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易游戲專欄
今年是蝙蝠俠這一經典角色誕生75周年紀念,許多人或許並不清楚,這位超級英雄其實還是一位美漫中的名偵探代表。
第一次接觸蝙蝠俠游戲,是FC那款對應1989年電影版所推出的《蝙蝠俠》。雖然這款游戲奇葩的難度導致筆者至今也沒打穿,但其他的蝙蝠俠游戲陸陸續續也玩了不少。大部分游戲都側重于他超級英雄的一面,只有少數游戲如阿卡姆系列,會對他作為偵探的一面加以表現——雖然阿卡姆系列的偵探系統,不如說是搜證系統,引導玩家找線索的部分很多,但基本沒什麼推理。當然這也不能怪游戲。漫畫本身也時常忽略他的偵探技能,把他當作普通的動作英雄來處理。
但蝙蝠俠之所以與眾不同,除了他沒有超能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作為DC主推的智慧型選手,他號稱「darknightdetective」(黑夜中的偵探)。雖然很多時候,他和別的超級英雄一樣在忙著拯救世界(或者哥譚市),但他的本職工作其實是調查已經發生的事件,而不是阻止正在進行的破壞。而且英雄們內部有什麼疑案,也經常會請他來調查。其實DC還有其他更專業的偵探角色,甚至福爾摩斯本人也在DC有一席之地,但只有蝙蝠俠憑借高昂的人氣,成為DC的「世上最偉大的偵探」(World‘sGreatestDetective)。
他首先出身于推理雜志
1939年,蝙蝠俠首次登場的漫畫,就是《偵探漫畫》第27期——顧名思義,這是一本以偵探題材為主打的刊物,而蝙蝠俠的定位也是探案故事。初期它是一本包含間諜、偵探、冒險等多個連載的綜合性漫畫,後來由于蝙蝠俠太受歡迎,很快成為主打連載。之後隨著成本上升,出版商開始削減漫畫頁數,其他連載陸續被砍,最終變成了蝙蝠俠專屬漫畫。
蝙蝠俠初次登場的故事——「化學辛迪加案件」(Thecaseofchemicalsyndicate)只有短短6頁,情節並不復雜,而且據後人考證,部分橋段有照搬當年的通俗小說《TheShadow》之嫌,但為幾十年的蝙蝠俠傳奇定下了基調——他首先是一個偵探,而不是超級英雄。
漫畫的開頭是典型的偵探故事場景︰年輕的名流布魯斯•韋恩正在警察局長戈登家中聊天,這時戈登局長接到電話說化學巨頭蘭伯特被人謀殺了。于是局長就去現場調查,順便把布魯斯也帶去了——如今警方當然是不會讓無關人等進入現場,但當時的偵探小說里這種情況還不少。
隨著劇情的推進,蘭伯特的兒子首先排除了嫌疑,隨後凶嫌的範圍也確定了,不外乎蘭伯特的三個合伙人。到這里為止,都是典型的「Whodunnit」(誰是真凶)故事的套路。不過這個故事並不是純推理向,而是驚險動作系。所以布魯斯就向局長告辭,以蝙蝠俠的身份展開調查,其中一名嫌疑人被殺,蝙蝠俠順著線索找到另兩人,將其中無辜的一個救出,凶手則被蝙蝠俠打進化學品池子而死(當時蝙蝠俠還沒有不殺人的設定)。其實現在看來,如今不少破案類美劇也是這個過程。
故事開頭刻意安排局長和布魯斯聊天,似乎是想塑造「安樂椅偵探」的形象,但其實這個開頭純粹是為了引出案件,布魯斯本身在調查中並沒有起到作用,甚至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因此布魯斯不能完全稱之為安樂椅偵探。這種模式延續到了後來的電視劇中,但在漫畫中逐漸被棄用了。
蝙蝠俠早期的黑暗神秘風格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1940年,為了吸引少年讀者,小助手羅賓登場。他的出現改變了蝙蝠俠,讓他更像一個慈祥的家長,而不是冷酷的偵探。兩人的互動也為漫畫增添了許多趣味。雖然有時候也會像福爾摩斯與華生那樣,由蝙蝠俠簡單解釋案件,但劇情漸漸偏向動作戲,兩人也被稱為「活力二人組」。加上50年代美國漫畫遭到「漫畫以犯罪與恐怖故事為題材,會助長青少年犯罪」的輿論圍攻,為了自保,難以繼續描寫現實的犯罪,蝙蝠俠故事走向了幻想風,變成了略顯荒誕的喜劇故事。
蝙蝠俠的轉型和變革
1966年,蝙蝠俠電視劇推出。它是一部喜劇風格的電視劇,所以橋段都比較夸張,以小丑、企鵝、謎語人和貓女等幾大超級罪犯為主要對手,案件調查的部分,經常用「蝙蝠電腦」「蝙蝠相機」等神奇道具帶過,而且各種「神邏輯」以及各種文字類雙關語層出不窮。比如︰
蝙蝠俠︰什麼東西有黃色的皮還能寫字?
