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在男神邊上 129內斗

作者 ︰ 董嫦

第一百一十九章

「此次出戰,你不必求勝,也不必求功。」面對著銀袍小將韓嫣,阿嬌緩緩說,「你只要記得,不必多想,奮勇殺敵,哪怕只干掉一個匈奴人,你也勝了。」

韓嫣整整帽上的紅纓,整個人看起來真是唇紅齒白、劍眉星目,帥到沒邊。他對阿嬌的態度依舊是那麼親昵、調侃又透著尊重的︰「皇後娘娘,到時候微臣就拿著匈奴人的頭來向您討賞啊。」

「你要什麼賞?」阿嬌的態度是很明顯的有求必應。

「唔,你以前說過,忠心與你以後少不了一個衛尉的頭餃——就許我這個罷。」

「好。」阿嬌眼也不眨,似乎皇宮守衛的長官這一職位還比不上她椒房殿的管事宮女一樣。「長樂宮衛尉還是未央宮衛尉?」

「像這樣的職位都是深受陛下信重的朝中老將才能擔任。」韓嫣笑得燦爛,露出潔白整齊到堪稱「貝齒」的牙,「讓我來做椒房殿衛尉好了。」

「……椒房殿沒什麼人需要防備的。」阿嬌失笑,意味深長地說,「要防備的人只有你的陛下——你確定,對著他能下得去手?」

韓嫣一怔,阿嬌在他肩膀上拍了一拍,遞給他一只錦囊︰「這是上好的傷藥,自己備著罷。此去千里,君需珍重,望你奮勇殺敵,一戰封侯。」

韓嫣一抱拳,感激而無聲地去了。

正如阿嬌所說,韓嫣真的在這場戰役中異軍突起,並被劉徹封為高章侯。這場戰役史稱馬邑之戰,帝後二人出動虎符調集三十萬兵馬,在馬邑擺下偌大陣勢圍剿匈奴人。誰知匈奴人事先得了風聲,三十萬士兵白等一場,唯有小將韓嫣當機立斷選擇疾追,最終趕上匈奴人撤退的尾巴,以一萬人馬殺死了匈奴四千士兵。

根據戰報,主帥大行令王恢本有機會圍剿匈奴人,卻因一時膽怯猶豫錯失良機。本就反對戰爭的老臣們紛紛進言,更有不少人嘲笑劉徹初戰受挫。

在灰暗的背景下,韓嫣的勝利是唯一一抹亮色——雖然也算不得大捷,但好歹讓天下人知道,匈奴人並非不可戰勝!

那四千匈奴士兵的人頭被掛在馬頭上千里迢迢運回京城,讓百姓們見識了一下匈奴人的尸體。一時之間韓嫣之名家喻戶曉,就如同當初從東甌返回的衛青一般。

「擺下這麼大的陣勢,三十萬士兵居然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沒見到!」劉徹在椒房殿里走來走去,神色沮喪又憤怒,「王恢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阿嬌的目光卻落在垂首靜立的衛青身上,他衣領間露出的一節白皙脖頸上,似乎有那麼一瓣桃紅色的……吻痕?

她是听宮人們議論過的,劉徹是無女不歡型的,有時甚至夜御數女,在這種緊張激動的情形下放縱一些也是理所當然。但是陛下——克制啊,這位可是你未來的大將軍,這麼著不好吧?

色是刮骨鋼刀哪,縱欲對身體不好。

「阿嬌?阿嬌!」劉徹皺眉,「你在看什麼?」

阿嬌鎮定自若地收回目光,「用三十萬軍隊來打伏擊,從根本上來說就很難實現,只要任何一處地方出了一點紕漏,那末匈奴人很快就會知曉——他們就算用鼻子聞也該聞得出來人煙的味道吧。」

