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 第40章 為臣者要善于容下屬之短

作者 ︰ 雅瑟 編著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部下的小過失、小毛病不要斤斤計較,耿耿于懷,以免人心離異。而應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假裝糊涂,如此才能攏住人心。容人所短,用人所長,甚至能折敵所長為己所用,是管人者精明過人之處。?

西漢丙吉,字少卿,魯國人。漢宣帝時封為博陽侯,後來當上丞相,性情寬厚。有一個駕車馬夫,喜歡喝酒,曾經隨同丙吉一起出去,酒醉以後吐在丞相的車子里。西曹主吏告訴丙吉要斥責車夫。丙吉說︰「就因為酒醉了趕走他,別人怎麼能干下去呢?他只不過弄髒了丞相的車馬罷了西曹也就忍住了。這個車夫是邊境人,所以熟悉邊境郡縣的情況。丙吉有一次出門,剛好看到一位驛使持著紅白相間的袋子跑來。車夫就將邊境少數民族的情況告訴丙吉。不久,漢帝召見大臣,問邊境少數民族的情況。丙吉一一道來,其余的大臣都一問三不知,受到皇帝的責罵。而丙吉關于邊疆的憂慮及一些想法,都是依靠車夫得來的,所以丙吉感嘆道︰「人沒有不可以收下的,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如果听不到車夫的那些話,怎麼能受到皇帝的嘉獎呢?」?

三國時諸葛亮不僅深諳用兵治國之道,更懂用人之道。實際上,諸葛亮的用兵治國之道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用人之道聯系在一起的。而諸葛亮用人時並不求全責備,用其可用,防其野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魏延的重用與防範。?

說起魏延,也算是個英雄。身經百戰,屢建功勛,雖心里多少有些不滿,但該得到的也得到了。但諸葛亮早認定魏延日後肯定會謀反,所以一邊重用他,一邊防範著他。諸葛亮深知魏延常懷不平之意,因憐其勇而用之,這是怕魏延為敵人所用。後來,魏延不听諸葛亮命令,擅自行事,結果吃了敗仗。諸葛亮仍不殺魏延,想留著他日後用。諸葛亮在出兵病危之際,密令魏延斷後。但魏延當夜夢見頭上忽生二角,便問一個深明《易》理的人是什麼緣故。那人說這是大吉之兆。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是變化升騰之像。魏延大喜而去。解夢的當即告訴尚書費,說︰「此本非吉兆,但恐怕直言見怪,就用麒麟蒼龍為他解夢。實際上,角的形狀,乃是刀下用,今頭上有刀,是個大凶兆啊!」幾人一合計,便不讓魏延斷後。果然,魏延在回去的路上便舉兵反叛,還是諸葛亮生前留下錦囊妙計,才有馬岱後來砍下魏延首級之舉。?

知道魏延以後必定謀反,而在謀反前還要用他,這真是走鋼絲。但諸葛亮成竹在胸,他知道自己在世,魏延有懼怕之心,不會謀反。而諸葛亮死後,留下了清除魏延的妙計。這真是不求全責備的典範了。如果認定魏延日後必定謀反,就不用他,不僅是個損失,也可能逼得魏延投靠別人。或者在魏延沒有謀反時就殺了他,豈不讓人寒心,于後不良。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如果領導只盯著下屬的缺點,不去重用有缺點的人,那麼就只好無人可用了。缺點和長處往往是共生的,在此方面有優點,在別的方面就可能成為缺點。過分果斷就可能是剛愎自用,過分謹慎而行可能就是優柔寡斷。?

知人善任作為一種領導藝術,就要本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原則,不因為一個人有缺點和過失而使人才失之交臂,不要讓人覺得懷才不遇。古人知道用人不求其備,論大功不錄小過的道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最新章節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全文閱讀 | 正說官場秘事大全集全集閱讀