羅賓︰香蕉圓珠筆。
蝙蝠俠︰什麼人總是很匆忙?
羅賓︰是在狂奔(Rushing)的人?俄羅斯人(Russian)!
蝙蝠俠︰又對了!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羅賓︰香蕉,俄羅斯人……明白了!有個俄羅斯人將踩到香蕉皮摔傷自己!
蝙蝠俠︰完全正確,這是唯一可能的意思!
………………這思維也太跳月兌了呀!
雖然有點無厘頭,但電視播出之後,蝙蝠俠瞬間成為國民熱門劇,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蝙蝠俠在普通觀眾心目中都是比較逗比的,直到1989年電影版給一般群眾普及了黑暗英雄形象為止。因此盡管電視劇的爆紅導致蝙蝠俠漫畫銷量飆升,當時的漫畫作者和編輯並不喜歡電視劇的這個發展方向。他們努力在漫畫里為蝙蝠俠賦予了新的形象,讓他的故事重新貼近現實,想把他重新打造成「黑夜中的偵探」。
風水輪流轉,近年來人們開始重新審視66版蝙蝠俠,覺得這種劇情雖然比較囧,但放在原設定下還有些帶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66版蝙蝠俠」也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甚至重新推出了這一世界觀下的新連載。
電視劇完結之後,蝙蝠俠終于徹底轉向了黑暗嚴肅路線。順應這一原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蝙蝠俠故事發生了幾個重大變化︰羅賓因為上大學離家,蝙蝠俠恢復了單人行動,重新回到了偵探的本原。推理方面不再依賴蝙蝠洞里的黑科技,而是需要收集線索、抽絲剝繭,而且故事中會介紹一些科學搜查的小知識,比如痕跡比對等等,也會解釋推理過程。
而且,布魯斯•韋恩的形象也有所改變。他不需要繼續扮演父親的角色,也不會像後來那樣刻意裝傻,而是以精明總裁兼慈善家的形象出現,甚至積極參與政治。他借助韋恩基金會,搞了一個「受害者團體計劃」,幫助案件的受害者,因此參與了許多案件的調查。除此之外,他平時也會遇到一些案子,這一點比較像常見的系列偵探故事——主角走到哪里都會遇到案件。布魯斯無論是戲份還是重要性都大大提高,甚至形成了「布魯斯進行調查和推理,蝙蝠俠負責動手抓人」的形式。例如《偵探漫畫》第398期的「毒鋼筆疑案」,就是以布魯斯為主角展開調查的,只有在後半需要搏斗的時候,蝙蝠俠才登場。
一般來說,美漫這種有超能力、有魔法、有科幻的宇宙,可說是本格推理的惡夢——假如凶手擁有瞬移、腦控、透視等等超能力,或者領先科技的道具,那麼像密室殺人這樣的經典詭計還有什麼意義?但這一時期的蝙蝠俠漫畫自成一體,而且比較貼近現實,沒有其他英雄的干預,也沒有多少超能力罪犯。就連原有的那些超級惡棍,也暫時被雪藏,取而代之的是一般社會的刑事案件,如殺人、盜竊等。在這個基礎上,此時的不少蝙蝠俠漫畫相當貼近本格推理了,尤其是弗蘭克•羅賓斯(FrankRobbins)擔任編劇的時期,有不少典型的「Whodunnit」故事。他會在敘述過程中給出線索,是不多的幾位給予讀者公平的機會的作者,有時候甚至會挑戰讀者,讓讀者猜猜案件真凶,而且最後一般都會有類似于「解謎篇」性質的解說。
但70年代中期開始,蝙蝠俠漫畫逐漸偏向冒險題材,編劇丹尼•奧尼爾等作者著力描寫蝙蝠俠在世界範圍內的冒險活動,想要把他打造成007式的英雄。古典推理則再次從讀者的視野里淡出。
