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雕根和尚果然順著他的意思,說了聲「好吧」,旋即坐在車首,又笑著說道︰「你這麼個文弱書生,想必也駕不得車,還得老衲親力親為.」
說著就揮鞭趕著馬兒,載著病歪歪的孫如林往常德城而去。
走了約模兩個時辰,天已漸漸有些灰暗了。那雕根和尚鞭梢一指前面,說道︰「天色不早了,去前面那個鎮子歇息一晚
到得鎮上,雕根尋了家大店,將車馬寄存在院子里,吩咐伙計給馬兒飲水後喂些兒草料。然後就扶著孫如林在一間客房里安頓了下來。
二人洗腳時,無意中發現對方的小腳趾甲都是分叉的,而且一大一小。不禁非常高興,彼此都認出了對方是大槐樹老鄉。
雕根和尚唱起了民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孫如林接著唱道︰「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這是一首著名的民謠,幾乎所有大槐樹移民都在世代傳唱。
唱罷,二人不覺都眼楮濕潤了。原來雕根和尚和孫如林他們都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出來的後人。
孫如林覺得一下子就和雕根和尚非常親近了。如果說之前主要是因為感激兩次救命之恩,現在則增加了一份濃濃的鄉情。
卻說明朝洪武年間先後十次,永樂年間八次大規模地從山西強行遷徙富裕民眾到中原地區,以填補因戰亂而形成的人煙稀少之地。每次移民都是將他們先集中在山西洪洞縣的一顆大槐樹下才出發。這些人後來都先後輾轉而散居在全國各地。
孫如林的祖上是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移出來的。所以他們就自稱是山西人。甚至在南方傳了這麼多代,卻還依稀保留有山西的口音。而雕根和尚的俗家也是山西大槐樹出來的後代。
孫如林雖然很想和老鄉多說會兒話,無奈病體難受,只得胡亂吃了幾口飯,就躺床上睡了過去。
第二天回到常德城里,雕根和尚將孫如林安頓在仝府附近的一家客棧里,也沒多說什麼,只留下一句︰「有什麼事兒,可以到廟里找我」,然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孫如林在店中歇了幾日,病體漸漸就康復了。
此時他已囊中羞澀,先前身上的金銀寶貝在被逐出仝府時,都被那惡奴崔銘和人合謀奪走了。
孫如林遂吩咐店家將車馬賣掉,得到二百余兩銀子付了一部分店錢,其余都寄存在店鋪上,隨要隨取。
他病好了以後,也不敢四處閑逛,擔心被仝府的人看到。只是每日里悄悄溜到隔壁的小酒鋪中吃著飯喝著小酒,同時張目往街上觀瞧。一是為了等張家兄弟,更主要的是想有機會能看到仝鳳兒。
可是仝家大小姐不是輕易能在街上拋頭露面的,。孫如林不禁十分懷念在仝府的日子,那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日子。
人都是這樣,擁有的時候不覺得如何,可一旦失去以後才知道珍貴。正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卻說那仝知府仝全見到鎩羽而歸的周節和崔銘,大驚失色。心想「這下可糟了!」
他忙問了前後因果細節,幾番試探之後,得知二人並未知道孫如林和小姐的苟且之事,才略微放下心來。他估模著這孫如林一定不死心,必定還要重返常德。于是將二人呵斥一番,嚴命不準將此事泄露出去之後,又吩咐他們在城里暗中訪查孫如林的蹤跡。
待二人下去後,仝全又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辦法。
這個世上有一種人,傳說長著鷹鼻鳥眼,一看就知道厲害,是不能沾惹的,沾上了就甩不月兌,因其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而且只要到了他的一畝三分地兒,就要要你好看。
仝全正是這種人。
仝全看著自己的雙保險的辦法落了個空,不由得恨得牙癢癢。他想道︰「這還了得!這是要毀掉我仝家不成?」
他一邊暗自猜測著蒙面人是何許人,一邊合計著怎麼找到孫如林滅口。可如果有蒙面人在孫如林身邊,看看自己的這些手下,沒有一個能對付得了人家。叫女兒出手吧,眼看著也是不可能的。
「看來硬的不行,那就只能來軟的了仝全哼了一聲,接著想道「得弄清楚這個蒙面人的身份他接著暗暗合計道︰「如此這般,也得先找到人再說
想到這里,他就起身往仝鳳兒的閨房走去。
沒有了仝小姐的日子,孫如林感覺自己就和一只野狼似的,不是,更像一只離群的小羊。茫無目的地在荒野中亂蹦亂跳之後,忽然感覺到了可怕的孤獨。
如果說愛情是治愈孤獨的良藥,那麼失戀就是更讓人瘋狂的孤獨。孫如林現在需要明白的是︰他究竟和仝鳳兒之間有沒有過兩情相悅的時候呢?
他將見到仝鳳兒之後的所有的事情全部回顧了一遍,得出的結論是︰或許有,其實是沒有。一個殘酷的結論是孫如林最不想面對的,那就是︰他只是一個人家練功的「引子」!
孫如林一直見不到仝鳳兒,心里十分痛苦。他在心里面時常問仝小姐道︰「你為什麼要讓我離開你呢?難道你就真得不想再見我了麼?哪怕我就只是你的「引子」,你不再需要「引子」了麼?」
每當他想道仝鳳兒的容貌、身姿和氣味時,心中就感到一種劇烈的疼痛。這種痛越來越厲害,已經超過了仝鳳兒曾經給過她的筋骨的疼痛。
之前,每當他回想起在床上給仝鳳兒做「引子」時的種種情形,都不免想起那種疼痛的記憶。人的本能是要回避這種記憶的,但孫如林卻不斷地重復著這種記憶,而且越來越樂此不疲。
因為,這種痛苦的快樂是他和仝鳳兒最親近的情形,尤其是那一吻,到現在他眼前還能浮現出仝鳳兒被吻後的表情,那種復雜的眼神,少女的羞澀和怨恨。
孫如林一向自認為自己是個聰明人,可他現在覺得有太多不明白的事情。而最根本的問題還在仝鳳兒身上。「解鈴還許系鈴人」,一切的一切都得去問她。
多情反似無情,無情卻作多情。孫如林恨不得再次沖進仝府,和仝知府抗爭,向仝小姐一訴衷腸。但他不敢,不僅害怕等待他的仝知府的鋼刀,更怕那仝小姐當面無情的拒絕。
「你只是一個我練功的引子!」仝小姐說這句話時的神情,反復隨著這句話出現在孫如林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他突然想到了小紅,這個小丫頭現在看來卻是仝府唯一可能幫助他的人。可是他也不知道怎麼才能見到她。每日里他還是在過往的人群探尋著小紅的影子,這也是見不到仝小姐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一日,他正在小酒館的窗戶邊探頭探腦地觀察著仝府的動靜和外面的行人,忽听身後有人說道︰「請問是孫公子麼?
孫如林嚇了一大跳,連忙回頭看時,卻是一個不認識的老頭。于是問道︰「你是什麼人?」
那老頭木納地說道︰「有一位姑娘讓我給您帶個話兒
孫如林一听,頓時就高興了起來,急忙問道︰「是誰?他說什麼?」
那老頭依舊木納滴說︰「孫公子請跟我來說罷,扭頭就走。
孫如林連忙會了酒錢,跑出店門,尾隨著那老人。
只見那老人走得很快,孫如林不由地加快了步伐,生怕跟丟了。約模七拐八拐地走了有半個時辰,竟然到了常德城的城門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