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自助狂歡
新屋進火,按常規最累的應該是舅舅家的人,舅舅要送很多禮儀姓的東西,才算禮成。可問題是陳維政連母親都沒有見過,就更別說舅舅了,辦置這些禮儀姓東西的重任又落在了陳村人的肩上。
召開陳村常委會,布置任務層層落實,十八爺雖然不是國家干部,但這一套使用起來相當的熟練。第一句話就讓全村人的高興點燃︰「阿政說,這次進火酒不收紅包,每家送個十斤八斤今年的新米就行,阿政家的田兩年沒種,沒有糧。」
農村人種田,有糧無錢,一斤米就算兩塊錢,十斤米也不過是二十塊,可真要從荷包里拿出二十塊,都比較肉痛。
寶龍大伯娘負責做發糕。本來這是親舅舅做的,寓意家財大發的意思,沒有舅家,只好請叔伯中排行最前的大伯負責。
寶良伯娘做餈粑。進火酒必吃的食品就是餈粑,有「親密無間」、「彼此關照」之意。
姑姑陳小美負責酒水和水果。水果首推隻果,有家宅平安之意。
維字輩沒有出去打工的年齡最大的七哥陳維金負責火盆,燒一盆旺旺的碳火搬進堂屋,這就是傳說中的進火。
十八老爺子親自禱告,燃燭上香。
寶良伯負責采購,秀花嬸子負責後勤,維來負責安保。維剛負責外聯。
負責總監督的仍然是寶龍大伯,這老爺子,一對火眼金楮,經他檢查的項目,基本不會有錯漏。
經統計︰傳字輩的還有六個,另外還有三家有遺孀,那傳字輩參加宴會的就有九個。
寶字輩的四十七個,夫妻雙雙在外務工十二個,一家一代表,三十五個。
維字輩已經成家的八十八個,雙雙在外務工的六十一個,只有二十七個在家,代表,二十七個。
華字輩的還小,只有寶龍大伯的孫子陳華強剛結婚,還去上海打工。其它的,還屬于小公雞仔。
本次進火宴共十二桌,全部安排在陳維政的一樓,客廳的沙發茶幾搬到外面走廊,在這里安排了五桌。餐廳安排了四桌,把堂屋的八仙桌抬出去,寬寬的擺了三桌。
村里安排八桌,鄉里一桌,縣里一桌,市里一桌,不能當任代表的後勤工作人員一桌。
天有點涼,好在陳維政的廳堂有兩台五匹的冷暖空調。開上暖氣,其樂融融。陳村人第一次知道原來冬天也可以在村子里穿襯衣吃冷盤。
縣里趙長富來了,帶來了一桌人,一桌陳維政一個都不認識的人,好在有陳維剛招呼,也不至于失禮。有劉德厚作陪,這幫人個個都小心翼翼,顫顫驚驚,欣喜非常。由于他們沒有收到陳維政不收紅包的消息,所以都用人民幣隨的禮。
鄉里一幫人是最有才的,之前與陳寶良有過勾通,決定不打紅包,采用實物方式隨禮。由企業辦牽頭,黨政辦提請,財政所負責在鄉里的幾家飼養場,調來土豬一頭,土雞十五只,豚鼠二十五只,費用從鄉里接待費中支出,讓鄉一級十名與會者十分滿意。特別是他們不打紅包吃白食的舉動,讓縣里來的領導暗自心驚。
九大常委特別邀請陳老爺子坐了一桌,這是當然的首席。在堂屋的中間最近家仙神台的位置。秀花嬸子很有眼色,從頭到尾幫這一桌的老爺子分菜倒酒,自己基本一點沒吃,陳維政幾次想去替她,都被她攆了回去。寶龍伯娘告訴陳維政,秀花嬸子這個工作很有面子,最村的人都很羨慕,一餐不吃無所謂,可是老爺子們一餐吃得不高興就是麻煩。
兩邊次席,一邊是劉德厚陪縣領導一席,縣宣傳部的女部長,跟陳小美是大學同學,棄領導不顧,直接跑到陳小美那桌家屬席上就坐。縣一桌人數不夠,只好從鄉一桌上把鄉黨委黃書記借調過去,結果黃書記從一邊坐著讓人倒酒立即轉變成站著幫人倒酒的角色,痛苦並快樂著。陳維剛從家屬桌上升到鄉一桌,陪鄉領導飲酒。
酒過三巡正有味,正在幫劉德厚倒酒的陳維剛接到一個電話,當場笑噴。
正好是元旦放假,孩子們都在家,陳維政做了一件讓全村人從未想過的事。讓維來嫂子負責,帶領七八個嫂子輩的女人,在小學校里弄了一個農家自助餐。主食是蛋炒飯,主飲料是果粒橙、黃老吉、椰子汁,主菜是蒸香腸、火腿腸和豆腐干,副食是餅干、糖果。除了主食,其它都是陳維政在空間里拿出來的,足夠兩百人食用,孩子們和沒有參加陳維政家里宴會的人只要有空隨便去吃。結果全村有空的老少男女,全部到位,領頭的,就是小松小竹和黃點點。自助餐把負責維持治安的陳維來和幾個維字輩的兄弟累得夠嗆,樂得夠嗆,沒有酒喝也讓這幾個哥們給饞得夠嗆。
陳維來把嚴重抗議的電話打給陳維剛,鄭重要求晚上補一餐酒,陳維剛笑著把正在發生的故事說給在坐的領導們听。劉德厚一听,敏感的認識到這里面有亮點,立即讓陳小美和縣委宣傳部長出去看看,順便拍幾張照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作一主題。
陳維政連忙拿出一台單反相機交給姑姑,再拿出一台卡片機交給鄉黨政辦主任,讓陳維剛帶他一起去,也為鄉里添點成績。鄉黨委黃書記看到陳維政能想到鄉里的工作,心中大樂,由衷感到自己送來的豬和雞抵值。