最不像偵探的名偵探
80年代,蝙蝠俠的人氣和地位急劇上升,不僅領餃的刊物數量增加,和DC其他角色的互動也大幅增加了。漫迷們不再滿足于某一個角色的故事,而開始追求整個世界觀的一致和時間線的統一。這就使得本格推理更加難以為繼——這種嚴重依賴于點子的形式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轉的,局限在「哥譚市的一般罪犯」的話還好,放到DC宇宙背景下就更麻煩了。
于是蝙蝠俠變得更像動作英雄。然而,DC在需要強調蝙蝠俠與其他英雄不同的時候,不能不提他的偵探屬性。那麼要怎麼讓他查案呢?呃,作者們把蝙蝠俠塑造成了有高科技輔助的硬漢派——線索的部分交給蝙蝠洞里的超級電腦,或者直接讓電腦天才「神諭」幫忙查,查不到的情報就去找個**人士來拷問一番。有時漫畫對于破案過程也會有一定的描寫,但並沒有在「推理」上多下筆墨,反正他作為法外人士不需要過硬的證據。
另一種手法就是將蝙蝠俠神化,忽略調查過程,直接跳到結果,讓蝙蝠俠突然神兵天降,表示他已經知道一切的真相了——至于為什麼?「因為他是蝙蝠俠」。
盡管如此,還是有些作者勇于嘗試本格推理的!
杰夫•勒布的《漫長萬聖節》及其續集《黑暗的勝利》均為黑色風格的偵探故事。雖然劇情本身存在一定漏洞,而且是反類型的——偵探(蝙蝠俠)最後實際上判斷失誤了……而《黑暗騎士傳說》系列第102-104期的故事《Spook》是字面意義的「暴風雪山莊」——布魯斯和幾個生意伙伴被困在山莊里,陸續有人遇害,而凶手就在他們之中。不過這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本格,因為包含了一定的超自然元素(順便一提,土豪界的暴風雪山莊就是麻煩,作者為了「凶手就在我們之中」的劇情,不得不先把山莊里的六七個僕人做一堆殺光,也是蠻拼的)。而格蘭特•莫里森的《黑手套》則結合了孤島和密室,劇情很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
能否把超級英雄和推理結合起來呢?在《身份危機》里,蝙蝠俠作為偵探擔負起了調查伸縮人之妻遇害一案。他發現了通過被害人大腦中留下的微型腳印,並實際上查出了凶手,但在此之前,真凶已經自己暴露了。這個故事情節上也有一些漏洞。但它的目的並不是推理,而是揭示多年前超級英雄們的黑歷史,所以也不好苛求。
漫畫之外,不少蝙蝠俠衍生小說倒還滿注意他的偵探身份的。大概也是因為這些小說不必考慮DC宇宙世界觀,所以作者比較容易發揮。值得一提的是兩本比較特殊的書︰《蝙蝠俠法醫檔案》是一本短篇集,在故事里穿插介紹了簡單的法醫入門知識;還有一本「互動小說」《韋恩莊園謀殺案》(MurderatWayneManor),書中附有各種物證和線索,比如照片、便條、報紙什麼的,都做成實物單獨夾在書中,讀者可以自己對這些物證進行研究。
蝙蝠俠作為最不像偵探的名偵探,就這樣走過了75年。其實蝙蝠俠的探案故事還有相當的發揮余地,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許今後還會有更擅長推理故事的作者挖掘他偵探的一面,畢竟蝙蝠俠的故事還遠遠講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