「不錯,可惜現在朕還無力調動軍隊出關攻打匈奴人,只能在關內設伏,誘敵深入。」劉徹輕嘆一聲,「下一次匈奴人就更難騙了。」

「這一戰的意義並不在于斬獲的四千匈奴士兵,而在于一種宣告。」阿嬌看著宣室殿的巨大疆域圖,靜靜說,「六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終于出了個皇帝,能像當年秦始皇派出蒙恬一樣,以堅定的意志和絕對的自信向匈奴人主動出擊了。」

劉徹兩眼發亮,深深地凝視著阿嬌,看她揚起緋色的菱唇,笑道︰「既然有了秦始皇,蒙恬自然會出現的——不止蒙恬,還有白起呢!」

劉徹笑意連連︰「阿嬌,還是你懂朕!」

阿嬌瞟了他一眼,沒出聲︰現在說這話,還不是因為我夸你了!哼,你跟劉陵誹謗我的那些話,當我不知道?

「主戰還是主和,並非一個單純的軍事問題,」阿嬌走回桌案前,翻開竹簡看了一下,「這對于群臣來說,早已變成了一個政治站隊問題。主和的就是太後丞相、宗室貴族派,主戰的就是陛□邊新貴派。陛下,你現在也應該信任我了,我和你不該放任這裂痕擴大化,而應該聯起手來,把兩股力量彌合。」

「好!阿嬌,若能有你助我,我又豈止如虎添翼?——至于信任,在你取出虎符,而我簽發軍令的時候,你我不早已信任彼此了嗎?」

阿嬌輕笑,劉徹也笑起來。

「你把我比作秦始皇,我是頗為自愧的——」劉徹假模假式地謙虛著,「但有一條他比不上我︰秦始皇一輩子沒有皇後,我卻有阿嬌!」

阿嬌就是我的皇後,我的皇後就是阿嬌。不會再有更改。

听了這話,一般女人早該感動得「嚶嚀」一聲撲進英明神武的陛下懷里,可惜阿嬌穩若磐石,凜如冰雪,只是似笑非笑地看了衛青一眼。

經過廷尉審訊、劉徹親批,大行令王恢被處斬首之刑,以他為起點向群臣開創了戰敗必受嚴懲的先例,而大漢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從此宣告廢除,雙方正式進入戰爭階段。

就在匈奴人不斷出兵騷擾邊關、而劉徹再次備戰的時候,黃河決堤了。

在南方尚為蠻夷地區的當時,黃河水患是足以動搖國家的大事,此事一出,劉徹登時忙得焦頭爛額。

「當年你對我說,治河、削藩、攻打匈奴,是我前半生要實現的三大事業。如今看來,這三種事業都十分渺茫啊。」劉徹不知不覺養成了習慣,遇到難事就來椒房殿轉轉。

「黃河之患從春秋時期便已開始,總是一時治、一時好、一時壞。它只怕還要這麼不停地改道、決堤下去,到幾千年後也不會改變……」阿嬌放下狼毫,輕輕吹干墨跡,「這是臣妾的《治河十策》,結合他們送上來的許多實地資料編寫的,未必真的有用,也未必真的合理,但看看也能了解些現實情況。」

「好,朕看看。」劉徹接過來,立刻開始翻閱,「阿嬌你薦給朕的竇嬰治理河務確實卓有成效,朕看看你又有些什麼點子。」

「皇祖母在的時候,竇嬰就管理過河務上的事情。他的長處是遇事冷靜,大公無私,把這些辛苦事、得罪人的事交給他辦,一準兒能放心。」

劉徹看著︰「增加森林面積,疏通積淤河道……唔……」他抬起頭來,「可竇嬰還跟朕打小報告,說田蚡他們在黃河南岸有封地,所以不許平民排水到這邊,導致黃河一直決堤,無法根本治理;說你任用私人,不經官府調派隨意行動。」

「呵。」阿嬌諷刺地笑笑,「這就是他的缺點了,永遠搞不清自己的立場。」

對竇嬰「憂國憂民」的小報告,阿嬌是不會介意的,但是田蚡與她的態度截然相反。黃河水患平定之後,田蚡向皇帝請旨,誅殺豪強灌夫,灌夫本是竇嬰的好友,他這一招無異于殺雞駭猴。

