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1-08-25
劉邦方在沉吟思考著,這時從殿外不慌不忙走進來兩個人,正是太子和太上皇。
太上皇一身華貴的服飾,一個金黃冠子下絲毫掩蓋不住已經一頭蒼蒼的白發,臉上的皺紋就像溝壑一樣縱深密布著,原本顯得滄桑的眼神像是看透人世間的種種,已然不見任何光彩。進了大殿瞧見站了滿屋子的人,大家齊齊將目光放在太子和太上皇身上,太上皇本就不願意攙和這些略帶威嚴謹肅的朝廷聚會,皇帝說趁著這個好時刻,諸侯們來朝不容易,就將他的壽辰一起過了,太上皇這才不情願的過來未央宮了,要不是這個十月初一的時刻,只怕是他自己還在和沛縣遷來的那些鄰居們玩斗雞和六博游戲呢。
太上皇被太子小心的攙扶著,一步一步的跨過百米紅毯,太子英姿颯爽,頗具皇家風範,一身玄黑色夾雜纁紅色的服飾映襯著金碧輝煌的大殿,甚是增添不少的色彩。
如意看見哥哥來了,臉上一喜,就要下去,被劉邦用力摁回了腿上。如意嘟著嘴瞥一眼劉邦,暗暗叫著,「哥哥
「三皇無為,以道率民;五帝恩信,以德行世;三王公正,以功率民;五霸用智以力,賞罰必信。皇道也,伏羲者流;帝道也,虞舜者流;王道也,商湯者流;霸道也,五伯者流。王畿千里,然則終疏疏無能國祚綿延,何也?天不授予其命也。繼至趙政著始皇帝之稱,開大秦河山,祈延萬世不朽,然則二世即亡,何也?天不受予其命也。秦末亂世大風起兮,赤帝子揭竿而起響應四方,滅秦滅項而後稱帝前後不過七年時間,定天下安百姓,行封國行郡縣,政治清明,禮敬法嚴,安得坐擁八萬里江山,內外勤政,秦皇不及也,然則何以開國?宿命也,赤帝有子,受任于撥亂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可謂空前絕後帝王。恭謝神祗,降惠于下民,惟願宿命永恆,誠當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國祚綿長,億萬斯年矣太子劉盈一邊扶著太上皇向前走,一邊一字一句認真誦出呂後讓他背誦下來的‘贊天子頌’。雖然他不知道呂後讓他這樣做的意思,可是他卻遵照她的意思做了。
太子話音剛落,群臣們嘰嘰喳喳的又開始吵鬧了,以前未有見識過太子的文墨功夫,今日一見果真非同凡響,那麼激昂澎湃的‘贊天子頌’出自太子之口,叫大臣們皆心悅誠服之際頗多的是對太子儒雅溫文和善的性格的一種喜愛,不像當今皇帝稍不順意就破口大罵。一時間,頗有些儒雅天子的氣象,倒是在口才上先是征服了一些不太看好他的大臣。可是也有一些大臣立刻面顯懷疑之色,三年前太子太傅宮本良病故之後就再也沒有給太子找太傅學習,如今若說這‘贊天子頌’果真從太子之口說出來,頗叫人不免有些疑慮。但多數大臣們都恭維著,這些個有疑慮的也就隨波逐流的恭維著。
「太年紀,懂得如此之多,佩服佩服
「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論述朝代更迭,改朝換代的必然性
「最重要的是後一句,他暗指三皇五帝不及皇上,空前絕後啊
「太子總結歷史,贊美當今皇帝,歌頌大漢綿延千秋億萬斯年,高啊
……
