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1-06-10
太子劉盈恭恭敬敬的隨著舍人進到了前殿,恭恭敬敬不是害怕,不是約束,而是太子本身就存在的一種大德風範,風度優雅而翩翩。蕭何、樊噲看見太子進來,都禮貌性的退站在一邊,拱手相待。劉盈剛邁進左腳,就看見蕭何和樊噲恭敬的拱手而待,劉邦正坐在一塊寫有「賢德致遠」大牌匾下,顯得甚是雄才英武。劉盈禮貌性的對蕭何和樊噲點頭示意,他倆也彎腰回禮。太子整理衣冠,連忙趨步到劉邦跟前行稽首大禮︰「父皇長樂未央,兒劉盈拜過父皇
劉邦素來不是特別喜歡太子,但也談不上恨,只奈太子乃呂後所生,而自己偏偏鐘情于戚夫人,自然就對戚夫人的孩子劉如意比較喜愛,如意活潑好動,性情像極了劉邦本身。劉盈性格儒雅敦厚樸素,本來劉邦就不怎麼喜歡儒生,太子卻一派儒生風度,客觀上也讓劉邦不太喜歡太子,可是太子並無犯大錯,而且定時定刻的給劉邦請安,太子真的無過錯,劉邦對兒子們愛的天平不知該往那邊傾斜。看見太子如此懂事賢德,劉邦站起來親自扶起太子,「太子不必多禮,且隨父皇來坐身邊的舍人連忙為太子搬來一個毛席子放在劉邦身邊不遠的位置。
劉邦轉頭問道︰「盈兒,不在太子殿,來前殿所為何事?」
太子恭敬答道︰「兒听說渭水決堤,周縣百姓罹難,兒實為掛念,不知父皇打算如何處理此事?兒也好向父皇學習施恩惠于百姓之事
太子可謂青春年少,不知有些話何時該說何時不該說,不知有些話則是永遠不該說。劉邦听了這話,本應歡喜,因為太子已經有帝者風範,知道憐憫百姓,可是劉邦想到這兒便又往後多想了一步︰太子這是想盼著朕早死嗎?自己好做帝王協和百姓,共治山河?朕既在,天下之事何用你來操心?劉邦顯得有些不悅,粗俗憤怒的話語到了嘴邊,不知為何又退了回去,索性別過臉不說話。太子不明白緣由,剛要繼續問,蕭何適時的向太子有意的咳嗽了一聲,示意他不要再問,太子立刻明白了蕭何的用意,遂不問。
蕭何與太子眼神交匯一番便上前一步恭維劉邦︰「太子如此賢德,乃我朝之榮幸,區區渭水決堤,皇上定會處理的完美無缺,百姓定會傳誦皇上的英明神武。太子如要學到皇上的雄才英武,日後還得少許努力才是,皇上乃一代雄主,獨一無二,不可與之睥睨
太子立刻明白了蕭何的意思,遂而轉頭向他投以致謝的目光,蕭何禮貌的向太子點點頭。
樊噲本是一介武夫,听不得這些個文鄒鄒又帶些拐彎抹角的話,頓時有些急躁,聲如洪鐘開口道︰「哎呀呀!樊噲一介武夫,不知諸位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只知道奉皇上之命行事即可,現在什麼時辰,長安城的這些個文武百官跑哪里去了,難道不曾听說渭水決堤?臣覺得皇上應該好好懲治一下這些大臣樊噲在殿里急的走來走去,嘴里碎碎念。此時,劉邦見樊噲如此,心中怒氣漸消,樊噲歷來如此不拘小節,有什麼說什麼,這也是劉邦喜歡他的地方。
劉邦方在不悅剛才太子一語,看著眼前這個走來走去的將軍,只覺得晃眼,忍不住笑了,指著樊噲道︰「將軍坐下吧,來回走,晃的朕腦袋直暈樊噲腳步一下子停住,怔在那里,抓著腦後腦勺知如何作答︰「這,呃……」轉而也隨著劉邦‘嘿嘿’笑了。太子與蕭何見樊噲的憨厚樣便也相互對視而笑。
此時,殿門外一個舍人急急忙忙的進來向劉邦稟告︰「皇上,文武百官均已到齊,已在大殿外等候
邦從龍榻上站起來,太子也趕緊站起來,劉邦轉而對太子說︰「盈兒不是想看父皇如何處理渭水決堤之事麼?那就隨朕來看
話說一個謁者前來報告長安的文武百官接到詔令後都以最快的達了前殿門外,劉邦引著太子劉盈、丞相蕭何、將軍樊噲前去召見他們。天空依舊澄明,長樂宮樓闕莊嚴,前殿之外聚集著文武百官,他們神色凝重,時而扼腕長嘆;時而又與身旁的官僚緊張的談論著;時而又背手身後,低頭思慮;時而又抬頭仰望澄明的上空,個個都面顯焦急無奈,都在等著皇帝的召見。
