘學派之濫觴,上承城南遺風,人才輩出,從這里走出得人才都是引領今世風潮的人物,我希望孔校長給我舉薦一些人才去湘西,或者報名公費留學。我今是誠心求賢來的。選派公費留學生,為國儲備人才,建設湘西家園,我將向全省乃至全國招賢,今日就從一師開始。」
……
號稱「五岳獨秀」的南岳衡山,群峰連綿,氣勢飛動,雄踞于洞庭湖之南。衡山山脈自南向北由七十二峰組成,最南者名曰回雁峰,所以古人賦詩︰「青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這回雁峰的名氣,早在唐代即為世人所知。才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千百年來傳誦不衰,使得歷史的灰塵不能將它的盛名湮沒。就在回雁峰下有一座城池,它因為在衡山之南,便依山命名,叫做衡陽。清代衡州府的府衙設在此,故人們都稱它衡州府。衡州府有著兩千年的悠久歷史,素為湘南第一大鎮。湘江從它的身邊靜靜地流過,年年月月給它注以無窮的生命力,又為它不斷洗刷去污垢塵痕,使古城得以生機勃勃,與時俱進。
離城南四五里的江面上,有一個長四百余丈、寬三十余丈的島,當地百姓叫它東洲。東洲上有一座古老的建築和一棵參白果樹。
從洲上殘存石碑的鐵劃銀鉤中,依稀可辨此建築建于明宣德年間,名叫萬聖宮,白果樹就種植于建宮的同時。洲上向來只有三五戶人家,全是漁民。因為此地安靜,明末書院盛行,此地也建起一個書院,取名東洲書院,少年王船山便在此讀書,為日後博大精深的船山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咸同年間,衡陽出了一個名人,他就是湘軍水師統領彭玉麟。光緒十二年,時為兵部尚書的彭玉麟捐贈重金,將東洲書院大為擴展,改名船山書院。
吳佩浮生平最佩服的人就是彭玉麟,最愛學他畫梅,對彭的後人愛護有加。
吳佩浮治軍嚴明,加上對湘人也頗為尊重。吳佩浮在衡陽到是頗有威望,衡陽和長沙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早晨,吳佩浮偕同李濟臣、張方嚴,還有愛妻、愛女、侍女等,浩浩蕩蕩來到這片風景勝地。
一見這名山勝景,吳佩孚高興得手舞足蹈,連呼︰「好景,好景啊!」他指著東洲上自來野生著數千棵桃樹林子︰「啊,東洲桃浪便成為衡州府的八景之一。可惜,若是春來,登高遠眺,桃花夭夭,燦若紅霞,不但整個島成為桃花的世界,連湘江也被桃花映紅了。待到暮春時光,桃花凋落,湘水上漲,那一片片落紅漂浮在江中,仿佛給冰冷的江浪加了溫,變成了暖人的桃花浪。那就有意思了。當年王船山有首《模魚兒》,專道東洲桃畫浪的迷人之處,甚為文人們所喜愛︰‘剪中流,白隻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字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浮萍,輕狂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佳麗地,仙院迢遙煙霧,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的就是這里的勝景。」
李濟臣恭維︰「玉帥現在是衡陽王,還愁賞不到暖人的桃花浪嗎?」
一句話得吳佩孚心里沉了下去,他是要做湖南王的,但是段祺瑞卻把這個位置給了打仗草包的張敬堯,他能不氣。他嘆息一聲,︰「哎,什麼衡陽王?不要妄!」
張方嚴︰「怎麼是妄?玉帥立了大功,湘督一職本來非公莫屬。是段總理不公,讓張敬堯做了督軍。他張敬堯算個屁,玉帥就稱‘衡陽王’,還怕他?」
「玉帥怎麼會怕張‘毒菌’?瞎!」
「對!怕他干什麼!」
「玉帥就是‘衡陽王’!」
大家又是一陣恭維。
吳佩孚心情稍微高興了一點,︰「好,去書院!」
大家進了船山書院,吳佩孚指著匾額︰「這是彭公的題字。那是光緒十二年,時為兵部尚書的彭公捐贈重金,將東洲書院大為擴展,改名現在的船山書院。擴建後的船山書院,以它曾培養出大儒的名望和幽美絕俗的環境,很快便成為三湘名書院,不僅湘南學子視之為最高學府,甚至湘中、湘西,還有鄰省江西、廣東一帶的莘莘學子也負笈前來。在書院任教的先生均為宿學老儒,主持書院的山長,則更非德高望重的碩才大老不可。內閣學士羅文輝,以及湖南大儒王運老先生都曾主持書院教務。自王運老先生主持書院教務後,船山書院更是名聲大振,長沙的岳麓、城南,鄰近書院的高才學子紛紛南下,一時有學在船山之稱。」
李濟臣嘆道︰「哎呀玉帥,你怎麼知道這麼多?真偉大!」
張方嚴︰「玉帥有經緯地之才!」
但進了船山書院,到處是殘垣斷壁,荒草萋萋。進了課堂看到的是斑駁的牆壁,蛛密布的慘景,吳佩孚頓感興味索然。
如今開新學,船山書院早就荒廢,不負當日盛況。
這時,一個副官急匆匆跑過來︰「玉帥請回吧,那個江瘋子來拜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