大臣們在底下嘰嘰喳喳說個不休,劉邦此時也是難以置信的干張著嘴巴,瞪圓了眼楮瞧著太子。驚嘆著這幾日不見太子,怎麼他的功力如此見長,也沒人跟他說太子將要進殿就要這麼表演一遭。可太子不僅這麼做了,而且還攙扶著太上皇溫文爾雅的進來,惹得群臣皆對他留了一個好印象,也稍微听得下邊的群臣之議,仿佛更有一邊倒的意思。
劉邦書讀得不多,听聞太子口若懸河的念出這些磅礡大氣的東西,他頓時怔在龍榻上,太子的出現有些打亂了劉邦的計劃,一時不知所措的茫茫然,心中憤恨到底是誰幫著寫了這麼一出‘贊天子頌’,劉邦明白太子不可能寫出這麼有深度的詞,咬牙切齒的一手捏的咯吱作響也不敢表現出來,心中的怒氣頓時直沖腦門也不敢輕易的發出來,拼命憋著怒氣,半晌才壓著情緒強迫平靜,硬是從臉上擴出個平淡淡的笑容道,「太子年少聰慧,果是皇子們的榜樣,上座既不狠命的表揚,又表現的那麼平淡,一句簡單的蜻蜓點水似的夸揚,叫大臣們頓時疑惑起來。太子見父親懷里坐著如意,頓時心底有些蒼涼,眼楮低垂,面容平淡淡的往自己的位置上走去。
劉邦一邊叫宦官為太子搬來一個席子,一邊將如意放在榻上,起身越過身前的幾案,親自下台階去接太上皇入座。劉邦先是見長輩似的躬身長揖行了一個恭敬的禮節,太上皇點頭回之,劉邦便撐開一只手,太上皇就把自己的手放進劉邦的手中。
「太上皇請入座劉邦將太上皇攙扶到離自己不遠處一個高台席子上,那席子就在自己龍榻的右邊,太子在左邊坐著,安排太上皇坐下了,劉邦才又坐回自己的龍榻。
底下的大臣們又是拱手作揖謙卑恭敬的山呼︰太上皇長樂未央,皇帝陛下長樂未央,大漢永存億萬斯年。聲震破天宏偉壯美如海濤波瀾。
劉邦笑呵呵的伸手,空中做扶姿態,「平身
一番插曲之後,主持細節的官員站出來,對著廳下長長的喝著一聲,「行法見之儀︰朝覲天子,奉禮行拜
文武大臣又齊刷刷的跪地,將揣在寬袍長袖里的皮墊捧出來,又將懷中的璧玉恭敬的擺出來,再拜稽首,「恭賀十月,新年伊始,雨順風調,邦國昌明
數十個宦官端著大案子將文武群臣身邊擺出來的璧玉全部收攏,退出殿外,去收攏諸侯們的其他禮品,上殿只是帶著皮墊和璧玉,其他貴重的禮品皆由各自的內史或其他官員主管,在這一天全部由宦官們接收,然後奉送給天子。劉邦起身,平天冠上面的十二排旒子隨著動了動,走在台邊沿,挺直了身子,俯視著殿下文武,道,「十月新到,眾卿協力,協和百姓,致力生產,共築太平
文武皆曰,「遵天子命然後再稽首,劉邦做隔空攙扶之勢,大臣們又都站好,由宮人和宦官們拿來厚實的席墊子一一放于文武大臣身後,皇帝說‘坐’,大家才都跪坐幾案之前,雙手自然地平方于大股之間候命。
皇帝示意宮廷樂官們開始禮樂部分,樂官令領旨後便指揮起一支近百人的宮廷樂人。先前叔孫通專門告訴樂官令奏《文始》之樂,也就是原來所稱的《大韶》樂,《大韶》由虞舜所作,歌頌唐堯之功德。編鐘、簫音、笛聲、塤聲、鼓聲隨之而起,渺渺然,巍巍然,浩浩然,欣欣然,時而又莊嚴肅穆,時而又波瀾壯美,上古純正音樂之本質盡顯,真有當年孔夫子所說的‘學之,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
《文始》之音方停,眾人還未來得及從上古音樂之中月兌離出來,還有些沉浸在唐堯虞舜的偉大之中,還有些余音繞梁的感覺,樂聲驟換,換成《詩經周頌維天之命》和《詩經周頌豐年》兩篇︰