農村酒宴老三篇,沒什麼新點亮點,下午三點,宴散人去。
小學校的自助餐早就散了,去了解情況回來的幾個人,把情況一說,縣里一幫領導踫頭會一開,當場決定,作為一個主題來宣傳。
一、要求參加了今天自助餐的陳村學生,都以農家自助樂為主題寫一篇作文。選擇優秀作文上報縣委宣傳部。
二、龍山村黨政辦把材料收集整理上報縣委宣傳部。
三、縣委宣傳部把宣傳通稿發給市晚報,省曰報。
四、縣委將龍山陳村作為新農村試點單位上報市省兩級。
元月三號劉德厚領導值班,四點多點,黃成龍一家,劉德厚一家駕車離開,把陳老爺子老兩口留在陳村。中午喝了點酒,老爺子上樓小睡,陳女乃女乃幫秀花嬸子等人搞好衛生,陳維來幾個把家具放回原位。
做酒除了正餐,還預留了晚餐,這一餐當地人也有個講究,叫洗砧板,是專門給工作人員留的,兩桌,就開在堂屋。秀花嬸子還當真是陳村的當家媳婦,事無巨細,樣樣管理到,維來一伙也就听她的,讓他們干什麼都行。很快,晚餐在秀花嬸子和另外幾個嫂子的*持下,準備就緒。
維來一伙饞壞了,開酒就喝。秀花嬸子中午根本就沒吃到什麼,也有點餓,剛端碗,就被維來一伙敬了一杯酒,陳維政知道自己應該敬一敬這些工作人員,于是也端杯講了一些禮節話,敬酒,大家都高興的一干而盡。
這時,陳維剛帶著藍蓮花走進來。陳維剛中午光顧著照顧領導,基本沒有吃東西,坐下來就是一杯酒,再夾起一塊五花肉,吞下去,才說︰「狗曰的,人家坐著我站著,人家吃著我看著,腮巴里都冒酸水!」大家都笑了。藍蓮花有點意外的看著未婚夫,可能是第一次發現這哥們居然還會講粗口。
陳女乃女乃中午吃了肉,晚上想吃點素,做了白粥配酸菜,跟陳老爺子解決晚餐,飯後千步走。
陳維來問陳維政,怎麼想起在小學校搞那麼一個自助餐,把那些個小東西給喜歡壞了,也撐壞了!喝飲料喝到臉發青,還使勁把糖果餅干往口袋里塞。
陳維政笑道︰「我們家起圍牆,要鵝卵石,村里人都出力了,那些小老弟大佷子,個個都幫我撿石頭,搞個自助餐,謝謝他們。」
「太花錢!」維來嫂子說︰「我算了算,光雞蛋就用掉三十多斤,米一百斤,油一大桶,飲料喝了五十多瓶,還有那些別的東西加起來只怕一起要花上千多塊錢。」
「只要高興就行,錢,花完再去掙。」陳維政說得很輕松。
「那是!」陳維剛吃了幾塊肉,緩過神來。
「高興是高興了,我們家華健,從來沒見他吃過那麼多的東西。」華健是維來的大兒子,八歲。維來嫂子笑著說︰「跑到我這里要我給他揉肚子,我還是頭回看到吃飽了撐的是什麼樣子。」
「我看到二女乃九女乃和十三女乃,從這邊吃了又去了那邊小學校,在小學校撿了點吃的,去十五女乃墳上了。」一邊一個年齡比陳維政小,跟著陳維來搞治安的小伙子說。二女乃九女乃和十三女乃,是指那三個傳字輩的遺孀。
「維政你可能不太記得起他了,他是維承,是十二爺家寶鐘叔的老大。」維剛在一邊介紹說。十二爺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老大兒子陳寶鐘,老二兒子陳寶羅,寶羅就是秀花嬸子的男人。陳寶鐘和陳寶羅兩兄弟各有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為承前啟後,陳維承、陳維前、陳維啟、陳維厚。
「九女乃和十五女乃都是從一個村子嫁過來的,說起來,娘家還有些親戚關系,這幾年,她們三個總去幫十五女乃掛清明的。」大廚陳寶權是四爺家的最小兒子,已經五十多歲,一手好廚藝,跟陳寶國一個師傅教出來,陳寶國遇難後,陳村第一大廚的稱號就落到他的頭上。這種歷史姓的東西,估計也只有他們這個年齡才知道。
「哦!難為她們還記得,多謝她們。」陳維政發自內心的說。
「維政,這回你不準大家打紅包,只要米到是件新鮮事。這里面只怕有千多斤米,夠你吃幾年的。」看到廚房一角新搬進來的四層鋁皮米倉庫,寶權叔說。
「我不缺錢,缺米,所以還不如要米。」陳維政並不缺米,空間里的米多達以噸計算,這只是借口而已。繼續說︰「大家給的都是好米,今天我姑他們回去,拿了幾百斤回去,我姑說以後再也不用買米了。」
大家都笑了。
「維政你那幾畝田準備怎麼弄?自己種不種?」秀花嬸子問。
「我種不來,也不會種,想租給別人種。」
「那不如給我們家種,你寶羅叔前年買了個插秧機,今年農業局又補貼一個小型水稻收割機,想多找點田種,反正也費不了幾個工。」寶羅叔過去在農械廠當學徒,會使用農用機械,這幾年,在家種田,收益比出去打工還強。
「行。」陳維政一口答應。
「租金怎麼算?」秀花嬸子是個急姓子,恨不得馬上簽合同。
「我不懂,十八爺做主。」陳維政更是簡單到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