忽一聲傳來,「皇帝有旨,宣百官覲見一個謁者突然出現在前殿的門外,站在大殿門外的台階之上,望著下邊的長安百官,長長的一聲召見令劃破了這些個文武大臣的緊張氣氛。文武大臣們趕緊隨著這個宣召之人進入了前殿。前殿龍榻之上坐著劉邦,他黃袍在身,隆準而龍顏,精神矍鑠,雄武英才,千古帝王之姿直叫那些個文武百官心中甚是遵從而敬仰,那種帝王之氣更是壓得他們只敢俯首稱臣,奉命行事。在劉邦的一側坐著太子劉盈,座位比劉邦稍微低了一個台階,可也是高高在上俯瞰群臣,那種居高臨下被人敬仰的感覺太子從來沒有過。
大臣們小趨著進殿後形成一個方陣對高祖劉邦行了一個甚大的君臣之禮,百官雙手高舉過頭頂作揖,低頭齊齊朝拜道︰「皇上長樂未央千秋萬世幾百人同時下跪,同時朝拜,同時應和,場面甚是壯觀威武。此威嚴的朝拜場面是太子從未經歷過的,看著文武群臣跪倒在自己面前,太子只覺得心潮澎湃,內心一種無名的力量在使勁兒的激蕩著,猶如自己是皇帝,百官們朝拜的正是他自己,甚是覺得威嚴至極,如畫江山就在眼前似的。太子看傻了眼,劉邦看到太子的那種驚訝,咧嘴微微一笑,此笑更是一種自豪驕傲的笑。
「諸卿免禮劉邦一聲令下,百官繼而分立兩邊,一排文官溫文爾雅,文質彬彬,滿月復經綸;一排武官雄壯壓場,鐵面英豪,個個盡顯大將之風。劉邦巡視過百官之後,臉上似乎有一絲不悅和落寞,問旁邊的傳詔謁者︰「淮陰侯韓信何在?」
謁者從旁邊小趨到階下跪而奏︰「淮陰侯稱病說自己身體實在不適,不能參與這次朝政,望皇上見諒
劉邦听到淮陰侯又要稱病不朝,臉色頓變,嘴巴微張著怔了怔,卻也被迫性的點了點頭,心底恨得牙根直癢癢。自從把韓信貶為淮陰侯以來,韓信就一直與皇帝消極對抗,常以生病為由拒絕上朝,這也是劉邦最痛心無奈的地方,想到這里劉邦的面色嚴肅了許多,但很快又和顏了,繼續說道︰「既然淮陰侯身體有恙,朕怎能不體諒?」說的確實有點心不甘情不願,但是又不能不這麼做。文武百官皆看到劉邦對淮陰侯有些許不滿,彼此與身邊人相互一瞧,都猜到了皇帝的心思,他‘惦記’著韓信。早在漢六年就把韓信從楚王的位置上給削下來,偽游雲夢又將韓信逮來長安,將他削爵為淮陰侯,置于他的眼皮底下控制著。此後韓信便推托幾年打仗時落得身體有病為由拒絕入朝參政。劉邦倒是有時也以下棋為由召韓信入宮說談,有時也叫韓信隨自己去附近的百姓家里微服一番,以此緩和韓信對朝廷對自己的埋怨,將他穩住。一君一臣的演繹直到現在。但是大家也看到了還有一個人沒有來,就是留侯張子房,但絲毫看不出劉邦對留侯有什麼不滿,因為張子房身體素來孱弱,劉邦入關後,曾答應子房讓他不過問朝政。子房乃帝者師,曾一心追隨劉邦,助他統治天下,期間並無半點對劉邦有不敬之處,韓信則不一樣,消極對抗他,一些小細節的東西劉邦還是能夠感覺出來的。子房自入關中後,便在家靜居行氣,從不過問政事。韓信雖以生病為由不上朝,但也時時提防著劉邦,畢竟劉邦曾經兩次削爵于他,又將他從楚地帶來關中,名為進京做侯爺,實為被軟禁于劉邦掌控之中。
大家還在想著淮陰侯之事時,劉邦又把話題引到渭水決堤上,「今天召大家來的原因,恐怕諸位在路上已經听說了吧?」
安國侯王陵出班奏道︰「臣听說渭水決堤,周縣百姓罹難
劉邦想到這事,心中又不覺的升起一絲惆悵煩亂之情,表情有些無奈,話語也有些軟和憂愁,「君侯所言甚是劉邦恍惚了一下便繼而再道︰「朕自入關定都以來,也是勤查水利,涇水渭水更是加壩築堤,不曾想到渭水還是失事,既已失事,不知諸卿有何解決之法,速速與朕說來,如能被采納並助修復渭水,朕大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