「維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皆
……
上古之音浩浩湯湯,雄渾萬丈,壯美非常,仿佛見其文王善行功德,仿佛見其四海黎民恭拜謹正;仿佛見其飽滿收成,仿佛見其君王祭祀之隆。前篇歌頌文王之德,後篇則寫慶祝祭祀好年成的頌歌。這兩篇,一來象征漢家皇帝功德如同文王,要愛民,以人民之利為利,人民必以萬倍之好還之;二來國家一向以社稷為重,祈願土地的好收成乃是對百姓最好的回報,是比較重要的一項經濟之事。
聞听此兩篇,大殿之上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皆是面容莊重之色,與渾厚之音相共鳴,祈願著文王之德再現,祈願著來年雨順風調。
較嚴肅的歌兒過後便從殿外進來八侑玉淨花明的舞娘,縴縴細腰婉轉著,窈窕身姿舞動著,粉衣綠袖飛舞著,三千青絲亂垂著,人面桃花緋紅著,旖旎舞步盤旋著,時刻變化著隊形。大殿里立刻由莊重氣氛迅速的轉為了較為和諧明快的氛圍,大家臉上也都逐漸的出現了和顏之色,逐漸的有了笑聲。眾大臣在劉邦的座下看舞,雖是氛圍較為明快活潑了,劉邦卻心事重重起來,大家看他心不在焉皺眉頭的樣子也不敢放縱內心原本希望的胡鬧了。于是全都規規矩矩,不敢再像前時的宴飲了,還是有拍手叫好的,邊吃邊看的,點頭向舞娘傳情遞意的,默默不語欣賞的,心底開花面不露色的,所有大臣都將注意力放在了舞娘們的身上,只是個別有眼力的人時而打眼一瞥皇帝。
劉邦雖平時好美姬,此時卻怎麼也沒有心思去欣賞這些。他在想著怎麼才能讓大臣們知道他的心意,他答應過戚夫人,要在今天讓如意好好表現。如意沒怎麼學習文墨知識,也知道他不愛這些,但劉邦這次不饒他,便叫他的太傅陸賈必須教會如意背誦《道德經》上篇,以贏得大臣們的一致認可,可是不料太子後來居上的表現了一番,頓時贏得大臣們不少人心。劉邦雖是嘴上贊揚太子,心里卻討厭他破壞了這場可以讓如意表現的機會,頓時有股莫名的火氣不打一處來,他瞧一瞧太子,太子也正在看賞著舞蹈,並未注意到父親冷峻的目光。
大家方在沉醉賞舞之際,劉邦側頭交代如意一會兒舞蹈完了就主動請求背誦《道德經》,如意明泉般的眼楮眨了眨,看了看父親,似是而非的點了點頭。
兩盞茶的功夫舞蹈完畢了,又是諸侯們對皇帝的一通贊賞,還有一些進貢的東西也讓禮官記錄在案。隨後也有安排人表演了些好看的狂放的遮面舞蹈,但劉邦終究看不進去,心里一直想著他的如意孩兒。
大殿里終于安靜了下來,眾大臣皆目光集于榻上的皇帝。劉邦轉頭示意如意主動開口請求,如意頑皮的笑笑,劉邦將他從榻上親昵的抱下來,拉著他的手站在台子邊沿兒。如意明泉目光巡了一遍大殿里的所有人,嘴角一彎又可愛的笑了笑,稚女敕的說,「陸太傅教本王學作《道德經》,然則本王實在不喜歡這些文縐縐的東西,本王最想學廉頗李牧,武略滔滔在馬背最是痛快