而面對此事,劉徹采取了放任的態度。

「他最擅長的,就是讓人自己殺自己,窩里斗完了,他再來揀便宜。」劉陵咬牙切齒地評價,對上阿嬌的眼神充滿了哀怨,「現在陛下是又要拿竇家開刀了——先是讓豪強遷入茂陵,滅了各地豪強;接著讓丞相田蚡和竇家內斗,滅了外戚;估計接著的就是諸王了!姐姐,您就放任他這樣子好處佔盡?」

霍去病不耐煩地冷冷出聲︰「陛下這個月不過是寵幸了邢夫人幾回,你就要到皇後面前挑唆帝後關系了?成何體統?」

劉陵驚嚇,瞪著這個還不到她肩膀的天才少年︰「你——」

「好了。」阿嬌說,「你回去吧,陛下做事自然有他的道理,輪不到後宮來質疑。」

劉陵瞪了霍去病一眼,咬著小白牙憤憤地走了。

阿嬌端起茶盞喝了一口,霍去病微笑︰「陵夫人只知道陛下要坐山觀虎斗,卻不知皇後也要坐山觀虎斗。」

「你倒機靈。」阿嬌模了模自家徒弟的頭,「我不是要坐山觀虎斗,田蚡背後站著太後,竇嬰無論如何也斗不過他,只怕會被他置之于死地。竇嬰這個人,有才是有才,可惜把自己看得太高了,總以為自己的那一套才是正確的,連太皇太後的命令都不當一回事。但如果收伏不了他,就收伏不了諸竇。」

「所以師父你是要在竇嬰鑽入死地的時候,為他打開一個出口。」霍去病若有所悟。

「這也是不得不為啊。」看著霍去病黑葡萄一樣的眼楮,阿嬌淡淡笑,「我答應了皇祖母,要護著竇家。」

灌夫被下獄後,竇嬰和田蚡在朝堂上當眾大吵,太後聞之大怒,逼著劉徹一定要殺掉灌夫,為自己兄弟出一口氣。劉徹被親媽「逼得走投無路」,只得下令將灌夫族滅,而竇嬰也因為涉嫌袒護罪犯、結交豪強被下獄。

所有人都以為是皇上的孝順、太後的強勢再一次決定了事態發展,但只有內宮的人才明白,竇嬰下獄,只因劉徹早已看他不順眼。竇嬰本來就是竇家唯一一個指望得上的人物,他一下獄,登時竇家呼喇喇如大廈將傾,大批子弟被罷官免職,數日之內就幾乎被敵人撕咬殆盡。

竇嬰的夫人立刻求到了長公主名下︰「竇太主,求求您救救我們家侯爺,畢竟是血親呀,除了您我們還能指望誰呢?竇嬰他也是一時糊涂,絕沒有造反的心思呀,更別說結交豪強、圖謀不軌了!」

長公主嘆氣︰「別說我,自從母後去了,我都不知多久沒見著陛下了——如今也只能進宮去問問皇後娘娘,唉,她這麼些年在椒房殿里清心養性、不問世事,若非陛下還念著些親戚情分,只怕她的日子也早過不下去了!你也別抱太大指望,啊。」

竇夫人痛哭︰「謝謝竇太主,皇後不容易,我們哪個不曉得呢!說起來那個陵夫人還姓著竇,可她偏偏對太後巴心巴肺!宮里一個衛夫人,一個邢夫人,一個尹婕妤,個個都是盛寵,宮外傳得都是有鼻子有眼的,都說皇後娘娘只剩幾分體面——可如今,除了這幾分體面,我們還能指望什麼!」

「你別說了。」長公主也要哭了,「我們進宮去問問嬌兒。」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綜]在男神邊上最新章節 | [綜]在男神邊上全文閱讀 | [綜]在男神邊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