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譯自順網動漫,轉載請保留此行並注明出處
原文地址︰-00071463-diamond-nb&p=1
萬歲,言葉之庭這欄目做到第四期啦。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yahoo上某日本小哥(非宅)關于中國宅圈的文章。按照文章中的內容小編推斷筆者應該是在上海交流的日本大學生,雖然不是圈內但並沒有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宅圈,反而饒有興致的采訪了很多人,甚至跑去icup取材,寫的也挺客觀。撒,話不多說,還是趕緊進正文吧。
「怎麼說呢,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中間最流行的東西就是《LoveLive!》、《艦隊collection》和《東方project》這三個了,不如說這是一∼種趨勢,是關鍵點。」
住在上海的王暉(30歲)眼前閃著光。王先生在工作的同時也經常關注日本的亞文化。作為一個在中國版的推特(**)和Line(微信)上擁有眾多粉絲的otaku(中文稱作宅男),對這方面的消息非常了解。
即使是日本人听到這三個標題,「誒,什麼?這是什麼的名字?」像這樣感到意義不明的人也有很多吧。實話說我也一樣。大約一年前,我在南京的同人展上看到中國人繪制的《艦アホ》插畫集的時候非常的吃驚。《艦アホ》的正式名稱是《艦隊collection》,是個將舊日本帝國軍艦作為角色擬人萌化的游戲。
「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角色?很受中國年輕人的歡迎?這不可能!」這麼想著,但事實比小說還要稀奇。在日本的時候就知道,早先以《哆啦A夢》和《一休》為起點,之後的《海賊王》、《名偵探柯南》之類的日本動畫在中國都很受歡迎。但現實又在繼續向前發展,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和日本的年輕人一樣,通過網絡實時的獲取著相關的信息。
那麼究竟在中國,日本怎樣的亞文化會受歡迎呢?這又是為什麼呢?出于興趣我試著對此做了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我意外的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中國人在無意識中追尋著的東西,也就是「中日的共同點」。
「那個,覺得《LoveLive》有意思的原因嗎?那肯定是9位主角作為女子高中生強烈的角色感。9個人當中總有一個是你喜歡的類型吧,憧憬著那個孩子的同時又有想去支持他的感覺。嗯,這麼說來,AKB48fan的所謂「首推」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東西吧。」(王先生)
《LoveLive!》是以校園戀愛為主題(小編︰筆者你是不是搞錯了些什麼……但貌似也沒什麼不對),描述9個女孩子立志成為偶像的故事。漫畫、動畫、小說各種題材都有涉獵,TV動畫也在放送中。
從上海在住、熟知otaku文化的女生那里也听到了類似的話。
「《LoveLive!》有在中國也能被接受的背景啊,而其受歡迎我認為是多種因素復合形成的,充滿個性的角色、聲優的Live活動、有動畫、有游戲,可以從多方面感受到它的魅力。中文字幕?當然肯定是有的。2月底去了在上海舉行的大型漫展「icup」,在那里看到了許多《LoveLive!》相關的東西。星空凜的聲優飯田理惠當時也到場了,人氣相當可怕。」
《LoveLive!》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角色歌。當天活動現場飯田理惠首次披露了自己的新角色歌,很多fan因此趕了過來。香港、台灣甚至韓國都有實時直播。會場里《東方project》的cosplayer也有很多。
人氣御三家之一的《東方project》是同人社團「上海愛麗絲幻樂團」制作的PC平台彈幕游戲,雖然叫「上海愛麗絲」但制作人員都是日本人,其中的角色和BGM都很有人氣,在中國也一樣。
秋葉原、中國0時差!「中日間的地雷」?這種東西在動畫宅心中壓根兒沒有
御三家最早都是在秋葉原火起來的,在日本的年輕人中間大受歡迎,在中國也同樣在10幾20歲的年輕人中間大獲成功。以前,日本的動畫啊電視劇什麼的想在中國成功必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而現在完全沒有,時差和國境都被輕易突破了,中國也像理所當然的一樣輕易的接受了,說實話我很吃驚。
之前提到的《艦隊collection》甚至擁有戰爭元素的內容,而otaku們之間根本就看不到一點兒「隔閡」啊「猶豫」之類的東西。中國的年輕人對于長輩們所描述的關于戰爭的「禁忌」、「中日間的地雷」等等都沒有什麼體會。
不僅如此,之前提過的王先生還說「95後的年輕人被網絡這個共通空間連接起來,所以住在北京和住在貴州一樣,獲取的信息從量和速度上來說都沒什麼差別,中國人之間的地域差距、經濟差距基本感受不到。」