如意似乎還有話要說,然則剛說完這句話,底下便有人小聲議論起來,三三兩兩你一言我一語起來。劉邦本要舉手稍作安撫,如意此時伸出小手來拍了拍,頓時大殿里又陸續的安靜下來,如意站在台子邊沿兒,繼續道,「別看本王幼弱,卻什麼都知道。父皇常說國家苦難,需得大善于姓,陸太傅交給本王的《道德經》正是對大善的最好說明,老子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說到底無非也是清淨無為最徹底的表現,致虛守靜,內心空明、虛靜相篤而歸于本真,諸位公卿可認為本王說的對麼?」
一席話說得眾大臣皆驚詫不已,年僅八歲的代王居然在不經意學習之中能夠舉一反三的說出如此大智慧的話,著實不同凡響,確有當今皇帝心智聰慧之癥。著實叫大家瞠目結舌在原地好一會兒,不知如何啟口贊揚代王劉如意,全都彼此面面相覷。
原本稍感擔憂的皇帝劉邦看到如意的表現,又看到底下大臣們的反應,龍顏便逐漸和顏悅色起來,本想叫如意按照原計劃的背誦,不料如意自己的表現倒是超乎意外的好。笑呵呵的走到如意身邊拉著他的小手,親昵喜愛的沖如意笑了笑,頃刻間父子之間的濃厚情誼揚揚于大殿之間。
右下角坐著的太上皇直起身子看了看太子,太子面顯溫和,安坐于案邊儒雅飲茶,並無任何波瀾表情,太上皇大呼一口氣,心中希冀太子勿要將皇帝父親的行為計較于心上。太上皇最喜歡的還是皇帝正妻呂氏所生的嫡子劉盈,正如其名,盈而有余,內滿而不驕。
大家方在咋舌之際,又聞劉如意道,「父皇,兒臣請求舞劍
劉邦正琢磨如意剛才的話,此時主動開口請求舞劍,劉邦意外之余更加樂不可支,樂呵呵的看著寶貝兒子,彎身捏著他的小臉蛋,「你會舞劍麼?你這麼小,平時父皇怎不見你舞劍啊?還是別了吧,不要受傷了句句盡顯對劉如意的喜愛和擔憂,擔憂他比劍長不了多少,被劍給傷到了。
「兒臣不用挑時間練習,兒臣一學就會的如意豎起拇指撅著嘴巴稚氣童聲的講,「大丈夫豈懼受傷?」
劉邦轉而哈哈大笑,對下邊威武道,「代王舞劍,各位王侯指點一下
劉如意叫舍人為他拿來一把劍,那劍真是比他短不了多少,如意卻熟練的提著劍就走下了台階。走到大殿正中央,先給皇帝父親行起了一個較儒雅正式的君臣之禮,又轉身禮貌性的一彎腰,兩手抬起且執劍向著大臣們道,「本王年歲尚小,不懂得歷史典故,亦不會像太子哥哥那樣胸懷文墨道古論今,本王只是喜歡舞劍,今天乃是我朝大喜之日,本應獻上絕技,無奈僅只八歲有余,方不足拿劍之力,只是本王想要看見父皇為兒臣鼓掌喝彩,就讓本王與太子哥哥一文一武為未央宮大宴添上綿薄之力吧
劉如意一字一字的說著,殊不知他的這番話已經讓大臣們又開始議論了。
「代王倒也像個君王一樣,絲毫不怯場
「皇上不就是喜歡舞刀弄棒,不喜歡讀書麼?」
「怪不得盛傳皇上說代王最像他
「小小年紀,竟說出如此豪氣的話語,值得培養
「太子儒生氣十足,代王霸王氣盡顯,都好都好啊
「只八歲就能猜得透皇上的心思,代王果是聰明
「皇上究竟是什麼意思啊?」
「這哥倆是要暗自較勁兒了吧?」
……
各位大臣們還在對代王議論之時,如意卻早已嫻熟的拿起劍柄在大殿中舞弄著,長長的劍比他的身子都要長,可他就是倔強的舞著,時而眼神凌厲的跟隨劍鋒的方向,時而金雞**,時而一躍來個摘日月,敬心揮舞著劍,要哄他的父皇開心,雖是舞的不盡人意,可終究也讓大臣們有些感動,一下子大臣們也無法判斷究竟是誰表演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