就拿《艦隊collection》來說,因為題材原因(合法不合法先不論)在中國的網絡上是無法「正式」觀看的,住在上海對于亞文化很熟悉的FireflyCreationShanghai社長西塚正基先生稱「大家都通過特殊的方式觀看,或者用中國版niconico,也就是會員限定的視頻網站bilibili觀看的年輕人也不少。最近中國也開始正式購入日本動畫的放映權了,例如土豆、愛奇藝之類的中國動畫網站。認為中國的網絡上所有東西都是違法的,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認識也差不多該有所變化了。」
這實在是超越了我的想象,不禁感嘆時代在發展,變化日新月異。
雖然沒有《艦隊collection》那麼出名,但同樣以「擬人化」為賣點的《AP黑塔利亞》在中國也挺受歡迎,標題以AP(AxisPowers軸心國)和黑塔利亞(лУэヤ)組成,黑塔利亞這個詞是二戰時期意大利軍被稱為「廢柴的意大利」(лУяスユУэヤ)縮寫而來。是個將各國按照風俗和風氣擬人化的歷史喜劇,「中國」和「台灣」的歌由甲斐田雪用中文演唱,人氣很高。
另外,「初音未來」等VOCALOID角色(雅馬哈公司開發的語言合成技術軟件及其衍生品)、niconico上出名的唱見和舞見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的網絡話題。
中日的另類橋梁「變態日本人」山下智博
另一方面,和動畫不一樣,在上海還出現了很有人氣的「現實中的日本人」——山下智博。2012年移居上海的他與年輕人們交流過程中也確信了,動畫等亞文化相關內容是中日間聯系的最強武器。
「中國的宅很喜歡日本的動畫,也就是說很喜歡二次元,但他們基本沒有見過動畫中經常出現的變態宅,那麼就由我來扮演這樣的日本人,不是很有意思嗎。」帶著**cos皮卡丘出門的時候造成了很大的轟動,「日本真的有這樣的變態啊」這樣在網絡上引起了騷動。
那之後山下開始在bilibili上制作短片,現在是在**(中國版推特)上擁有22萬粉絲的超高人氣者。山下為對日本亞文化感興趣,想和日本人結交認識,卻沒有機會的年輕人提供了條件,通過社交網站向他們傳達各種各樣的信息。
義理、人情、友情、面子——訴說著中國人感情的日本亞文化
日本的動畫啊游戲等等亞文化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沒有時差,很自然的就被接受了。為什麼日本亞文化會在中國有這麼高的人氣呢?中國京劇專家,對中日文化、藝術比較,以及亞文化知之甚多的明治大學教授加藤徹這麼認為。
「日本動畫、電視劇中深刻描繪了義理、人情、友情、面子等人際關系、家族關系,為此所吸引的中國人也非常的多,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是有喜有悲的普通人。就像日本人會為《三國志》中劉備啊關羽等人的生存方式感動一樣,同樣是東方人,不知不覺的就從日本的電視劇中感受到了歐美電視劇中感受不到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的「共同點」吧」。
日本動畫在1960~70年代之間主要是面向孩子們的東西,70年代之後,《明日之丈》、《魯邦三世》等等面向年輕人和成年人的東西也增加了,而在中國,動畫依舊是面向小孩子的東西。日本動畫內容上的廣度更大,對學院戀愛、部活等等在中國體驗不到的夢想般的生活抱有憧憬也是日本動畫受歡迎的理由之一。
我在新書《為什麼中國人會被日本廁所俘虜?》中寫到過某個以日本動畫為心靈支柱的中國青年。15歲成為廚師學徒,每天持續工作13小時以上,疲憊不堪的回到骯髒的房間,寂寞的躺進被窩心酸的睡不著的青年,慰藉了他的心的,就是日本動畫。
「那個時候經常在被窩里一邊哭一邊偷偷地看《AngelBeats!》,如果被子悉悉索索的響估計就是有老鼠了,在這麼髒的環境下,看動畫卻總覺得很幸福,雖然只是一瞬間,但辛酸都被忘記了,我覺得日本的動畫凝結著日本人性中溫暖的一面,總有一天我要買下像山一樣多的動畫,也想去玩cosplay,還想去日本旅游,為了這個目標,我咬牙努力至今。」
中國人愛日本動畫的理由,是日本人都沒有發現的「寬容性」
加藤教授接著說。
「中國教育總說為了國家,為了世界,為了人類之類很高層次的東西,如果對社會體制有影響的話,比如動畫中不能嘲諷國家機關這樣的規定很多。但是在日本,《哆啦A夢》中大雄這樣沒用的人也能成為主角,大雄很膽小,一遇到難事馬上就依賴哆啦A夢,但這樣的軟弱和人性,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的中國人深有同感,內心感受到了溫暖。《EVA》中也有備受欺凌的主人公,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的動畫和電視劇中是不會有的。什麼樣的孩子都能擁有夢想,誰都能成為英雄,日本動畫中的人物能夠掌握自己的歸宿,這不能說沒有魅力。」
中國人如此熱愛日本動漫的理由,大概就在于日本人都沒有注意到的社會寬容性、對于弱者的溫柔、以及深刻描寫的人際關系,這些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